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人生见证光影之美 人民艺术家秦怡今晨病逝
5月9日4时08分,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秦怡在上海华东医院病逝,享年一百岁。

秦怡一生先后参演四十余部影视剧作品,塑造了无数经典艺术形象。2019年,97岁的秦怡,作为中国电影界唯一代表被授予“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和“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这位陪伴几代人成长的艺术家,有着美丽、曲折和传奇的一生。她身兼女性、母亲和演员几重身份,其一生在每个阶段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芒。
年少离乡踏上表演道路
用心“跑龙套”赢“话剧名旦”名誉1922年1月31日,秦怡(原名秦德和)出生在上海浦东的一个封建大家庭,排行老六。从小聪慧的她,6年的小学跳级仅用4年时间就念完了。
小时候,她就对文艺和电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怡和洋行做账房先生的父亲,经常带她去看电影,“两毛钱就可以看一部新电影。如果是老片,只要五分”。
日后秦怡回忆:“电影真的是一种很特别的艺术,不仅用语言、眼神、表情,就连一个很小的动作,都能表现人的内心世界,所以我做了电影演员之后,就再也不想做别的了。”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读商科时,秦怡曾参演话剧《放下你的鞭子》。

1938年,16岁的秦怡“离家出走”,前往武汉参加抗日活动。奔赴前线的她曾做过战地护士,抢救过伤员,闲暇时她还给战士们缝补衣服和棉鞋。
后经辗转,她在重庆加入了中国电影制片厂,成为一名实习演员。1939年,她出演了个人首部电影《好先生》。
同年,她出演了个人首部话剧《中国万岁》。当时,她的全部戏份只是背对观众握拳,台词也只有“我也要去”四个字。但她却连平时连吃饭走路时,也都随时握拳念词。“我就这样走上了演艺道路。从不会演戏到渐渐开窍,我正是通过认真演戏以及拍电影,慢慢地学习当好职业演员的素质和修养,慢慢地体会做一名共产党人的责任和担当。”

1941年,秦怡离开中国电影制片厂,并在应云卫导演邀请下加入中华剧艺社。
“在重庆的时候,一年六个话剧,演足280天,我都是主要角色。战地演护士,亭子间演嫂嫂,各色各样的。只要日本人不轰炸,就演。”在她眼中,角色不分大小,都要认真对待。在1997年出版的随笔集《跑龙套》中,她阐释了心中的“龙套精神”——“如果诚心诚意演,一两句台词也能塑造人物。”
当时,她因扮演“中艺”开锣戏《大地回春》中的“黄树惠”一角走红,后又陆续参演《天国春秋》《钦差大臣》《董小宛》《结婚进行曲》等话剧。出色的表演让她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演员之一,与白杨、舒绣文、张瑞芳一同赢得了“话剧界四大名旦”的美誉。
演出话剧《结婚进行曲》时,因为生活条件差,加上劳累,秦怡的嗓子出了毛病,哑到几乎只有气音说话。但她坚持演完了三幕五场,到谢幕时,掌声比往常更加热烈。秦怡晚年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回忆这场演出是她“当演员以后得到的最高的奖赏和最大的尊重”。

角无大小,认真对待
一生热爱电影活到老学到老
1946年,秦怡从重庆回到上海。当时秦怡的父亲去世了,整个家族陷入困境。她毅然挑起了养活一家11口人的生活重担。这个“养家”的状态,日后也贯穿了她的整个人生。
1949年,秦怡成为上海电影制片厂的演员,并担任上影演员剧团副团长。同年,她主演了电影《失去的爱情》和《母亲》。1950年出演《农家乐》,1951年出演《两家春》。1956年,她完成了《铁道游击队》《马兰花开》两部大作。1957年,她主演了新中国首部体育题材彩色故事片《女篮五号》。1958年,她与孙道临、宋德裕合作拍摄了《红色的种子》。1959年,她与谢芳等联合出演改编自杨沫同名长篇小说的电影《青春之歌》,同年还出演了由郑君里、岑范联合执导的《林则徐》……
在拍摄《女篮五号》时,虽然在片中很少有打球的专业镜头,但为了演好“为爱痴迷”的篮球运动员林洁,秦怡特地去篮球队体验学习了两个月,每天早上4点起床跟着一起训练。

谢晋导演曾回忆与秦怡合作本片时的情景:“我那会儿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导演,可人家秦怡早就是大明星了。但是她很尊重我。当时拍摄条件不够好,秦怡主动跟大家一块睡通铺房间,没有一点大明星架子。”
再后来,周杰伦拍电影《大灌篮》时,曾送给秦怡一件5号球衣,而秦怡则送给他一张签名的《女篮五号》剧照。
秦怡一生先后参演了四十余部影视剧作品,塑造了众多经典形象。如《铁道游击队》中宁死不屈的芳林嫂、《马兰花开》中性格坚毅的马兰、《篮球五号》中饱受苦难的篮球运动员林洁等等。
电影《青春之歌》最初筹备时,秦怡也曾是主角“林道静”这个角色的有力竞争者。后来导演崔嵬发现了年仅24岁的谢芳,安排其扮演林道静,秦怡则出演林道静的引路人“林红”一角。当时秦怡早已是大明星,却甘为绿叶。秦怡在片中只有一场戏 ,但她演绎得太完美,令小说作者杨沫评价:“秦怡同志扮演的林红,是我最喜欢的。”

