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初中物理电学之欧姆定律_初中物理第十七章欧姆定律作业设计

2023-04-06 05:29:06

 

[1]

第1节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第2节 欧姆定律

  第3节 电阻的测量

  第4节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第1节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对于一个电阻(导体)来说,它的电流、电压、电阻三者的关系怎样?

实验电路

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即:

1.保持电阻不变,改变电压,研究电流随电压的变化规律;

2.保持电压不变,改变电阻,研究电流随电阻的变化规律。

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就电源来讲,电动势是产生电流的根本原因;就负载电阻来讲,因为电源电压的存在,电场力做功,产生电流。

电压越高,电流越大;电阻是起阻碍作用的,电阻越大、电流越小。

第2节 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强调:此结论绝对不能倒过来说。

2.公式:

欧姆定律: I=URI=\frac{U}{R} 其它变形: U=RIU=RI R=UIR=\frac{U}{I}

单位问题:

I 安培(A);电压U 伏特(V);电阻R 欧姆(Ω)

3.公式的使用: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就实际电路而言,即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的电能完全转化为内能。

(1)这三个物理量必须指向一个特定的电阻对象(或一个电阻整体):电阻。避免张冠李戴,这也是这里的难点和同学们容易出问题的地方。

不同的对象,这三个参数一般使用角标来进行区分。

(2)同一个电阻的I、U和R中,已知任意的两个量就可求另一个量;

(3)计算时这三个量的单位一定要统一。要注意电阻是Ω还是kΩ,电流值是A,还是mA。在这里容易出问题

4.欧姆定律的应用:

①电阻是导体的固有属性,同一电阻的阻值不变,与流过的电流和外加的电压无关。

②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

③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大。

在这里总结一下:电压、电流、电阻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电流I:单位安培 A。1A=10^3毫安(mA) 1mA=10^3 微安(uA) 1uA=10^3纳安(nA);

电压U:单位伏特 V。1kV=1000V 1V=1000mV 1mV=1000μV;

电阻R:单位欧姆 Ω。1 MΩ=1000 KΩ 1 KΩ=1000Ω

第3节 电阻的测量

我们将欧姆定律公式加以变形,可得到:

R=UIR=\frac{U}{I}

伏安法测量电阻:

只要测出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可以测出(通过计算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的大小。这种测量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是一种间接测量法。

伏阻法测电阻 其中RO的最大阻值已知

基本方法步骤:

先把滑片(P)滑到a端,记下电压表的示数(U);再把把滑片(P)滑到b端,记下电压表的示数(U1);RO两端的电压为U2=U-U1,电路电流为I=(U-U1)/RO;

则RX=U1RO/(U-U1)

安阻法测电阻 其中RO的最大阻值已知

基本方法步骤:

先把滑片(P)滑到a端,记下电流表的示数(I1);再把把滑片(P)滑到b端,记下电压表的示数(I1);电源电压U=I1×RX=I1×(RX+RO);

则RX=I1×RO/(I1-I1)

使用欧姆表可以直接测量电阻。

查看用电器的铭牌,会有很多参数,但是一般每个用电器都标有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值。

1.额定电压:用电器正常工作时所需的电压,叫做额定电压。

过电压会造成用电器损坏。实际电压比额定电压高很多,很可能损坏用电器;如果实际电压比额定电压低很多,用电器就不能正常工作,有时还会损坏用电器。

2.额定电流: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流过的电流叫额定电流。

过电流,对用电器存在影响。实际电流大于额定电流时,易损坏用电器,实际电流小于额定电流时,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有时易损坏用电器。

例如,若灯泡标有“3.8V 0.3A”字样,“3.8V”是该小灯泡的额定电压,“0.3A”是该小灯泡的额定电流。

第4节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一、电阻的串联

指一系列电阻依次首尾相连没有分支。

1.电流: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I=I1=I2=⋅⋅⋅I=I_{1}=I_{2}=\cdot\cdot\cdot

2.电压: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

U=U1+U2+⋅⋅⋅U=U_{1}+U_{2}+\cdot\cdot\cdot

3.电阻: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

R=R1+R2+⋅⋅⋅R=R_{1}+R_{2}+\cdot\cdot\cdot

如果n个等值电阻(R)串联,则有

R总=nRR_{总}=nR

注: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大,其原因是电阻串联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

