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C助力精准医学学术研讨会-乳腺癌专题”主题会议(乳腺癌学术会议发言稿)

2023-03-05 03:22:25

 

原标题:“PTC助力精准医学学术研讨会-乳腺癌专题”主题会议2022年7月18日,由基石生命子公司浙江基石精准医学有限公司主办的“PTC助力精准医学学术研讨会-乳腺癌专题”主题会议在线上开启本次会议旨在更加规范PTC药敏检测流程和更好的为临床医师提供准确可靠的治疗依据,提高乳腺癌精准诊疗水平。

大会特邀江苏省肿瘤医院陈嘉教授、浙江省肿瘤医院王晓稼教授担任大会主席,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张亚男教授担任大会主持并邀请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殊教授,浙江省肿瘤医院陈占红教授,北京基石生命科技有限公司鲁慧囡博士进行分享。

邀请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陈伟贤,苏州大学附属常州市肿瘤医院高海燕,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顾润环,宿迁市钟吾医院顾书成,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管晓青,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黄选东,徐州市肿瘤医院任毅,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宋勇罡,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吴骥,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张家新,苏州市独墅湖医院张立峰,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周好,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周进,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周军,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朱虹等各位主任对微肿瘤PTC临床应用相关问题深入探讨,各抒己见。

以下是本次会议的文字回顾 大会主席致辞

王晓稼教授 浙江省肿瘤医院王晓稼教授首先向大会主席陈嘉教授表达了深切的问候,随后王教授介绍道PTC是乳腺癌在临床治疗中具有实际应用前景的一项新技术,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组织是PTC重要的样本来源并表达了对PTC这项技术的高度认可,希望通过此次会议能够提出乳腺癌精准治疗方面新的亮点。

最后,王教授预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陈嘉教授 江苏省肿瘤医院陈嘉教授首先向与会专家表达了由衷的感谢与问候,随后陈教授表示肿瘤药敏试验已经持续了十几年,从原代细胞培养至3D培养,但是情况均不是很理想例如在裸鼠身上进行药敏试验,培养时效太久,患者耗不起这样的等待时间,不适合应用于临床。

而PTC技术所需样本量少,培养时间短,在化疗和靶向药物方面均能起到筛选和指导作用,陈教授表示了高度的认可同时陈教授也表示,目前临床上治疗以指南为主,但是指南无法覆盖全部乳腺癌个体,尤其是后线或多线患者,若将药物分别在患者身上进行测试,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经济和身体负担。

最后陈教授总结,借助患者手术组织,帮助患者在体外进行药敏试验,提供患者有效的药物方案,让治疗少走弯路,便是体现了我们现在精准医疗的价值 主 题 演 讲

鲁慧囡博士 基石生命鲁慧囡博士作为大会第一环节的讲课嘉宾,进行了题为《微肿瘤PTC药敏检测助力肿瘤精准医疗》的专题汇报鲁博士指出,目前肿瘤由于异质性治疗困难,而肿瘤药物治疗有效率较低,一部分患者,在临床药物治疗当中不仅无法获益,还需要承受药物毒副作用,以及经济负担,因此临床上需要精准医疗技术去指导用药。

转化医学对临床检测技术有独特的要求,比如,标准化、准确度以及培养时间等为此,我们团队研发了PTC这项技术,致力于广泛应用于临床随后,鲁博士对PTC这项技术进行了系统化的介绍,并表示源于患者的样本,分解形成的单细胞能够在特殊培养基中自发形成微球,每个微球都由上百个细胞组成,几乎囊括了所有肿瘤组织内的细胞类型。

鲁博士指出,PTC模型保持了原始肿瘤组织的特征,模拟了肿瘤微环境最后,鲁博士通过对胃肠癌与乳腺癌两个多中心研究的介绍指出,目前PTC的培养成功率、检测结果与临床结果的一致性,均能达到90%以上,成果已发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鲁博士总结道,PTC的技术优势在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时间短通量高、培养成功率高、样本量少、能指导精准用药以及安全性高陈占红教授 浙江省肿瘤医院陈占红教授带来了《PTC助力肿瘤精准医疗案例分享》的主题演讲。

陈教授首先介绍了PDO与PDX的优势与劣势,例如PDO操作相对复杂,肿瘤细胞比较单一,而PDX培养周期长且价格昂贵而PTC技术克服了以上技术的不足,可模拟肿瘤微环境,在两周之内便能给到患者一份用药指导报告。

