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雷晓光教授荣获“屠呦呦奖”,2022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正式发布 | 国内一周科技导读-雷苗 北京大学

2023-05-12 09:38:25

 

来源:科研圈、高绩、青塔、谷粉学术、软科、中国科学报等

“高景德科技成就奖”公布

近日,根据《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学技术奖励办法》有关规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学技术奖之科技人物奖“高景德科技成就奖”经多轮评审和公示,正式发布2位获奖人。分别是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青海大学副校长梅生伟和西安交通大学荣命哲教授。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高景德科技成就奖”由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和清华大学共同成立,旨在促进电气工程领域科技创新与产业高质量发展,表彰对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取得卓越成就的科技工作者。

http://www.ces.org.cn/html/report/22121994-1.htm

刘俊国教授当选瑞士工程科学院院士

来源: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官网

近日,瑞士工程科学院院长Benoît Dubuis、提名委员会主席Christofer Hierold和秘书长Esther Koller联名向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刘俊国教授发来贺信,祝贺他当选为瑞士工程科学院院士,以表彰其在水资源领域气候情景与风险评估以及水利工程措施等方面所作出的全球公认的突出贡献。从2023年1月起,刘俊国教授将正式成为瑞士工程科学院院士。

据悉,瑞士工程科学院院士入选比较严苛,2022年度全球只有13位科学家入选为瑞士工程科学院院士。2023年当选瑞士院士名单将于适当时候公布。目前瑞士工程科学院共有330多名院士。

https://news.ncwu.edu.cn/info/1002/13336.htm

北大雷晓光教授荣获“屠呦呦奖”

来源: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官网

近日,2022年第四届MDPI“屠呦呦奖”正式揭晓,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雷晓光教授,因在天然产物全合成生物合成与创新药物发现等研究领域中做出的重大科学突破和贡献获此殊荣。

他是该奖项自设立以来,第一位来自中国的获奖人,也是历届得主中最年轻的学者。

http://www.cls.edu.cn/News/index5826.shtml

2022年度陈嘉庚科学奖获奖名单出炉

来源: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官网

12月16日,2022年度陈嘉庚科学奖获奖项目和陈嘉庚青年科学奖获奖人名单出炉。

据悉,陈嘉庚科学奖与陈嘉庚青年科学奖每两年评选一次,奖励近期在中国做出的重大原创性科学技术成果。本次获奖名单中,授予“复微分几何及其应用”等6个项目2022年度陈嘉庚科学奖,授予魏微等6人2022年度陈嘉庚青年科学奖。其中,香港大学、北京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6所高校的项目及学者入选。

http://www.tsaf.ac.cn/dt/qt/202212/t20221219_4576263.html

第九届“树兰医学奖”名单揭晓

来源:健康界

12月17日,树兰基金成立10周年暨第九届“树兰医学奖”颁奖盛典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址——杭州良渚古城拉开帷幕。

郎景和院士、谭蔚泓院士和刘良院士荣获“树兰医学奖”。郝峻巍、张岩、王迪、毛琛、王琳、周建、谢辉、谭韬、刘宏、俞梦飞、曹鹏、金红芳等12位青年医学科学家摘取“树兰医学青年奖”桂冠。

https://www.cn-healthcare.com/article/20221218/content-575564.html

第十六届“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公布

来源:华东理工大学官网

12月17日,第十六届“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颁奖典礼在“云端”举办。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周斌、浙江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吕志民、清华大学药学院饶燏3人获颁“杰出成就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梁廷波获颁“科技成果转化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汪义丰等18人获颁“学者奖”。

https://www.ecust.edu.cn/2022/1219/c524a170219/page.psp

武向平:院士制度改革需从源头抓起

12月19日,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武向平院士在《中国科学报》发文,表示深化院士制度改革必须从源头抓起,即院士的增选工作必须实施深度改革。

他指出,第一,院士增选必须切实强化院士主体责任,落实“谁推荐谁负责”,推荐候选人的院士对候选人学术业绩和贡献的推荐材料负全责。

第二,院士要提高政治站位,从国家战略科学家的角度看待院士增选,把在国家急需关键领域和基础科学中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增选到院士队伍里。

第三,院士要树立全局观念,跳出个人研究领域看待院士队伍的整体建设,确保各个学科、研究领域和研究手段均衡发展,避免“马太效应”。

第四,院士群体要保持高风亮节,积极创造有利于卓越中青年科学家进入院士队伍的条件。

https://mp.weixin.qq.com/s/L1D9KSJJRrYl8AlccAMMnA

2022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正式发布

来源: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分区表

12月21日,《2022年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期刊分区表》正式发布。2022年分区表在秉承方法科学和数据客观的基础上,延续使用升级版分区表的方法体系,且只发布升级版结果,分区指标采用“期刊超越指数”。2022年分区表依然包括自然科学期刊(SCIE)、社会科学期刊(SSCI)和ESCI收录的中国期刊(自然+社科),升级版大类学科数从基础版的13个增加为18个。

2022年分区表继续突出支持本土品牌期刊国际化的导向,形成了“中国SCI 期刊评价方案”:主要措施包括调整提升中国期刊入选高区位的比例、扩大中国期刊入选基数和提升弱势学科期刊分区结果等。

https://mp.weixin.qq.com/s/QVfwnGPCjvOaLtBvGM184g

陈国强:强化学风作风建设

近日,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陈国强院士在《中国科学报》发文指出,学风和作风是学术的生命,更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关键。没有良好的学风,没有风清气正、活力迸发的学术生态,难以造就一流的拔尖人才,也难以做出高水平研究成果。

“欲明人者先自明,欲正人者先正己。”陈国强表示,要做好表率,院士务必心存敬畏,严于自律,勤于自省,在自重自警自励中,求真求实,敢啃“硬骨头”,勇闯创新“无人区”;求善求静,甘坐“冷板凳”,带头坚守诚信底线,拒绝潜规则,反对浮夸浮躁、投机取巧;求知求才,带头打破壁垒,鼓励学术争鸣,尊重他人学术话语权,激发批判思维,提倡学术自由,反对门户偏见和“学阀”作风,在科研实践中多做“传帮带”,善于发现、培养青年科研人员,甘为人梯、奖掖后学。

https://mp.weixin.qq.com/s/MoAJa0A6LW9v1k3HSf0usQ

最新高校人员任免动态一览表:吴丹任南昌大学副校长

来源:南昌大学官网

近日,南昌大学现任领导一栏更新显示:吴丹任南昌大学副校长。

http://www.ncu.edu.cn/xxgk/zljg.html

来源:湖北工业大学官网

12月14日上午,湖北工业大学召开干部教师大会。省委决定:冯征同志任湖北工业大学党委委员、常委、副书记、校长;免去彭育园同志湖北工业大学校长职务。

https://www.hbut.edu.cn/info/1262/29161.htm


以上就是关于《北大雷晓光教授荣获“屠呦呦奖”,2022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正式发布 | 国内一周科技导读-雷苗 北京大学》的全部内容,本文网址:https://www.7ca.cn/baike/32475.shtml,如对您有帮助可以分享给好友,谢谢。
标签: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