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团长因嫌敌人太弱,懒得去打,因此创造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志愿军军长牺牲)
想必大家多多少少都看过《长津湖》这部电影,它描写的就是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当中的长津湖战役,电影以小见大地体现了什么是真正的“保家卫国”,什么是振奋人心的抗美援朝精神。

电影中的画面固然令人动容,仿佛身临其境,但回到真实历史,回到70多年前抗美援朝的战场当中,我们就会发现,《长津湖》当中所刻画的悲壮、热血、艰苦、奉献只是众多将士每天都要面对的最为平常不过的感情而已。

在真正抗美援朝的许多场战役当中,出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同样也出现了许多战争史上的奇迹。
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其中的一个奇迹,起因竟是因为志愿军团长因为嫌弃敌人太弱,懒得去打。
模范团长“范大胆”

出生于1922年的抗美援朝著名将领范天恩,绰号“范大胆”,从这个外号可以看出他的胆量之大,而他打起仗来也是绝不含糊,这都和他从小到大经历的一切有关。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第二年出生的范天恩从小就亲眼见证了国家所面临的战争和苦难,这也养成了他嫉恶如仇、坚毅果敢、不惧苦难的性格,促使他在1938年就参加了革命,年仅16岁就成为了一名战士。
骁勇善战的他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当中都表现优秀,得到了上级的肯定和嘉奖,因此在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年,范天恩成为了人民解放军38军112师335团的团长。

在范天恩成为团长的同年年底,以“保家卫国”为主要目的和口号、顺便打响新中国的国际名头的抗美援朝战争开始了,此时新婚不久的范天恩主动请缨赴朝作战。
和自己的小家相比,范天恩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祖国和全国人民这一个“大家庭”上面,他将军人的天职铭记于心,在他心中也明白只有保卫好国家,老百姓才会有平安喜乐的生活。
在这之后,范天恩被调到了志愿军112师335团担任团长。
英勇作战
为了迷惑美军,达到“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的目的,彭德怀总司令并未将总体计划告知志愿军335团,而只是让他们坚守飞虎山,阻击妄图北上的美军。
故而335师的战士们纵使是顶着装备精良、人数众多的美军和南朝鲜第7师相互配合下对飞虎山发动猛攻的巨大压力也从不放弃、毫不退让,坚守军令。

仅仅是第一天的时间,范天恩所带领的335团的第四连就已是伤亡过半,很多战士为了坚守阵地、完成司令部交代下来的任务,不惜与敌军同归于尽,用自己的生命去抵挡敌军前进的脚步。
在飞虎山阵地上,志愿军后期甚至和敌军展开了肉搏,简直就是战斗到最后一刻。

1950年11月8日,在范天恩的领导下,敌军再一次被我军所打败。
然而就在此时,范天恩突然接到了师长杨大易让他放弃阵地、向后撤退的消息。
范天恩对此感到十分的恼火,甚至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但事实就是这样,杨大易没有说错,范天恩也没有听错。
范天恩不愿离开付出了巨大代价才得以艰难坚守的飞虎山,因此和杨大易大吵了一架。

然而范天恩的身份是一位军人,而军人的职责之一就是要遵从军令,纵使是有千般不愿、万般不甘,怒气冲冲的范天恩也只好服从上级的命令,率领部队放弃了坚守几天的飞虎山,向后撤退三十里,毕竟军令如山。
要说起上级让他们后撤的原因,竟是因为335团在坚守飞虎山的战役当中表现得过于凶悍,一度让美军不敢继续前进。
而一旦敌人退缩、不愿北上,司令部“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的部署就全部徒然无功了。
很快,中国人民志愿军便发起了抗美援朝的第二次战役。
由于范天恩带领的335团就在距离德川百公里外的地方,距离不算太远,于是志愿军38军就将消灭德川的南朝鲜第7师这个任务交给了范天恩,让他们前往德川作战。
奇迹的诞生

原本范天恩在收到前往德川作战的命令之后便开始整顿军队,准备出征。
后来,他在与志愿军40军的一个参谋的交流当中得知了此次他前往德川主要是阻击实力根本不能与美军相提并论的南朝鲜军。
得知这一消息,范天恩内心感到十分不爽——和南朝鲜军这种弱兵作战有什么意思,一点儿也不具备挑战性,要打就应该去打最强的美军。
于是,不甘心只和南朝鲜军作战的范天恩就擅作主张,改变上级原定的计划,命令军队全都轻装上阵,只带着必需品前去寻找主力部队,与他们共同抗击美军。
不愧是“范大胆”,果真是名不虚传呀。

然而在当时,335团面对的是和主力部队联系不上、只能靠着一张地图和指南针踏上未知的征程的情况。
经过一段时间的长途跋涉,范天恩和自己的部队来到了一个小山村,这里距离德川还有十几公里。
335团在这个村子当中发现了几个残敌,问到了德川战役已经基本结束、主力部队正在向着嘎日岭前进的消息。
经过短暂的休整,范天恩下令全军出发、寻找前往嘎日岭主力部队。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番波折,范天恩终于在嘎日岭的附近和38军主力部队会合,在路上还意外截获了美军的一部电台。

