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子的修车铺开在老城区的巷口,蓝色的卷帘门总在天刚亮时 “哗啦” 一声拉开,像唤醒整条街的信号。铺子不大,墙角堆着几摞擦得发亮的旧轮胎,工具架上的扳手、螺丝刀排得整整齐齐,最里面的小桌上还摆着个搪瓷缸,缸身上印着早已褪色的 “劳动光荣”,那是他爹年轻时在工厂得的奖。
强子话不多,手上的活儿却格外细致。有回隔壁花店的林姨骑车送花,车链突然断了,急得直跺脚。强子放下手里的活,蹲在地上三两下就把车链接好,还顺手给车轴上了油。林姨要给钱,他摆摆手,指了指墙上贴的纸条 ——“邻里帮衬,小事免单”。纸条是用毛笔写的,字算不上好看,却透着股实在劲儿。
打从十年前强子接过这个铺子,这纸条就没换过。那时候他刚从外地回来,爹得了重病,躺在床上拉着他的手说:“这铺子虽小,却是咱爷俩的根,凭手艺吃饭,别亏了良心。” 强子点点头,把这句话刻在了心里。起初铺子生意不好,老主顾都嫌他年轻,宁愿多走几步路去街尾的老修车铺。强子不着急,每天把铺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有人路过打听价格,他都如实说,从不多要一分钱。
有次一个小伙子推着辆崭新的山地车来修,车胎被扎了个小洞。强子检查后说:“补胎二十,要是换内胎就五十。” 小伙子愣了愣,说:“我昨天在别的地方问,补胎都要三十呢。” 强子笑了笑:“该多少就是多少,没必要多要。” 小伙子补完胎后,又跟强子聊了几句,得知他刚接手铺子没多久,就说:“以后我车有问题就来你这,你这人实在。” 从那以后,小伙子成了常客,还介绍了不少朋友来。
日子一天天过去,强子的修车铺渐渐有了名气。来修车的人多了,他也没怠慢,不管是自行车、电动车,还是摩托车,他都修得又快又好。有一回,一位老人推着辆破旧的三轮车来,说车闸坏了,家里还有病人等着去医院拿药。强子立马放下手里的活,拆开刹车系统仔细检查,发现是刹车片磨没了。可他铺子里没有合适的配件,老人急得快哭了。强子想了想,说:“您等我十分钟。” 说完就骑着自己的电动车往街尾的配件店跑,来回折腾了两趟,终于找到了合适的刹车片,赶紧给老人装上。老人要多给钱,强子说什么也不收,还帮老人把三轮车推到了路口,看着老人安全走远才回铺子。
强子的铺子门口,总放着两把小凳子,供来修车的人坐着等。夏天的时候,他还会在门口摆个小桌子,放上凉茶和一次性杯子,路过的人渴了都能喝上一口。有次下大雨,一个放学的小姑娘没带伞,站在铺子门口躲雨。强子看见后,从铺子里拿出一把伞递给她,说:“拿着吧,明天上学路过再还回来就行。” 小姑娘接过伞,感激地说了声谢谢。第二天,小姑娘不仅把伞还了回来,还带了一颗自己画的画,画里是一个修车师傅在帮人修车,旁边写着 “谢谢叔叔”。强子把画贴在了铺子的墙上,每次看到都觉得心里暖暖的。
去年冬天,老城区要改造,不少老铺子都要拆迁。强子的修车铺也在拆迁范围内,他心里挺不是滋味的,毕竟这铺子承载了他太多的回忆。街坊们得知后,都来劝他:“强子,要不你跟我们一起去新小区那边开店吧,我们还去你那修车。” 强子犹豫了几天,最终还是决定跟着街坊们一起搬。拆迁前的最后一天,他把铺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对着墙上的 “邻里帮衬,小事免单” 纸条看了很久,然后小心翼翼地把纸条揭下来,叠好放进了口袋。
新的修车铺开在新小区的门口,比以前的铺子大了不少。强子依旧每天早早开门,把工具摆得整整齐齐,门口还是放着两把小凳子和凉茶。来修车的人还是那么多,有以前的老主顾,也有新小区的邻居。有次林姨来修电动车,笑着说:“强子,不管你搬到哪,我们都认你这铺子。” 强子听了,心里满是感动。
如今,强子的修车铺已经成了新小区里的一个小据点。傍晚的时候,总有几个老人坐在门口的凳子上聊天,孩子们在旁边玩耍。强子忙完手里的活,也会跟老人们聊几句,问问家里的情况。有时候遇到小区里的年轻人加班晚了,电动车没电了,强子还会帮他们把车推到铺子里充电,分文不取。
有人问强子,这么多年守着一个修车铺,不觉得累吗?强子总是笑着说:“累是累点,但看着大家骑着修好的车开开心心地走,我就觉得值。” 他的笑容很朴实,就像他修过的那些车一样,虽然普通,却充满了力量。
夜色渐深,强子关了铺子的卷帘门,路灯的光洒在他身上,拉出长长的影子。他从口袋里掏出那个搪瓷缸,倒了点热水,慢慢喝着。远处的星星亮了起来,像撒在天上的碎钻。强子抬头望了望星空,心里想着,明天又会是新的一天,又会有新的人来他的修车铺,又会有新的故事在这小小的铺子里发生。不知道明天,会有谁带着需要修理的车,带着生活里的小麻烦,走进他的铺子,又会带着怎样的笑容离开呢?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