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在电极材料及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获进展

2023-05-08 04:08:53

 

原标题:西安交大在电极材料及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获进展

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其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在过去的十年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持续提高光电转化效率是钛矿太阳能电池发展的关键,但同时也面临着能源储存的困境,导致潜在的资源浪费。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燃料被视为促进能源多样性和提高其利用效率有效途径。将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与电化学转换系统进行集成,将光能的捕获、转换和存储一体化,可以显著提升光能的综合利用效率。基于此,西安交通大学的梁超研究员、杨生春教授与澳门大学的邢贵川教授合作,系统总结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驱动的电化学燃料转换、电催化还原和电能存储系统的集成于发展现状。重点介绍了基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新兴光电化学器件开发,包括自充电电池组、无辅助太阳能水裂解/CO2还原等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所面临的科学挑战进行了分析和展望。上述工作近日分别以(Perovskite Solar Cell Powered Integrated Fuel Conversion and Energy Storage Devices)和(Recent Progress in Perovskite-Based Reversible Photon–Electricity Conversion Devices)为题分别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论文第一作者为西安交通大学物理学院博士生杨鸽鸽、杨文涵和澳门大学博士生顾浩,西安交通大学物理学院梁超研究员、杨生春教授和澳门大学邢贵川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西安交通大学为论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单位。

利用电解水析氢耦合燃料电池技术,实现电能-化学能、化学能-电能之间的能源存储与转换,是解决绿色能源发展领域“弃光”和“弃风”等问题的有效途径。设计制备高效、低成本的电解水催化剂,提高能量转换效率,是这一技术推广应用的关键。酸性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水制氢具有启动快、产氢效率高、体积小等优势,但存在析氧阳极在酸性电解质中易被腐蚀溶解,以IrO2为主要成分的商用析氧催化剂成本过高等问题,因此设计兼具高活性、高耐久性和低成本电极催化剂是这一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课题。对此,西安交通大学物理学院杨生春教授和王斌副教授基于d带中心理论,设计了能够在酸性电解液中稳定工作的Nd掺杂RuO2(Nd0.1RuOx)析氧催化剂,其在10 mA cm−2电流密度下的过电势仅为211 mV,并表现出优异的耐久性。理论计算表明,Nd的引入能够调控Nd0.1RuOx的d带中心能量,有效平衡了含氧中间体的吸附和解吸,降低了反应决速步(O*àOOH*)的能垒,从而加速了Nd0.1RuOx的析氧反应过程。此外,Nd掺杂还使得Nd0.1RuOx的O 2p能带中心下移,表明Nd0.1RuOx中Ru-O的共价性减弱,使其在热力学上不利于发生直接O-O耦合基元反应步骤。同时,Nd0.1RuOx中高比例的Ru4+有效抑制了析氧过程中Ru在酸性电解质中的溶解。将Nd0.1RuOx/CC作为析氧阳极组装于PEM电解槽中后可以在10 mA cm−2下稳定运行50 h,展示出优异的稳定性。

该研究通过设计RuO2的电子结构,为酸性电解质中OER催化剂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上述研究工作近日以(Optimizing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 of Ruthenium Oxide by Neodymium Doping for Enhanced Acidic Oxygen Evolution Catalysis)为题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论文第一作者为西安交通大学物理学院李璐博士,西安交通大学物理学院王斌副教授、杨生春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西安交通大学为论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单位。

上述研究工作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重点项目、陕西省创新团队项目和西安交通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等资助并得到了西安交通大学分析测试共享中心的大力支持。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2/adfm.202213304

https://doi.org/10.1002/adfm.202108926

https://doi.org/10.1002/adma.202300383

来源:西安交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以上就是关于《西安交大在电极材料及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获进展》的全部内容,本文网址:https://www.7ca.cn/baike/26979.shtml,如对您有帮助可以分享给好友,谢谢。
标签: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