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人工智能暨科技发展与应用论坛海口举行(国际人工智能产业展)

2023-03-07 02:09:07

 

3 月4 日,2022 南部地区浙江大学校友联谊会年会、国际人工智能暨科技发展与应用论坛在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举行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肖杰、浙江大学副校长黄先海、海南省浙江大学校友会会长胡国梁等出席并致辞。

肖杰介绍,截至目前,海南已推动200多项与自贸港相关的政策文件落地生效,这表明海南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海南越来越受到广大投资者的青睐,如今的海南是名副其实的投资、创业沃土肖杰表示,这些年来,浙江大学海南校友会对海南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此次浙江大学南部地区校友会的杰出代表欢聚在春意盎然的椰城,共同探讨人工智能话题,促进人工智能项目合作落地,必将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添薪助力。

肖杰希望南部地区浙江大学校友们抓住在海南发展的机遇,利用海南独特的优势资源,推动双方更深层次合作,落地更多高质量项目,更好实现互惠共赢黄先海表示,此次国际人工智能暨科技发展与应用论坛为大家搭建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大家通过这个平台分享智慧、交流思想、增进友谊、共促合作,积力之所举则胜,众智之所为则成。

“这次论坛旨在为海南的人工智能发展提供科技和知识支撑浙江大学在海南建有研究院,人工智能是我们的重要产业,我们将与海南加强科技和教育的合作”黄先海介绍,浙江大学是国内较早研究人工智能的高校之一,1978年就开始了人工智能领域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1981年创建了人工智能研究所。

经过40多年的发展,浙江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突破与创新性成果,在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鲜明特色与显著优势胡国梁表示,自海南省浙江大学校友会成立以来,在母校的关心指导、支持和热情参与下,海南校友会不断发展壮大,目前海南校友会基本形成了以海口为中心,辐射全岛各市县的校友工作网络。

经过校友们的共同努力,校友会已经成为校友与学校、校友与校友间开展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胡国梁介绍,本次国际人工智能暨科技发展与应用论坛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企业家、专家学者、国际组织代表等相聚海南,共同研讨人工智能及相关领域科技发展,并结合海南自贸港最新政策及发展机遇,大力推动科技在海南自贸港建设中的应用,共同搭建科技发展与应用产业创新蓝图。

希望藉此机会广泛联络和凝聚来琼、在琼校友,加强母校与校友之间以及校友与校友间的联系,服务校友、服务母校、服务海南自贸港;继续发扬“海纳江河、启真厚德、开物前民、树我邦国”的浙大精神,为校友进步、母校发展、海南自贸港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论坛上,多名专家、学者围绕“慧聚全球浙大校友力量 助力海南自贸港发展”的主题发表了主旨演讲。

李培良:推进“智慧海洋”建设

浙江大学海南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培良浙江大学海南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培良介绍,2019年11月,海南省人民政府和浙江大学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2020年2月研究院在三亚注册成立,同年9月首批海南专项研究生入学,2021年4月,研究院深度参与种子实验室建设,2022年总投资9.01亿元的浙江大学(海南)先进技术与产业创新平台项目于12月13日实现了主体结构的成功封顶。

研究院自建院以来已立项科研项目180余项,科研经费达到15106.09万元,2022年研究院立项科研项目107项,总经费6192.98万元,较上年增长48.83%;科研项目经费到款6072.74万元,较上年增长99.59%,并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进一步拓宽科研人员申请科研项目的渠道。

目前,浙江大学海南研究院现已组建15支科研团队入驻三亚湾科技城,包括海洋工程与装备团队、海洋技术与装备团队、海洋过程与装备团队、海洋信息与装备团队、海洋先进技术研究中心(分为海洋全域感知技术团队、深远海高端装备团队)、深海资源开发利用团队、水稻等粮油作物创新团队、棉花及经济作物创新团队、瓜果蔬菜分子育种创新团队、畜禽种质保护与创新团队、种子工程与产业化团队、植物检验检疫与作物健康团队、设施园艺作物创新团队、智慧农业团队。

