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猪产业中,仔猪阶段是生猪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仔猪身体机能尚未完全成熟,对环境、营养和疾病的抵抗力都相对较弱,因此围绕仔猪的各类问题也备受养殖户关注。了解仔猪的生长规律、掌握科学的喂养和管理方法,以及做好疾病预防工作,直接关系到仔猪的成活率和后续生长发育,进而影响养猪产业的经济效益。
仔猪从出生到断奶,再到育肥前期,每个阶段都呈现出不同的生长特点,这些特点是养殖户制定饲养管理方案的重要依据。不同阶段的仔猪在体重增长、生理机能发育、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只有充分了解这些差异,才能为仔猪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和营养供给,帮助仔猪顺利度过各个生长阶段。
- 问:新生仔猪(出生 1-7 天)在体重和生理机能方面有哪些明显的特点?
答:新生仔猪出生时体重通常在 1.0-1.5 千克左右,体型较小,身体各器官尚未发育成熟。从生理机能来看,它们的体温调节能力极差,出生后体温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波动,正常体温一般在 38.5-39.5℃,若环境温度过低,体温会快速下降,甚至危及生命。消化系统方面,新生仔猪的胃容积很小,仅有 20-30 毫升,且胃内缺乏盐酸,无法有效消化蛋白质,只能依靠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营养物质维持生长。此外,新生仔猪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较为迟钝,行动也不够灵活,容易受到挤压、踩踏等伤害。
- 问:仔猪在出生后几小时内必须吃到初乳?初乳对仔猪的生长发育有什么重要作用?
答:仔猪在出生后 1-2 小时内必须吃到初乳,这是保障仔猪成活率的关键环节。初乳是母猪分娩后 3 天内分泌的乳汁,与常乳相比,初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免疫活性成分。从营养角度来看,初乳中蛋白质含量高达 15%-20%,是常乳的 2-3 倍,且其中的乳清蛋白易于仔猪消化吸收,能够为新生仔猪提供充足的能量,满足其快速生长的需求;初乳中脂肪含量也较高,可达 10%-15%,能为仔猪提供能量,帮助维持体温。从免疫角度来看,初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主要是 IgG、IgA 和 IgM),新生仔猪自身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无法产生足够的抗体,只能通过吸食初乳获取免疫球蛋白,这些免疫球蛋白能够在仔猪体内形成被动免疫,有效抵抗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猪瘟病毒等多种病原微生物的侵袭,降低仔猪患病的概率。此外,初乳中还含有乳糖、维生素、矿物质以及生长因子等,能够促进仔猪肠道黏膜的发育,增强肠道消化功能,为后续采食固体饲料奠定基础。
- 问:仔猪在哺乳期(出生至断奶前)的体重增长规律是怎样的?影响其体重增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仔猪在哺乳期的体重增长速度较快,通常呈现出 “前期慢、中期快、后期稳” 的规律。出生后 1 周内,仔猪体重增长相对缓慢,每周增重约 0.5-0.8 千克,主要是因为此时仔猪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对营养的吸收能力有限;出生 1-3 周,是仔猪体重增长的快速期,每周增重可达 1.0-1.5 千克,这一阶段仔猪的消化系统逐渐成熟,对母乳的消化吸收能力增强,且活动量增加,新陈代谢加快;出生 3 周至断奶前,仔猪体重增长速度逐渐趋于稳定,每周增重约 1.2-1.4 千克,此时仔猪开始尝试采食少量固体饲料,营养来源逐渐从母乳向混合营养过渡。
影响仔猪哺乳期体重增长的因素较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母乳质量和产量,母猪的泌乳量充足、乳汁营养丰富,能够为仔猪提供充足的营养,促进体重增长,若母猪泌乳量不足或乳汁质量差,会导致仔猪营养不良,体重增长缓慢;二是仔猪的出生体重,出生体重较大的仔猪通常体质较强,食欲好,对营养的吸收能力强,体重增长速度相对较快,而出生体重较小的仔猪(弱仔)体质较弱,竞争力差,容易出现采食不足的情况,体重增长缓慢;三是环境温度,仔猪对环境温度较为敏感,适宜的环境温度能促进仔猪的新陈代谢和食欲,若环境温度过低,仔猪会消耗大量能量来维持体温,导致用于生长的能量减少,体重增长受阻,反之,环境温度过高也会影响仔猪的食欲和生长;四是疾病因素,仔猪在哺乳期容易感染大肠杆菌病、仔猪黄痢、白痢等疾病,这些疾病会影响仔猪的消化吸收功能,导致仔猪出现腹泻、食欲不振等症状,严重影响体重增长,甚至导致死亡。
- 问:仔猪通常在多大日龄时进行断奶?断奶时常见的应激反应有哪些表现?
