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 NBA ?-为什么是左手戴金,右手戴银

2023-04-19 16:32:20

 

本文约7000字

预计阅读时间15分钟

2008年,北京奥运开幕式。

直播镜头,寸土寸金。

但有一名美国黑人运动员,足足占据了10秒的特写,为外籍运动员之最,并将全场的欢呼声明显推高了一个等级。

他就是科比。

科比在中国人气有多高?

他生前的每次”中国行“无不是万人空巷水泄不通;

他的同款球衣在中国的销量长期稳居榜首;

他去世当天,人民日报连发4条微博缅怀;

央视水均益在采访他时,甚至直言他的影响力足以”推动中美关系“。

······

如今斯人已逝,

就像有人说的:“即使再出现第二个科比,我们也没有第二个青春去追了。”

但话说回来,

科比的影响力,其实也只是NBA的一个缩影而已。

流水的球星,铁打的NBA

一、何以 NBA

当我们讨论篮球时,

我们沉醉于NBA比赛的精彩,惊叹于球星球技的高超,对凯尔特人、湖人、勇士之间的豪门恩怨津津乐道,对“西科东艾北卡南麦”的辉煌战绩如数家珍。

但在这众多讨论声中,却很少有人提到:

NBA到底是怎么火到这种程度的?

要知道:即使在美国本土,NBA也只是“四大体育联盟”之一,而且论影响力只能屈居第三——

美国的“国球”是棒球,关注度最高的比赛则是橄榄球的“超级碗”。至于冰球,甚至是NBA的直接催生者(当时为了解决冰球馆闲置率过高的问题,才决定组建一个篮球联盟)。

但如今,要论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

恐怕另外几个加一块,也比不上NBA。

特别是在中国,

篮球的流行程度,已经足以与公认的“世界第一运动——足球”并驾齐驱,甚至给一些人造成了“篮球才是第一运动”的错觉。

来源《中国篮球运动发展报告》

当然,篮球在中国的普及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但看看如今这“言必称NBA”的现状,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那么,

为什么是NBA?

二、天时,地利,人和

如果说足球是工业时代的遗产,那篮球就是信息时代的隐喻。

在当今的诸多主流运动项目中,论节奏之快、肢体对抗性之强、得分方式之花哨,篮球都是数得上的。

一言以蔽之,观赏性更高(至少对外行来说)。

可以说,篮球是一项天然适合视频传播的运动。这是它能在这个快节奏的信息时代大放异彩的先天优势。

时代的发展是天时,政治的兴衰则是地利。

或许是冥冥之中“国运兴,球运兴”,

作为一项美国土生土长的运动,篮球的生长壮大,始终与这个国家的称霸过程惊人地同步——

19世纪末,篮球在美国麻省春田学院问世,此时正值美国国力飞速上升,跃升为世界头部强国之际;

上世纪中叶,NBA诞生(其实是由另两个篮球组织合并而来),美国在二战后一举奠定霸主地位;

上世纪末,携冷战胜利之余威,美国文化开始全面在世界范围内攻城略地,好莱坞、麦当劳行销全球,

也正是在这个时期,NBA正式走向世界(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是个关键节点),俨然成为了美国文化的又一张名片。

也难怪有人说:“一部篮球史,就是一部美国文化殖民扩张史。”

但,除了天时地利,还需要人和。

虽有历史进程的护佑,也依然需要个人的奋斗。

这就要说到我们今天的主角——大卫·斯特恩(David Stern),已故的NBA第四任总裁。

三、“谁说站在光里的才是英雄”

问:谁是对篮球运动的推广贡献最大的人?

