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黑B)(黑龙江省齐齐哈市)
齐齐哈尔,别称鹤城、卜奎。是黑龙江省下辖地级市,也是黑龙江省省域副中心城市,位于黑龙江省西部。“齐齐哈尔”源自达斡尔语,是“边疆”或“天然牧场”之意。
齐齐哈尔是东北地区西北部区域中心城市,中国十三个较大的市之一,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具有独立立法权的城市,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商品粮基地、畜牧业基地和绿色食品基地。也是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医疗、商贸和交通的中心,辐射黑龙江省西部、吉林省西部以及内蒙古北部。有着800多年的建城史和255年的黑龙江省省会史。
齐齐哈尔地处东北松嫩平原,位于东经122至126度、北纬45至48度,位于黑、吉、蒙三省区交汇处,东临大庆市和绥化市,南接吉林省白城市,西靠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北与黑河市、大兴安岭地区接壤,距省会哈尔滨市359公里,距中俄口岸城市黑河市483公里。下辖1市8县7区,幅员4.2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67.3万。湿地保护区之一也是鹤类栖息地的扎龙自然保护区位于市区东南32千米处

历史沿革
齐齐哈尔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齐齐哈尔城始建于1125年,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清康熙38年起作为黑龙江省省城,长达255年之久,以"扼四达之要冲、为诸城之都会"的紧要之地闻名遐迩,是一座历史底蕴深厚、地域文化纷呈的北疆边陲重镇。
先秦时期
距今3万年前景星遗址是目前齐齐哈尔最早的人类遗址。早在一万年前,已有先民生息、繁衍在齐齐哈尔这块黑土地上。他们沿嫩江两岸而居,以渔猎为生。该阶段的代表史前文化有昂昂溪文化。考古发掘出的鲜卑墓葬的遗迹表明,2500年前,齐齐哈尔已进入铜器时代。商代至唐代时期[1]
齐齐哈尔市区辖境,夏商周时期属索离国;秦汉时为夫余国属境;魏晋南北朝时期属鲜卑和豆莫篓;隋唐时期属室韦都督府管辖。
辽金时期
辽代属上京路、东京路;金朝齐齐哈尔为上京路所辖的蒲裕路。管辖着黑龙江中上游及外兴安岭以北的广大地区。蒲裕路是金朝北部地区的军事重镇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蒲裕路城是齐齐哈尔建城的开始,齐齐哈尔以此距今已建城800多年的历史。
元明时期
1214年(贞祐二年),成吉思汗将今齐齐哈尔所辖地区大部分属于成吉思汗的幼弟铁木哥-斡赤斤的封地。元代属辽阳行中书省所辖的开元路和水达达路,并设蒲裕路屯田万户府
明朝先归属大宁都指挥使司,后属奴儿干都司。
1387年(洪武二十年)明朝设大宁都司,下设泰宁、朵颜、福余等二十余卫,前三卫又称兀良哈三卫,后改由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管辖。三卫中以朵颜卫最强,早期辖区包括今齐齐哈尔地区。
清代时期
清初,齐齐哈尔地区属盛京内务府管辖,不久归属宁古塔将军。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起,改属黑龙江将军管辖。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设卜奎驿站,逐步成为黑龙江西部地区诸驿站的中心,并发展为村落。
1691年(康熙三十年),清廷准奏在卜奎站建齐齐哈尔城,并授索伦总管玛布岱副都统衔,掌管建城事宜。
1699年(康熙三十八年),黑龙江将军衙门移驻齐齐哈尔城。直至1905年,黑龙江将军衙门与齐齐哈尔副都统衙门合署管辖齐齐哈尔,齐齐哈尔始成为成为黑龙江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1782年(乾隆四十七年),在齐齐哈尔成立“管理商民处”。
嘉庆年间,设“民官”番子章京。
同治年间,齐齐哈尔城设“总理查街道处”。后改为街道厅(又名理民厅)。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在省城设黑龙江分巡道及其所属的黑水厅,管辖齐齐哈尔。次年,裁撤齐齐哈尔副都统。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清政府废黑龙江将军,建黑龙江行省,将黑水厅改为龙江府,齐齐哈尔由省垣巡警局和龙江府管辖。齐齐哈尔为黑龙江省省会。
