说起听说读写,可能有人会觉得这是学生时代才需要在意的事儿,离开校园就不用费心思琢磨了。但其实仔细想想,咱们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这四件事,就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还藏着不少让人开心的小细节呢。比如早上跟楼下早餐店老板随口聊两句,夸夸他新做的肉包馅儿足,老板乐呵,自己一整天的心情也跟着亮堂;晚上窝在沙发上看剧,跟着角色的台词琢磨剧情,偶尔还能跟家人吐槽两句角色的 “迷惑行为”,这都是听说读写在悄悄发挥作用。
先说说 “听” 吧,这可不是简单竖起耳朵就行。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跟朋友逛街,她絮絮叨叨讲着最近遇到的烦心事,你一边点头一边听,其实脑子里还在想等会儿要去哪家店买奶茶。结果朋友突然问 “你说我要不要跟他道歉啊”,你瞬间懵了,只能含糊地说 “啊…… 你看着办”,场面别提多尴尬了。真正的 “会听”,是能抓住对方话里的重点,甚至能听出那些没说出口的情绪。就像我妈打电话,明明只说 “家里冰箱空了”,我就知道她是想让我周末回家时带点水果和蔬菜;同事开会时说 “这个方案还有点小问题”,潜台词可能是 “我需要大家帮忙一起修改”。这种 “听出弦外之音” 的能力,能让咱们少走很多弯路,还能让身边的人觉得被重视,关系自然也就更融洽了。

再聊聊 “说”,这绝对是门让人又爱又恨的技能。有的人一张嘴就能把人逗得哈哈大笑,哪怕是平淡的小事,从他们嘴里说出来都特别有意思;可有的人明明心里有很多想法,一开口就变得结结巴巴,要么词不达意,要么越说越乱,最后自己都没了底气。我之前有个同事就是这样,每次团队讨论,他都坐在角落不说话,后来才知道他是怕自己说不好被大家笑话。其实 “说” 真的没那么难,不用追求多么华丽的辞藻,关键是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真诚就行。比如跟家人分享工作中的小事,不用像做报告一样严谨,随口说 “今天我们部门完成了一个大项目,大家一起去吃了火锅,可热闹了”,家人就能感受到你的开心;跟朋友吐槽遇到的麻烦,也不用刻意组织语言,把心里的委屈或者不满直白地说出来,朋友反而能更好地理解你。而且多练习 “说” 还能让人变得更自信,比如试着在小组里主动分享观点,哪怕只是简单的一两句话,慢慢积累下来,就会发现自己越来越会表达了。
接下来是 “读”,这里说的 “读” 可不止是读课本或者专业书,那些能让你放松、让你觉得有趣的文字,都算在内。比如睡前翻几页短篇小说,跟着故事里的人物经历一段小小的冒险;通勤路上刷一篇轻松的公众号文章,了解一些好玩的冷知识;甚至是看一本漫画书,对着可爱的画风会心一笑,这些都是很棒的 “读” 的体验。我之前有段时间压力特别大,每天下班回家就瘫在沙发上,什么都不想做,后来朋友推荐我读一本散文集,里面全是作者写的日常小事,比如清晨去菜市场买菜,看到摊主跟顾客讨价还价;傍晚在公园散步,遇到小朋友追着泡泡跑。读着这些文字,我好像也跟着走进了那些温暖的场景里,心里的压力不知不觉就减轻了。“读” 就像给心灵找了个休息的角落,不管外面多忙多乱,只要翻开书,就能暂时脱离喧嚣,沉浸在属于自己的小世界里。而且长期坚持 “读”,还能悄悄提升咱们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有时候看到一句特别喜欢的话,不自觉就记在了心里,下次跟别人聊天的时候,说不定就能自然而然地用出来,让自己的表达更生动。
最后说说 “写”,一提到 “写”,可能很多人会觉得 “我又不是作家,写东西干嘛”。其实 “写” 不一定是要写出多么厉害的作品,哪怕是记录一些日常的小感受、小想法,都很有意义。比如每天花几分钟写个朋友圈,分享今天吃到的好吃的、看到的好看的风景,或者只是简单吐槽一句 “今天上班好堵车”,多年以后再翻回来看看,就能想起当时的心情和经历,多有意思啊;也可以给远方的朋友写一封信,不用在乎格式,把想说的话一句一句写下来,那种手写的温度,是微信消息永远替代不了的。我有个习惯,就是把生活中遇到的开心事都记在一个小本子里,比如 “今天买咖啡的时候,店员多给了我一块小饼干”“下雨天没带伞,陌生阿姨跟我共用一把伞”。每次不开心的时候,翻开本子看看这些小事,就会觉得生活其实挺美好的。“写” 就像给生活留了一本 “回忆录”,把那些容易被忘记的小美好都保存下来,而且在写的过程中,咱们还能更好地梳理自己的思绪,比如遇到纠结的事情,把正反两面都写下来,说不定就能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了。
其实听说读写这四件事,从来都不是相互独立的,它们就像四个好朋友,互相帮忙、互相成就。认真 “听” 能让我们更好地 “说”,知道对方想听什么、需要什么;多 “读” 能积累更多的素材,让我们 “写” 的时候有话可说;而 “写” 又能反过来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让 “说” 变得更有条理。咱们不用刻意去追求把这四项技能练得多厉害,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多留意、多练习,让它们自然地融入到每天的生活里,就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比如跟家人吃饭时多聊两句家常,这是 “听” 和 “说”;周末午后读一本喜欢的书,这是 “读”;晚上睡前写几句日记,这是 “写”。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慢慢积累起来,就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丰富、更充实,也能让我们更好地感受生活中的小美好。
可能有人会说,现在生活节奏这么快,哪有时间特意去关注听说读写啊。但其实它们早就融入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刷短视频时,我们在 “听” 视频里的声音、“读” 视频里的文字;跟别人发微信时,我们在 “写” 消息,也在 “读” 对方的回复。只要我们多花一点点心思,把这些日常的行为变成有意识的练习,就能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比如刷短视频时,不光看个热闹,还可以想想视频里的人是怎么表达观点的,要是自己来说这件事,会怎么说;发微信时,尽量把话说清楚、说完整,避免因为表达不清造成误会。这些小小的改变,不会占用我们太多时间,却能让我们在不经意间变得更会沟通、更会感受生活。
说到底,听说读写不是什么高大上的技能,而是我们跟这个世界、跟身边人打交道的方式,是我们感受生活、记录生活的工具。不用把它们当成任务,也不用给自己太大压力,就像吃饭时慢慢品味食物的味道,走路时偶尔看看路边的风景一样,在日常的点滴中去感受听说读写带来的快乐和便利。当我们学会认真倾听别人的话,学会真诚地表达自己,学会在文字中寻找慰藉,学会用笔墨记录生活时,就会发现,原来生活可以这么有意思,原来我们自己也可以变得这么棒。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