可能很多人会率先想到那些如雷贯耳的巨星。

但,再伟大的演员,首先也需要一个舞台。

所以,对很多了解篮球历史的人来说,这项荣誉当然应该属于大卫·斯特恩。

尽管他既不是篮球的发明者,也不是NBA的创立者,

但他对NBA,恩同再造。

从1984年到2014年,斯特恩掌舵NBA整整30年。

他的成就,用一位美国体育专栏作家的话来说:

忘记凯尔特人、湖人以及公牛吧,NBA历史上最伟大的王朝只有一个,那就是“斯特恩王朝”。

可以说,今天大多数我们叫得上名字的球星,其实都是“斯特恩赏饭吃”。

哪怕你去问球星本人,他们也一定会同意。

詹姆斯谈斯特恩
乔丹悼念斯特恩
科比悼念斯特恩
库里悼念斯特恩

为什么是NBA?

或许,斯特恩才是那个最重要的答案。

四、斯特恩之前的NBA

要了解斯特恩的伟大,

首先要知道在他之前的NBA是一副什么鬼样子。

今天,大多数人对篮球的印象,不外乎是“阳光”、“健康”、“帅”、“时尚”这些关键词。

特别是:女性对篮球的“时尚、酷帅”的认知度更高。这一点对篮球的推广可太重要了。

但在上世纪80年代,

斯特恩上任之前的NBA,完全是另一幅景象——

用当时一位副总裁的话说:

“如果我们和赞助商安排一场30分钟的会面,那前20分钟都要用来向对方解释:并不是所有NBA球员都在吸毒。”

没错,根据当时的一项统计,NBA中有大约四分之三的人(包括球员、教练、管理者)都吸过毒。

再加上常年在球馆外扎堆的骨肉皮,以及泛滥的赌球丑闻,

一个充斥着“黄赌毒”的小众赛事,就是当时NBA的形象。

曾有体育记者这样形容NBA的运动员:

都是一些名誉扫地的家伙,他们吸毒、斗殴,简直无恶不作。

特别是,黑人在联盟中占据着绝对多数(比现在要多),这在白人精英阶层占据主导地位的美国,几乎也就注定了边缘地位。

一言以蔽之:上不了台面。

别说走向国际,就是美国国内的白人精英阶层也不会高看一眼,更不会愿意把孩子送来NBA打球。

再加上敷衍不走心的节目制作,使得当时的观赛体验极其糟糕。

渐渐地,NBA的收视率逐渐走低,电视台也不再重视。

哪怕有“黑白双煞”这样的巨星撑腰,也难掩颓势。

有时,甚至连总决赛都没有直播,观众只能等第二天看录像。

这对一个商业赛事来说,是相当寒碜甚至可笑的。

比如,1980年的总决赛G6,至今被很多球迷认为是“魔术师”约翰逊生涯最伟大的比赛。

那一战,初出茅庐的约翰逊顶替受伤的贾巴尔担任首发中锋,帮助湖人拿下总冠军,成为了最年轻的总决赛MVP(20岁),这一纪录保持至今。

但就是这么一场重要比赛,当时竟然没有直播,很多球迷是第二天才看的录播。

这放到今天,完全无法想象。

总而言之:

黄赌毒泛滥,收视率下滑。

黑人居多,难入主流市场法眼。

联盟总共23支球队,其中有17支濒临破产。

当时的NBA,就是这么一副烂摊子。

五、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1984年,是对NBA极其重要的一年,因为有2个人在这一年同时进入了联盟。

一个是“篮球之神”迈克尔 · 乔丹,

另一个就是大卫 · 斯特恩。

有人说:“乔丹是上帝送给斯特恩的礼物”

乔丹有多厉害,我们耳熟能详。

可我们为何会知道乔丹厉害?斯特恩厥功至伟。

其实,斯特恩并非篮球行业出身——他家里是开熟食店的,他本人最早是学历史,后来改学了法律。

他之所以会接触到NBA,只是因为他当时就职的那家律师事务所正在为NBA服务。

说白了,就是NBA的乙方打工人。

只不过,因为斯特恩的工作成绩过于卓著,赢得了甲方的充分信任。

1984年,他正式从前任总裁奥布莱恩(总冠军奖杯即以他命名)手中接过总裁一职,这一干就是30年。

不得不说:能从乙方直接干到甲方老板,打工人做到这个份上,算是做到头了。

这30年,彻底改变了NBA。

如前所述,NBA当时最大的危机就是形象太差、黑人太多,这是它难以打入主流市场的关键,

所以,斯特恩非常清楚:只有形象上去了,才能够得到更多人的认可,才有钱可赚,否则一切都是空话。

因此,他掌舵后最急迫的一项任务,

就是将联盟形象与“黄赌毒”、“街头流氓”划清界限(哪怕只是表面上)。

比如,建立严格的D*P检测机制,使NBA迅速成为美国D*P禁药管制最严格的赛事;

