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你一直治不好的不是病,是情绪

2023-05-10 18:34:08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正吃着饭,忽然接到电话听了件坏消息,立刻食欲全无;

  明天要在领导同事面前做汇报,前一天晚上就开始胃痛,一抽一抽的;

  工作压力一大就胀气嗳气,影响睡眠,然而过了这段时间,病情就自然好转,可等到下次任务布置下来,胃病又会复发。

  问了问周围的小伙伴,十个里有八个说自己胃不好。

  甚至不少人年轻人调侃,“我看起来活着,但胃已经废了”。

  看似戏谑,但其实胃引发的健康问题,已实实在在成为不少人的困扰。

  有人西医治过,中医也换了不少,三天两头吃药,依然没有明显改善;

  有人胃镜做了好几次,到处问医生查资料,就是好不了,整个人都要抑郁了。

  讲真,胃不好,有一部分原因确实是生活习惯“作”出来的。

  除此之外,大部分人不知道的是:

  胃的失常,更多时候都是情绪在捣鬼。

  这两天,一条关于#胃是情绪器官#的话题就冲上了微博的热搜,阅读量高达2.8亿。

  有研究表明,人的胃与大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当人们感到焦虑、紧张或不安时,胃里的神经元会变得更加敏感。

  进而改变胃液的分泌,胃肠道蠕动变慢,引起胃溃疡、反流、胃炎、食欲不振等。

  我们常说:胃肠道是我们的第二大脑,心理上的点滴波动它们都能未卜先知。

  年轻人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在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的蔓延下,胃黏膜防护能力下降,这成了胃病年轻化的最重要原因。

  更直白点说:

  年轻人胃不好,其实就是被压出来,被气出来,被卷出来的。

  话题底下不少网友也纷纷留言:

  “难怪《这个杀手不太冷》里的小姑娘,摸着自己的胃说:里昂,自从遇到你后我的胃再也不疼了。”

   “原来一直治不好的其实不是病,而是情绪。”

  “胃病的话,一般医生都会跟你讲情绪很重要,我现在压力一大就多睡睡多休息就好些,我们加油调节自己的情绪吧,希望胃病不再犯了。”

  事实上,情绪影响的又何止是胃。

  耶鲁大学医院门诊部,曾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到他们医院就诊的病人中,有76%的人得过“情绪诱发病”。

  情绪,我们每分钟都会产生,这很正常。

  可如果长期处在紧张、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之中,这些情绪就会通过影响呼吸、血液、肌肉等多个身体系统,降低身体免疫力,继而引发各种小病症。

  微博有位网友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我毕业后工作一直很忙,白天要处理各种关系,晚上加班到一两点也是常有的事。

  有段时间我感觉身体莫名的疼痛,头疼、心慌、胸闷,但去医院检查却查不出任何器质性的原因。

  换了好几个医生,给我的建议都是,要放松心态。”

  网友以为医生是想收红包,回来逢人就抱怨医生无能、无德。

  后来他实在受不了,辞职回家休息了一段时间,结果那段时间身体明显好多了,以往疼痛的地方也不明显了。

  这种情况,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心因性疾病”。

  说白点,这名网友身体莫名出现的疼痛其实就是糟心的工作导致的,常年累月的加班的高压状态下,身体憋出了内伤。

  现代有大量临床医学研究表明:与情绪有关的疾病,已经达到200多种。

  例如,经常情绪不安躁动的人,容易嘴巴长泡、喉咙痛;

  经常紧张、焦虑的人,往往伴有严重脱发、失眠;

  习惯忍气吞声的人,中风和患癌的概率高出其他人一倍……

  情绪起伏,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可若总是控制不住情绪,无异于把枪口对准了自己。

  我印象很深的,是自己的一位亲戚。

  她一直知道自己乳腺有肿块,但她从没把这当回事。

  一来觉得癌症离自己有点远,二来认为这是很常见的疾病,不至于会让人死。

  偏偏她又喜欢生闷气,孩子成绩退步了她生气,老公回家晚了她生气,家里东西没有按照她指定的位置摆放也生气。

  等到几年后再去医院体检,没曾想右侧也有肿块了。

  穿刺结果:乳腺癌。

  为了给她治病,家里的房子也卖了,孩子大受打击成绩更差了,快七十的母亲悲伤过度一病不起。

  但最后,她还是走了。

  很多人都说她的病都是气出来的,但凡想开点也不会是这个结局。

  确实如此。

  世界心理卫生组织指出,70%以上的人,会以攻击自己身体器官的方式来消化情绪。

  对于负面情绪的处理,很多人往往是习惯隐忍、逃避,害怕在别人面前表现出失态的一面。

  时间久了,事情压不垮人,但精神会。

  每一次被压抑的情绪,都在偷偷报复着你的身体,直到到某一天找到一个出口,变成失眠、头痛甚至癌症来伤害你。

  每次谈到情绪问题,总有读者问我:

  都说不能生气,不能焦虑,要接纳情绪,排解情绪,可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怎么办?

