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对日情报战,三个锦衣卫,一群布衣百姓,缔造了一场传奇故事

2023-05-09 08:24:53

 

(出海远洋)

  故事的主人公,叫做许仪后。

  许仪后,字三官,祖籍江西吉安县桐坪乡。

  桐坪乡这个地方,养桑是一大特色,乡里的万亩小桑园,看上去蔚为壮观。

  虽然家在江西,但许仪后的活动范围却并不在江西,而在广东沿海一带活动。

  他是做什么的呢?是一位医生,而且还是医术很高的那种。

  隆庆时代,明朝已经解除了海禁政策,民间百姓已经可以合法出海,到东西二洋去做生意,所以那时节出海远洋的船队,是很多的。

  而由于医术精湛,许仪后很快被一支船队招聘为了随船医生,常年驻船,负责为水手们行医治病。

  一开始,许仪后的小日子过得十分不错,那个年代医疗条件匮乏,所以许仪后在船队是香饽饽,福利待遇安排的很好,五险一金,四菜一汤那都是妥妥的。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原本平静富足的生活,很快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打破了。

  怎么肥四呢?

  原来是广东船队出海远洋,遭遇到了日本海盗,也就是倭寇的袭击。

  倭寇,主要出现在日本的织丰时代。

  织丰时代上承室町,下启江户,持续时间大概是1573年到1603年。

  为什么名字叫做织丰时代呢?是因为,这个时代称霸日本国的,主要是俩人,一个叫做织田信长,一个叫做丰臣秀吉。

  后边这个丰臣秀吉,最后还统一了整个日本,实力相当强悍。

(丰臣秀吉)

  丰臣秀吉把日本国统一了,那么大量被丰臣秀吉击败的势力无处可去,只好逃离日本,流亡海上,成了海盗。

  这些海盗远渡重洋,又跑到了中国浙江和广东沿海,变成了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倭寇。

  许仪后的船队,就在广东海面上遇到了倭寇。

  倭寇杀人不眨眼,大多数船员都遭了难,然而倭寇也是比较识货的,他们一眼看出许仪后衣着打扮是个医生,是稀缺医疗资源,于是干脆把许仪后绑到了日本九州的萨摩岛。

  就这么着,许仪后的生活突遭大变,他流落异乡,暂时是回不去了。

  不过好在,手里有本事,到哪儿都不怕,他干脆在萨摩岛闲居,还以行医治病为生,一来二去,还真就让这位仁兄把日子给盘活了起来。

  中国医术那是杠杠的,许仪后的精湛水平很快在萨摩岛传来了。

  当时萨摩岛的大名,是一个叫做岛津义久的人。

  日本封建等级制度,通常是这样的。

  最高级别的是天皇,是国家权力的象征,但仅仅是象征而已,没有实权。

  往下是幕府将军,掌握军政民大权,可以说是国家的实际统治者。

  而将军的治下,则是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大名,也叫做藩主,藩主的形式,和中国古代的诸侯王有点相似。

  当然,只是有点相似。

  中国幅员辽阔,沃土千里,诸侯王往往占地广博,面积很大,但日本弹丸之地,蕞尔小国,说是大名,听起来很威风,其实搞不好其控制范围也就一个村子那么大。

(岛津义久)

  岛津义久,就是这么一个大名。

  大名再往下,就是家臣和武士,也就是大名所能控制的军队和人手。

  岛津义久听说自己治下有位中国名医,医术高超,十分好奇,于是特地挂了专家号请许仪后来诊治,许仪后一顿望闻问切,几副汤药下了肚,岛津义久果然是药到病除,通体舒泰。

  这位大名如获至宝,立刻就把许仪后高薪诚聘为了自己的私人医生,还专门给许仪后置办了田产和房子,让他安心在日本生活。

  在异乡有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地方,许仪后终于算是站稳了脚跟,之后,他更是在日本娶妻生子,开枝散叶,就算是在当地常驻了。

  许哥这个人呢,天生仁慈善良,性格古道热肠,喜欢打抱不平,平生最好思念家乡。

  虽然他暂时滞留在日本回不去,但他从来没有忘记过自己的故乡。

  平时看到很多被倭寇掳掠来的中国人落了难了,遭到欺辱了,许仪后都会十分仗义的出手相助。

  时间一转眼,来到了万历十九年。

  这一年,原本人烟稀少的萨摩岛突然热闹了起来,不仅人变多了,来回驻防换防的士兵也多了不少,工匠们开始大量的打造武器和攻城器械,就连岛津义久也开始动员萨摩岛的男人们广泛服兵役。

  许仪后虽然只不过是个医师,但他的政治嗅觉,却十分灵敏。

  日本在形式上已经实现了统一,放眼这片土地,已经没有值得丰臣秀吉在意的对手,而此时如此大规模的厉兵秣马,唯一的解释,就是丰臣秀吉这老小子要对海外用兵。

  丰臣秀吉要打朝鲜的新闻,在日本国内已经不新鲜了,但问题是,就算打朝鲜,也不至于几乎把全国的兵力全都调动起来啊?

