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马爆款《念念无明》:短剧,能为国剧“救市”吗?
这一届年轻人,开发了一种追短剧的新姿势——
养成系追短剧。
大芒短剧《念念无明》4月2日上线,4月3日就占领了芒果TV站内搜索第一,在完全没有官方发起的情况下依托粉丝自来水冲上微博热搜,而随之而来的,更是一系列神操作:
不但有剧粉喊话剧组加更、开直播等的常规操作,还有帮忙做攻略号召增加剧的热度、帮忙开通豆瓣词条、帮忙建立IMDB词条等一系列神操作,忙的不亦乐乎。
那么,这部短剧,为什么能把年轻人热爱养成的兴趣为我所用,转化为占领各大社交平台的力量,形成史上第一个「养成系短剧热」?
年轻人的「追剧三元素」
第一要因,就是作品过硬。
这届年轻人,喜欢有意思的设定,短剧作为一种更年轻化的剧集产品,更是决定因素。
《念念无明》就打出了一个「古装版史密斯夫妇」的高概念,男主、女主人设带感,人前小白兔、人后大老虎,明面上是衣冠的白面郎中、绣坊的娇弱老板,背地里却是朝廷暗卫的指挥使、江湖之上的女镖人。
在这新人设下,自然衍生出了新剧情、新戏路,跳脱出了司空见惯的古偶小甜剧的俗套剧情,出了很多网友称为「极限拉扯」的交织着既引人发笑又剑拔弩张,既轻巧又有趣的桥段。
比如一个来丝念坊闹事的客人,两人都想解决问题又都不想暴露身份,一人拉着一支来人肩膀,无比「默契」地同时使了暗力卸了此人肩膀,让他知难而退,但又担心此人后续找爱人报复,于是再次无比「默契」地前后找到此人,给他接了脱臼的肩膀,给了医药费的补偿。
这也是1号认为以后短剧发展的方向所在,带感的人设、高能的剧情、新颖的戏路,短剧越是精小,越要精巧,才能依托高概念、高创意,杀出重围。所以,它是一个越来越考验制作团队创意附加值的新兴剧种,这次的《念念无明》做了一个顶级示范。
这届年轻人,是在快节奏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更忍不了拖沓,更青睐于明快。
《念念无明》创造了一种让年轻人极度舒适的节奏感:
既干脆利落,没有片头、跳过片尾、单刀直入,每一分钟都是有效时长,能用一场戏交代的绝不用两场戏,能用一个镜头拍完的绝不用两个镜头,能用一句台词表达的绝不用两句台词,这种视听语言的「断舍离」,所给年轻观众带来的快感,就跟甩掉一身赘肉,扔掉一堆杂物的快感,不能说毫不相关,只能说一模一样——这是对传统长剧的一种升级。
又不慌不忙,没有为了做短而短的特别赶、特别匆忙的感觉,仍然是该舒展的时候舒展,该加快的时候加快,比如网友们期待的亲密戏,也是做足氛围、做够场面。因此,年轻观众的爽点在于,节奏虽快,但该有的情绪、该有的氛围,也不会因为一味追求快、追求短,而酝酿不到、戛然而止,满足了他们既快又爽的需求——这又是对短剧的一种升级。
而为了找到这种极度舒适的短剧节奏,大芒短剧下了很大功夫。每一个项目结束,大芒短剧团队都要进行内部复盘,反复分析用户的观看行为,「我们会看剧集的整体视觉表现,以及用户的拖拽比,总结哪些情节用户会反复观看,哪些会直接跳过」。由此,才形成现在大芒短剧如今层次感、结构感、节奏感的独家标准。
这届年轻人,所偏好的文化属性,是在多元杂糅中,追求看似矛盾的一种和谐之美。
比如赛博朋克,比如朋克养生,都属其列。
《念念无明》的火爆,就是这种审美投射在短剧的一个现象。这部剧中,看似复合了非常多的元素,有武侠、有喜剧、有爱情、有悬疑,既惊险,又好笑,还纯情。
但是,你不会真的觉得它们是矛盾的,不会觉得它们是割裂的,因为这个故事的底层逻辑是爱。「本来的我,怕吓到你」,因为爱,所以才有伪装,因为伪装才有冲突,才有悬疑,才有惊险,才有惊险一次次化解之后的喜感。
如果,这又是一部不加各种「佐料」的纯甜剧,就没创意了、没新意了;恰恰是加了几味「佐料」,才让这个「甜」,有了惊艳的新味道。
年轻人的「追剧社交」
那么,是什么让《念念无明》一天之后,就占领站内榜首、冲上微博热搜;一周之内,就攻占各大社交平台?
