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老歌背后的故事?

2023-05-15 14:26:44

 

有这么一首曲子,创作之初连名字都没有,更没有一句歌词,而且刚一出炉,就因为风格太洋气而被险些毙掉,可它却在之后的数十年之中,一度被奉为不可逾越的经典而被世人传唱不衰,甚至于被亿万网友们称之为举世无双的“电音之王”?

没错,这就是《云宫迅音》的经典传奇!

《云宫迅音》作为1986年央视版《西游记》的主题曲而家喻户晓,但其真正面世并流行,绝非那么一件简单的事情。

它甚至一度没有自己的名字,作曲家许镜清在多年以后坦言,起初将这首曲子创作出来以后并没有给它取名,只是将其简单地称之为“西游记序曲”或“前奏曲”。

直到许多年以后,网友们觉得这个名字实在太老土,配不上这么高雅梦幻的音乐,便想着法儿给它取一个优雅的名字,经过一番紧张激烈的争论之后,《云宫迅音》这个名字最终胜出,并得到了许镜清的肯定。

至此,这首早已家喻户晓的曲子才有了自己正式的名字。

它也没有一句歌词,除了后半部分女高音“啊啊啊……”的梦幻吟唱,全部以器乐的形式出现,但正是这种“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表现方式,不仅将天宫浩瀚、缥缈神秘的色彩逐一绘就,更是将师徒四人西天取经无畏艰险、上天入地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放到现在,这首曲子依然新潮动感,可是换做当时的眼光,它就显得非常不入流,甚至刚一出炉,立即就遭到了诸多领导的极力反对。原因很简单,大家都觉得这首曲子太过标新立异、崇洋媚外,很显然,这样一首太“洋”的曲子用在传承了中国千百年传统文化的四大名著身上是非常不合时宜的。

那么,这首曲子为什么会显得太“洋”了呢?这还要从曲子的风格说起,它是一首电音风格极为突出的乐曲,别看现在大家对于电声都能够接受,甚至可以随口哼唱出艾兰·沃克的《Faded》中的电音旋律,可在当时,那真是极为少见,因为乐曲创作的时代背景在八十年代初期,彼时改革开放刚刚起步,国人的思想观念还处在保守和传统之中,对于这种来自西方文化的新鲜事物还很难接受。

许镜清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作曲家,当时都没有出过国,为何要选用这异常新鲜的西洋电音呢?

这还得从最初的创作目的上来一探究竟。

当年,杨洁导演因为一首《欢乐的花果山》而果断选择了许镜清来作为《西游记》主题曲的创作人,为了让他更加自由大胆、放开手脚进行创作,在创作要求上,并没有给他设置任何的条条框框。

尽管杨洁导演对他的要求是宽容和无私的,但是对于许镜清而言,一首短短2分40秒的曲子要概括一部皇皇巨著的所有内容,谈何容易。

为此,许镜清整天绞尽脑汁、通宵达旦地思考,可越是这样,越是找不到节奏,就在这万般沮丧和无奈之时,有一天中午,他的窗前恰巧走过三五个农民工兄弟,他们边走边用手中的勺子敲打着饭盒,口中哼着小调。这来回重复的哼吟,一下子启发了许镜清,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这不正是自己孜孜以求的宝贝么?

于是,他赶紧动笔把强劲有力、充满力量的开头主旋律写下来。

主旋律是有了,但是在配乐上,许镜清又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为了能够谱写好这首曲子,他几乎尝试了所有的民族乐器,可就是达不到自己心目中想要的结果——腾云驾雾,上天入地,既能够有神秘玄幻之妙感,又能够有正义无畏之神韵。

突然有一天,一个极为大胆的想法朝他汹涌袭来,他反问自己,音乐是没有国界的,既然传统音乐表现力度不够,那么,为何不能尝试一下源于西方的电音合成呢?况且《西游记》本身自带神话属性,而魔力梦幻的电音正好可以将那些上天遁地、腾云驾雾的诸多人物形象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

许镜清再三考虑之后,决定大胆地使用当时尚未在大陆流行的电音合成。

那么,许镜清又是怎么知道电音合成的呢?

这就要说起“隔行如隔山”的道理,别看电音合成在当时普通大众那里是新鲜事物,但在专业的音乐作曲家那里,其实早已有之。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北京,早就有一批爱好电音的音乐先驱在那里进行把玩和创作了,而且道具已经有电吉他、电贝司等等,只不过因为这个群体还是太小,且费用高昂,因此只能在录音棚里听到,没有在正规乐队里使用。

最终,许镜清在创作时候,大胆进行了配器选择:电子声、电子乐,小号和铜管显得雄壮,是种正义的一往直前的感觉;女声一出来飘,就是一种神话的美的东西。两种元素不断交叉,就形成了《云宫迅音》。迷幻弹跳式的电音,低音吉他;中国的古筝,琵琶,编钟;西方的小号,小提琴等管弦乐器;充满异域风情的非洲手鼓;空灵如天籁的女声。风格迥异的乐器人声如山峦此起彼伏,各行其是但却秩序井然,刚雅柔并济。最后万众归一,以竖琴收尾,行云流水,美丽庄严大气。堪称是鬼斧神工,包罗万象的编曲。

想法有了,曲子也有了,但是一个更大的困难却摆在许镜清的面前,当时放眼整个大陆,都找不出一支专门组建的电声乐队来进行演奏,这状况那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铁人”王进喜有句名言:“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本着这种精神,许镜清开始了自己的大胆计划,那就是将中国传统乐器和西洋乐器进行糅合再造,同时演绎,所以在首曲子中,我们几乎见到了普通观众所认识的所有乐器:电子鼓、小号、长号、架子鼓、中国排鼓、小军鼓、木鱼、弦乐、电吉他、古筝、电贝斯、电子合成器等。

此举更是开创了电视剧配乐中管弦乐队、民乐和电子音乐结合的先河。

这首《云宫迅音》出来以后,许镜清对其十分满意,认为民族乐器保留了《西游记》的传统韵味,电声乐器又赋予其神话特色,真可谓是中西合璧、浑然天成。

然而,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许镜清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个大胆创新的突破遭受了众多的质疑和非议,甚至有人直接指出他的这种创作就是妥妥的毁经典。

许镜清对此默默忍受,并且坚持自己的原则,因为对于一名作曲人来说,只要能烘托剧情、表达词义,任何乐器都应该尝试,只要符合主题,能够恰当地用音乐讲述故事,就不要给自己设置条条框框。

许镜清怀揣着激动而忐忑的心情,拿着曲子找到杨洁导演时候,杨洁导演连听数遍,立即当场拍板“就是它了!”

得知这么好的曲子因为运用了电声音乐而被否定时,还在九华山拍戏的杨洁导演回应得极其霸气凌厉,她敢于直谏地说:“如果艺术上要我负责,就请领导不要管怎么拍;如果不要我负责,我拍完片子全部交给领导,你们做后期去吧!”

就这样,在许镜清的苦心孤诣和杨洁导演的极力维护下,这首经典曲目方才得以面世,并传唱至今,成为网友们心目中当之无愧的“电音之王”!


以上就是关于《经典老歌背后的故事?》的全部内容,本文网址:https://www.7ca.cn/baike/33455.shtml,如对您有帮助可以分享给好友,谢谢。
标签:
声明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