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烈士”隐姓埋名40年,儿子参军名额受限,无奈亮明身份(志愿军烈士后代有什么待遇吗)

2023-05-19 23:26:38

 1990年2月,在河北保定38集团军驻地,一位腿脚颇不便、满腮白胡茬的驼背老人,在一个中年小伙的陪同下,走进了38军政治部值班室,做出了一件让值班员谢干事十分惊讶的事情。

这位老人一到接待处的门口,谢干事还没来及询问老人的来意,就被老人亲切地握住了双手,十分激动地说道:“可见到你们了。”

图|李玉安生前跟战士们在一起(翻拍照片)

谢干事被老人搞得十分惊诧,问及老人身份。只见老人从随身的包里,郑重地取出了一本军人残疾证书,以及一本小学课本,两者都被岁月打磨得又皱又黄又旧。

老人激动地翻开了证书,然后再把课本翻到《谁是最可爱的人》那一页,说了一句让谢干事目瞪口呆的话:“我就是松骨峰战斗烈士名单中那个李玉安。”

谢干事身为38军秘书处的一员,对于松骨峰战斗是十分清楚,这可是38军赫赫有名的光辉战史之一。

图|《清川江畔围歼战》局部,展现了清川江畔三所里、松骨峰等战争场面

1950年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38军112师335团以百人之力,用着最简陋的步枪、机枪、手榴弹,面对数倍于己且拥有飞机、坦克、大炮的美军2师第9团,用生命筑起了一条钢铁防线。

我志愿军对敌以1:6的战损,毙敌达600余人,以百人之力,在无险可守的情况下,成功阻击敌人数个师长达十几个小时,为志愿军聚歼逃敌立下了特等功勋。(数据来源为2018年王正兴论文《松骨峰阻击战——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西线》)

此役过后,战地作家魏巍采访了当时335团幸存的人,感触甚深,提笔写下了著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

图|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报》刊登《谁是最可爱的人》

这篇文章于1951年4月11日被《人民日报》刊登,后被选入了中学语文课本,从此被无数人所熟知,影响甚广。

书中有这样一段:

“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烈的战斗——松骨峰战斗,或者叫书堂站战斗。假若需要立纪念碑的话,让我把带火扑敌及用刺刀和敌拼死在一起的烈士们的名字记下吧……”

书中所列的十数个烈士名字中,第十个就是3连副班长李玉安。

图|李玉安老人旧照

在此之前,李玉安这个名字,曾出现在《谁是最可爱的人》里的烈士榜单中,在38军的军史烈士墙上。

可而今,这个“烈士”竟然活了过来,而且还站到了谢干事的面前。

诧异、荒诞、震惊,这些感觉的冲击,让谢干事懵了一下,然后迅速把情况汇报给了38军政治处的领导。

38军领导知道这个情况后,军史办公室主任李淼生亲自接待了老人,并且迅速通过有关方面,对老人所讲的情况进行了核实,得到的结果证实这一切都真实无虚。

就这样,隐姓埋名40年后,李玉安成了38军的“活着的烈士”。

图|李淼生和李玉安(右)合影

李主任关切地问李玉安,为什么不早点来找部队,这次是有什么特殊情况吗?

老人回答说,他这么多年没有来,是不想给部队添麻烦,相比当年那些老战友,自己已经很幸运了,就不想再麻烦老部队了。

这次实在是想把小儿子,送到当年的部队来当兵,可是在部队征兵时有名额限制,小儿子没有争取到名额,他才无奈亮明身份,不得不来麻烦老部队。

不然,李玉安直到死都不会说出这个秘密的,毕竟在他看来,自己比那些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已经幸运太多。

图|李玉安老人旧照(左)

这就是我们的老英雄,在战时一往无前地冲在第一线不计生死,在战后默默无闻归于平凡不利功名利禄,正应了那五个字——“无名价更高”。

英雄回归,顿时令38军上上下下的官兵们都沸腾了。

38军从上到下,无一不打心底里追慕敬重这位老前辈,李玉安老人抗美援朝时所在的部队335团,更是亲自为他们团的老英雄,隆重地举行了“欢迎老英雄回家”的仪式。

李玉安站在台上,看着眼前这些年轻的面孔,和他们当年一样朝气蓬勃,不自觉就想起当初的老战友们。

图|李玉安老人旧照(左)

面对着全体官兵,李玉安用又壮烈又沉闷的声音,把松骨峰战役当年的种种,娓娓道来。

“那是1950年11月初,我国志愿军军刚在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中,把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赶到了清川江以南。”