实际意义:用多个小电阻串联起来代替大电阻。

4.分压作用: U1U2=R1R2\frac{U_{1}}{U_{2}}=\frac{R_{1}}{R_{2}} 阻值越大的电阻分得电压越多,反之分得电压越少

串联电阻的作用:

A 串联电阻用于限流;B 串联电阻用于分压;C 串联电阻用于多量程的电压表扩大量程。

二、电阻的并联

指一系列电阻首端连在一起,尾端连在一起。

1.电流: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总电流等于分电流之和

I=I1+I2+⋅⋅⋅I=I_{1}+I_{2}+\cdot\cdot\cdot

2.电压: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U=U1=U2=⋅⋅⋅U=U_{1}=U_{2}=\cdot\cdot\cdot

3.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的倒数之和

1R=1R1+1R2+⋅⋅⋅\frac{1}{R}=\frac{1}{R_1}+\frac{1}{R_2}+\cdot\cdot\cdot

注: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小,其原因是电阻并联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

实际意义:用多个大电阻并联起来代替小电阻。

变形式R=R1.R2/(R1+R2)此变形式只适用于两个电阻并联的情况,多于两个电阻并联则不适用。

如果n个等值(R)电阻并联,则有 R总=RnR_{总}=\frac{R}{n}

4.分流作用: I1I2=R2R1\frac{I_{1}}{I_{2}}=\frac{R_{2}}{R_{1}}

阻值越大的电阻分得电流越少,反之分得电流越多。

并联电阻的作用:并联电阻多用于多量程的电流表中,以达到扩大量程的目的,分流电阻或越小,扩大的量程越大。

例题分析:

1.如图,同时闭合两个开关,所有电阻都为1Ω,两个电源内阻都很小,左边电源会产生从1V电源流过的电流吗?

如图,同时闭合两个开关,所有电阻都为1Ω,两个电源内阻都很小,左边电源会产生从1V电源流过的电流吗?1 赞同 · 4 评论回答

这个题目的分析,其实是考虑两个电源叠加的影响,实际上已经超出了中学电学的理论范畴。实际上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来,1V电源的电流是存在的,而且是从正极流向负极,也就是说这个电源实际上已经不起电源作用了,而是一个负载,它在被充电。

2.将“2.5V 0.1A”灯泡甲和“3.8V 0.1A”的灯泡乙,分别串联或并联后,接在电压为2.5V的电源两端,如果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串联时,两灯都能正常发光; b.串联时,甲灯比乙灯更亮;

c. 并联时,通过两灯的电流相等;d.并联时,甲灯的实际功率比乙灯的实际功率大。

解题: 灯甲R灯甲=2.5V0.1A=25ΩR_{灯甲}=\frac{2.5V}{0.1A}=25\Omega 灯乙R灯乙=3.8V0.1A=38ΩR_{灯乙}=\frac{3.8V}{0.1A}=38\Omega

显然,甲、乙两灯泡额定电流相等,额定电压高的电阻大,即灯R甲<R乙;

(1)两灯串联时,电流相等,电阻大的分得的电压高,两灯的电压和为电源电压2.5V,故都达不到额定电压,都不能正常发光。所以a是错误的。

(2)串联关系电流相等,灯R甲<R乙,根据 P=I2RP=I^{2}R 所以灯甲的实际功率小于灯乙的实际功率,故b是错误的;

(3)两灯并联时,电压相等,R1<R2,由 I=URI=\frac{U}{R} ,通过灯甲的电流要大于灯乙的电流,故c错误;

(4)甲乙两灯并联时,电压相等,鉴于R甲<R乙。根据 P=U2RP=\frac{U^{2}}{R} ,所以甲灯的实际功 率大于灯乙的实际功率;所以d是正确的。此题的答案是:d

参考

^文中部分内容或素材来自网上,侵删


以上就是关于《第四篇 初中物理电学之欧姆定律_初中物理第十七章欧姆定律作业设计》的全部内容,本文网址:https://www.7ca.cn/baike/13187.shtml,如对您有帮助可以分享给好友,谢谢。
标签:
声明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