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这个词,福州人常用

2023-05-08 02:59:00

 

前些天,我在睡前跟同学聊了聊和师范生实习相关的事儿,结果聊着聊着“卧谈会”就成了“辩论赛”,因为这位同学总觉得“方言传承和语文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是矛盾的关系”。作为真鸟囝团队的一员,同时又是一名实习语文教师,我的观点是:“这两个过程是一体两面,不但没有冲突,反而会相互促进。”

辩论中,我还萌生了一些想法:作为语文教师,除了单向地“接纳”方言,能不能主动地利用方言来更好地解释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呢?

在微格教学观察中,我发现有些语文知识如果利用福州话来解释还真有“奇效”。汉字构字法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在介绍形声字的构成时,教师常常使用“形旁提供意义,声旁提供发音”的原则来解释。然而有很多形声字并无法简单地按照这一套路来说清。比如“江”和“答”,声旁分别为“工”“合”,普通话发音相差极大。若是较真去系统介绍语音变化,则是老师讲得一头汗,学生听着一脸懵。但是,如果用福州话来解释这类形声字和其声旁的关系,就轻而易举。因为福州话发音的“江geoyng55”和“工geoyng55”如出一辙,而“答dak24”和“合hak5”的也非常相似,它们韵母相同,只是声母和声调有别。

之前我跟还在上中学的表弟也聊过这个问题。在说完“江”“答”这两个例子之后,他自己就举一反三道:“古代汉语里的‘汝’,应该也是形声字吧。用福州话来说,‘女ny33’就是‘汝ny33’的声旁。”你看,一个懂福州话的学生,在学习形声字的时候,自然会有更好的理解和迁移。

利用福州话,对于一些特殊字音的介绍也可以变得简洁明晰。《诗经》中的名篇《氓》,被收录在高中选择性必修的教材之中。许多学生并不理解文中“将子无怒”中的“将”,为何不读作“jiang”而读作“qiang”,多是不求甚解、死记硬背。虽然这两者其实是送气与不送气声母之别,但是倘若你懂福州话,你就会知道在福州方言吟诵中,此处的“将”直接就是读作送气声母的“cuong44[tsuoη44]”(此处为国际音标)。联系方言进行讲解,就不难让学生加深知识记忆,从而掌握这一处特殊发音。

当然,了解福州话对语文学习之益处,也不止停留于字词层面。在文言文与古诗词的阅读上,它亦大有好处。

文言文中,有不少字词的含义在现在的福州话里仍有保留。例如成语“赴汤蹈火”的“汤”,就和福州话中的“汤toung55”同为热水之意;福州人还可以秒懂《水浒传》中“起动娘子到寒家则个”的“起动”,这就是拜托和麻烦对方的意思。至今福州人仍在生活中频繁使用这个词——“起动ki55 looyng242”。

另外,由于福州话保留了古代汉语的入声特征,使得许多唐诗宋词用福州话读起来在平仄格律上更符合“原貌”。若是想为孩子做诗词启蒙,用福州话吟诵诗词给小朋友听,是让他们感受古诗词音韵之美的又一途径。

总之,随着“大语文”观念的普及,如今的语文教学对方言和地区文化更加重视。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无须屏蔽福州话。因为,福州话对于语文学习不仅没有损害,反而在辅助理解很多疑难知识上大有裨益。

(除特别标注外,本文中使用的注音均为榕拼,其中声调采用“五度标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