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老百姓的事真正放在心上-把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
原标题:把老百姓的事真正放在心上
群众工作无小事,对群众牵肠挂肚的“关键小事”也要当天大的事来办,这一为民之情在安徽基层各地纷纷得到了生动实践。
近日,黟县法院本着“案件终本不终止”的原则,执结了一件20多年前的陈年旧案,受到群众好评;
在蒙城县庄周街道,当地紧紧围绕乡贤工作室“一张方桌”,共情、共理、共法化解群众矛盾纠纷,“一张方桌”解心结的实践深受群众欢迎;
在滁州市南谯区,当地扭转“访”的方向,变“上访”为“下访”,变“接访”为“走访”,变“信访”为“心访”,推动邻里矛盾纠纷、基层现实难题就地化解,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
……
一桩桩事关群众幸福感的“心头事”,一件件关系基层治理的“琐碎事”,一一得到有效化解,这得益于这些年来安徽全省上下聚力办好信访这一“群众送上门来的工作”,把隐患化解在“萌芽”,把问题解决在“前端”,一件件暖心、贴心、精心之举,有效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当前正在开展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做好群众工作,是尤其关键的一环。
在主题教育工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对老百姓的事,我们要真正当回事、真正放在心上,时时处处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办事。”省委书记韩俊上个月在马鞍山一信访接待室用两个“真正”对做好群众工作提出要求。
当回事、放在心上,首先要解决好思想认识的问题。20多年前的陈年旧案得到执结;“一张方桌”能够凝聚乡亲们广泛共识;信访工作关口前移、阵地下沉、触角延伸,抓早抓小,就能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一系列井井有条的安徽基层治理模式,一件件为民着想的江淮生动实践,关键在于全省上下把老百姓的事当回事,做到了真正放在心上。
生动实践,带来深刻启示——只有心到、身至,用真招实策解难题,用情用力为民办实事,再棘手的难题也会找到“破题”的出口,老百姓的“心头事”便会迎刃而解。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有个很形象具体的“跟着群众跳火坑”理论。他说:“如果群众不听,你就先跟着群众走,群众跳火坑,你也跟着跳下去。群众觉悟了,从火坑里爬出来,最终还是要跟你走。群众跳,你不跳,干群关系就疏远了。你一起跳,感情上拉近了,工作就好做了。”
时时处处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办事,就要勇于跟着群众跳“火坑”,在基层棘手问题中与群众一道寻求破解之道,在基层矛盾集中的方面与群众同坐在一条凳子上推心置腹、促膝谈心、化解矛盾,通过一件件现实问题的切实解决,画出基层治理的“最大同心圆”。
蒙城县庄周街道的“一张方桌”,上面既摆着社区法律顾问提供的法律依据,又打着乡里乡亲的感情牌、亲情牌,当地对群众的棘手问题不躲不绕,引导群众把心里藏着的事摊在桌面上来说,有效打开了心扉、消除了误会,让基层幸福感在“一张方桌”周边升温。
群众身边的案子,对一个家庭来说,那就是“比天还大的事”。陈年旧案摆着、拖着,就是压在老百姓心尖上的一块“石头”。20多年前的陈年旧案得以在黟县法院执结,这也说明只要把老百姓的事真正当回事、真正放在心上,办法总比困难多,再难办的事情也能办成办好。
当前正值主题教育持续向纵深推进的关键时期,全省上下、各层面都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聚焦问题、小中见大、解剖麻雀、耳听八方、走村入户,跟着群众跳“火坑”,自觉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把群众牵肠挂肚的“心头事”解实解好,让为民之情温暖百姓心窝,进一步凝聚起全省上下干事创业的更强人民力量。(宛新平)
以上就是关于《把老百姓的事真正放在心上-把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的全部内容,本文网址:https://www.7ca.cn/baike/35016.shtml,如对您有帮助可以分享给好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