只是38军在第一次战役中,因为误信了朝鲜人民军提供的“黑人团”情报,错失战机把处于包围圈里的敌人给放跑了,这可是大大地丢了一回脸。

彭老总在总结大会直指着38军老军长梁兴初的鼻子:“人家说你梁兴初是虎将,我看你叫鼠将还差不多!”连带着38军都在志愿军里有些抬不起头。

图|彭德怀在朝鲜前线炮兵阵地视察

当时大家心里都憋了一口气,准备在下一场战役中一雪前耻。

随着寒风刮得越来越大,雪片子也下得越来越大,第二次战役在11月初慢慢逐步展开。

当时38军主要任务是彻底打掉德川的守军,而此时的335团还在飞虎山一线阻击敌军,边打边撤以诱敌深入。

飞虎山这一仗,335团打得非常精彩,事后很多领导都给了高度评价。

当时335团离德川县城有一百多公里的距离,可335团团长范天恩还是想着跟上38军的主力,打上一场大仗,恰好当时电台也坏了,他就准备用最快的速度赶到德川。

图|335团团长范天恩

但这就意味着335团每天至少要赶60公里路,只有这样才可以在两天内赶到。而且还要尽快,不然去了仗都打完了不是白跑了。

就这样,335团所有人只带武器、口粮,轻装直奔德川。

那时候没有向导,大家只能靠着地图和指北针,在天寒地冻中翻山越岭。那一路真难走啊,战士在路上冻伤冻死得就不说了,还频频出现各种意外。

因为头顶上到处是敌人的侦察机,大家白天不敢行动,只好在夜晚行动。用了两个夜晚的时间,335团终于赶到了德川外的一个小村庄,大家实在是走不动了。

图|正在行军的志愿军

范天恩团长下令原地休息,派出人去侦察情况,得到德川战斗已经结束的消息,本以为这趟是白跑了,没想到又有其他的后续战事。这时候军主力在向夏日岭前进,335团转而朝夏日岭赶去。

途中,他们捡到了敌军一部电台,联系到了师部。杨大易师长此时正苦于无兵可调,335团的出现真可谓是“及时雨”,杨师长遂命335团立即占领松骨峰一线。

在范天恩团长的带领下,335团的士兵们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继续向松骨峰前进。

漆黑的夜色里美军的炮火封锁依旧没有停止,可他们还是势如破竹地冲破了敌军的封锁线,在松骨峰一线站稳了脚跟。

 图|激战松骨峰(油画)

11月30日拂晓,当时1营先被派了上去,而李玉安所在的1营3连更是处于先头地位,3连刚刚爬上了松骨峰,还没来得及修建防御工事,就有乌泱泱一大片美军沿着公路赶来。

那是从北面被主力军打得南撤的美军第二师,后面有着我军追着屁股打,看到前面还有335团阻路,无奈之下只能硬着头皮猛冲,想要从335团的防线地带一冲而过。

可335团接到的命令是:直插松骨峰,在那里把南逃的敌军死死堵住。没办法,335军是轻装上阵,这时候既然不能退,那就只能用手头上的家伙什儿招呼美军。

因为3连8班在最前头,美军最前头的车辆,距8班只有20米距离的时候,8班机枪手杨文明率先开火,一梭子子弹下去,就把敌军最前头的车辆给打着了,那车子立马就烧了起来。

图|松骨峰作战示意图

趁此良机,2排长王金侯带领五个战士,立马冲上公路,用火箭筒击毁了敌军一辆坦克,又有爆破兵趁机炸毁了敌军另一辆坦克。一时间,溃逃的机械化美军被3连打得在松骨峰下挪不了窝了。

但片刻后,美军从被我军迅猛的打击下恢复了过来,正式对我军防线发动起了第一次猛烈攻势,敌军人多枪多炮多,还有飞机坦克。

3连打得那个惨烈啊,几乎随时都有人死去。但敌人因为人群比较聚集,被我军用机枪和手榴弹打死得更多。

当时1连和2连负责在侧面支援,正面硬抗敌人的只有3连。敌军有着天上和地上两个方面炮火辅助,随时可以退下去,轮换其他人对我军防线发动攻势,可是3连却没法退。

图|美军轰炸机群在进行投弹

美军眼见第一次攻势没有得逞,紧接着就发动了第二次、第三次攻势,每一次的攻势都比前一次更猛。

美军的飞机像疯了一般地从3连的头顶上丢下炸弹和燃烧弹,地面上坦克、大炮就没有停过,还有无数重机枪的扫射,每时每刻都有战士被打伤炸死,可没有一人想要退下去。

335团1营营长王宿启,眼看着有美军就要冲上阵地,就命令阵地两侧的一连和二连,前后端着刺刀,和敌人进行肉搏。一时间伤亡无数,让敌人一步也不得进。

一开始,335团3连在正面硬顶,1连和2连在侧面支援,勉强能和敌军打个持平。可是随着南撤向松骨峰的美军持续在增加,我军就有些捉襟见肘了。

图|抗美援朝时期,炮火连天的战场

美军第四次冲锋是在地上大火烧得最猛的时候突然发起的,4班战士们都在喊着:“机枪,快打!”

