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体验报告之「草料二维码」:二维码工具的产品增长实战(草料二维码使用)

Task「使命」
本次体验报告是面试过程中输出的一次「作业」,写的比较完整,也算是把之前沉淀的方法论进行了一次实践。
报告目的
凸显自己的业务理解能力、逻辑能力和产品能力。
对业务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理解和观点。商业模式、功能框架。用户思维、产品sense、产品体验。背景研究
草料二维码
二维码是什么原理 - 知乎
摘要
首先了解网站业务,列出功能框架;其次,分析商业模式和业务拓展,结合产品分析产品成功指标;接着列出闭环的用户使用路线图,最后基于成功指标设计网站功能,并优化网站功能。
业务研究
对二维码的理解和展望
二维码是唯一一种不受线上和线下约束的传播方式,打通线上与线下。原来的互联网传播主要靠是链接,用户通过在屏幕上点击进行分享和查看。在网上每个链接就像是一个定位,但这个世界除了虚拟化的部分以外,还有大量真实的一面(即线下)。如果信息的传播缺乏了这部分,将是一大遗憾。因此,二维码算是弥补了线上与线下信息传播的隔阂,电脑和手机不再是主要的互联网入口;或者说通过二维码,互联网覆盖到了更多更广的领域。
想象一下一个线上线下打通,全虚拟化的未来,你能够知道家里每样家具从原料到销售的由来(区块链);你能够赋予每样物品一个信息入口,并能够不受地理限制的使用了解它;也是信息载体的变化,通过扫描“二维码”你能够查询到任意一件历史文物的信息和由来,意味着信息的解读和传承有了巨大的进步。
对「草料二维码」业务的理解:丰富的使用场景;垂直领域的各种衍生;成为一种协同管理的工具。
功能框架

通过梳理了草料二维码网站的功能架构对公司业务有了一定的了解。
首先,从用户层级来看,网站提供了不同用户不同需求层级(用户心智)的体验。从提供最简单的二维码生成器到面向B端客户的完整行业解决方案。
从用户转化链路上来看,公司的商业模式为订阅模式,即网站这一产品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提高用户的付费转化率。一方面满足了用户生成二维码的基本需求,再通过各种使用案例和教程让用户了解二维码更多的使用场景,通过管理平台让用户注册并保留用户数据形成价值储存,最终随着需求的膨胀转化成为付费用户。
护城河
体验过后发现大部分业务是基于二维码变换了信息的传播媒介,并统一了形式(相较于原本的链接等,但原本的传播无法做到样式统一),这些技术的门槛貌似不高,所以假设有另外一家公司要做同样的业务,这就涉及到竞争优势的问题,我总结了草料二维码护城河的以下几点:
行业垂直业务的衍生:二维码的灵活性使得与各种行业的结合变得简单,除了与丰富的行业结合,还衍生到了使用二维码之外的服务,比如扫描二维码之后的数据管理与人员协同,以及扫描二维码之前的编辑器等。行业数据共性:协同工具的衍生实际上是丰富了不同的效率工具,使得应对不同场景的变化,而这些变化都能够通过表单、图片、文字、音视频、链接等信息和工具的不同组合。商业模式
盈利模式
Saas订阅的商业模式,为客户提供一整套解决方案,并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不同的付费方案。提供更多的容量以及更多的功能通常是用户主要升级的目的。因此引导用户新建二维码并长期使用是草料二维码在用户体验中需要重点突出的部分。
客户来源
一部分来源C端用户,但更多的付费客户来自于B端或者G端,以及一部分活动组织。这些客户通常需要管理大量的设备,或者组织大型活动。都涉及大量的人与人,人与设备之间的信息管理。
客户需求
单向信息传播:提供设备说明信息。双向信息传播:收集用户、测试等反馈的表单。路线图
了解了产品业务后,开始绘制用户的转化路线图:
满足生成二维码的基本需求——了解产品使用场景——查看解决案例——使用案例——使用工作后台——管理更多二维码——成为付费用户
成功指标
根据用户转化路线,我总结出三个转换指标:
#1 产品要确保良好的用户体验以至于新建更多的二维码(行动门槛低);#2 丰富的使用案例和演示动画说明(更能击中用户需求点);#3 以及付费的欲望(用户需要明确免费与付费的边界)。功能点
基于路线图和成功指标,就可以清晰的对产品功能和用户体验做出评价标准。(包括已有和新想出的优化方案)