但会师的喜悦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此时梁兴初带来了一个更为紧急的任务——立刻派兵在美军之前抢占松骨峰。
接到任务的112师师长杨大易才为无兵可用而感到一筹莫展,恰好得知范天恩的335团已经赶到了嘎日岭,杨大易便立刻让他们“直插松骨峰,将南逃的美军牢牢地阻击在松骨峰”。
过于高兴的杨大易都没有思考范天恩为何会出现在嘎日岭这个地方。
其实,范天恩就是根本不屑于和南朝鲜军队作战,他觉得那些军队太弱了,故而不前往德川。
这大概就是抗美援朝版的“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吧。
四、血战松骨峰
在收到杨大易的命令之后,范天恩带着筋疲力尽的士兵再次奔走在黑夜当中,向
朝鲜西部的小山、敌军南逃的必经之地松骨峰出发。
1950年11月30日,经过了一整夜的赶路,335团终于在美军之前赶到了松骨峰,提前一步展开了战略部署和防御工事的建筑。
在他们到达松骨峰后不久,南逃的美军也随之赶来,335团顾不上几天来连续奔波的劳累,立刻投身战斗当中。
美军经过了一开始的猝不及防后迅速调整好状态,一反落于下风的状况,开始组织军队发动对松骨峰的反击,更是派遣战斗机对松骨峰进行了大范围的扫射和轰炸。

小小的松骨峰陷入重重炮火之中,弹片横飞、尸横遍野,战况之惨烈可想而知。
不过在几个连的相互配合下,冲上来的美军终于是被击退了。
虽然美军的进攻被成功抵挡了,但我军在此次防御中损失惨重。
得知这一点的美军连忙加大兵力再度向松骨峰阵地发起进攻。
在战斗进入了白热化阶段之时,范天恩接到了梁兴初的电话,被告知有一部分美军准备开汽车向南逃跑。
得知此事的范天恩非常生气,立刻派出两个连去追击准备逃跑的美军。
经过一整天翻山越岭的追赶,逃跑的美军终于被逮到并被歼灭。
下午,已经接近疯魔的美军发起了第五次冲锋。
此时美军已被中国军队团团包围,毫无翻盘的可能。
知道大势已去的美军不甘心呀,因此出动了飞机、坦克和火炮,对松骨峰进行了长达四十分钟的狂轰滥炸。

对此,335团的士兵们藏无可藏,只能是蹲在弹坑中,一旦发现冲上来的美军就立即对他们进行射击。

美军一次次地向松骨峰这个小山包增加兵力和武器支持,只是为了能够突破我军重围。
为了守住阵地,3连中的排长牺牲了,就连炊事员都上了战场抗击美军。
指导员杨少成带领着三连仅存的士兵,端起刺刀冲向美军。为了尽最大努力阻挡敌人,杨少成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和意图前进的美军同归于尽。
面对指导员的壮烈牺牲,三连的士兵悲愤交加,一个个冲向美军,置生死于不顾,同敌人展开殊死搏斗,到最后三连就只剩下了7个人坚守在这个阵地上。
战斗到了黄昏时刻,志愿军的其他部队已经完成了对美军的包围。

此时的形势已经发生了逆转,335团在范天恩的带领下,开始由防御转为进攻,同大部队一起从各个方面发起对美军的最后攻击。
到了晚上,他们终于守住了松骨峰这个战略要地,完成了上级交代的艰巨任务。
彭德怀得知38军圆满完成任务,十分高兴,并对38军表示了高度的赞赏和表扬。

松骨峰阻击战的胜利,向美军展示了中国军人的刚毅决绝和毫不后退的决心,实现了战争史上的奇迹,也彰显了中国军队的实力。
被载入史册的松骨峰阻击战同时也为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他们的心中满怀英雄主义,不惧生死,舍小家为大家,是在那充斥着罪恶的战场上最最可爱的人。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抗美援朝的将士们为国捐躯、舍身为国的精神怎能不令人动容!

五、结语
抗美援朝精神在21世纪新时代应该得到传承,我们也永远不能忘记每一个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没有他们的英勇献身、不惧生死就没有我们今天幸福、美满的生活。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八个字绝对不仅仅像历史书上说的那么简单,它里面凝聚的是众人的心血,是建国伊始众位将士对新中国无私奉献、毫无保留的热爱。
我们应该学习革命先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
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一定会走向越来越光辉、灿烂的未来!

当然,创造奇迹的“范大胆”范团长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国家的发展离不开舍生取义的军人,也离不开所有人的共同努力。
那么大家对这个战争史上的奇迹和模范团长范天恩有什么样的看法呢?欢迎各位在评论区留言讨论,期待大家的观点。
以上就是关于《志愿军团长因嫌敌人太弱,懒得去打,因此创造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志愿军军长牺牲)》的全部内容,本文网址:https://www.7ca.cn/baike/36275.shtml,如对您有帮助可以分享给好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