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捞设备:海洋资源开发中的关键技术支撑

捕捞设备作为海洋渔业生产的核心工具,其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渔业生产效率、资源利用合理性及作业人员安全。从传统的渔网、钓竿到现代的大型拖网渔船配套系统,捕捞设备的演进始终与渔业产业的发展紧密相连。在海洋资源开发过程中,合理选择与规范使用捕捞设备,不仅能够提升单位时间内的捕捞产量,更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当前主流的捕捞设备体系涵盖多个类别,不同类型的设备适用于不同的捕捞环境、目标鱼种及作业方式。其中,网具类设备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基础设备,包括拖网、围网、刺网、张网等多种形式。拖网设备通常由网体、纲索、浮子、沉子及牵引装置构成,依靠渔船动力拖拽网体在海底或水体中移动,实现对集群性鱼类的捕捞,此类设备在远洋渔业中应用较多,尤其适用于捕捞鳕鱼、带鱼等中下层鱼类。围网设备则通过围绕鱼群形成封闭区域,再逐步缩小围网范围完成捕捞,其优势在于能够高效捕捞表层或中上层的集群性鱼类,如沙丁鱼、鲭鱼等,不过围网设备对作业海域的海况条件要求较高,需要作业人员具备丰富的经验以准确判断鱼群位置。

捕捞设备作业示意图(此处应插入一张展示拖网或围网设备在海洋中作业的图片,图片需清晰呈现网体结构、渔船与设备的连接方式及作业场景)

钓捕类设备是另一种重要的捕捞工具,其原理是利用鱼饵吸引鱼类上钩,通过钓线、钓钩将鱼类捕获。根据作业方式的不同,钓捕设备可分为手钓、延绳钓、竿钓等类型。手钓设备结构简单,主要由钓线、钓钩、浮漂组成,适用于近岸小型渔船或休闲捕捞;延绳钓设备则由主绳、支线、钓钩等构成,主绳长度可达数千米,上面每隔一定距离连接支线和钓钩,通过渔船投放后,可在海域内形成大范围的捕捞区域,适用于捕捞金枪鱼、鳕鱼等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竿钓设备则在钓线一端配备钓竿,通过钓竿的弹性控制钓线,提高捕捞的准确性和效率,常用于近海捕捞鲷鱼、鲈鱼等鱼类。

除了网具和钓捕设备,捕捞作业中还需要配套的辅助设备,这些设备虽然不直接参与鱼类捕获,但对提升作业效率和保障作业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常见的辅助设备包括起网机、绞纲机、渔获处理设备、导航设备等。起网机是用于将网具从海中提升到渔船上的设备,根据动力来源可分为液压起网机、电动起网机等,其拉力和提升速度可根据网具大小和渔获量进行调整,有效降低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绞纲机主要用于收放网具的纲索,通过机械传动实现纲索的快速收放,提高网具投放和回收的效率;渔获处理设备则包括渔获分拣机、保鲜设备等,分拣机可根据鱼类大小、种类对渔获进行分类,保鲜设备则通过冷藏、冷冻等方式保持渔获的新鲜度,延长渔获的储存时间;导航设备如 GPS 定位系统、雷达等,能够为渔船提供准确的位置信息和海域环境信息,帮助作业人员确定捕捞区域,避开危险海域,保障渔船航行安全。

在捕捞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安全操作规范是必须严格遵守的重要准则。作业前,需对所有捕捞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包括网具的完整性、钓钩的锋利度、起网机等机械部件的运行状态、钓线和纲索的强度等,确保设备无损坏、无故障。对于机械类辅助设备,需检查其动力系统、传动系统是否正常,润滑油是否充足,安全防护装置是否齐全有效,避免因设备故障引发安全事故。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需按照操作规程操作设备,如起网时需控制起网速度,避免因速度过快导致网具破损或渔获掉落;使用钓捕设备时,需注意钓线的张力,防止钓线断裂造成人员受伤或设备损坏。同时,作业人员需穿戴必要的防护装备,如救生衣、防滑鞋、防护手套等,在恶劣海况下,如大风、大浪天气,应停止作业,确保人员安全。

捕捞设备的维护保养同样至关重要,良好的维护保养不仅能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设备故障率,还能保障捕捞作业的顺利进行。对于网具类设备,每次使用后需进行清洗,去除网体上的泥沙、海藻等杂物,避免杂物腐蚀网丝,影响网具强度;对于破损的网具,需及时进行修补,更换断裂的网丝或损坏的网片,确保网具的捕捞性能。钓捕设备中的钓线、钓钩在使用后需进行检查,钓线若出现磨损、老化现象,应及时更换;钓钩若出现变形、钝化,需进行修复或更换,保证钓钩的使用效果。机械类辅助设备的维护保养需定期进行,包括清洁设备表面、检查零部件磨损情况、添加润滑油、紧固松动的螺栓等,对于损坏的零部件,需及时更换,确保设备正常运行。此外,设备的储存也需注意,网具、钓线等易受潮的设备应存放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避免受潮发霉;机械类设备需存放在避光、防潮的场所,防止设备生锈或部件老化。