  许仪后越想越不对劲,立刻开始私下秘密调查,不调查不知道,一调查吓一跳,原来丰臣秀吉打朝鲜只不过是个幌子,他真正的意图,是要以朝鲜为跳板,侵略大明。

  小小的日本,居然做起了鲸吞中华的大梦。

  得知丰臣秀吉要侵略明朝的消息,许仪后可以说是心急如焚。

  虽然他已经很久没有回国,但是他偶然也会听一些来往的中国船队告诉自己,现在的大明皇帝是明神宗朱翊钧,老朱同志消极怠政,常年不上朝,整个大明王朝的政务工作几近于瘫痪的状态,国情非常不好。

(明神宗朱翊钧)

  许仪后明白,恐怕明朝对此事还一无所知,而作为一名中国人,他认为自己必须要做点什么。

  力所能及,只要能帮助到大明就可以。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许仪后很快想到,可以和日本国打个时间差,趁着丰臣秀吉还没有发动战争,自己可以尽可能在日本国搜集一些有关日本该国的情报,汇编成书,然后提早交到明朝政府的手里。

  朝廷有了情报,到时候应对日本人的偷袭,那就不会太慌张。

  至少,要把日本即将侵略大明的消息传递出去。

  于是,平时整天在家里盖上被子睡大觉的许仪后摇身一变,成了大忙人,每天奔走在日本国内的大街小巷,开始认真的搜集情报。

  搜来搜去,许仪后发现了一个大问题,那就是,自己在政治和经济方面是把能手,但有关日本军事方面的内容,一来自己搞不懂,二来自己也没有机会接触,所以他必须找到一个知兵的帮手。

  一来二去,许仪后找到了一个叫做郭国安的人。

  郭国安,福建人,是岛津义久手下的下级军官,正好有机会接触军事上的工作。

  更为关键的是,这个人还很爱国。

  于是,许仪后和郭国安强强联合,终于写出了一本绝密情报。

  朋友们,这份情况,其内容质量,那可真不是吹的,涵盖了日本国内的方方面面,经济制度,文化生活,社会环境,风土人情,军事战备,甚至还夹带着许仪后对于即将发生的侵略战的应对方法。

  精品,这是精品中的精品。

  情报写是写完了,但新出现的问题是,要怎么送出去,总不能发邮件,或者发短信吧?再说那个年代也没有那个。

  许仪后当然想要自己动身亲自送过去,但他是岛津义久的御用医师,身份太显眼,如果自己要回去,保不齐就会露馅,所以他只能让别人帮他跑一趟。

  找来找去,许仪后找到了一个叫做朱均旺的人。

  朱均旺,江西抚州人,生平不详,唯一的特点,也是爱国。

  朱均旺是个布商,时常来往于日本和广东沿海之间,他和过往的船队都是老相识,顺便把他捎回国,应该不成问题。

(送信人朱均旺)

  送信人和交通工具的问题是解决了,但是如果想要顺利出去,还是要面临极为严峻的挑战。

  因为,这个时候的丰臣秀吉为了备战,已经采取了相当严厉的管制措施,对来往中日的商船更是严加盘问,朱均旺带着情报混在船队里,一旦被发现,那就是灭顶之灾。

  可以说,这次回国非比寻常,风险很大,不成功便成仁。

  朱均旺没有退缩,他这一辈子平凡无为,能够替许仪后传递情报,成了他一生中最为开心,最为骄傲的事情。

  万事俱备,啥也不欠了,然而就在这个节骨眼儿上,许仪后又出了问题。

  他在日本境内秘密的搜集情报的事情没有被日本人发现,但却被几个同在岛津义久家工作的中国人给发现了。

  这几个中国人不知道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居然立刻跑去找浅野长政打了小报告,说许仪后最近鬼鬼祟祟,行迹十分可疑,搞不好是要干坏事儿。