李培良表示,浙江大学海南研究院以海南战略发展为导向,推动政府、高校和企业的多元融合,围绕海洋产业、生物育种产业、互联网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现代农业产业和海洋工程产业等领域,建立产业发展平台,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

李培良介绍,团队经过十余年研究研发的海底有缆在线观测系统创造性利用海底电缆实现水下生态环境及水下视频等要素的长期在线观测,它突破了水下观测设备长距离、高带宽信息传输和供电难题,并引入CAN总线技术实现观测仪器的分布式控制,增加了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

海底有缆在线观测系统具备扩展接入多种传感器设备的能力,除各种水质探头外,系统还可以集成搭载水下高清摄像机,对海洋生态环境进行视频监测,实现海洋生态系统的原位长期、连续、实时、在线监测和评估,为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治理提供数据支撑。

海底有缆在线观测系统目前已得到大量业务化运行累积经验目前在山东省海洋牧场观测网已建海底有缆在线观测站66个,30个业务化运行超过七年,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曾于2018年7月中旬发布低氧灾害预警,提醒牧场做好准备,提前2周避免了重大经济损失;完整记录了台风“利奇马”过境期间海洋牧场底层海水温度变化全过程,发现了台风过境期间海洋牧场强降温现象,为我国海洋牧场应对台风灾害提供了重要参考,而且为全球陆架海沿岸生态系统对台风的响应研究提供了新特征、新认识;海底有缆在线观测系统能够实现海洋牧场生物群落的种类识别、数量统计及运动状态追踪,为鱼类健康状态判别、渔业资源评估等提供了技术支撑。

海底有缆在线观测系统实现了海洋牧场水下生态环境的可视、可测、可预警、可识别并且,珊瑚礁海底观测网目前已经建立珊瑚礁海底有缆在线监测系统13套,曾连续记录了2020年持续10个月的南海北部的珊瑚礁白化全过程。

此外,在渤海海上石油开采区域建设了两套海洋生态环境海底有缆在线监测系统,实现了对海上溢油事件和油田区域水文水质环境以及生物生活习性的长期跟踪观测;在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石化基地附近应用2套,提升了胶州湾海水环境监测水平和修复项目监控能力,使胶州湾蓝色海湾综合修复效果评估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全国目前在线运行的海底有缆在线观测系统100余套,建立了以阿里云和华为云为基础的数据信息中心,累计获得1000T的视频和数据,在海洋牧场、珊瑚礁区、石油石化区、河流入海口、海上风电区、网箱养殖监测及海洋业务化观测站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李培良表示,团队一直致力于推动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实践和海洋观测装备国产化进程为了扩大海底有缆在线观测系统应用范围,解决电缆传输风险大、成本高的问题,研发了基于浮标的原位立体观测系统,采用大容量电池和大破断力抗扭据电缆,解决了浮标基观测系统电力供应不连续、恶劣天气下稳定性差等问题;为了解决水下摄像观测设备视角小、易生物污损难题,突破了球面玻璃密封技术,研制水下大广角高清摄像机,满足水下长期连续稳定监测需求,性能显著优于国际相关产品;为了突破国外水文水质传感器校准技术封锁问题,研发了便携式直接插拔探头的多参数水质仪,能够独立标定,更换,大大方便了仪器现场维护;为了解决水下长期应用的海洋观测仪器易生物附着、稳定性差、数据易漂移等问题,研发了紫外防生物附着灯,可以实现水下观测仪器的全面防生物附着,有效延长观测仪器维护周期3-6个月。

吴飞:人工智能已进入全面爆发期

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吴飞吴飞为大家分享了人工智能研究发展“两落三起”的历程吴飞表示,从人工智能研究的曲折发展可以看出,促使人工智能变化的动力既有来自人工智能研究的内部驱动力,也有来自信息环境与社会目标的外部驱动力,相比之下,后者的动力往往更加强大。