  很多人就是卡在这里。

  日常总是被各种焦虑、痛苦、纠结等情绪裹挟着做人做事,无法摆脱。

  但很多人没意识到的是:

  很多时候,你的情绪,并不一定都是你的情绪。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除了要管理自己的情绪,有时还要被动接收别人的情绪。

  我有一个朋友小A,前几年得了抑郁症,听到这个消息后,我很诧异。

  她是一个很可爱的小姑娘,有一张小圆脸,喜欢笑。

  但几番聊天后,我可以深刻体会到她的痛苦。

  她说:

  从小到大我总是无意识观察别人的脸色,不管是家人还是老师的,即使其他人没有察觉出异样,但我就是知道。

  这种感觉就像刻在骨子里,怎么改都改不掉。

  长大后,每次和朋友出去,对方表现出一丁点不开心,就开始归因自己,是不是自己做得不够好。

  领导催促工作进度,同事可能吐槽了一个早上就过去了,但听完我越想越焦虑。

  现在就是害怕,想逃避人际关系,天天呆在家尽量不跟别人相处。

  我知道这样不对,但这种时刻操心的生活实在太累了。

  其实,我们或多或少都和小A有些相似。

  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很容易被外界的氛围所感染,接收到他人情绪的投射和泛化。

  比如,会不自觉观察别人的脸色,如果别人面色不虞,就开始怀疑是不是说错话了;

  又或者听到别人诉苦,总觉得自己一定要为对方做点什么。

  这也是我们为什么活得这么累的根本原因:

  我们一直在做别人情绪的拯救者。

  也许在短期内,这样可以让工作继续顺利进行,可以收获更好的人际关系。

  但当一个人长期被他人投射过来的负面情绪围绕,等于把攻击转向自身。

  这样的人,不仅比其他人更容易患上心理疾病,身体健康也一样会出问题。

  钟南山院士在一次慢性疾病患者的情绪管理的讲座上指出:

  大部分疾病,情绪和心理的因素各占一半。具有刻意忍受、较真懊恼、紧张焦虑等性格特点的人群由于难以释放压力、调节不良情绪,患癌的风险较高。

  为别人的情绪买单,是我们对自己最大的残忍。

  最后形成恶性循环:

  越是消化和承担别人的情绪,就越消耗自己,情绪的毒也越重。

  这个时代,总是要求我们,要做一个情绪稳定的大人。

  曾经我也认为,情绪稳定才是最高级的。

  可是经历越多才发现,大部分的“情绪稳定”其实只是刻意回避,或者压抑自己,和着血泪咽下情绪的“毒药”。

  比情绪稳定更重要的,是情绪的灵活处理和释放。

  成年人的生活总有委屈,但所有的情绪,都是你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

  先照顾好内在的情绪,才能照顾好身体。

  1、学会“正念疗法”

  有研究表明,用正念来排解负面情绪,对于身心各方面改善有明显作用。

  时代发展的节奏越来越快,焦虑、压抑、委屈、自卑……不断腐蚀我们的生活与身体。

  当你被这些负面情绪包围时,试着给自己3分钟呼吸空间,在整个吸气和呼气过程中,感受自己的身体的每一个情绪。

  不刻意回避,正视情绪,让情绪合理流动。

  2、找到不合理信念

  很多时候,人总是主观地将事物复杂化,在心里不自觉放大某件事的消极后果。

  比如别人都能做好的工作,我做不好,那么我就是一个失败者;

  计划没有按照我预想的方向发展,那结果一定会很糟糕;

  我必须要有危机感,要未雨绸缪,要把事情做好……

  学会识别自己不合理的信念,很多情绪也就放下了。

  3、学会课题分离

  一个人如果分不清哪些是自己的情绪,哪些是别人的情绪,就容易受他人的影响,活在别人的意识中。

  情绪的主人,不该是你过分挑剔的领导,跟你过不去你的同事,对你莫不关心的亲戚,满腹牢骚的朋友……

  只要记得两句话,“关我屁事”和“关你屁事”。

  就可以解决人生80%的烦恼。

  4、回到当下

  我们之所以活得很累,很多时候不是生活多么刻薄,而是我们自己一门心思在找问题。

  两个月后闺蜜婚礼戴什么配饰?什么时候才能接到大项目;

  这个季度晋升名单里有没有我?

  但事实上,未来还没有到来,这样的担忧根本无用且多余。

  人始终要认识到自己的有限性,我们能做好的,唯有回到当下,做好此刻。

  以前在书上看到一句话:

  “你已经是一个成年人,就得把情绪当做一门生意,要自负盈亏。”

  情绪不是人生的全部,却能左右人生的全部。

  我们要做的就是,察觉它是从哪里来的,理解它是为何而来,读懂它带来的信息。

  然后,借由它们的指引,解决背后的问题。

  最后,希望我们都能有一颗健康的心灵,别再让身体承受你的委屈。


以上就是关于《原来你一直治不好的不是病,是情绪》的全部内容,本文网址:https://www.7ca.cn/baike/31711.shtml,如对您有帮助可以分享给好友,谢谢。
标签:
声明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