不同海域的环境条件对捕捞设备的选择和使用有着显著影响。近海海域水深较浅,海况相对较为平稳,但鱼类种类多样,且可能存在暗礁、浅滩等障碍物,因此在近海捕捞中,通常选择灵活性较高的网具或钓捕设备,如刺网、手钓、竿钓等,避免使用大型拖网设备,防止网具被障碍物损坏;同时,近海海域的渔获多为小型鱼类,网具的网目大小需根据目标鱼种进行选择,以保证渔获质量和资源可持续利用。远洋海域水深较深,海况复杂,常伴有大风、大浪等恶劣天气,且目标鱼种多为集群性的大型鱼类,因此远洋捕捞通常采用大型拖网设备或延绳钓设备,并配备先进的辅助设备和导航设备,以应对复杂的海域环境,提高捕捞效率和作业安全。

捕捞设备的选择还需考虑目标鱼种的生活习性和栖息环境。上层鱼类通常栖息在水体的上层,活动范围广,集群性强,因此适合采用围网设备或上层延绳钓设备进行捕捞;中下层鱼类栖息在水体的中下层,活动范围相对较小,通常采用拖网设备或中下层延绳钓设备进行捕捞;底栖鱼类则栖息在海底,通常采用底拖网设备或底钓设备进行捕捞。此外,不同鱼种的体型、食性也会影响捕捞设备的选择,如体型较大的鱼类适合采用强度较高的网具或钓捕设备,食性较凶猛的鱼类适合采用带有锋利钓钩的钓捕设备。

在渔业生产实践中,合理搭配使用不同类型的捕捞设备能够进一步提升捕捞效率。例如,在远洋捕捞作业中,可同时配备拖网设备和延绳钓设备,根据海域环境和鱼群分布情况,灵活选择捕捞方式;在近海捕捞作业中,可搭配使用刺网设备和竿钓设备,既能够捕捞集群性的小型鱼类,又能够捕捞个体较大的鱼类。同时,结合先进的渔探设备,如声呐渔探仪、水下摄像机等,能够准确探测鱼群的位置、规模和栖息水层,为捕捞设备的选择和使用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提高捕捞的精准性和效率。

捕捞设备的使用不仅关系到渔业生产效率,还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密切相关。不合理的捕捞设备使用方式,如使用网目过小的网具、进行底拖网作业时破坏海底生态环境等,会导致渔业资源过度捕捞,破坏海洋生态平衡。因此,在使用捕捞设备时,需严格遵守国家相关的渔业法律法规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合理选择网具的网目大小,避免捕捞幼鱼;控制底拖网作业的范围和频率,减少对海底生态环境的破坏;推广使用环保型捕捞设备,如选择性捕捞网具、生态友好型钓捕设备等,在提高捕捞效率的同时,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作业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对捕捞设备的使用效果和作业安全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渔业生产单位需加强对作业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作业人员对捕捞设备的了解和操作技能,使其能够熟练掌握不同类型捕捞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操作规程和维护保养方法;同时,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培训,使其能够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范,提高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此外,作业人员还需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捕捞技术和设备使用方法,适应渔业产业的发展需求,提升渔业生产的整体水平。

在实际捕捞作业中,还需根据作业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捕捞设备的使用参数和作业方式。例如,在使用拖网设备作业时,若发现渔获量较少,可通过调整拖网的深度、速度或改变作业区域来寻找鱼群;在使用延绳钓设备作业时,若发现钓获的鱼类多为幼鱼,可及时调整钓钩的大小或改变鱼饵的种类,以捕捞成年鱼类。同时,作业人员需密切关注海域环境的变化,如水温、盐度、海流等,这些因素会影响鱼群的分布和活动规律,进而影响捕捞设备的使用效果,因此需根据海域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捕捞策略和设备使用方式。

综上所述,捕捞设备在海洋渔业生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技术水平、选择合理性、使用规范性和维护保养状况,直接影响着渔业生产效率、作业安全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在渔业产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发挥捕捞设备的作用,实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是每个渔业从业者都需要深入思考和实践的问题。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的渔业生产单位,在选择和使用捕捞设备时,都需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海域环境、目标鱼种、作业方式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捕捞设备使用和管理方案,以推动渔业生产的健康、稳定发展。那么,在具体的渔业生产场景中,针对特定的海域环境和目标鱼种,又该如何进一步优化捕捞设备的配置与操作流程,以实现更高效、更环保的捕捞作业呢?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上一篇 2025-11-03 14:53:40
下一篇 2025-11-03 15:04:58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362039258#qq.com(把#换成@)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6: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