又如,给刚刚进入NBA的新人们安排强制性的“入职培训”,教育他们注意言行举止,特别是如何与媒体打交道、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巨额财富,以及女色诱惑等等;

而遇到“奥本山宫殿”那样的恶性斗殴事件,更是毫不犹豫予以禁赛处罚。

总之,想尽一切办法向外界宣传:我们的球员不是流氓。

后来,他更进一步,推出了“限衣令”——要求球员在公共场所出现时(除了比赛)都要西装革履,穿得像个白领。

正所谓“人靠衣装”,穿衣打扮是个人形象最直接的体现。

可我们知道:NBA黑人居多,而黑人往往热衷于“嘻哈文化(hip hop)”,最典型的造型就是艾弗森那样的“大金链子小手表,大裤衩子地沟头”。

按理说,这是一种属于黑人的亚文化,应当予以尊重。

但在种族问题严重的美国,白人精英阶层就是看不上,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

比如,湖人传奇主帅菲尔·杰克逊就曾吐槽:

“我们球员的穿着越来越有监狱范儿,看看他们的打扮,跟街头的黑帮流氓一样。”

所以,斯特恩希望借助“限衣令”来改善联盟形象,希望球员们在穿搭上能“文明”起来。

可以想象,像这种“干涉个人自由”的命令一定会引起抵制,像艾弗森、邓肯等人都曾明确表示反对。

但一方面,斯特恩的态度十分强硬,甚至以巨额罚款相要挟;

另一方面,没人会跟钱过不去。如果一个健康的形象真的能吸引更多人来看球,那应该没有人会反对。

所以,看看现在——

NBA的顶级巨星们,基本都已经一条腿迈入时尚圈了吧。

戏剧的是,与此同时,原本被视作“不入流”的嘻哈文化,反倒开始在世界范围内登堂入室,成为了时尚的象征。

总之,在斯特恩的操盘下,

至少在表面上,NBA球员的形象逐渐与黄赌毒、街头流氓脱钩,变得健康了起来。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同“篮球是一项优雅时尚的运动”,打球、看球成为了中产阶级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六、篮球群星闪耀时

形象问题解决之后,下一步就是把比赛推广出去。

问:当人们在看篮球比赛时,他们到底在看什么?

分析球队的技战术打法?

或许核心球迷会这样做。

但毫无疑问:看热闹的外行永远占大多数。

大多数观众并不关心什么战术打法,他们要看的是惊险的绝杀、霸气的扣篮,是超级球星的表演、英雄之间的对决。

斯特恩当然深知这一点。

于是,“力捧球星”就成了他任内最重要的推广战略。

尽管,他的手段有时并不光彩——

比如,为了捧球星,他不惜改变比赛规则(像引入“联防”,禁止搭手防守等),来限制大个的中锋球员,从而让赛场成为最光彩照人的后卫球星们华丽突破的舞台;

又如,默许裁判在一些关键时刻的判罚上对明星更“宽容”,让他们能顺利完成“表演”;

至于选秀时的疑似“暗箱操作”,乃至强行插手球员交易等霸道行径,所引起的争议声更是从未停止。

他心里似乎从来就没有什么“比赛的公正性或纯洁性”这些概念,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吸引眼球、提高收视。