民国时期
1913年,龙江府改为龙江县。
1923年,为促进市政改良,经黑龙江省长公署批准,在省城齐齐哈尔设立“省城市政公所”,作为办理省城市政事宜的总机关。
1924年,成立“黑龙江省城市政公所”与“省会警察厅”合署办公,管理齐齐哈尔市事宜。1929年,“黑龙江省城市政公所”改组为“黑龙江省城兼商埠市政局”,主管黑龙江省城齐齐哈尔及商埠界内市政诸事,直隶于黑龙江省政府。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妄图侵占东北军事要地齐齐哈尔,黑龙江省政府主席马占山,率领所部同日本侵略军开展了江桥抗战,打响了中国武装抗日抗战第一枪。
1932年,设置伪满龙江省,齐齐哈尔仍为省城。1932年,设伪黑龙江省城市政局。1933年,伪黑龙江省城市政局改称为伪齐齐哈尔市政局。
1936年,伪满洲国除设特别市新京(长春)、哈尔滨外,设三个省辖市:奉天(沈阳)、吉林和齐齐哈尔。由此齐齐哈尔实行市制,建立伪齐齐哈尔市公署,隶属伪满龙江省公署。此为齐齐哈尔设市之始。
1945年8月19日,苏联解放齐齐哈尔,市内所有日军驻地接受投降。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成立民主政权齐齐哈尔市政府。
1946年1月24日,中华民国成立嫩江省,省会齐齐哈尔。1946年4月24日,东北民主联军解放齐齐哈尔。1947至1949年为黑龙江嫩江联合省省会。
人民共和国时期
1949年,为黑龙江省省会。
1954年,黑龙江省会由齐齐哈尔市迁往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始为省辖市。1958年,齐齐哈尔市划归嫩江专区专员公署管辖。
1960年,嫩江专区撤销,其所辖各县划归齐齐哈尔市领导,始行市管县体制,齐齐哈尔市复为省辖市。1961年,恢复嫩江地区专员公署,齐齐哈尔市及所辖各县归其管辖。1964年,齐齐哈尔市再次改为省辖市。1967年,齐齐哈尔市人民委员会撤销,成立齐齐哈尔市革命委员会。
1980年,齐齐哈尔市革命委员会改称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齐齐哈尔为全国十三个具有独立立法权的较大的市之一。1985年,嫩江地区行政公署与齐齐哈尔市合并,再次实行市管县体制,齐齐哈尔市仍为地级市。
2013年7月31日,将富裕县的塔哈镇划归齐齐哈尔市建华区管辖;将泰来县的汤池镇划归齐齐哈尔市昂昂溪区管。
行政区划
齐齐哈尔市下辖:7个市辖区,1个县级市,8个县。
市辖区(7个):龙沙区、建华区、铁锋区、富拉尔基区、昂昂溪区、碾子山区、梅里斯达斡尔族区
县级市(1个):讷河市
县(8个):克山县、富裕县、拜泉县、甘南县、依安县、泰来县、克东县、龙江县



①龙沙区:位于齐齐哈尔中心城区,北邻建华区,东南西依次与梅里斯达斡尔区、铁锋区、富拉尔基区、昂昂溪区相邻。区划面积283平方千米,总人口34万人(2012年),包括汉、满、回、蒙古、达斡尔等民族。2010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70.5亿。
嫩江公园---始建于1993年,1996年正式开园。东起迎宾桥,西至"葫芦头"江提,南俯视通江路,北临湖西路,是以游览、娱乐、经营服务为主的文化娱乐场所,是齐齐哈尔市较大的一座开放性公园。
②建华区:位于城区北部,北濒富裕县,西与梅里斯雅尔赛隔江相望,东、南分别与铁锋、龙沙区接壤。总面积123平方公里,总人口29万(2012年) ,包括汉、满、回、蒙、鲜、达斡尔等24个民族。
卜奎清真寺----黑龙江省清真寺中规模最大保存较完整的寺院之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齐齐哈尔市建华区礼貌胡同1号。坐落在繁华商业区-卜奎大街一条深巷里,(是300余年前的旧城内保存较为完整的建筑,总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该寺包括东寺、西寺、女寺三部分。过去分别挂牌为东寺、西寺、女寺,1981年合为一寺,1981年定今名。
齐齐哈尔博物馆---坐落于齐齐哈尔建华区中华路1号,卜奎大街与中华路交叉路口东北角,是黑龙江省内地(市)级最大、设施最为完备的博物馆之一。
齐齐哈尔和平广场---在2005年8月15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修建的。位于齐齐哈尔市建华区嫩江江畔、中华路西端,西临嫩江,东南毗邻齐齐哈尔市党政办公中心和会展中心,广场规划面积约4.14万平方米。其中,广场绿化面积1.2万平方米,石材铺装面积2万平方米。
