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农民刚开始搞农业现代化,不用一下子把摊子铺太大。首先得弄明白自己地里适合种啥、养啥,别盲目跟风买设备。然后最基础的是学点实用技术,比如简单的智能灌溉咋操作、病虫害咋用科学方法防治,现在网上有很多免费的教程,跟着学就行。资金方面,不用一下子拿很多钱出来,先从成本低的小设备入手,比如小型的播种机、施肥器,后续再慢慢升级。另外,还得和周边搞过现代化农业的邻居多聊聊,取取经,知道哪些坑别踩,这样起步会顺很多。
搞农业现代化是不是一定要买特别贵的智能设备才行呀?
其实真不用。很多时候,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比如家里种个几亩蔬菜,买个几百块钱的小型滴灌设备,再配个简单的土壤湿度检测仪,就能实现节水又省劲儿的灌溉,这也算农业现代化的一小步。要是种大田作物,租个联合收割机比自己买划算多了,既能提高效率,又不用承担设备闲置的成本。那些特别贵的大型智能设备,一般是给规模特别大的农场用的,普通农户没必要一开始就盯着这些。
农业现代化里说的 “智慧农业”,到底是啥意思呀?听着挺玄乎的。
其实智慧农业没那么玄乎,就是用点科技手段帮农民省劲儿、多赚钱。比如现在有些地方用手机 APP 就能控制地里的灌溉开关,不用再扛着水管跑遍田间;还有的在大棚里装传感器,温度、湿度超标了手机会报警,不用时时刻刻守着大棚。简单说,就是让科技帮农民干重活、盯细节,让种地更轻松、收成更稳。
搞农业现代化会不会让很多农民没活干呀?
其实不会,反而会让农民的活儿 “升级” 了。以前农民可能主要靠体力干活,比如手动插秧、收割。搞农业现代化后,需要有人会操作播种机、收割机,有人会维护智能灌溉设备,有人会通过手机 APP 监测作物生长情况。这些新的活儿需要农民学新技能,但不是让农民没活干。而且农业现代化能提高产量,可能还会带动农产品加工、销售等相关产业发展,反而能创造更多新的工作机会。
普通农户搞农业现代化,资金不够咋办呀?
有不少办法可以解决。首先,很多地方政府对搞农业现代化的农户有补贴,比如买农机有农机补贴,建大棚有大棚补贴,你可以去当地的农业部门问问,看看自己能申请哪些补贴。其次,有些银行有专门的农业贷款,针对农户搞种植、养殖或者购买农业设备的贷款,利息可能还比较低。另外,也可以和周边的农户一起合作,大家凑钱买大型设备,一起用,这样能分摊成本,减轻各自的资金压力。
农业现代化对土地有要求吗?是不是只有大片的土地才能搞呀?
不是的,小块土地也能搞农业现代化。比如家里有几分地种蔬菜,可以搞小型的温室大棚,用滴灌技术浇水,用有机肥施肥,这也是农业现代化的一种形式。就算是几亩地的果园,也可以安装小型的杀虫灯、果树修剪机,提高管理效率。大片土地适合搞规模化的农业现代化,比如大
型农用大型农机作业;小块土地可以搞精细化的农业现代化,根据土地大小选择合适的技术和设备就行,不是只有大片土地才能搞。
搞农业现代化需要很高的文化水平吗?没怎么读过书的农民能搞吗?
不用很高的文化水平,没怎么读过书的农民也能搞。现在很多农业设备和技术都做得很简单,比如智能灌溉的控制器,上面就几个按钮,按说明操作几次就能学会;还有些农业 APP,界面做得像手机微信一样,简单易懂,跟着教程学就能用。而且现在很多地方的农业部门会组织免费的培训,专门教农民怎么用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和设备,老师会手把手地教,直到学会为止。只要愿意学、肯动手,不管文化水平高低,都能搞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种出来的东西,和传统种植的东西比,品质会更好吗?
一般来说,品质会更有保障。因为农业现代化会用科学的方法管理作物生长,比如根据土壤的情况精准施肥,不会盲目施肥导致作物品质下降;用科学的方法防治病虫害,减少农药的使用量,让农产品更安全。比如用智能设备监测大棚里的温度、湿度,能让蔬菜一直生长在最适合的环境里,长出来的蔬菜口感会更好、更均匀。而且农业现代化能更好地控制生产过程,让每一批农产品的品质都比较稳定,不像传统种植可能受天气、管理等因素影响,品质时好时坏。
农民搞农业现代化,遇到技术问题没人帮咋办呀?
有很多渠道可以寻求帮助。首先,当地的农业技术推广站有专门的技术人员,你可以直接去咨询,或者打电话请他们到田里看看,帮你解决问题。其次,现在很多农业设备的厂家都有售后服务,买了设备后,要是遇到技术问题,打厂家的售后电话,他们会派人来修或者远程指导你解决。另外,网上也有很多农业技术交流群,里面有很多有经验的农民和农业专家,你可以在群里提问,大家会一起帮你想办法。还有,有些地方会有农业合作社,加入合作社后,合作社里会有技术骨干,能帮大家解决技术难题。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