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越来越多人提起 “生物防治”,听着像是不用农药就能搞定病虫害的办法,但具体是咋回事儿,估计不少人跟我一样懵。别急,下面就用你问我答的形式,把生物防治那些常见问题掰扯清楚,保证说得通俗好懂,没有乱七八糟的专业术语堆砌。
可能有人会先问,生物防治是不是只能用在农田里啊?毕竟平时听说治庄稼虫子的时候提得比较多。其实还真不是,除了农田,果园、菜园这些种作物的地方能用,就连家里养花、公园绿地,甚至一些仓库防害虫,都能用到生物防治。比如家里花盆里长了蚜虫,要是不想用农药,就可以买点儿七星瓢虫放进去,它们会吃蚜虫,这就是很典型的生物防治,所以它的应用场景比咱们想的要广不少。
那生物防治到底是啥意思呢?总不能光知道能用在很多地方,却不明白它的核心是啥吧?简单说,生物防治就是不用化学农药,而是利用自然界里生物之间的关系,比如谁吃谁、谁能让谁生病这些,来控制害虫或者杂草的数量,让它们没法泛滥成灾。打个比方,有些虫子专门吃某种杂草,那我们就可以合理利用这种虫子,让它们去 “消灭” 杂草,既不会污染环境,还能达到防治的效果,这就是生物防治最核心的思路。
既然是利用生物之间的关系,那具体会用到哪些生物呢?总不能随便抓点儿生物就能用吧?肯定不是随便抓的,常用的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 “天敌生物”,比如刚才说的吃蚜虫的七星瓢虫,还有吃红蜘蛛的捕食螨,以及能寄生在害虫体内让害虫死亡的寄生蜂,这些都是天敌生物;第二类是 “微生物”,像一些能让害虫生病的细菌、真菌、病毒,比如苏云金杆菌,撒到田里能杀死菜青虫、玉米螟这些害虫,还有些真菌能让杂草枯萎;第三类是 “植物本身的抗性”,比如有些作物经过培育后,天生就不容易招害虫或者不容易得病害,这也属于生物防治会利用的范畴,不过这种更多是前期培育作物的时候下功夫。
用这些生物来防治病虫害,跟用农药比起来,有啥明显的好处啊?毕竟农药用了这么多年,大家都习惯了。好处还真不少,最突出的就是环保。农药用多了会污染土壤、水源,还可能残留在蔬菜水果上,吃了对人不好,而生物防治用的都是自然界里的生物或者生物产生的物质,不会有这些污染问题,对人和家里的宠物、田里的益虫(比如蜜蜂)也更安全。另外,长期用农药容易让害虫产生 “抗药性”,就是农药越用效果越差,还得加大剂量,而生物防治因为是利用生物之间的自然关系,害虫不容易产生抗药性,防治效果也更持久。还有一点,比如用天敌生物防治,害虫被吃掉后,天敌生物还能在田里继续繁殖,只要环境合适,就能持续控制害虫数量,不用像农药那样频繁喷洒。
既然好处这么多,那是不是所有病虫害都能用生物防治来解决啊?感觉要是这样的话,农药就没啥用了。肯定不是所有情况都能用,生物防治也有它的 “局限性”。比如,它的起效速度比较慢。农药喷下去,可能一两天就能看到害虫死了,而生物防治比如放寄生蜂,得等寄生蜂找到害虫、在害虫体内产卵、幼虫孵化后杀死害虫,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一两周甚至更久,要是病虫害已经大规模爆发了,等生物防治起效,作物可能已经被糟蹋得差不多了。还有,它对环境条件要求比较高,比如温度、湿度不合适的话,天敌生物可能活不下去,微生物也没法正常繁殖,防治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另外,有些病虫害目前还没找到合适的生物防治方法,比如某些病毒病,现在主要还是靠预防,生物防治在这方面的手段还比较少。
那一般啥时候用生物防治比较合适呢?总不能等病虫害都泛滥了才想起它吧?确实,生物防治更适合在病虫害发生初期用,或者用来 “预防” 病虫害。比如在田里刚发现少量蚜虫的时候,就放七星瓢虫,这时候蚜虫数量少,七星瓢虫容易控制住它们,不让它们大量繁殖;要是等到蚜虫已经密密麻麻爬满菜叶了,再放七星瓢虫,可能就来不及了,这时候可能得先少量用点儿低毒农药控制一下,等害虫数量减少后,再用生物防治维持效果。还有像大棚种植,环境相对稳定,提前在大棚里释放一些天敌生物,比如捕食螨,就能提前预防红蜘蛛的发生,比等红蜘蛛出现了再治要省事多了。
家里养花的时候,要是招了虫子,比如蚜虫、介壳虫,能用生物防治吗?具体该咋操作啊?当然能用,而且家里用还挺合适的,毕竟家里空间小,不想用农药污染空气。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买现成的天敌生物,比如网上或者花市都有卖七星瓢虫、捕食螨的,按照说明,根据花盆的数量和虫子的多少,把它们放到花盆里就行。比如蚜虫不多的话,一盆花放个五六只七星瓢虫,它们很快就会开始吃蚜虫。另外,也可以自己做一些 “生物制剂”,比如用大蒜、辣椒泡成水,过滤后喷在有虫子的叶子上,虽然效果不如天敌生物持久,但对家里的环境很安全,适合少量虫子的时候用。不过要注意,自己做的这些水不能喷太多,不然可能会刺激花的叶子。
