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十三号乘组平安回家!太空“出差”半年用电问题如何解决?

2023-05-10 00:27:45

 

  4月16日,中国“神舟十三号”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安全顺利出舱,身体状态良好,空间站第二次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从2021年10月至2022年4月,神舟十三号在轨驻留6个月,是我国迄今为止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为了避免飞船在轨驻留期间出现“缺电”情况,神舟研制团队专门为飞船和核心舱设计了供电系统,保障航天员在太空的正常作业和生活用电需求。

  对于电力保障团队来说,神舟十三号的保电任务是极大挑战。为此,团队采用重点措施,提升电力保障能力,确保“太空出差三人组”在“外”的用电正常。

  凌晨发射,提升夜间保障能力:神舟十三号飞船于夜间发射,对保电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进入保电阶段后,保电团队持续开展夜间不间断巡视,针对夜间防鸟需求、在线路附近施工点等特殊路段,派驻专人蹲守,保障电网夜间运行安全稳定。

  

  清洁电力助力:2021年今年6月,全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在甘肃酒泉建成。酒泉市并网风电装机累计达到1039万千瓦,预计到“十四五”末,风电装机将达到2025万千瓦。丰富的新能源资源为神舟发射注入绿色动力。

  那么,如何保障空间站的日常用电需求呢?进入空间站之前,3位航天员主要待在载人飞船中。一般来说,载人飞船可以采用太阳能发电、核能发电、燃料电池和蓄电池等方式供电。采用哪种方式供电,要根据载人航天器的用电功率大小、在太空停留时间的长短等因素来决定。

  神舟十三号飞船的电力系统主要是由太阳电池翼和储能电池构成,太阳电池翼能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供飞船使用。

  天和核心舱是航天员在太空中的家。天和核心舱的电源系统是“太阳能发电加电储能”的形式,高效又清洁。核心舱配有一组发电能力为18000瓦的太阳电池翼,单翼面积 67平方米,双翼面积130多平方米。

  

  在光照区,太阳电池翼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供整舱使用,同时为锂离子蓄电池储存能量。在太阳无法照射的阴影区,蓄电池负责为整个舱体供电。电池采用陶瓷隔膜, 具备良好的防止内部短路性能;同时,电池组内使用阻燃材料,防止因高温引发燃烧,很安全。

  对整个空间站系统而言,空间站三舱+神舟飞船+货运飞船三者的电源能量是可以互相传动、互相补充的。但是,为了确保航天员的安全,采用了低压电源系统的神舟飞船只作为受电端,接受来自空间站的供电。这个强大的电源系统,就是“光伏+储能”的形式。事实上,“光伏+储能”的解决方案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在太空发展进程中担当重要角色,现在已成为航天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北斗系统”到“神舟十三号”,近几十年,中国人探索宇宙的步伐迈得更快、更远,随着航天技术发展,光伏发电技术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以上就是关于《神州十三号乘组平安回家!太空“出差”半年用电问题如何解决?》的全部内容,本文网址:https://www.7ca.cn/baike/30544.shtml,如对您有帮助可以分享给好友,谢谢。
标签:
声明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