③铁锋区:位于齐齐哈尔市区东部,辖1镇、2乡、9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695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23.7平方公里。总人口29.3万人,非农业人口占90.8%,有汉、满、回等21个民族。
扎龙自然保护区---本区境内,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丹顶鹤,扎龙属湿地生态保护区,是乌裕尔河河水漫溢而成的一大片永久性弱碱性淡水沼泽区,保护区由许多小型浅水湖泊和广阔的草甸、草原组成。保护区中沼泽地最大水深0.75m,湖泊最大水深达5m,该区生息繁衍的鱼类有46种,昆虫类达277种,鸟类260种,兽类21种。
④富拉尔基区:区中心位于齐齐哈尔市中心城区西南37公里,嫩江齐齐哈尔段下游西岸。地处东经123°45′,北纬47°15′。东与昂昂溪区毗邻,西与龙江县接壤,南临泰来县,北连梅里斯达斡尔族区。主城区东西长4.5公里,南北长12.7公里。区域总面积375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37平方公里。
红岸公园---始建于1956年的红岸公园坐落在城区东部、嫩江西岸,是区委区政府重点投资建设的13.2公里旅游观光带的主体部分,也是我省唯一一座沿江而建的公园。
北湖自然风景区---位于碾北公路与跃进路汇合处南端,即嫩江西岸,草原面积3000亩。宽广的湖面和适宜的气候为各种候鸟提供了栖息地,因而北湖成为候鸟的天堂。
⑤昂昂溪区:位于齐齐哈尔市中心城区南部,东接铁锋区及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西与富拉尔基区及梅里斯达斡尔族区隔江相望,南与泰来县为邻,北与龙沙区接壤。面积740平方公里,截至2000年人口9万。昂昂溪是蒙古语"狩猎场"之意。境内居民住着汉、满、回、朝鲜、蒙古、达斡尔等十六个民族。
榆树崴子风景游览区---始建于1993年,位于齐齐哈尔市中心城区西南15公里处,总面积1.6万亩。游览区内建有著名的龙沙山庄、赛兰岛度假村、水利技术培训中心等旅游景点,设有垂钓池、娱乐城、露天舞池、望江亭、沙滩运动场等游乐设施,可同时容纳300余人食宿。
苏军烈士陵园---位于昂昂溪火车站北。陵园南北长122米,宽60米,占地7320平方米。陵园内主要由一座苏军烈士纪念塔和十六座烈士墓组成。1945年8月8日,为纪念和缅怀那些抗战中牺牲的人,在昂昂溪火车站北面修建了苏联红军烈士陵园,安葬了烈士遗体。
⑥碾子山区:位于齐齐哈尔西北部,距中心城区直线距离约90千米,铁路距离113千米。东、南、西与龙江县毗邻,东北与甘南县接壤,西北与内蒙的扎兰屯市相连。地理坐标北纬47°29′~47°41′,东经122°53′~123°05′。区境南北长,东西窄,中心部位稍有突出,是不规则的菱形状。截止到2013年总面积357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7万亩,城区面积9平方千米。截止到2013年总人口8.1万人。
⑦梅里斯达斡尔族区: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下辖的一个市辖区。梅里斯达斡尔语意为“有冰的地方”,地处松嫩平原西部,嫩江中游右岸,东与齐齐哈尔市北三区隔江相望,西与富拉尔基区相邻。2014年4月,梅里斯达斡尔族区人口17.1万人,其中达斡尔族人口1.2万人。是达、汉、满、鲜、回等多民族集居区,区总面积2078平方公里(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22亿元(2011年)。
三岔口生态旅游园---位于梅里斯卧牛吐镇,东卧村和扎布哈村东南,齐查公路路南,原区财政渔场南邻,阿伦河入嫩江口交汇处,嫩江右岸。与富裕隔江相望。
风俗民情
库木勒节---达斡尔族的"库木勒",即柳蒿芽,至今己在民间相传一百多年了。达斡尔族长期以来的饮食文化方面表现出的爱吃"库木勒",后创办了"库 木勒"节,把这种饮食文化现象转化为社会文化。
抹黑节---正月十六为抹黑日,达语叫"阔德格·乌都日"是达斡尔族传统节日之一,也是达斡尔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达斡尔族的"阔德格·乌都日"来源于达斡尔族春节,达斡尔族视同除夕至正月十五都是春节。