他甚至曾直言:“NBA不是篮球组织,而是电视组织”。

总之,斯特恩与其说是总裁,不如说更像个明星经纪人。

而从结果来看,这个经纪人无疑是相当成功的——

从“黑白双煞”,到不世出的乔丹,

从96一代(科比、艾弗森、雷阿伦),到03一代(詹姆斯、韦德、安东尼),

斯特恩任内,超级球星层出不穷,

乔丹、科比、艾弗森、詹姆斯、库里······一代又一代球星的海报,被源源不断地贴到了全世界每一个青少年的房间。

不可否认,球星本人的天赋和努力是基础,

但如果没有吆喝,再香的酒也卖不出去。

当然,特别值得一提的还有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

那是史上第一届允许“职业篮球运动员”参赛的奥运会。

斯特恩意识到:这是一次宣传NBA的绝佳契机,于是迅速推动成立了以乔丹为首的“梦之队”,开赴巴塞罗那。

结果:奥运会上的8场比赛,美国队平均净胜对手43.8分,主教练连一次暂停都没有叫过。

图文无关

这是一次面向全世界的伟大营销。

通过电视转播,美国队梦幻般的球技彻底征服了世人,NBA从此被全世界熟知。

此外,斯特恩任内的举措还包括:

为球队设置“工资帽”和“奢侈税”,并调整选秀制度,从而让各球队之间的实力更加均衡;

球队从23支扩充到30支,新建了28座全新球馆;

改善收入分成方式,让球员的收入与比赛收视率挂钩;

建立起了专门的图片部门(嗯,在他之前NBA连专职摄影师都没有);

为全明星大赛增添“扣篮大赛”和“三分球大赛”;

甚至,细心如他,连球馆的椅子颜色、场边的广告标志等都会被斤斤计较······

可能其中有些措施看起来和篮球都没关系,但它们通通指向同一个目的:

让比赛(或者说表演)更好看。

他的战略成功了。

我们看到,在斯特恩治下:

NBA从一个上不了台面的小众黑人赛事,逐渐成为享誉全球的顶级体育娱乐帝国;

NBA的球员,也从“黄赌毒”缠身的边缘群体,成为了全世界最耀眼、最赚钱的偶像巨星。

七、NBA在中国:13年长线,3亿人大鱼

对中国球迷来说,有一段关于斯特恩的往事至今仍在坊间流传——

1989年冬天,在北京中央电视台,斯特恩苦等央视领导2个小时,只为把NBA的比赛录像免费送给中国播放。

不仅免费,他对播出时间、形式也都没有做任何要求,最早的时候甚至连广告都没有。中国方面要做的,仅仅是播放就行。

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个天上掉馅饼的买卖,是个令中国人无法拒绝的条件。

但多年以后,我们回首往事,只能说:

当年的中国人还很年轻,不知道所有免费的节目,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他知道只要你开始看NBA,总有一天你想不看都不行”。

——央视孙正平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1994年,央视第一次对NBA进行直播;

1999年,王治郅成为首位被NBA选中的亚洲球员(虽然等到2年后才正式赴美);

2002年,姚明的出现,彻底引爆了中国的篮球市场。据估计,姚明总共为NBA带来了3亿中国观众。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斯特恩意识到时机已到,开始向央视收取转播费;

2019年,斯特恩“央视立雪”三十年后,腾讯以“五年15亿美金”的价格续约了NBA在中国的数字媒体独家版权,刷新了中国市场体育版权价格的新高。

为了在中国市场“放长线钓大鱼”,斯特恩以惊人的耐心足足等了十几年。

有时,他对中国的慷慨大方,甚至让人替他心疼——

比如,为了扩大NBA在中国的影响力,他很早就开始把NBA球队拉到中国来打“中国赛”,而不惜赔本。

像2004年的第一届中国赛,球队出行的包机全部由NBA方面承担,甚至花重金将美国原装地板、广告牌空运至中国。而2300万的门票收入,他们却只拿走了300万。

我们在中国举办这种比赛,并不是为了现在就从中国赚多少钱,相反,我们把这当作是一种长线投资。

——斯特恩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大方”的态度不只是针对中国,而是他整个国际化战略的一部分。