1号认为,「造梗力」是作品具有社交力的核心。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同样是好作品,有的作品能火,有些作品不火,核心就在于作品本身是否具备「造梗力」,同时,这个「造梗力」是否具备向观众的「传导力」,能够带动观众参与造梗,形成全民造梗。
《念念无明》就是短剧造梗大师——
名字有梗。剧中核心人物六人,双强、双弱、双逗,「双强」司小念、晏无明,恰恰组成《念念无明》,与剧名相呼应;「双弱」文房、司小宝,恰恰也组成了「文房四宝」,网友表示,剧方过于贴心,连CP名字都替剧粉准备好了;「双逗」辛无良,娇无力,作为剧中的调色性人物,名字与体格的反差,构成笑点。
表演有梗。有幽默感的演技,往往很受年轻人的青睐。本剧中贡献最多有幽默感演技的,当属颜值、演技双双在线,但从这部剧起,才被网友挖到的宝藏青年女演员胡丹丹,她所饰演的女主司小念,每每濒临掉马甲的边缘,每每意识到人设崩前的反应,都非常有意思,上一秒霸气喝道「谁敢来我丝念坊闹事?」,立马觉察不对,下一秒装柔弱道「好痛好生气哦」,网友们便在弹幕中表示,「女主:不对,切错号了」。
剧情有梗。喜欢追剧刷弹幕的观众,都会在各种高能亲密戏的弹幕里,刷到「请你们原地结婚」「民政局给你们搬来」这样的弹幕,表达网友们希望小情侣立刻、马上、现在就在一起的愿望。懂梗王《念念无明》深谙此道,于是就满足了观众「原地结婚」的愿望,两人结婚当日分别去做任务,在一处高楼准备换好衣服回家成婚,不料互相撞破,却始料未及地提议,不如原地成婚得了。这个猝不及防、不按常规出牌的神操作,让网友直呼太懂了。
由是,「会玩梗」的《念念无明》带起了一波「会接梗」的《念念无明》剧粉——
在新婚第一夜,两人都还不习惯卧榻之侧有人,都差点对另一半动手,于是,弹幕里飘来了《关于我洞房花烛差点被刀了这件事》;
在感情副线中,因为宝儿的眼疾与文房的耳背,阴差阳错推进故事发展,于是,弹幕里又飘来了,「散光少女和耳背少年的故事,哈哈哈哈哈哈哈」。
所以,看《念念无明》,如不搭配弹幕使用,显然不是正确打开方式。这是一个会玩梗的剧方与一波会接梗的剧粉,共创的一个有来有往的「互动短剧」。
年轻人的「主场」
而会玩梗的年轻剧方与会接梗的年轻剧粉,需要一个属于年轻人的场,才能双向奔赴。
这,就是大芒短剧,也是大芒短剧的生态位。
《念念无明》的成功出圈儿,也印证了年轻剧场、年轻剧方、年轻剧粉三位一体的适配度极高。
年轻剧粉对年轻剧方,有着更高的接受度。
很多观众表示,「新生代演员阵容让人很顺畅舒坦」,他们不再迷信于传统影视大厂、一线演员阵容,年轻人更愿意给年轻人机会。
有影评说,这部这部短剧「贫穷但用心」,这样的评语既扎心又暖心。但是,这就是年轻剧方的真实处境呀,「贫穷」是他们的客观限制,「用心」是他们的主观努力。当这种主观努力冲破客观限制,这种「逆袭」便成为年轻人最想助其一臂之力,投身「养成大军」的原动力。
他们盛赞这部作品「十年不出剧,一剧顶十年」,盛赞这部短剧「拍出了电影感」,于是,不愿「贫穷的小破剧」珠玉蒙尘,要让用心全网尽知。所谓「养成系」的底层逻辑,1号认为,在于年轻人之间的惺惺相惜,养成中也有自己的心理投射,莫欺少年穷,用心终可成。
而在此间,同样年轻的大芒短剧,所担负的,则是让这二者,能够实现有效对接。
仅仅2021年,大芒计划就接触过超过300家公司,超过3000个剧本,在这其中,很多就是年轻剧方。它在做的,就是给年轻导演、年轻编剧、年轻演员,提供一块充分施展、大胆试错的试验田,提供给有才华、有梦想的年轻剧方一个清晰的上升渠道,一条有机会的职业路径。
1号猜想,随着《念念无明》的成功,其出品公司上海无糖文化,一支年轻派影视内容开发制作团队,也将走入行业视野,也将获得更多资源。而它,也将成为带动大芒短剧良心生态循环的一个典范,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剧方,知道贫穷又何妨?用心仍可一战。
但是,我们也必须客观看到,这条道路注定阻且长,一部《念念无明》的成功,不能让我们过于乐观。
大芒计划工作室负责人陈亚飞表示,在往后的运作中,希望大芒短剧能够始终担任这条披荆斩棘的短剧垦荒之路上的一个排头兵,既追求流量,让更多年轻剧粉爱上短剧、养成短剧的追剧习惯;又追求商业化,让更多年轻剧方得以在短剧中孵化、成长、壮大;还追求艺术,让年轻的大芒短剧始终坚守内容为王的初心,成为中国短剧的一块金字招牌。
1号结语
《念念无明》数据爆棚的惊喜,放在眼前看是一座高峰,放在往后看就是一座里程碑。
尤其,在2022年这样一个剧集市场整体遇冷、中小影视公司生存艰难的处境下,它还是一剂打得非常及时的强心针。
它应该被看到,尤其被挣扎中、彷徨中、疑虑中的年轻片方看到,看到希望,看到契机。
这也是1号撰下本文的一个初心,希望有更多谋求出路、谋求发展的片方们,能够透过这篇小文,找到一些方向,找到一些机会。
大芒短剧,或可一试。
以上就是关于《黑马爆款《念念无明》:短剧,能为国剧“救市”吗?》的全部内容,本文网址:https://www.7ca.cn/baike/32005.shtml,如对您有帮助可以分享给好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