⑧讷河市:隶属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管辖,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全市总面积6674平方公里。2012年,总人口74万。有汉、满、回等25个民族。讷河市因讷谟尔河横贯境域而得名。
清河屯遗址---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的一处大型旧石器时代遗址,面积达0.6平方公里,此遗址分为第一地点和第二点,第二地点石器分布密集,出土大量石片,还有砍砸器、尖状器、刮削器、石核等。
威远将军碑--威远将军墓位于嫩江上游左岸的大架山下,墓地树有威远将军碑,此碑立于清代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碑额刻有"圣旨敕封威远将军",右为汉字,左为满文。
⑨克山县:位于黑龙江省西部、齐齐哈尔地区东北部。2005年克山县总人口50万人。2008年克山县幅员面积为3186.2平方公里,克山县,农业是中国重点商品粮基地县、大豆出口基地县和马铃薯基地县,素有"北国粮仓"、"大豆之乡"之称。天然苏达水、冷矿泉质优量沛,风力资源和蘑菇、蕨菜、黄芪等数百种野生食用、药用植物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⑩富裕县:隶属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嫩江中游左岸。处于由平缓起伏的漫岗向平原的过渡地段。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寒夏暖,四季变化明显。距齐齐哈尔市65公里,距哈尔滨市350公里。地处东124°0′24″、北纬47°18′24″。南与齐齐哈尔、大庆市毗邻,东与依安县接壤,西与甘南县隔江相望,北与讷河市相连。齐北、富嫩两条铁路在县城交汇,齐黑、碾北两条公路从县内通过。富裕县幅员4026平方公里,人口约30万(2010年)。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乌裕尔河下游,西北距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30公里,面积21万公顷。保护区由乌裕尔河下游流域一大片永久性季节性淡水沼泽地和无数小型浅水湖泊组成,湿地的周围是草地、农田和人工鱼塘,主要保护对象为丹顶鹤等珍禽及湿地生态系统,是中国北方同纬度地区中保留最完整、最原始、最开阔的湿地生态系统。
⑪拜泉县:隶属于黑龙江省中部偏西,地处小兴安岭余脉与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东经125°30′至126°31′,北纬47°20′至47°55′,行政隶属齐齐哈尔市。东以通肯河为界与海伦市、北安市相望,南接明水县,西与依安县毗邻,北连克山、克东县。拜泉县幅员面积3599.15平方公里。 2012年,拜泉县总人口59.6万人,其中农村人口50.8万人。
太阳庙---位于新生乡东南丘陵漫岗沟壑区,曾被国家水利部、财政部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小流域,每到秋季,这里七色撒金天织锦,五谷飘香地酿醇,游人来到此处好像置身于大自然的图画之中,让人流连忘返。
通肯河---又作"通铿河"。松花江左岸二级支流。位于黑龙江省中部。发源于小兴安岭西南麓,由东向西折向南流经北安、海伦、拜泉、明水、青冈、望奎等县(市)交界,在青冈、望奎、兰西3县交界处注入呼兰河。全长346公里,河宽10-40米,水深0.5-1.0米,流域总面积10339平方公里。每年11月中旬至次年4月上旬为结冰期。流域土地肥沃,为黑龙江省重要农业区。
⑫甘南县:齐齐哈尔市辖县。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嫩江中游右岸,地处大兴安岭南麓与松嫩平原过渡地带,属半农半牧县份,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盛产以“甘葵二号”为主导品种的优质葵花,2000年被中国特产之乡组委会命名为“中国向日葵之乡”,是国家级绿色葵花生产基地县、全国节水灌溉示范县。
⑬依安县:隶属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是齐齐哈尔市下辖县。地处东经124°50′-125°42′,北纬47°16′-48°2′,位于大兴安岭南麓、松嫩平原北缘,属低丘波状平原,为齐齐哈尔市辖县。截至2014年,依安县总面积3685平方公里,依安县人口49.4万人(2013年),非农业人口占18%,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县之一。