然而PTC技术现阶段同样存在一定不足,例如缺少血管,虽然有免疫细胞但目前暂不能检测免疫药物随后,陈教授重点介绍了PTC微肿瘤体外模型指导乳腺癌患者精准用药的一个案例

案例指出,该患者为乳房恶性肿瘤,取胸水做PTC,结果显示吉西他滨+顺铂为有效杀伤(39%),实际用药2周期后患者已达到PR治疗效果,但患者本身承受不了药物副作用,所以又不得不调整用药方案,将顺铂改为PD-1抑制剂。

以上案例表明,微肿瘤PTC药敏检测技术能够精准指导患者用药然而患者本身抗癌多年,身体情况已无法承受有效药物的治疗所以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第一时间选择最佳的用药方案非常重要,不仅可以有效的控制肿瘤进展,患者又可以耐受药物副作用,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王殊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殊教授进行了名为《乳腺癌人源类肿瘤组织细胞簇的药物敏感性研究》的专题报告,报告中王教授指出,乳腺癌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种,其临床治疗的精准性和个体化需进一步提升紧接着王教授从临床角度出发提出了PTC技术的四大优势:1、检测时间窗短(两周以内);2、标准化操作;3、模拟了肿瘤微环境;4、与病理和临床结果的一致性高。

在临床评估准确性的案例中,王教授结合影像学以及Miller&Payne分级系统评估,对入组研究的35名乳腺癌PTC药敏检测显示,与临床疗效的一致性高达91.4%

此外,王教授也表示,PTC能识别达到pCR/NC患者的可能性,且对识别新辅助治疗无效的患者的准确性达到了87.5%最后,王教授介绍了目前其团队正在进行研究的项目,即使用PTC指导HER2阳性乳腺癌双靶同步化疗的新辅助治疗的研究。

专 家 讨 论

管晓青 教授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问:PTC能够替代二代测序吗?王殊教授答:其实每一个技术都会有它自己更适用的平台,比如存在BRCA突变,我们会使用PARP抑制剂,存在HER2扩增的患者,我们会使用抗HER2治疗,这些目前已经形成了标准的、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所以对于传统的指标检测是无法替代的。

准确的来说,PTC更说得上是一种补充,因为任何一项技术都不能保证达到100%的准确率,所以在特定人群当中,PTC技术可能能够给到我们一些新的提示

黄选东 教授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点评:PTC这项技术让我们看到了一些希望,但是目前我们还是会存在一丝犹豫因为新辅助治疗是建立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我们能够看到各种治疗方案带来的实际效果若等到后期,PTC所展示的结果能够符合循证医学,能够展示其极大的优越性的话,我们会加入考虑。

王殊教授补充:所有技术都是有一个更新迭代的过程,就好像我们现在谈免疫治疗,其实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也只是搞基础的人耳熟能详,在经历了很多曲折之后才被现在所接受所以如果现在只是认为体外模型没有作用也是不对的。

但是我很认同黄教授所说的,PTC药敏检测如果要纳入到我们循证医学当中,其实还有非常长的路要走,所以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在这个平台上去优化目前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探索,第一个就是对无效人群去检测;第二个就是对靶向治疗的选择,我们会有TCH、TCHP、AC等的一些选择,我们很难评判哪种选择更有效,而且在化疗药物的选择上,肯定会有人过度,有人不足,所以这就是我们临床需要优化的地方,当我们找不到更好的解决方案的时候,应用这种技术帮我们去探索,无论是对患者还是对我们自身都是有益的。

周军 教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问:微肿瘤的概念是怎么样定义的?王殊教授答:微肿瘤其实不仅包含肿瘤细胞,其实还包含基质、微环境、成纤维细胞、免疫细胞、上皮细胞等,所以从形态上、基因层面、组织成份上都能够全方位的去模拟我们人体内的肿瘤,所以称为微肿瘤只是一个代表性的问题。

陈伟贤 教授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问:对于紫衫类、蒽环类交叉耐药的患者,您有没有一些选择的建议?王殊教授答:蒽环类药物比如阿霉素和表阿霉素,在体外药敏结果中敏感性确实存在差异,在标准治疗中我们所选择的这些药物在临床实践中是不允许被随意更改的,有悖于遵循循证医学的基本原则,但是由于我们是在研究的框架下,所以根据药敏结果,哪个敏感我们就选择哪个药物。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责任编辑:


以上就是关于《“PTC助力精准医学学术研讨会-乳腺癌专题”主题会议(乳腺癌学术会议发言稿)》的全部内容,本文网址:https://www.7ca.cn/baike/1649.shtml,如对您有帮助可以分享给好友,谢谢。
标签:
声明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