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联名呼吁暂停,我们需要害怕人工智能吗?_千人是啥
风头正盛的人工智能模型GPT,最近风波不断。
近日,美国研究机构生命未来研究所发布一封公开信,呼吁立即暂停训练比GPT-4更强大的人工智能系统至少6个月。这封公开信随后征集到了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斯蒂夫·沃兹尼亚克等上千名硅谷企业家、科学家的签名。
然而,没过几天,这起“千人联名公开信”事情就出现反转:一些签名者陆续收回立场,有签名者表示本人并未签署,还有不少人工智能研究人员和行业专家专门发声反对这封信的建议。
背后发生了什么?我们需要害怕并暂停研发人工智能吗?
GPT,全称Generative Pre-training Transformer,是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OpenAI于2018年推出的一种生成式预训练语言模型。它不需要专门设计训练资料,可以直接拿着人类已有的文字资料去训练人工智能。
由于规模不够大、体验不理想,此前几个版本——2019年的GPT-2.0、2020年的GPT-3.0都未引起大范围关注。直到2022年11月底,基于GPT-3.5的人工智能对话聊天机器人ChatGPT横空出世并迅速走红,世界各国网友用ChatGPT写邮件、翻译文章、写作业、写代码、搞软件开发。
3月下旬,OpenAI发布了新一代语言模型GPT-4,它在高级推理能力方面超过了ChatGPT。反对人工智能的声浪也由此进入高潮,生命未来研究所“千人联名公开信”称,当前人工智能在一般任务上已经表现出了与人类相当的水平,但人类目前却并没有准备好接受人工智能带来的一切问题和挑战。

公开信呼吁,人工智能实验室和独立专家应在暂停期间,共同制定和实施一套先进的人工智能设计和开发的共享安全协议,由独立的外部专家进行严格的审查和监督。
这封公开信发布几个小时后就引起现象级讨论。截至发稿,公开信已征集到2991份签名支持,这其中除了马斯克和沃兹尼亚克,还包括“人工智能教父”杰弗里·辛顿、纽约大学教授人工智能专家加里·马库斯、图灵奖得主约书亚·本希奥、《人工智能:现代方法》作者斯图尔特·罗素、Stability AI首席执行官埃马德·莫斯塔克等科技圈名人。
马斯克是较有代表性的反对者,他在2014年就表示要警惕人工智能,2015年他曾参与过史蒂芬·霍金等科学家、企业家及投资者发起的联名公开信,警告人们必须更多地注意人工智能的安全性及其社会效益。2022年12月,面对横空出世的ChatGPT,马斯克还在推特上公开表示:“ChatGPT好得吓人。我们离强大且危险的人工智能不远了。”

背后掺杂各方利益
有意思的是,“千人联名公开信”引起轩然大波后,一些签署者的立场发生了微妙变化。
加里·马库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这封信并不完美,但精神是正确的”。埃马德·莫斯塔克在推特上表示,“我不认为6个月的暂停是最好的主意,也不同意所有的东西,但那封信里有一些有趣的东西。”
OpenAI的CEO山姆·奥特曼、Meta公司首席人工智能科学家杨立昆的签名则被证实是虚假冒充,名字已经从网页移除。杨立昆本人发文讽刺说:“今年是1440年,教会要求暂停使用印刷机和活字印刷术6个月。”
人工智能“大牛”、斯坦福大学教授吴恩达在推特上说,呼吁在6个月内暂停让人工智能取得超过GPT-4的进展是一个糟糕的想法。“我看到在教育、医疗、食品等方面有许多新的应用,这将帮助许多人。改进GPT-4将有所帮助。让我们平衡人工智能正在创造的巨大价值与现实的风险。”
华成咨询数字化及战略业务合伙人、阿里云原技术总监马珂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不少人选择加入到呼吁暂停GPT-4后续研发的呼吁队伍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GPT从3.0到3.5再到4.0的进化速度太快了,引发了部分人的恐慌。
他告诉本刊记者,关于人工智能监管以及技术伦理的问题,产业界、学术界的争论从未停止过,只不过ChatGPT的火爆让人们看到了通用人工智能的可能性,再次引发了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因此,这种倡议并不新鲜。
一位投行分析师认为,“千人联名公开信”引发的争议,并非简单的人工智能讨论,背后还掺杂各方利益。比如马斯克是生命未来研究所的最初发起人,并捐赠了1000万美元。另外,马斯克曾是OpenAI的联合创始人之一,2018年离开OpenAI董事会,并撤销了一大笔赞助款。
“当下的争议也不排除技术鸿沟和技术发展不平等的原因。”马珂表示,人工智能技术有个特点就是涌现点的出现具有偶然性,一旦突破涌现点,就会突飞猛进。“部分发起或倡议的属于‘没搭上第一趟车的’,不排除存在一边倡议一般加紧研发的情况”。
他认为,从这个角度而言,这种倡议的实质意义并不大,但需要注意,所谓“停止研究”很可能使GPT变为“秘密研究”,影响可能更大、更不可控。
国内科技公司启示:迎头赶上
“千人联名公开信”事件仍在发酵,结果影响几何尚未可知,不过大洋彼岸的中国科技圈,没有光顾着看热闹。
马珂告诉本刊记者,近几年国内人工智能圈都在纠结大模型的方向是否正确,“毕竟训练成本太高”,但ChatGPT的出现让通用人工智能的可能性变得更直观更可感,让国内不少企业和团队“放弃了讨论和顾虑,明确了发展方向”,比如近期百度、360等科技公司都推出了大语言模型产品。
对于“千人联名公开信”,360公司创始人周鸿祎表示,这并不影响中国发展自己的大语言模型。实事求是来说,中国公司展示的作品离GPT-4的水平还有两年差距,现在担心风险为时尚早。
周鸿祎说,自己是做安全的,但坚定地认为,不发展才是最大的不安全。“不管你愿不愿意,GPT都将引领一场新的工业革命,意义超越互联网和iPhone的发明。它将带来生产力的大幅度提升,进而提升国家竞争力。中国一定要迎头赶上。”
此前,国防大学教授胡晓峰在讨论人工智能从AlphaGo到ChatGPT的发展时也表示,追赶国际一流人工智能研究,我们不能只是想着“照葫芦画瓢”如何去复刻一个AlphaGo、一个GPT,或者只是简单地在其上开发应用,而应该想一想这些颠覆技术对我们已经开始的研究会带来什么影响。
他提醒,在参照国际领先性、颠覆性人工智能成果的同时,必须时刻反思自己的人工智能研究上哪些应该继续或扩大,哪些又应该果断停止,还有哪些需要完善或新设。
“不在最前沿,就无法感受到趋势的风,所以我们还是要一边‘吃瓜’,一边埋头追赶。”马珂说。

以上就是关于《千人联名呼吁暂停,我们需要害怕人工智能吗?_千人是啥》的全部内容,本文网址:https://www.7ca.cn/baike/13200.shtml,如对您有帮助可以分享给好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