依安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是特色经济县份,主要特色产品有糖、鹅、乳、豆、菜、薯、瓷等,被誉为"中国紫花油豆角之乡"、"丹顶鹤项下明珠"、"美丽的绿色食品名城"。
⑭泰来县:隶属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是齐齐哈尔市的下辖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地处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处,有"鸡鸣三省"之称。泰来县面积为3996平方公里,人口32万(2001年),泰来县享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曾被国家和省定为半农半牧县、商品粮生产基地县、细毛羊和商品牛基地县、果树基地县、中国绿豆之乡、中国花生"四粒红"之乡、中国种子集团成员单位和黑龙江省玉米特种基地县。
泰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黑龙江省泰来县城东侧,三面环城、一面靠山,总面积1365公顷。园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有植物494种、鱼类31种、鸟类162种,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有21种。2011年被批准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现为3A级旅游景区。
⑮克东县:隶属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是齐齐哈尔市下辖县。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26 °01′ ~ 126 °41′ ,北纬 47 °43′ ~ 48 °18′ 之间。地处小兴安岭与松嫩平原过渡带,地势丘陵起伏,毗邻对俄重要口岸黑河市。东与北安市交界,西与克山县毗邻,南与拜泉县接壤,北与五大连池市相连。 克东县辖5镇2乡10个农林牧场,98个行政村,2014年,总人口29.9万,克东县地处低纬度,属中温带典型大陆性季风气候,海拔高度在150-763米之间,平均海拔436米左右,农业区平均海拔300米左右。 克东县中温带典型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漫长、干燥、严寒;夏季温和多雨;早春低温多雨雪易涝,暮春少雨易干旱;秋季降温迅速,常有冻害发生。
钟灵禅寺---始建于1911年,位于齐齐哈尔境内,克东县昌盛乡。原名钟灵观,因缺乏道教神职人员,故改名为钟灵寺,现为佛事活动场所。正如古人所说:"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多少名利客"。这座古钟作为青铜文明和高超的冶炼技术,在北方地区实属罕见,具有较高的观赏和研究价值,钟灵寺遂成一处地方胜景。
⑯龙江县:地处大兴安岭南麓与松嫩平原过渡地带,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境内山峰耸峙,江河蜿蜒,阡陌纵横,沃野千里,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农副产品资源丰富,是全国著名的玉米产区,粮食生产百强县之一,绿色食品生产先进县:是黑龙江肉羊第一大县,东北细毛羊养殖基地县,所辖的景星镇已经成为黑龙江省肉牛第一镇,全区总面积6175平方公里,总人口62万。
库木勒节---库木勒即柳蒿芽,达斡尔族长期以来的饮食文化方面表现出的爱吃"库木勒",在达斡尔族人民的奋斗史中,库木勒以生生不息的活力陪伴着达斡尔族人民度过了许多艰苦的岁月,与达斡尔族人民结下了割舍不开的情缘。如今,达斡尔族人民与各民族同胞一起,以库木勒节这样一个特殊的方式,继续采摘库木勒,品味达斡尔族人香甜的生活,尽情表达达斡尔族同胞们内心的喜悦与欢乐。
位置境域