用户体验优化
在对用户转化流程重新理解后,我在回过头去看网站的设计,似乎还有一些可以优化的地方,比如高级功能的引导,免费与付费收益的边界模糊(付费吸引力),业务场景效率提升的吸引力等。
高级功能引导
如何激发和拓展B端和C端用户对二维码更丰富的使用场景的需求是用户转化的关键。通过动画演示和直接体验通常是最有效的方法。
二维码新建引导
作为重要的成功指标,与用户转化息息相关。用户在整个网站的体验过程中,简单和复杂功能的使用,使用场景和案例说明,甚至是模板库,都是希望用户能够体验到产品带来的各方面效率的提升,并引导用户新建各种各样的二维码,让用户的使用价值在后台数据库中储存。
付费效益强化
根据用户对产品功能的逐步熟悉,在用户使用核心功能(管理平台)时,应该实时将免费版的剩余容量优先显示。让用户长期的使用中体验到升级带来的益处,并产生付费的欲望。
管理后台体验优化
我选择了管理后台进行交互和视觉上的优化尝试。之所以选择管理后台,一方面是因为产品最终目的是给用户一个高效管理二维码的在线协同工具,管理后台是用户长期使用过程中主要的使用平台;另一方面管理后台能够最大程度的展现付费后带来的收益,即容量的升级带来更多二维码的新建和管理。
修改之前:
<br>http://qr61.cn/oPzdFL/qvxRCRx<br> (二维码自动识别)
修改之后:

与先前的管理后台相比,我主要对两方面的功能进行了优化:
新建活码:突出了“新建活码”这一关键指标的透出率,并通过直接提供不同场景的模板降低用户的认知门槛。另外通过把新建活码的按钮固定到左侧菜单栏,而不是放置在右侧不断切换的页面也能够激发用户随时新建的灵感。付费转化:另一方面,将用户付费转化入口同样放置在左侧菜单栏,通过实时展示剩余的容量存储,推荐用户新建活码的同时,也在用户的心智中将新建的活动与付费关联起来。另外为了进行病毒式传播,新增了注册用户推广的奖励机制。注意反指标
通常在重新设计一个功能的时候,除了注意到想要优化的指标之外,还需要考虑是否会对其他指标造成影响,对A/B测试的结果需要进行权衡取舍。
在这次优化过程中,降低了用户新增活码的门槛,但是相对的,也要把控每个活码的创作质量和使用频率的下降。因为即使创建了很多活码,但是用户没有真正使用或者体验到产品的价值,一样会容易流失。
因此我大致估算出一个可量化的反指标:下降的活码平均使用频率(相较之前)不高于 5%。这样一来既增加了用户使用产品的价值体验,又减少了门槛降低对活码质量和使用频率的影响。
总结
在此次的优化过程中,先了解了二维码的行业背景,作为打通线上和线下的一种重要工具;其次,通过对草料二维码产品的业务梳理,了解了多行业覆盖和服务共性衍生的战略;接着找出其中一条主要的用户转化路线作为整个产品设计和增长的入口,了解到每一环节的转化影响因素,从而找到产品增长的成功指标;最后,通过设计冲刺的方法重新梳理了现有功能所服务的目的,并想出了一些新的点子,并以管理后台为思考着陆点进行了实践设计。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峰顶追踪”,这样就不会错过我关于自己刻意练习项目的更新啦~
作者:彭大雨,微信号:eazen_peng。欢迎交流~
以上就是关于《产品体验报告之「草料二维码」:二维码工具的产品增长实战(草料二维码使用)》的全部内容,本文网址:https://www.7ca.cn/baike/34536.shtml,如对您有帮助可以分享给好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