答:目前,我国规模化养猪场通常采用早期断奶技术,仔猪的断奶日龄一般在 21-28 日龄左右,部分养猪场也会根据母猪的泌乳情况和仔猪的生长发育状况,将断奶日龄调整至 35 日龄。早期断奶不仅可以提高母猪的繁殖效率,增加年产胎次,还能减少仔猪对母乳的依赖,促进其尽早适应固体饲料,为后续的育肥阶段打下良好基础。
仔猪断奶时,由于生活环境、营养来源和社交群体等发生突然变化,容易出现一系列应激反应,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采食量下降,断奶后仔猪从吸食母乳突然转变为采食固体饲料,适口性和消化方式的改变会导致仔猪食欲减退,采食量明显下降,部分仔猪甚至会出现拒食现象;二是体重下降,由于采食量减少,仔猪无法获取足够的营养,加上应激反应导致新陈代谢加快,能量消耗增加,会出现短暂的体重下降,通常在断奶后 3-5 天体重下降最为明显,之后随着采食量的恢复,体重逐渐回升;三是行为异常,断奶后的仔猪容易出现焦躁不安、频繁叫唤、四处游荡等行为,有的仔猪会试图寻找母猪,甚至出现啃咬栏杆、拱地等异常行为,这些行为不仅会消耗仔猪的能量,还可能导致其受伤;四是免疫力下降,断奶应激会影响仔猪的免疫系统功能,导致其免疫球蛋白水平降低,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各种病原微生物,引发腹泻、呼吸道疾病等。
- 问:为帮助仔猪顺利度过断奶期,养殖户在饲料选择和喂养方式上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为帮助仔猪顺利度过断奶期,养殖户在饲料选择和喂养方式上需要格外注意,具体应做好以下几点:
在饲料选择方面,首先要选择专为断奶仔猪设计的全价配合饲料,这类饲料通常具有营养均衡、易消化吸收的特点,能够满足仔猪断奶后的营养需求。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应适中,一般在 18%-22% 之间,且蛋白质来源应以优质的动物蛋白(如鱼粉、乳清粉)和植物蛋白(如豆粕、膨化大豆)为主,避免使用过多难以消化的蛋白质,以免引起仔猪消化不良。其次,饲料中应添加适量的乳糖、葡萄糖等糖类物质,这些糖类物质不仅能为仔猪提供能量,还能促进肠道有益菌的生长繁殖,改善肠道环境。此外,饲料中还可添加酶制剂(如蛋白酶、淀粉酶)、益生菌(如乳酸菌、芽孢杆菌)、酸化剂(如柠檬酸、乳酸)等添加剂,酶制剂能够提高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消化率,益生菌能够调节肠道菌群平衡,酸化剂能够降低肠道 pH 值,抑制有害菌的生长,从而减少仔猪腹泻的发生。
在喂养方式方面,首先要采取 “少量多餐” 的喂养原则,断奶后的前 1-2 周,每天可喂养 6-8 次,每次喂养量以仔猪在 15-20 分钟内吃完为宜,避免一次性喂养过多导致仔猪消化不良。随着仔猪日龄的增长,逐渐减少喂养次数,增加每次喂养量,直至过渡到正常的喂养频率(每天 3-4 次)。其次,要注意饲料的适口性,可在饲料中添加少量的乳清粉、奶粉等,提高饲料的适口性,吸引仔猪采食。同时,要保证饲料的新鲜度,避免使用发霉变质的饲料,每次喂养前应清理料槽,防止饲料残留变质。此外,要为仔猪提供充足、清洁的饮水,饮水温度应接近室温,避免饮用过冷或过热的水,可在饮水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电解质等,帮助仔猪补充营养,缓解应激反应。
- 问:仔猪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出现哪些常见的消化道疾病?这些疾病有哪些典型症状?
