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细软的沙滩上,望着远方蓝绿相接的海面,很多人都会想起童年时追着浪花奔跑的时光,或是和家人一起在礁石旁捡拾贝壳的温馨画面。海岸,对我们而言从来都不只是一片地理边界,它更像一个承载着记忆与情感的容器,装着海风的味道、潮汐的节奏,还有无数人与大海相依相伴的日常。而在这份美好背后,有一群特殊的 “守护者” 始终沉默地工作着 —— 它们就是海岸工程,用坚实的臂膀抵挡风浪,用细致的设计守护生态,让每一次与海岸的相遇都能多一份安心与长久。
或许很多人对海岸工程的印象,还停留在 “冰冷的堤坝”“坚硬的石块” 这样的刻板认知里,但真正走近它们,才会发现这些工程里藏着太多对人与自然的温柔考量。就像在南方某座海滨小城,曾经每到台风季,汹涌的海浪总会漫过岸边的道路,打湿沿街商铺的门窗,居民们既要忙着加固房屋,又要担心海水倒灌进家里,那份焦虑至今仍刻在很多人的心里。后来,当地建起了一座弧形的护岸工程,设计师没有选择笔直僵硬的堤坝,而是用层层叠叠的生态混凝土搭建出缓坡,表面还特意留出了许多小孔。这些小孔不仅能减轻海浪冲击的力量,还成了小螃蟹、贝类的 “藏身之所”,曾经被海浪侵蚀得光秃秃的海岸,慢慢又长出了海草,吸引着海鸟前来觅食。如今再到台风季,居民们站在窗边看着海浪拍打着护岸,不再有往日的慌张,因为他们知道,那道看似沉默的 “防线”,正在用最温柔的方式守护着家园。

在北方的一些渔港,海岸工程则成了渔民们 “靠海吃海” 的底气。老渔民王大叔还记得,十年前渔港的码头还是用简单的石头堆砌而成,每当遇到大风天气,海浪就会疯狂地撞击码头边缘,渔船在岸边摇摇晃晃,根本无法安全停靠。有一次,他的渔船因为码头被海浪冲垮了一角,差点在靠岸时撞上礁石,现在想起来还心有余悸。后来,渔港进行了升级改造,新的码头采用了沉箱结构,底部牢牢固定在海底的岩层上,表面还铺设了防滑的花岗岩,即使在大风天,渔船也能稳稳地靠岸。更贴心的是,设计师还在码头旁边修建了一排避风港,每当台风来临前,几十艘渔船都能整齐地停在避风港里,渔民们再也不用冒着风险将船开到更远的深海躲避风浪。如今,王大叔每天清晨驾着渔船出海,傍晚再稳稳地靠在码头上,看着满舱的渔获,他总会忍不住摸一摸码头的栏杆,“这码头比家里的墙还靠谱,有它在,我们出海心里就踏实。”
海岸工程的温柔,还藏在对生态的小心翼翼里。很多人以为,修建工程就意味着要 “改造自然”,但真正优秀的海岸工程,从来都是 “顺应自然” 的伙伴。在东部某片候鸟迁徙的重要湿地,曾经因为海岸线不断后退,湿地面积越来越小,每年来这里越冬的候鸟数量也在逐年减少。为了保护这片湿地,工程师们没有选择直接修建堤坝,而是想出了 “人工补沙” 的办法 —— 他们从附近海域筛选出与湿地沙滩成分相近的沙子,用专业的设备均匀地铺在后退的海岸线上,不仅减缓了海岸线后退的速度,还为候鸟们保留了觅食的滩涂。同时,他们还在湿地边缘修建了几道低矮的潜堤,潜堤藏在水下,既不会影响潮汐的自然流动,又能减弱海浪对湿地的冲击。现在每到冬季,站在湿地的观测台上,就能看到成千上万只候鸟在滩涂上觅食、嬉戏,它们时而展翅飞向天空,时而低头啄食沙滩上的小生物,这片曾经濒临消失的湿地,因为海岸工程的守护,重新变回了候鸟们的 “冬日家园”。
其实,海岸工程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就像一条纽带,一边连着人类对家园的眷恋,一边连着大海的生态平衡。在浙江的一座小岛,曾经因为岛上的海岸线被海浪侵蚀,居民们的房屋离海边越来越近,甚至有些老房子的墙角已经出现了裂缝。当地政府决定修建海岸防护工程,但在设计之初,工程师们并没有立刻动工,而是挨家挨户走访岛上的居民,听他们讲述与这座岛、这片海的故事。有位老奶奶说,她小时候经常在海边的一块大礁石旁洗衣服,那块礁石就像 “海的守护神”,看着她长大;还有位渔民说,岛的东侧有一片浅滩,每年夏天都会有很多小鱼苗在这里孵化,那是岛上渔民们的 “天然渔仓”。工程师们把这些故事都记在心里,在施工时特意避开了老奶奶口中的大礁石,还在东侧的浅滩旁修建了生态廊道,保护小鱼苗的生存环境。工程完工后,居民们惊喜地发现,不仅家园安全了,那些熟悉的礁石、浅滩也都还在,就连海边的野花,也依然像以前一样在风中绽放。
或许,海岸工程不会像高楼大厦那样引人注目,也不会像桥梁隧道那样被人津津乐道,但它却用最沉默的方式,守护着我们与大海之间最珍贵的情感联结。它知道渔民对渔船的牵挂,所以把码头建得坚固又安全;它知道候鸟对湿地的依赖,所以用最温和的方式保护滩涂;它知道居民对家园的眷恋,所以在施工时小心翼翼地保留那些承载记忆的痕迹。当我们下次再站在海岸边,看着平静的海面、嬉戏的海鸟、归航的渔船时,不妨多留意一下那些默默矗立的护岸、码头、潜堤 —— 它们不是冰冷的建筑,而是带着温度的 “守护者”,用自己的力量,让每一份与海岸相关的美好,都能长久地延续下去。
在这片蔚蓝与大地相接的地方,海岸工程就像一位沉默的老友,它不说话,却始终在那里,抵挡风浪,守护生机,见证着一代又一代人与大海相依相伴的故事。它让我们知道,人类与自然从来都不是对立的,当我们用温柔的方式对待自然,自然也会用最慷慨的方式回馈我们。而那些藏在浪涛与沙滩间的海岸工程,就是这份温柔与回馈最好的见证者,也是我们与这片蓝色家园之间,最坚实、最温暖的联结。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