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说兆易创新-兆易创新地位
昨天我说兆易创新不是我的菜,主要是我觉得实控人的持股比例太低,以及公司发布的股权激励计划的考核目标定的太低,基本上每年躺平状态下就能达成这些考核目标,然后每年轻松地就能从公司获得大额收益。
今天我又把兆易创新上市之后的情况看了一遍,说说感受。
公司是2016年8月份上市的,上市前实际控制人朱一明的持股比例为 16.292%,上市后被稀释为12.22%。上市时朱总承诺自公司上市之日起三年内不减持,2019年8月刚过承诺期,朱总就开始了多次减持,然后就是直到今天的持股比例只有8.47%。
看看公司上市5年多时间内发布的公告,有很多是股东或者高管的减持公告,我觉得这也无可厚非,毕竟手中股份有巨大收益的时候,谁都会选择落袋为安的。我只是觉得如果公司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太低,低于10%的话,大股东的利益很难和公司捆绑。当然还有其它的一些缺点,百度上搜搜就能查到。
再看看股权激励计划:
2016年公司上市后,当年年底就推出了股权激励计划,换算后的考核目标为2016-2018年的营业收入增长率同比分别不低于18.8%、6.9%、6.4%。
2018年的股权激励计划,换算后的考核目标为2018-2020年的营业收入增长率同比分别不低于4.4%、11.1%、10%。
2020年的股权激励计划,换算后的考核目标为2021-2024年的营业收入增长率同比分别不低于10.6%、6.7%、6.26%、2.9%。
2021年的股权激励计划,换算后的考核目标为2021-2024年的营业收入增长率同比分别不低于32.67%、11.1%、5%、4.8%。
看完之后的感觉就是这些考核目标定的都太低了,完成根本没有难度。事实上,截止到现在,前几年的营业收入增长率目标也确实完成了,而且都是超额完成的。这么低的考核目标,完全失去了激励的作用,完全成为一项员工的福利了,甚至有向受激励人员进行利益输送的可能。
其实,我觉得公司完全可以制定一个需要付出一定努力才能达成的考核目标,
这样才能显示出公司管理层的进取心,才能做好激励对象和公司股东(包括二级市场买入股票的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平衡,做好激励成本和激励效果之间的关系平衡,而不是利用管理层的优势地位,为激励对象送福利,谋取利益。
看看瑞芯微今天发布的股权激励计划,考核目标是以2021年营业收入为基数,2022-2024年的营业收入增长率同比均不低于20%,或者以2021年净利润为基数,2022-2024年的净利润增长率同比均不低于 20%。这样才有点股权激励的样子。
以上就是关于《再说说兆易创新-兆易创新地位》的全部内容,本文网址:https://www.7ca.cn/baike/14991.shtml,如对您有帮助可以分享给好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