  浅野长政,这是丰臣秀吉的亲信,他听说此事之后立刻逮捕了许仪后,并且把这个消息报告给了丰臣秀吉。

  丰臣秀吉下了这么大一盘棋,当然害怕战事被提前泄露出去,于是立刻兴冲冲的跑来找许仪后问罪。

  日本人在监狱中把许仪后一顿严刑拷打,想要从他嘴里撬出点有用的东西来,但奈何许仪后铁骨铮铮,真是一条硬汉,愣是一个字也没说。

  由于没有掌握实际证据,所以日本人只能给许仪后定了一个“越度”之罪,也就是非法出境。

  这个罪名,在当时来说罪不至死,关他个把月,也就出来了。

  然而丰臣秀吉敏锐的感觉到了许仪后这个人不简单,于是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架起一口油锅,想要把许仪后烹杀了。

  幸好,许仪后的幕后老板岛津义久左右活动,甚至搬来了当时日本国内最有声望的大名德川家康来帮自己求情,丰臣秀吉这才把许仪后给放了出来。

  差点下油锅的许仪后可以说是死里逃生,但他被放出来之后却仍不放弃,而是继续为朱均旺远洋回国所奔走。

(德川家康)

  他左右疏通,最终找到了福建漳州商人林绍歧的船,林绍歧一听国家有难,立刻表示愿意开足马力,马上带朱均旺回国。

  日本港口外,海水涛涛,海鸥盘旋,许仪后亲自为朱均旺送别。

  两人把臂相泣,无限感慨,因为俩人都知道,时逢战乱,一天一个情况,此一去,也许终生都没有机会再见面了。

  除了叮嘱朱均旺要注意安全,保护好情报之外,许仪后还写了一首诗赠予朱均旺,全诗如下:

  难域萍逢几度秋,一朝分首作遐游。

  殷勤嘱咐忠君事,尽意叮咛灭寇仇。

  知汝归成苏子景,岂宜还作李陵秋。

  霜台若问尘中事,惟道斯民苦尚忧。

  在遥远的异国他乡,我们一起经历了不少艰难困苦,如今我们就要分别,我没有什么能给你的,就赠你一首诗吧。

  山高水长,不知道以后我们何时才能再见面,所以我趁着这个机会,叮嘱你千万不要忘记我们诛灭倭寇的理想。

  古时有苏武牧羊,宁死不愿意投降匈奴,我们要学习苏武,而不能做倒戈匈奴人的李陵。

  如果有人问起我,问我做这些事情有什么意义,有何所求,我要说的是,我什么都不求,我只求我的祖国,我的国家,我的故乡,繁荣昌盛,永远安宁。

  万历二十一年一月十六日,朱均旺乘坐林绍岐的船从日本出发,经历四十多天的漂流,终于抵达了明朝境内。

  别说四十多天,就是四年,四十年,也不过弹指一挥间,但对当时的朱均旺来说,这一个多月可实在是太难熬了。

  朱均旺有晕船之症,一路上颠簸不止,一天二十四小时,他能呕吐十二小时。

  并且,他还不能舒适安逸的在船上的客房里休息,为了安全起见,他只能栖身于整条船的最底部,那里阴暗,潮湿,伴随着阵阵恶臭,还要与老鼠为伍,可以说是苦不堪言。

  然而,朱均旺没有抱怨,他只是安静的蜷缩在船舱里,双手一刻不离的握住胸口。

  胸口的衣服里,是许仪后费尽心机搜集而成的情报,朱均旺发誓,就算是死,也要把情报送回自己的国家。

(返航回国)

  四十多天后,朱均旺抵达广东,把情报交给了广东地区的官员,成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此时距离万历朝鲜战争开战,只有不到四十天。

  大明朝廷如获至宝,因为这样的一份情报,对他们来说实在是太过关键了。

  明朝提前得到了消息,因而做足了准备,面对丰臣秀吉的偷袭毫不慌张,而是在知悉了日本人底细之后稳定应对,后来日军和中朝联军在朝鲜开战,靠着这份至关重要的情报,明朝最终取得了战胜的胜利。

  由于许仪后这件事儿办的实在是太过出色,所以很快引起了大明当局的注意。

  朝廷认为,这么优秀的官员,实在是不应该让他埋没在异乡,而应该把他挖掘回来,让他为大明朝廷效命。

  于是,朝廷立刻抽调人手,从锦衣卫队伍里选拔出了三位高手赶赴日本,接许仪后回国。

  这三名锦衣卫,分别是史世用,张一学和郑士元。

  仨人乘坐中国商船,一顿漂流之后,抵达了日本九州平户川一个叫做内浦港的地方。

  这个内浦港离萨摩岛,还是有段距离的,仨人没带多少钱,打不起出租车,只好硬着头皮徒步走到了萨摩岛,结果还不太赶巧,许仪后不在萨摩岛,而是跟着老板岛津义久去了名护屋。