比如,他最初向阿根廷的电视台推销时,费用是一年2000美元,几乎也是白送。

而NBA在全球的风靡,也帮助联盟大量吸纳了国际球员。除了中国的姚明,还有法国的托尼帕克、阿根廷的吉诺比利、德国的诺维茨基、西班牙的加索尔等等。

他们从各个国家云集到NBA打球,又进一步拉动了所在国家的收视,形成了正面循环。

都说身为犹太人的斯特恩“老奸巨猾、会做生意”,

但这背后,其实是对产品质量的绝对自信。

暂时的“大方”,并不是因为不爱钱,

恰恰是因为更爱钱,才会想方设法赚得长久。

和斯特恩相比,他的继任者肖华在这一点上做得显然就不够好——

2019年,包括肖华在内的NBA高层接连爆出涉及中国的争议性言论,NBA与中国的关系骤然降至冰点,一度停播。

当时很多人在谴责肖华的同时,还怀念起了斯特恩:

“当年斯特恩那才叫尊重中国。”

但,且不说斯特恩曾公开赞许肖华“坚持美国价值观是对的”,

即便他当年对中国那么“大方”,可这背后,到底是尊重中国,还是尊重中国人的钱,其实也都显而易见。

“巨大的成功带来了自信和自负,彬彬有礼背后表现出来的优越感、老子天下第一的颐指气使和赤裸裸的利益诉求,使他们很难与其他篮球组织平等相处,这也是造成NBA与中国篮协合作无法深入的根本原因。”

——前中国篮协掌门人李元伟

毕竟,利益之下,才有礼仪。

他们身上真正值得我们学习的,恰恰是那种“商业到极致”的精神。

至于当时那股“抵制NBA”的潮流,

只能说真正的抵制,是拿出比别人更精彩的作品,把观众争取回来。比如想办法把我们自己的CBA办得更好,超越NBA,那观众自然就回来了。

否则,禁播时再怎么义愤填膺,最后也只能灰溜溜地复播。

八、王朝落幕

2014年初,在执掌联盟30年后,斯特恩正式卸下了NBA总裁的职位。

几个月后,他正式入选奈·史密斯篮球名人堂。

而且,鉴于他对NBA乃至篮球这项运动的贡献,他未经提名,直接入选。

如今,一个必须承认的事实是:

NBA在中国的热度,正在逐渐下降。

知名篮球解说杨毅就曾说过:

“随着库里、詹姆斯这波人慢慢退出历史舞台,NBA 在中国会进入一个‘偶像真空阶段’······鼎盛时期,腾讯转播NBA总决赛,能有5000万人在线观看,而近两年连当初的一半都不到。”

回首历史,恍如隔世——

从姚明进入NBA开始,NBA在中国的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再加上08年奥运会的推波助澜,使其在中国的热度达到了巅峰。

斯特恩曾说:北京奥运会上那场中美男篮对抗赛,是全世界收看人数最多的一场篮球赛。

而鉴于斯特恩为中美两国的篮球推广都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某种程度上,那场中美巅峰之战,其实可以说是斯特恩的作品。

当时,虽然中国队输了,但“输球不输阵”,

正如那个年代的一切:虽然我们还不够强大,但所有人都是那么朝气蓬勃、敢拼敢闯。

2020年的新年第一天,大卫·斯特恩因脑溢血逝世,享年77岁。

几乎同时,过去那个我们熟悉的世界,也一并结束了。

(完)

本文首发公众号:「饕餮书屋」

参考文献:

[1]黎双富.《斯特恩传》[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2]孟宪忠,张士伟.解读NBA的国际化与美国文化的全球化[J].中国集体经济.2009.07.

[3]章玫,田爱民.从NBA风靡全球看电视的作用及其它[J].当代电视.

[4]李钰.大卫·斯特恩 NBA商业全球化的开拓者[J].中国新时代.2013.1.

[5]体坛周报.「人物」天生商人和领袖:斯特恩改变NBA和篮球运动.2020.


以上就是关于《为什么是 NBA ?-为什么是左手戴金,右手戴银》的全部内容,本文网址:https://www.7ca.cn/baike/17437.shtml,如对您有帮助可以分享给好友,谢谢。
标签:
声明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