那农田里用生物防治,比如释放天敌生物,会不会出现这些天敌生物反过来泛滥成灾的情况啊?毕竟是外来放进去的生物。这个担心其实挺正常的,但只要是规范操作,一般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在选择要释放的天敌生物时,专家会先做大量的研究,确保这种天敌生物只吃目标害虫,不会吃其他有益的生物,也不会在没有目标害虫的情况下大量繁殖。而且释放的数量也是经过计算的,刚好能控制住害虫就行,不会让天敌生物因为数量太多而找不到食物,进而去危害其他作物或者生物。另外,自然界本身就有 “生态平衡”,要是天敌生物数量多了,害虫数量少了,天敌生物因为找不到足够的食物,数量也会慢慢减少,不会一直泛滥。当然,要是不规范操作,比如随便从外地引进一种生物来防治病虫害,就有可能出现 “生物入侵” 的问题,不过正规的生物防治都会避免这种情况。
有些微生物比如细菌、真菌,用它们来防治病虫害的时候,是不是跟农药一样,也得按照一定的方法喷洒啊?操作起来麻烦不?操作方法跟喷农药有点像,但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不算特别麻烦。比如用苏云金杆菌这种细菌制剂,一般也是稀释后喷在作物的叶子上,让害虫吃下去,这样细菌才能在害虫体内发挥作用,杀死害虫。不过要注意温度,比如苏云金杆菌在 20 – 30℃的环境下效果最好,要是温度太低,效果就会差很多,所以喷的时候要选天气暖和的时候。还有,有些微生物制剂怕晒,比如真菌制剂,太阳暴晒会杀死真菌孢子,所以最好在傍晚或者阴天的时候喷。另外,稀释的时候要用干净的水,不能用刚从井里抽出来的凉水,也不能和碱性的农药或者肥料一起用,不然会破坏微生物,影响防治效果。总的来说,只要注意这些细节,操作起来跟喷农药差不多,不难上手。
那生物防治的成本高不高啊?比如买天敌生物或者微生物制剂,会不会比买农药贵很多?成本这个事儿得看情况,不能一概而论。比如刚开始用的时候,可能成本会比农药高一些,比如买一箱七星瓢虫,可能比买一瓶便宜的农药贵点儿,而且要是需要多次释放,成本还会增加。但从长期来看,生物防治的成本其实更有优势。因为长期用农药,害虫会产生抗药性,得不断买更贵的农药,还得频繁喷洒,人工成本也高;而生物防治要是用好了,比如天敌生物能在田里自然繁殖,后续可能就不用再买了,而且不用频繁操作,人工成本也低。另外,现在很多地方政府对生物防治有补贴,比如农户用生物防治防治病虫害,政府会给一定的资金补贴,这样算下来,农户自己花的钱就更少了。还有,像家里养花用的少量天敌生物,其实也不贵,比如一小盒捕食螨也就十几块钱,能管好几盆花,比买农药还划算。
要是用了生物防治后,发现效果不好,比如害虫还是在增加,这时候该咋办啊?总不能眼睁睁看着作物被吃吧?遇到这种情况,先别着急用农药,得先找找效果不好的原因。可能是环境条件不合适,比如温度太低,天敌生物没活下来,或者湿度不够,微生物没繁殖起来;也可能是释放的天敌生物数量不够,没能控制住害虫;还有可能是选择的生物防治方法不对,比如用吃蚜虫的七星瓢虫去治菜青虫,肯定没效果。找到原因后,针对性解决就行,比如环境不合适,就想办法调节,比如大棚里可以升温、增湿;数量不够,就再补放一些;方法不对,就换成适合防治这种害虫的生物方法。要是实在找不到原因,或者病虫害有扩大的趋势,也可以少量用一些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先把害虫数量控制住,等害虫少了之后,再继续用生物防治,这样既能保证作物不被糟蹋,也能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
最后再问一个,普通人想了解更多生物防治的知识,或者想买相关的天敌生物、微生物制剂,有啥靠谱的渠道啊?怕买到假货或者不合适的产品。渠道还是挺多的,首先可以关注当地的农业技术推广站,他们经常会组织生物防治的培训,还能给推荐靠谱的产品供应商,毕竟是官方机构,推荐的一般都比较放心。要是家里养花用,网上一些正规的农资店或者园艺店都有卖,比如某东、淘宝上的官方旗舰店,买的时候看清楚产品说明,比如天敌生物的品种、适用的害虫类型、保质期这些,还可以看看其他买家的评价。另外,现在有很多农业类的公众号或者短视频账号,会分享生物防治的实用技巧,还有靠谱的购买链接,不过要注意辨别账号的专业性,尽量选那些有农业专家背书或者粉丝数量多、口碑好的账号。要是不确定买哪种,也可以先少量买一点试试,比如先买一小盒七星瓢虫,看看在自己家花盆里效果咋样,再决定要不要继续用。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