吴飞还介绍了符号主义人工智能(逻辑推理)、联结主义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和行为主义人工智能(强化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三大主义他认为,随着信息环境的变化与社会目标的驱动,人工智能已进入全面爆发期许超:构建产业生态体系,服务智能产业发展

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院长许超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院长许超针对智能飞行,介绍了全球首例能独立思考自主导航、编队飞行的空中机器人集群在仅使用机载视觉、机载计算资源的情况下,就可实现在野外树林复杂未知环境下感知周围障碍物、定位自身位置、实时规划飞行路径等系列操作等。

另外,许超还介绍了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的产业技术研发情况、智能移动无人系统技术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的部分成果、依托浙江大学技术人才优化他表示,研究院深耕湖州建设了洞、城、湖、矿、港、田六大智能无人系统公开测试路演平台,以构建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共同发展的产业生态体系,促进更多先进技术从实验室迈向市场,吸引更多特色创新企业聚集协作共同服务智能产业发展。

尚永衡:依托浙江大学海南研究院推进智慧农业发展

浙江大学副研究员尚永衡浙江大学副研究员尚永衡介绍了团队在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简称:高分专项)(民用部分)建设中的工作,高分专项五大系统中的地面数据系统中的高分网格建设情况包括数据网格,管理网格和服务网格。

数据网格是对高分专项卫星数据的引接、管理、展示和共享管理网格是对整个网格系统的运行进行管理服务网格则是为用户提供线上和线下服务等应用同时,团队所开发的基于高分遥感的智慧农业、智慧国土、智慧园林、智慧水体、智慧环境、生态审计、县域空间治理、GEP核算、矿场和垃圾填埋场复绿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此外,尚永衡还介绍了智慧高分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的同时,介绍了未来依托浙江大学海南研究院智慧农业团队进行“1+2+X”的工作设想“1”是指一个综合服务平台,主要功能是汇聚天空地海一体化空间数据,通过映入区块链技术实现对数据资产的有效保护、公平定价和安全共享。

“2”是指两个工具集,空间大数据在智慧农业领域的应用为牵引,构建通用的人工智能处理算法及模型工具集和通用的反演算法及模型工具集,为多源异构数据的处理、分析、知识抽取提供支撑“X”是指X个典型示范应用以海南省农业发展为应用背景,梳理空间大数据在智慧育种,农作物监测,农业环境监测等领域的服务模式和流程,构建一批优质的示范应用,支撑海南省农业及农产品产业生态发展。

马汉杰:用数字孪生驱动社会治理

杭州码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马汉杰杭州码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马汉杰作了题为“海南全岛封关运作下的社会数智治理”的主旨演讲他表示,在全岛封关运作的背景下,海南社会面临多重挑战,有必要探索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社会治理总体架构和治理路径。

社会治理目标方面:营商环境更加优化、风险防控体系更加严密、法律法规体系更加健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这四点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马汉杰认为,社会治理领域有庞大的数据资源体系,包括人口库、事件库和各类业务主题库,在业务方面打造了数据魔方这个数据治理平台,基于数据治理平台打造基层治理综合应用、网格化管理与服务、智慧矛盾调解以及可视化智慧调度。

最终体现为一屏两端(管控大屏、治理端和服务端),为不同人群提供综合服务马汉杰表示,可以充分利用数字孪生“由实生虚、以虚控实、虚实互动、共生演进”的特点优势,沿着“理解、认知、计算、模拟、赋能”的链条,用数字孪生驱动社会治理,为数字治理提供基于数字孪生的整体路径。

(记者 刘兵)


以上就是关于《国际人工智能暨科技发展与应用论坛海口举行(国际人工智能产业展)》的全部内容,本文网址:https://www.7ca.cn/baike/2135.shtml,如对您有帮助可以分享给好友,谢谢。
标签:
声明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