然而机枪因为连续使用,枪管发热弯曲导致无法使用。没法子,没了机枪,4班机枪手李玉民只好从战友的尸体上端起步枪,直接冲向了敌人。

大腿被敌人的子弹穿透,李玉民随手用一颗子弹塞住了伤口,继续对敌人攻击,没子弹后就和敌人拼刺刀。

4班的士兵这时候冲了过来,敌人迅速退去。有战士要把老班长背回去,李玉民不让,赶紧让战士们退了回去,然后敌人的炮弹就落到了他的身侧。

图|美军炮弹堆积如山

这时候,军长梁兴初怒气冲冲给团长范天恩打来电话——原来是在335团的防线上,有4辆美式炮车通过公路向南跑了,要范天恩赶紧去追,不许放跑一个美军。

就这样,本就不支的松骨峰连同其附近一带的防线,又被抽调出了一部分力量,防线面对的压力更大。

幸好,在经过一天一夜的追击后,去追敌的两个连终于把四辆美式炮车全部覆灭。

到了这会儿,正面负责防守松骨峰的3连已经战损了五六成的人,而敌军的力量不减反增。美军的第五次攻势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展开的。

下午1点,那是美军第五次发起攻势的时间。这已是最后关头,连长带领大家烧毁了所有机密文件,誓与阵地共存亡。

图|松骨峰战役画像

美军一次次发起冲锋,在松骨峰阵地上的三连,能站起来的人越来越少。排长牺牲了副排长上,副排牺牲了班长上,班长牺牲了,士兵们接着上!

所有战士一旦有需要,都主动替上牺牲上级的位置,站在最要紧的地方,直面美军的攻击。

指导员杨少成子弹打没了,端起刺刀就冲向了敌人,当敌人准备围攻他时,他毅然决然地拉响了身上的手榴弹,把敌人紧紧地拖住。

到后来,一个又一个战士和敌人同归于尽,甚至连炊事员和通信员都加入了战斗。共产党员张玉荣身负重伤后,顽强地爬向敌人,引燃了身上的四颗手榴弹。

3连士兵邢玉堂被敌人的燃烧弹击中,浑身上下被烈火燃烧,却抱着敌人一起赴死……

图|志愿军重机枪在开火

就这样,三连终于打退了敌人的第五次冲锋,可当时仅剩下6名没有负伤的战士。这其中并不包括李玉安,当时他已经重伤昏迷,被埋到了尸体堆中。

松骨峰成功守住了,335团的反攻战役终于开始完全打响!全军的反攻同时展开,美军被成功围困到几个预定的包围圈里,所有部队已准备就绪。

结局显而易见,我军战士一顿包抄,最后将美军悉数歼灭。

战后,战地作家魏巍和112师师长杨大易来到3连的阵地上,那是一番悲惨而壮烈的景象:

我军战士抱着敌军一起被炸死,我军有的手榴弹片粘着敌军的脑浆,不少战士哪怕死了看着依旧热血贲张,有战士嘴里还死死咬着敌人的耳朵……

图|松骨峰战斗介绍

魏巍大受震撼,将眼前战场的景象忠实记录,写下了著名报告文学作品《谁是最可爱的人》。

李玉安陷入了当年的战场回忆中,久久不能自拔。

战士们听着老英雄讲着当年的故事,仿佛也成为了当年松骨峰前线阵地上的一员。

此刻,会场上的新老两代335团战士们,他们的灵魂完全相融到了一起,这就是“军魂”。

在那场战事中,李玉安和很多牺牲的人一样,都被埋在尸体堆里。夜幕降临,在冷风的刺激下,李玉安转醒了,浑身的伤痛让他疼得难以呼吸,周围都是横七竖八的尸体。

图|抗美援朝时期的战场

大概这时候我军正在围歼敌军,还没有来得及收拾战场。

李玉安忍着疼痛,在阵地上艰难地向前爬。一个小时后,他被朝鲜人民军一个战士发现了,战士把他背到了附近了一个房子里,给他留了点吃喝的东西后就离开了。

幸运的是,没过多久有兄弟部队经过,便救走了他,把他送到了后方战地医院。

李玉安在战斗中受伤严重,造成了很严重的肢体残疾,哪怕经过了一系列救护,还是无法完全复原。

李玉安知道自己已经无法回到战场,加上前线战事焦灼,就没有回到老部队告别,而是默默回国。

图|李玉安生前到工厂作报告的照片(翻拍照片)

李玉安回国后,先在漯河皮革厂工作了几个月,攒下路费后,辗转回到他当年入伍的地方——东北地区黑龙江省巴彦县。向有关部门说明了自己的情况后,李玉安被分配到了某镇粮库工作。