答:仔猪在生长过程中,由于消化系统尚未发育成熟,肠道菌群平衡容易被打破,加上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多种消化道疾病,常见的主要有仔猪黄痢、仔猪白痢和仔猪水肿病等。
仔猪黄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的消化道疾病,主要发生于出生后 1-7 日龄的新生仔猪,尤其是 1-3 日龄的仔猪最易感染。该病的典型症状为腹泻,病猪排出黄色或黄白色的稀粪,粪便呈水样或糊状,带有腥臭味,严重时粪便中会带有黏液或血液。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被毛粗乱,皮肤干燥,迅速消瘦,眼窝凹陷,出现明显的脱水症状。若不及时治疗,病猪通常在发病后 1-3 天内死亡,死亡率较高。
仔猪白痢也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消化道疾病,主要发生于出生后 10-30 日龄的仔猪,尤以 15-20 日龄的仔猪发病最多。该病的症状相对较轻,病猪排出白色或灰白色的稀粪,粪便呈糊状,带有特殊的腥臭味,有时粪便中会混有气泡或黏液。病猪精神状态尚可,食欲略有下降,体温正常,生长发育缓慢,被毛粗糙无光。若治疗及时,大多数病猪可以痊愈,但如果治疗不及时或饲养管理不当,病猪可能会因长期腹泻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容易继发其他疾病,增加死亡率。
仔猪水肿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产生的毒素引起的一种急性、散发性疾病,主要发生于断奶后 1-2 周的仔猪,尤其是生长发育良好、体质健壮的仔猪最易发病。该病的典型症状为水肿,病猪的眼睑、面部、颈部、腹部等部位出现明显的水肿,严重时水肿可蔓延至全身。病猪精神萎靡,食欲废绝,体温正常或略有下降,行走不稳,共济失调,有的病猪会出现肌肉震颤、抽搐等神经症状。该病病程较短,通常在发病后 1-2 天内死亡,死亡率较高。
- 问:仔猪对生长环境的温度、湿度有什么具体要求?如何调控这些环境因素?
答:仔猪对生长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要求较为严格,不同日龄的仔猪对温度和湿度的需求存在差异,适宜的温湿度环境能够促进仔猪的生长发育,提高其抵抗力,反之则会影响仔猪的健康。
在温度方面,新生仔猪(出生 1-3 日龄)由于体温调节能力极差,需要较高的环境温度,适宜温度为 32-35℃;出生 4-7 日龄的仔猪,适宜温度为 30-32℃;出生 1-2 周的仔猪,适宜温度为 28-30℃;出生 2-3 周的仔猪,适宜温度为 25-28℃;出生 3-4 周的仔猪,适宜温度为 22-25℃;断奶后 1-2 周的仔猪,适宜温度为 20-22℃;断奶后 2 周以上的仔猪,适宜温度为 18-20℃。
在湿度方面,仔猪生长环境的适宜相对湿度为 60%-70%。若湿度过高(超过 75%),会导致环境潮湿,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滋生繁殖,增加仔猪感染疾病的概率,同时也会影响仔猪的体温调节,导致仔猪感到寒冷不适;若湿度过低(低于 50%),会导致环境干燥,容易引起仔猪呼吸道黏膜干燥,降低呼吸道的抵抗力,增加呼吸道疾病的发生风险,同时也会导致仔猪皮肤干燥、脱皮,影响皮肤健康。
为调控仔猪生长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养殖户可采取以下措施:在温度调控方面,可根据仔猪的日龄选择合适的供暖设备,如红外线灯、电热板、煤炉、热风炉等。对于新生仔猪,可在产仔箱内放置红外线灯或电热板,为仔猪提供局部供暖,确保产仔箱内温度适宜;对于较大日龄的仔猪,可采用热风炉或煤炉等集中供暖方式,维持猪舍内的整体温度。同时,要注意做好猪舍的保温工作,如在猪舍墙壁、屋顶加装保温材料,封闭猪舍的门窗、缝隙等,减少热量散失。在湿度调控方面,若湿度过高,可加强猪舍的通风换气,及时清除猪舍内的粪便、污水等,保持猪舍内干燥整洁,也可在猪舍内放置生石灰、草木灰等吸湿材料,降低环境湿度;若湿度过低,可在猪舍内地面喷洒适量的清水,或使用加湿器增加空气湿度,同时要保证仔猪有充足的饮水,避免因饮水不足导致身体水分流失。