  名护屋,这是丰臣秀吉的大本营和指挥所。

(名护屋城)

  三人一打听,既然来都来了,闲着也是闲着,那就去敌人的指挥部刺探一下呗。

  到了名护屋之后,艺高人胆大的史世用很快潜入府邸,见到了许仪后,而在外面盯梢的张一学和郑士元则画下了名护屋的布防草图——不为别的,万一哪天朝廷反攻日本,自己这图不就用上了?

  名护屋内的许仪后和史世用一接头,不禁泪湿眼底,他实在是不敢相信,朝廷居然会派人来看望自己。

  对于一个常年漂泊异国他乡的游子来说,实在是没有比这更感动的事情了。

  许仪后说,自己虽然想家,但自己身无长物,只有留在日本,不断为国内输送情报才能实现自己最大的价值,所以婉拒了史世用带自己回国的请求。

  许仪后还想发光发热,史世用自然不便强求。

  但作为明王朝专业的情报人员,他们知道能来一趟日本不容易,所以他们决定下到基层,到日本境内去搞一搞调研。

  几个人一顿调研,最终汇编成册,写出了一本叫做《倭情备览》的资料书,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得出来,这本书是专门用以对付小日子的。

  大功告成,几个人不再耽搁,立刻乘船返航,然而人有旦夕祸福,仨人出航的那天狂风大作,掀翻了船只,张一学葬身鱼腹,而史世用和郑士元则被海浪送回了日本沿海。

  他们当然想要寻求许仪后的帮助,但问题是,他们现在所处的位置,离萨摩岛更远了,已经不是徒步就能过去的距离了。

  由于语言不通,俩人无法得到任何帮助,渐渐在日本境内成了流浪汉,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到最后更是混到了只能沿街乞讨的地步。

  不过纵然如此,俩人还是心心念念,想要返回大明。

  也许是他们的虔诚感动了上天,很快,他们有幸搭上了一支返回明朝的商船,然而不幸再度发生,这支船行驶到广东沿海附近时,触礁了。

  剧烈的海难使得郑士元的身体受到了严重的伤害,他被搁浅在一处无名的海岛之中,最终流血而死。

  临终之际,他把当时绘制的名护屋地图慎重的交到了史世用的手里,没有说话,只是把头望向大明国土的方向,然后安静的死去了。

  海水呜咽,那一刻,就连天地也为之沉默。

(锦衣卫)

  最终,九死一生的史世用返回了大明,将他们用生命换来的情报,交到了朝廷的手上。

  名护屋草图和《倭情备览》,就如当年许仪后冒死让朱均旺送过来的情报一样,都是明王朝积极防御日本侵略的第一手资料,其珍贵程度,实在不言而喻。

  故事到这里,基本上就算是结束了。

  这三个锦衣卫在历史上寂寂无名,无人为他们修书立传,也没有专门记载他们的史书。

  而身在日本的许仪后,一辈子也没有取得过半点功名,更没有被明朝授予过任何的官职。

  然而,羁旅海外的他却拥有着让无数身在京师高位的大明官员都汗颜的爱国情怀。

  许仪后,史世用,张一学,郑士元,朱均旺,林绍岐...

  他们的所做作为,是完全自发的,是对祖国真挚而朴素的热爱,而从来没有想过要什么回报。

  谈及万历朝鲜战争,大家都会眉飞色舞的去讲战争的细节,讲名将的豪迈,讲名臣的智慧。

  大人物,大时代,他们占据了历史的舞台。

  然而,我们不应该忘记有这么一群普通人,在国难当头时,他们甘愿付出一切,哪怕是生命,也要默默的为祖国立下了一份又一份莫大的功劳。

  懦夫畏死终须死,志士求仁几得仁?

  我们记住他们,是因为,他们真实的,存在过。万历对日情报战,三个锦衣卫,一群布衣百姓,缔造了一场传奇故事


以上就是关于《万历对日情报战,三个锦衣卫,一群布衣百姓,缔造了一场传奇故事》的全部内容,本文网址:https://www.7ca.cn/baike/29483.shtml,如对您有帮助可以分享给好友,谢谢。
标签: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