齐齐哈尔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的松嫩平原。位于北纬45°至48°,东经122°至126°。东北与本省绥化市、东南与大庆市、南与吉林省白城市、西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北与本省黑河市接壤。距省会哈尔滨市359公里,距绥化市328公里,距大庆市139公里、距白城市282公里,距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524公里,距黑河市483公里。面积43000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4295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161平方千米(2010年)。
气候特点
齐齐哈尔市地域平坦,平均海拔146米,东部和南部地势低洼。齐齐哈尔市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特点十分明显: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暂短霜早,冬季干冷漫长。年降水量415毫米,年均温3.2℃,1月均温-25.7℃,7月均温22.8℃。历史上最高气温发生在1980年6月26日,42.1℃,最低气温发生在1956年1月8日,-39.5℃。
中国(齐齐哈尔)绿色食品博览会---是展示绿色食品发展成就、促进绿色食品产业交流与合 作的全国性盛会,始于2001年,时间定于每年的8月28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和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绿博会以“绿色、健康、合作、希望”为主题,以“倡导绿色观念、引导绿色消费、开拓绿色市场、推进绿色革命”为宗旨。
齐齐哈尔观鹤节---是在城庆三百周年的基础上创办的,首届始于1992年,至今已举办11届。它是集招商引资、经贸洽谈、产品展销、文化活动、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大型国际性商旅文化节庆。
齐齐哈尔冰雪游览会---是融文化艺术、观光旅游、体育竞技、招商引资、集市购物为一体的节庆活动。自1963年创办以来,现已成功举办了30届,每年12月下旬开始,到第二年2月中旬结束。
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地处松嫩平原西部,嫩江右岸,是全国5个市辖民族区中惟一的达斡尔族区。全区总人口17.1万人,其中达斡尔族人口1.2万人。每年九月初召开的那达慕大会及敖包大会,是蒙古、达斡尔族传统的草原盛会。届时举行赛马、摔跤、射箭、曲棍球等传统体育游艺比赛,演出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文艺节目,同时进行物资及科技信息交流。
名胜古迹
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最大、世界闻名的扎龙湿地,总面积21万公顷,为亚洲第一、世界第四,也是世界最大的芦苇湿地,被列入中国首批“世界重要湿地名录”。扎龙景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景区内湖泽密布,苇草丛生,是水禽等鸟类栖息繁衍的天然乐园。
龙沙公园(Longsha Park)---东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公园。国家旅游风景区AAAA级景区。原名“仓西公园”或“西花园”,始建于1907年,是一座百年古园。当时由于时任黑龙江巡抚的程德全捱叹“塞北无佳境”而兴建。
关帝庙---又称武庙、老爷庙、关公庙。 始建于乾隆四年(1739年)。该庙位于龙沙人字画(现已散失)。1980年至1985年,齐齐哈尔市政府再次重修此庙,并将“关帝庙”正式更名为“关公庙”。
金长城(金东北路壕界边堡)---齐哈尔市境内有金代所修长城206.15公里,经行于齐齐哈尔市的甘南县、碾子山区和龙江县。金长城是公元12~13世纪以女真人为主体,驱役各族人民共同修筑的,从东北的嫩江之滨到西南的黄河河套,是一段长达4千多公里的军事防御工事。
齐齐哈尔和平广场---是在2005年8月15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修建的,规划面积达4.14万平方米的和平广场位于嫩江江畔。广场主体由抗战纪念墙、胜利纪念碑、江桥抗战纪念雕塑组成。
以上就是关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黑B)(黑龙江省齐齐哈市)》的全部内容,本文网址:https://www.7ca.cn/baike/35667.shtml,如对您有帮助可以分享给好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