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约而同搞“拆分”,淘宝、京东也摆脱不了被流量支配的恐惧-不约而同的本意和寓意
在启动了24年来的最大变革后,阿里国内商业板块再次出现震动。
4月13日,据阿里旗下新媒体平台“天下网商”消息,淘宝天猫产业运营及发展中心总裁杨光(花名“吹雪”)将离职,该中心同时将调整为3个行业发展部。
具体来看,行业发展1部由丰富性驱动,包括淘宝服饰、“新四大金刚”行业(潮流玩具、宠物、运动户外、珠宝等)、淘特、国内批发 1688 等业务,由原淘特、1688负责人汪海(花名“七公”)负责;
行业发展2部由品牌驱动,包括天猫服饰、消费电子、快消、家装家居等行业,以及手机天猫、天猫国际等业务,由原B2C事业群总裁刘鹏(花名“奥文”)负责;
行业发展3部由供应链与物流服务驱动,该业务由原本地零售业务天猫超市、淘菜菜、淘鲜达等整合而来,由原天猫超市负责人刘一曼(花名“一漫”)负责。
商业那点事儿小编注意到,3个行业发展部的调整逻辑主要基于“货”。行业发展1部主要以丰富多元商品来满足下沉市场;行业发展2部更偏向品牌化特征明显的商品类目;行业发展3部则着重整合阿里近场零售业务,组合送货到家、预售自提的模式来满足用户日常消费需求。
而汪海、刘鹏、刘一曼均在相应领域有较深的业务经验。公开资料显示,汪海在2017年成为1688总裁,2020年负责淘宝特价版;刘鹏在2021年起担任阿里巴巴B2C零售事业群总裁,业务包括天猫超市、天猫国际、天猫奢品等;刘一曼在2021年7月起任天猫超市总经理。此次调整后,天猫超市被划至行业发展3部。
淘宝天猫的此次调整距离阿里刚刚进行的“1+6+N”组织变革仅差不多半个月时间,3月28日,阿里宣布了近24年来组织架构的最大变革:设立阿里云智能、淘宝天猫商业、本地生活、国际数字商业、菜鸟、大文娱等六大业务集团,以及多家业务公司如阿里健康、高鑫零售、银泰商业、盒马、夸克等。
据《晚点LatePost》报道称,淘宝天猫商业集团独立后,也在陆续补充必要的职能负责人。如首席财务官由原淘菜菜负责人李博担任,客户服务负责人由原平台策略及运营中心负责人、副总裁王明强兼任。原阿里集团供应链中台、业务中台主要团队直接并入淘宝天猫商业集团。
不过,对于上述媒体报道提及的一系列人事变动,截至发稿,阿里相关负责人未向小编做出确认。
近年来,阿里巴巴不断在调整淘宝架构。2022年1月初,阿里巴巴集团中国数字商业板块分管总裁戴珊就曾调整淘宝天猫架构,新设立产业运营及发展中心、平台策略中心、用户运营及发展中心,并强调淘宝和天猫两大业务在后台实现全面融合,将在一个新的、统一的平台机制下运营。
巧合的是,阿里的竞争对手京东零售近日也开始对自营和非自营电商业务动刀。
小编从一位接近京东的知情人士处了解到,京东零售原事业群统管下的各事业部将按细分品类拆分为具体的经营单元,并将POP和自营商家团队全面打通,由统一的品类负责人管理。
业务分分合合的核心逻辑,无外乎是为放大企业抢夺市场的竞争能力,并在此之上为投资者讲出新的增长空间。
阿里的淘宝与天猫,京东的自营与非自营均有着不同的平台机制、流量资源和运营要求。
这样的好处是,供给实现丰富性的最大化,各消费层级的用户都能在一个平台上找到想要的商品。但同时,各自运转的两类电商业务也为平台发展埋下了隐忧。特别是在流量已经到顶的背景下,电商业务各自为营的运作机制沉积下的矛盾越来越凸显。
大品牌有着更强的品牌和资金实力,自然是平台的“金主”,往往能获得更多的流量偏爱。一位淘宝C店服饰商家表示,每年“双11”都是天猫商家的活动,基本和淘宝中小商家没啥关系。不仅如此,淘宝一些头部直播间的招商人员也强调,直播间更偏向于选择有天猫店铺的商家。
这样的流量挤压也体现在京东平台。据了解,京东自营旗舰店的入驻门槛在品牌、企业等资质上高于专营店等模式,需付出入仓等物流费用。但与之对应的,平台对自营旗舰店的流量倾斜也更多,能在搜索排序和打标上享受优待。
当流量“蛋糕”越来越小,掌握流量分配大权的平台和中小商家之间的利益拉扯就变得更为突出。
据过往媒体报道,早在2011年10月,淘宝商城就宣布将原有的6000元技术服务年费,提高到3万元和6万元两个档次,这引发了中小商家大规模的“反淘宝联盟”。彼时,人们就担忧未来淘宝的流量将越来越贵,最后流向大商家手中。
如今,投流费用水涨船高已是不争的事实,而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卷入电商竞争,进一步加剧了淘宝中小商家的转移。
2022年,阿里的中国商业客户管理收入陷入下滑区间,在最后一个季度,该收入为913.4亿元,同比下滑9%。
由此,电商巨头开始强调大品牌与中小商家“平权”,扶持后者生长,既是为稳住商家大盘,守住供给,更是焦虑于突破现有的用户存量,在2023年经济回暖的节点给投资方的期待交上答卷。
“京东做‘百亿补贴’抢下沉市场,不得不引入第三方商家参与,毕竟自营店的履约成本太高,降价空间有限,价格很难与淘宝和拼多多竞争。在消费需求疲软的大环境下,今年京东只能强化对第三方店铺的重视。”一位电商资深从业人士指出。
零售电商行业专家、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认为,此次淘宝天猫重组,是天猫淘宝集团独立发展,并且谋求独立上市和应对竞争、满足不同消费需求做出的组织调整。三个发展部门分别对应了用户的三大消费需求,即品牌品质、价格导向和即时便利性。
“从电商大盘来看,其分别对应的是以品牌品质为主的京东和抖音电商;以性价比和下沉市场为主的拼多多;以即时消费为主的京东到家、美团闪购和饿了么。”庄帅说道。
- END -
文字|何倩 乔心怡
编辑|孔瑶瑶
图片来源|天下网商公众号、正观视频截图、企业提供、抖音截图、京东官微
以上就是关于《不约而同搞“拆分”,淘宝、京东也摆脱不了被流量支配的恐惧-不约而同的本意和寓意》的全部内容,本文网址:https://www.7ca.cn/baike/17104.shtml,如对您有帮助可以分享给好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