从此,李玉安彻底远离了战场上的硝烟,没有了战友们的打趣,没有了他爱不释手的步枪,有的只是柴米油盐,以及日复一日不改样的粮库工作。

可李玉安甘之如饴,因为他认为,自己是在替松骨峰死去的百来号战友,去品尝着这和平岁月里的安然与幸福。

和所有普通人一样,李玉安后来成家立业,娶妻生子,过着踏实的日子。

上世纪60年代前后,正是我国的困难时期,当时中国大多数老百姓都过着勒紧裤腰带的日子,李玉安同样也是这样。

图|魏巍写给巴彦县委、县政府的信,信中希望巴彦县给予李玉安照顾,但是李玉安从来没把这封信交给巴彦县

作为一个普通的粮库工人,李玉安那点微薄收入,来养活妻子儿女一大家子人,着实艰难了。因此,身边的人都劝李玉安去找组织寻求帮助。

然而李玉安并没有这样做。他觉得相比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自己现在还能过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已经算是特别幸运。

况且国家这时候正处于困难时期,苏联还在对我国边境虎视眈眈,军队和党都不容易,这时候还是不要去麻烦组织了。

李玉安归于平凡几十年里,哪怕是在平常的工作岗位上,一如既往的恪尽职守,16次被评为“先进个人”。

图|上世纪,老粮库照片

1960年,李玉安成为了粮库的检斤组组长,这个岗位在粮库中非同小可,掌握着粮食的“进出数量”。

试想,每年数十万吨的粮食,在李玉安老人的手底下进进出出,但凡有点活络心思,那就是大把大把的甜头。

然而,李玉安清楚粮食乃是国家的根本,一丝一毫都不能有猫腻。在上任之初,就为所有人包括自己定下了铁规:一秤托两头,马虎不得。

有一次,一个司机拉着粮食来过秤,因为想增重,坐在驾驶座上不下来,李玉安劝说半天没法,于是拒绝给他过秤。司机大怒,在李玉安经过车门时,迅速推开车门,碰得李玉安鼻梁骨都塌陷了。

图|李玉安旧照(左)

可老人哪怕受此暗算,依旧不肯屈从。相比松骨峰美军的飞机大炮,这都是小意思。

眼看硬的不行,那些人就改着给李玉安送礼,李玉安依旧不接受。

他们又采取“曲线政策”,给李玉安的妻子送礼,却被李玉安不留任何余地次次退回。哪怕是在特殊时期,被有些人屡次迫害,可李玉安还是一如既往,在工作中“六亲不认”。

李玉安第一次得知自己被当成烈士是在1960年代初。一天,邻家小孩问他:“李大爷,《谁是最可爱的人》课文里的李玉安是你吗?”

李玉安这时候才知道,原来自己当初的不告而走,竟然导致自己被当成了烈士对待。于是李玉安就回答邻居小孩:“那是重名重姓。”

图|李玉安生前的证件

1964年,李玉安去巴彦县换残疾证的时候,通过战友王久海,真正确认了被当成烈士这件事。回家后,李玉安特意让女儿给他念了语文课本里的《谁是最可爱的人》。

可是面对女儿询问“文中的李玉安是否就是爸爸”的时候,他又再次说只是同名同姓而已。

直到小儿子长大,那已经是1990年代末。到了部队征兵的时候,小儿子因为名额限制落选,几年内迟迟未能如愿。

眼看小儿子年龄马上就要超过参军年龄,李玉安万般无奈之下,才去找了老部队公开了自己的身份,求老部队给小儿子一个机会——这便是文章开头那一幕。

图|李玉安老人与昔日老友们相聚

身份公开后,有人问李玉安为什么不早早承认自己是《谁是最可爱的人》的“烈士”时。

李玉安却说道:“我张不开这个嘴。我怕人家说自己吃老本。再说,你的成绩都写出来了,组织、人民没忘咱,够意思了!”

老部队在知道他后,为他举办了隆重的欢迎仪式。

1990年8月9日,杨得志将军更是在百忙之中,亲自去看望了李玉安这位老英雄。

当时,《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等各大报社,纷纷刊登了李玉安的事迹,号召大家向他学习。

图|1990年,李玉安事迹被刊登在《解放军报》

1997年1月10日,李玉安因病不幸辞世,终年73岁。

当时在得知这个沉痛无比的消息后,无数人从远方遥祭这位祖国的老党员、人民的好同志、永远的老英雄。


以上就是关于《志愿军“烈士”隐姓埋名40年,儿子参军名额受限,无奈亮明身份(志愿军烈士后代有什么待遇吗)》的全部内容,本文网址:https://www.7ca.cn/baike/36264.shtml,如对您有帮助可以分享给好友,谢谢。
标签:
声明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