- 问:仔猪在什么时候开始补饲固体饲料比较合适?补饲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仔猪通常在出生后 7-10 日龄时开始补饲固体饲料比较合适,这一时期仔猪的消化系统逐渐发育成熟,对母乳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母猪的泌乳量在产后 2-3 周达到高峰后会逐渐下降,单纯依靠母乳已无法满足仔猪的营养需求,此时开始补饲固体饲料,能够帮助仔猪提前适应固体饲料的消化吸收,为后续的断奶做好准备,同时也能减轻母猪的泌乳负担。
在给仔猪补饲固体饲料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循序渐进原则,刚开始补饲时,可选择适口性好、易消化的饲料,如乳猪专用开口料,将饲料制成糊状或颗粒状,少量多次地撒在干净的补料槽内,吸引仔猪采食。初期仔猪的采食量较少,每天补饲 3-4 次,随着仔猪对饲料的适应,逐渐增加补饲量和补饲次数,直至仔猪能够自由采食;二是优质高效原则,补饲的饲料应选择营养均衡、品质优良的全价配合饲料,饲料中应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能量、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且易于仔猪消化吸收,避免使用劣质、发霉变质的饲料,以免引起仔猪消化不良或中毒;三是定时定量原则,补饲时要固定补饲时间和补饲量,让仔猪形成良好的采食习惯,避免因采食不规律导致消化不良。同时,要根据仔猪的日龄、体重和生长发育情况,适时调整补饲量,确保仔猪既能吃饱,又不会造成饲料浪费;四是保持清洁原则,补料槽要每天清洗消毒,防止饲料残留变质,污染仔猪的饲料,同时要为仔猪提供清洁的饮水,避免因饮水不洁导致疾病发生。
- 问:如何辨别仔猪是否处于健康状态?健康仔猪在精神、食欲、粪便等方面有哪些特征?
答:辨别仔猪是否处于健康状态,需要养殖户通过日常观察,从仔猪的精神、食欲、粪便、外观、行为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判断,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仔猪的健康生长。
健康仔猪在精神方面表现为活泼好动,反应灵敏,眼睛明亮有神,无分泌物,耳朵直立,对外界刺激(如声音、光线、人员走动等)反应迅速,喜欢相互追逐、玩耍,休息时姿势自然,呼吸平稳,无异常呼吸音。
在食欲方面,健康仔猪食欲旺盛,每次喂食时都会积极主动地采食,采食速度快,采食量大,对饲料表现出明显的兴趣,不会出现食欲减退、拒食或采食缓慢等情况。同时,健康仔猪的饮水也正常,能够主动到饮水器旁饮水,饮水量适中。
在粪便方面,健康仔猪的粪便形状、颜色和质地较为稳定,不同日龄的仔猪粪便特征略有差异。新生仔猪(出生 1-3 日龄)的粪便为黑绿色或黑色的糊状,称为胎粪,随着采食母乳,粪便逐渐变为黄色或黄白色的糊状,质地均匀,无异味;哺乳期仔猪的粪便为黄色或黄褐色的糊状,偶尔带有少量黏液,无腥臭味;断奶后仔猪的粪便逐渐变为成形的条状,颜色为黄褐色或棕褐色,质地较硬,表面光滑,无异常分泌物和异味。如果仔猪的粪便出现颜色异常(如黑色、红色、白色、灰白色等)、形状异常(如稀水样、糊状、干硬球状等)或带有异味、黏液、血液等情况,则表明仔猪可能存在健康问题。
此外,健康仔猪的外观也具有一定的特征,如被毛整洁光滑,有光泽,皮肤红润有弹性,无外伤、湿疹、脱毛等现象;体温正常,新生仔猪体温为 38.5-39.5℃,断奶后仔猪体温为 38-39℃;呼吸频率正常,新生仔猪呼吸频率为 40-60 次 / 分钟,断奶后仔猪呼吸频率为 20-30 次 / 分钟。
- 问:仔猪出现腹泻症状后,除了药物治疗,还可以采取哪些辅助护理措施来帮助其恢复健康?
答:仔猪出现腹泻症状后,除了及时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外,采取科学合理的辅助护理措施,能够帮助仔猪更快地恢复健康,减少疾病带来的损失。具体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