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定谔方程的详细推导过程-薛定谔方程的详细推导过程是什么

2023-04-08 18:43:38

 

原标题:薛定谔方程的详细推导过程

我们在初中都学过物理,知道电子绕着一个坚硬的原子核快速运动,有点像太阳系中各个行星绕着太阳转,这个模型被称为“卢瑟福行星模型”。其实在这个模型之前,还有“枣糕模型”,在这个"枣糕模型"中,电子就像大枣一样,一个一个被镶嵌在糕点里,这个模型是汤姆逊(英国物理学家,1856-1940)提出来的。也就是说,在20世纪初,科学家们对原子内部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并不清楚,只能通过各种实验去猜测,卢瑟福(英国物理学家,1871-1937)就做了非常著名的粒子散射实验,得出结论,在原子的中心应该有一个非常坚硬的“核”,而其它地方都是空的,电子则在绕着核旋转,大致就是下面这张图展示的样子。

原子的行星模型

如果不仔细想的话,行星模型似乎是顺利成章的,因为经典的牛顿力学在解释行星运动规律方面简直是游刃有余,可以说一切尽在掌握中,将行星模型搬到原子内部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是如果仔细一想的话,这里有一个很大的漏洞,比如地球虽然绕着太阳在转,但是地球并不会掉在太阳上,这个道理很简单,用牛顿力学就能说得清楚,因为太阳与地球有万有引力,而这个引力恰好等于地球绕太阳旋转时的向心力,即:万有引力=向心力,所以地球就可以一直绕着太阳转,没事,不用担心地球会一头撞在太阳上,再说外太空也没有空气阻力,也没有“以太”,是彻底的真空地带,地球不会遇到任何的阻力,永远绕着太阳旋转。

可是行星模型用在原子内部就出问题了,电子是带负电荷,原子核带正电荷,正电荷与负电荷之间有库仑力,库伦力与万有引力在形式上很像,下面这个表就对库伦力与万有引力做了比对。

库伦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

按照我们上面说的,库仑力可以充当电子绕核旋转所需的向心力,这样就可以一直旋转下去而不至于撞在原子核上,但问题恰恰就出在这里,地球是整体不带电荷的,太阳也是,引力与电荷无关,但是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带正电,库仑力确实可以用作电子绕核的向心力,只不过电子在绕核运动的时候相当于一个变化的电流,并且向外辐射电磁能量,随着电子能量很快被消耗,瞬间电子就会一头撞在原子核上,与原子核拥抱在一起,如果这种情况发生的话,诺大的地球就可能就会缩成一个乒乓球大小的体积,但是现实却是电子永远都在绕着原子核旋转,不会撞在原子核上,地球也没有缩成乒乓球,这又怎么解释呢?

解释这个问题很难,物理学家们都在为解释这个问题而努力,玻尔(丹麦物理学家,1885-1962)给出了初步的设想,认为电子虽然说是绕着原子核在告诉运转,但是电子必须在特定的轨道上运动,而这样的轨道本身是量子化的,不是连续的,说得通俗一些,电子只能在特定的轨道上运动,不能“随便乱跑”,如此一来,电子就不会撞到原子核上了。再说通俗一些,玻尔其实是用“结果”解释了“原因”,因为"电子只能在固定轨道上运动",所以"电子只能在固定轨道上运动",自然不能掉进原子核里了。

玻尔的解释比较勉强,但是有一个事情玻尔是说对了,就是电子是在特定的轨道上运动的,而这样的轨道不是连续的,是量子化的轨道。至于电子为什么不能掉进核里,还需要等另一个伟大人物的出现。

在玻尔提出氢原子轨道模型13年之后,这个伟大人物出现了,就是薛定谔(奥地利物理学家,1887-1961),提出了量子力学中最基本的力学方程:薛定谔方程,完美解释了电子为何不会掉进核里。

在我们传统理解中,电子应该是一个小球球,绕着原子核在旋转,其实这种理解是来自我们对宏观物质的观察,自然而然代入的,实际上微观粒子并不是简单的“实心小球”,而是具有“波粒二象性”,通俗说,微观粒子既可以看成“实心小球”,也可以看成"波",这个特点与光子一样。最先提出粒子有"波粒二象性"的是一个法国人,名叫德布罗意(法国物理学家,1892-1987),认为所有的物质都具有波动性,被称为“物质波”。既然电子可以被看成一种“波”,那么波动方程在哪里呢?

1926年,薛定谔提出了量子力学最重要的基本方程,薛定谔方程。

薛定谔(1887-1961)

现在就到了我们这篇文章的重点了,我们要推导薛定谔方程。

1、既然我们把电子看成了“波”,那我们看看一般的“波”长成什么样子?

单色平面波

我们考察一个最简单的单色平面波,就像上图一样,非常简单,角频率,周期,振幅,频率,波长,与普通的波没有什么区别,我们有:

根据爱因斯坦的光量子理论,一个粒子的能量 ,这里的是普朗克常数,是频率。此外,为了让公式看起来简约,定义约化的普朗克常数

再定义波矢

我们还要引入德布罗意的物质波公式 ,这里的是粒子的动量,对物质波公式做一些变换

得到

同时,我们对波的角频率也做一些变换,

到此,我们针对最普通的单色平面波的基本公式就完成了推导。

2、对于一个单色平面波,我们通常给出的波函数可以表示成余弦函数,或者正弦函数,类似

这里引入非常著名的欧拉公式

利用欧拉公式,我们就可以把上面的实数波函数,转变成带虚数的指数函数

也就是,

我们把上面推导出来的 ,以及 代入上面的波函数,就会有

方程(1) ,同时我们把坐标位置换成

方程(1)是我们把粒子看成“波”之后得出的波函数,但是这个波函数还不是一个运动方程,我们需要波函数的运动方程。

3、我们对方程(1)对时间进行一阶微分,我们就会得到: 方程(2)

请注意,我们这里应用了一个微分定理

接着,对求的二阶微分,看看有什么结果?

二阶微分 方程(3)

我们把方程(2)的两边都乘以虚数和,我们会得到: ,这里我们利用了虚数的性质:

即: 方程(4)

对方程(3)的两边乘以,并且把负号放在另一边,有:

即: 方程(5)

4、现在,我们要对求一阶微分。

即: 方程(6)

这里,我们依然使用了微分的一个定理,

我们对方程(6)的两边乘以,并且把负号挪到另一边

即: 方程(7)

接着,我们继续对进行的二阶微分

即: 我们接着把和负号挪到另一边,就会有: 方程(8)

5、现在我们把我们推导出来的方程(4)、(5)、(7)、(8)放在一起

6、好,到这里,我们已经成功了一大半了,不过还差一点。这里既然有能量,动量,那么这两者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

我们知道,在经典力学中,一个物体的动能 ,动量

两边平方 ,在两边都除以,得到 也就是 方程(9)

7、我们现在对方程(8)的两边乘以

得到:

我们再利用公式(9)把上面方程左边的替换成能量

就会有: 方程(10)

这时候,我们利用方程(4)把上面公式中左边的替换掉

就有: 方程(11)

方程(11)便是鼎鼎大名的薛定谔方程!

我们对方程(11)还要再做点简化工作,用拉普拉斯算符来替换二阶微分的符号

即: 代入方程(11)中得到 方程(12)

方程(12)则是拉普拉斯形式的薛定谔方程,简化了一些。

8、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以上就是关于《薛定谔方程的详细推导过程-薛定谔方程的详细推导过程是什么》的全部内容,本文网址:https://www.7ca.cn/baike/14310.shtml,如对您有帮助可以分享给好友,谢谢。
标签: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