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岩古镇的石板路与月光

背着半旧的帆布包踏上青岩古镇入口时,最先撞见的是两扇斑驳的石拱门。门楣上 “定广门” 三个楷体字被风雨浸得发暗,门墩上爬满的青苔却透着鲜活的绿,像给这百年建筑缀了圈翡翠边。我站在门楼下仰头看,檐角垂落的铜铃被风拂动,叮当声混着巷子里飘来的腐乳香气,一下子把旅途的疲惫都揉散了。

沿着主街往里走,脚下的青石板被磨得发亮,缝隙里嵌着细碎的枯草。路两旁的老房子多是砖木结构,黛瓦上叠着经年的落叶,木窗棂雕着繁复的花纹,有的窗台上摆着几盆三角梅,艳红的花瓣垂到行人肩头。路过一家挂着 “赵公祠” 木牌的院落时,木门虚掩着,隐约能看见院里的石榴树结满了青绿色的果子,树影在青砖地上晃出细碎的光斑。

青岩古镇的石板路与月光

正午的阳光渐渐烈起来,我拐进街角一家挂着 “黄家玫瑰糖” 招牌的小店。店主是位扎着蓝布头巾的老太太,正坐在竹椅上用木槌捶打糖稀,玫瑰花瓣的甜香裹着热气扑面而来。“姑娘要不要尝尝?刚做的还软和。” 她递来一小块琥珀色的糖,入口先是玫瑰的馥郁,接着是蔗糖的清甜,嚼到最后还有点芝麻的香脆。我忍不住买了两罐,老太太用牛皮纸仔细包好,又塞进一张手写的纸条,上面写着 “置于阴凉处,可存半月”,字迹歪歪扭扭却透着暖意。

午后沿着镇边的城墙漫步,砖石上刻着深浅不一的纹路,有的地方还留着当年驻军时凿下的箭孔。城墙不高,几步就能爬到顶端,站在上面能看见整个古镇的轮廓 —— 连片的黛瓦像翻涌的波浪,偶尔露出几座尖顶的教堂塔楼,是百年前传教士留下的痕迹。风从远处的山林吹过来,带着松针的清香,我靠着城垛坐下,看底下巷子里的孩子们追着一只黄狗跑,笑声像撒在石板路上的碎银。

傍晚时分,主街上的灯笼渐渐亮了起来。红灯笼挂在每家店铺的屋檐下,映着门前挂着的腊肉和腊肠,油亮亮的泛着光。我走进一家名叫 “寻味” 的小饭馆,老板推荐了当地特色的卤猪脚,端上来时装在粗瓷碗里,皮炖得软糯,轻轻一抿就脱骨,卤汁里还带着点草药的清香。配着一碗冰粉,红糖浆裹着葡萄干和花生碎,解了猪脚的油腻。邻桌坐着一对老夫妻,正慢慢分食一盘炒蕨菜,老爷爷给老奶奶夹菜时,眼里的笑意像桌上的烛火一样暖。

夜色渐深时,我沿着石板路往客栈走。大多数店铺已经关门,只有几家卖纪念品的小店还亮着灯。路过一座石桥时,听见桥下的溪水里有青蛙在叫,声音此起彼伏,像在唱一首轻快的歌。抬头看见月亮挂在黛色的屋檐上,清辉洒在石板路上,把影子拉得很长。客栈的老板娘在门口等着,手里端着一杯温热的菊花茶:“晚上凉,喝点茶暖暖身子。”

房间在二楼,推开窗就能看见古镇的夜景。红灯笼的光透过窗棂照进来,在墙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我坐在窗边的藤椅上,翻看着白天买的明信片,上面印着青岩古镇的晨雾和夕阳。远处传来几声梆子响,是巡夜人在打更,“咚 —— 咚 ——” 的声音在巷子里回荡,慢慢消失在夜色里。

不知过了多久,窗外的灯笼渐渐暗了下去,只有月亮还挂在天上。我想起白天在城墙上遇见的那位卖草药的老人,他说青岩的石板路会记着每个行人的脚步,不管走多远,只要想起这里的月光和花香,就像还站在定广门的门楼下。明天就要离开这里了,可帆布包里装着的玫瑰糖、手写纸条,还有石板路上的脚步声,好像都在说,这里的故事还没结束。

夜风又吹起了檐角的铜铃,叮当声里,我好像听见巷子里的石板路在轻轻说话,它在等下一个背着帆布包的人,来听它讲那些关于阳光、花香和月光的故事。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上一篇 2025-10-14 02:40:14
下一篇 2025-10-14 02:45:19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362039258#qq.com(把#换成@)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6: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