在电影《铁道游击队》中,秦怡演的“芳林嫂”有一场扔手榴弹的戏。为了节约胶片,从小体育投掷课总是不及格的她,凭借刻苦练习,把那场戏“一条过”了。从此,她“神投手”的传说,也成为一段佳话。
更厉害的是在拍摄电影《马兰花开》时,秦怡学会了开推土机。当时全国会开推土机的女司机可能是凤毛麟角。晚年,秦怡的腿脚不便,上影演员剧团团长佟瑞欣送她一部电动轮椅作为新年礼物。秦怡收到后很高兴,说自己年轻时开过拖拉机,开这轮椅是“小菜一碟”。
这份对于表演事业的热爱,以及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秦怡保持了一生。大部分年轻观众最后一次在大银幕上见到她,应该是陈凯歌执导的电影《妖猫传》。


她在片中饰演见证王朝跌宕命运的老嬷嬷。拍摄现场,秦怡照着剧本一次次倒地,倒下去后再由年轻演员们一齐将她搀扶起来。一同出演本片的演员黄轩描述,那种震惊感,并不会随着老嬷嬷倒地的次数增多而衰减,相反,会一次次增加老艺术家在年轻演员心头的分量。
当时,秦怡的戏一共拍了3天。“在这三天里头,每天我不断地看。看了以后,我觉得自己应该努力,不一定演得好,但要去努力,因为这样的角色我演得不多。”

无私奉献撑起整个家
德艺双馨为后辈树榜样
百岁人生,秦怡曾过两段婚姻。第一段是与话剧演员陈天国,第二段是与“电影皇帝”金焰。
1938年,话剧演员陈天国对秦怡展开追求。1939年,两人完婚。婚后,陈天国嗜酒如命,并对秦怡实施家暴。1944年8月,秦怡生下一女后一病不起,因为交不起奶粉和抚养费用,陈天国准备将孩子送人。这导致秦怡无法忍耐,两人正式结束婚姻关系。
1947年冬天,秦怡前往香港拍摄电影《海茫茫》,结识了电影演员金焰并确定恋爱关系。
同年12月15日 ,秦怡和金焰正式结婚,郭沫若为证婚人,出席婚礼的有茅盾夫妇、丁聪和吴祖光等。
不幸的是,1962年金焰由于大量酗酒引发严重胃病,病倒在床。从此,秦怡照顾卧床不起的金焰长达二十多年时间,直到他1983年12月27日病逝,留下秦怡与儿子相依为命。
长久以来,秦怡一直珍藏着一只微雕的木帆船,连上面的链子也是木头做的。这是金焰的手工杰作。睹物思人,看见这只小帆船,她就会想起她的“老金”。

秦怡与金焰之子金捷(秦怡管儿子叫“小弟”)16岁时被诊断为急性轻度精神分裂症。2007年,59岁的金捷去世。作为母亲,从儿子生病时起,秦怡照顾了他整整43年。
为了能够顾好自己的儿子,更好地工作,秦怡每天坚持洗冷水澡,保持健康的体魄。在接受《可凡倾听》采访时,她透露自己坚持洗冷水澡到80岁。而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小弟人生的最后二十年几乎没有再犯病。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秦怡从不避讳自己经历的苦难,说起金焰,她眼露爱意;说起小弟,她又眼含热泪。
她坦言,儿子去世时她遭受了巨大的打击,终日以泪洗面。直到有一天她在电视上看到一个身患重病的年轻人在弥留之际依然乐观豁达、心怀善意的经历。
“那一刻我忽然释怀了,虽然我一直都流着眼泪,但我回忆起小弟一直都待在我身边,我一直都在保护他。虽然他因为生病离开了我,但至少我给了儿子全部的爱。这一刻我醒悟了,我还可以演戏,我还可以继续工作,我不能就这样就认为活不下去。”
对于家庭、家人,秦怡尽心尽责,无私奉献。长久以来,其高洁的人品、高尚的艺品,也为广大电影工作者树立了宝贵的榜样。

她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心慈善事业。汶川大地震后,她先后捐出了21万元,并不顾医生反对,在刚做完腰椎手术后不久就前往都江堰参加上海援建小学的开学典礼。青海玉树地震后,她再次捐款3万元,并参加了“祈福玉树、情满浦江”大型慈善拍卖等公益活动。
“作为演员,终身追求的理想,应该是把自己从文艺中得到的一切感人的精神力量,再通过自己的表演给予别人。”秦怡老师,一路走好!

以上就是关于《百岁人生见证光影之美 人民艺术家秦怡今晨病逝》的全部内容,本文网址:https://www.7ca.cn/baike/28878.shtml,如对您有帮助可以分享给好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