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忽必烈的相关记载(关于忽必烈的书)

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幼子拖雷的正妻唆鲁禾帖尼的第二子,是在蒙金战争中出生并长大的,自幼就受到母亲的严格教育,崇尚汉文化。
1251年,忽必烈的哥哥蒙哥继大汗位,成为大蒙古国的第四代大汗。由于忽必烈在蒙哥的诸弟中,是最大的一个,又十分贤能,于是被蒙哥委任主管漠南汉地的军国庶事。
1252年6月,忽必烈奉蒙哥汗之命征大理。忽必烈忽必烈指挥蒙古大军,离开临洮,进入藏族地区,到达忒刺(又译作塔拉,今甘肃迭郡县与四川若尔盖县交界处之达拉沟),然后兵分三路前进,进入大理境内。忽必烈此次奉命征大理,亲自统率三路大军由北而南,越过大波河、大雪山、金沙江,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是一大壮举。这年年底,他留兀良合台经略大理,自己班师回到金莲川。
1258年底,蒙哥主力进抵合州(今四川合川),遭到南宋合州守将王坚在钓鱼城的顽强抵抗。1259年,宋军炮石将蒙哥击中,回到营中逝去。
当蒙哥攻钓鱼城时,忽必烈自邢州向鄂州进发。八月初到达长江北岸。九月,他的异母弟末哥遣使者向他报告蒙哥去逝消息,于是便采纳幕僚郝经的建议,决定与南宋议和,班师北上;同时派一支军队去堵截蒙哥的灵车,收大汗印玺;遣使通知旭烈兀、阿里不哥、末哥诸士会丧和林;派官抚慰诸路,令王子真金驻守燕京(今北京)。忽必烈自己率轻骑迅速北上,于1259年底到达燕京。
此刻,阿里不哥派往漠南的脱里赤正在扩兵。忽必烈问他为什么扩兵,他却假托是按蒙哥遗言办的。忽必烈察知其中有诈,便将他扩充的兵力全部遣散。阿里不哥又通知忽必烈去漠北参加忽里台,会葬蒙哥;同时派亲信刘太平、霍里怀行尚书省事于京兆。忽必烈根本不予理睬,派廉希宪先到开平去摸清阿里不哥的动向。廉希宪说服了有实力的塔察儿拥戴忽必烈。
1260年三月,忽必烈到达开平,召集忽里台,在众人支持下,登上大汗宝座,后来改开平府为上都。
四月,阿里不哥得知忽必烈先发制人,抢先宣布继承汗位,于是便在阳林召集另一个忽里台,在另外一些支持他的诸王的拥戴下,也宣布继汗位。这样,一场汗位争夺的斗争,便在忽必烈与阿里不哥兄弟二人之间展开,为此爆发了长达四年之久的战争。1264年七月,走投无路的阿里不哥率领支持他的诸王,大臣到开平,向忽必烈投降。
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的战争,由于忽必烈依靠中原汉地人力、物力的支持,最后取得了胜利。它在实质上,是主张“附会汉法”的蒙古贵族对守旧派的胜利。忽必烈获胜的结果,使漠北与中原地区归于统一,从而奠定了忽必烈统一全国的基础。
忽必烈在开平即汗位,标志着大蒙古国开始向元王朝的嬗变。他建元“中统”,确立了“祖述变通”的建国方针。在即位诏中,明确表示要在不损害蒙古贵族既得利益的前提下,加强“文治”。换言之,就是以继承祖宗的陈规为前提,附会汉法,建立与中原经济基础大体相适应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在中央设中书省,以王文统为平章政事,在各地分设十路宣抚司,任汉人儒士为使。1262年二月,山东军阀李乘阿里不哥叛乱之机,在山东发动叛乱,攻占了益都和济南。忽必烈令诸王合必赤总督河南、河北、山东各地的蒙古军、汉军,迅速镇压了这次叛乱。但是,李叛乱,引起了忽必烈对汉人的猜忌,于是采取果断措施,废除汉人诸侯的世袭制度,削弱这些诸侯的军权,在地方上实行军民分治等。忽必烈以此来加强中央集权和对汉人的防范,同时在各级政权中,征用色目人分管事权,以与汉人官僚相互牵制。1264年八月,忽必烈又下诏改“中统五年为至元元年”。1271年十一月,下诏“建国号曰大元,盖取《易经》‘乾元’之义”。同年,又改中都(今北京)为大都,与上都相呼应,实行两京之制。至此,由大蒙古国向元王朝嬗变的过程基本完成。忽必烈以元王朝开国皇帝的面目,出现在中国历史舞台上。
1267年,忽必烈大规模举兵攻打南宋。1274年6月,忽必烈发布伐宋诏书,任命左丞相伯颜与平章政事阿术统率20万大军,水陆并进,大举伐宋。1276年初,攻下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1279年,最后消灭流亡到崖山的南宋朝廷的残余势力,完成了全国的大统一,从而奠定了我国疆域的规模,为国内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开拓了道路。
不过,忽必烈所建立的元王朝的大统一之中,仍然隐含着分裂的因素,那就是蒙古贵族之中守旧的西北藩王。他们仍以争夺汗位的名义,继续发动叛乱。其中以窝阔台的孙子海都的势力最大,作乱时期最长。忽必烈从1275年起,整整花了14年时间,才先后平定了西北诸王海都、笃哇等和东北诸王乃颜、哈丹等的叛乱,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忽必烈在灭南宋统一全国之后,本来在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改革旧俗、附会汉法的积极因素逐渐减退,而保守、嗜利、黩武等消极因素却逐渐增长。当初投奔忽必烈,并在元王朝建立过程中起过重大作用的汉人儒士、官僚,不是相继谢世,就是逐渐被冷落。回回人阿合马却受到重用,从主管财政,发展到1275年以后独揽朝政,引起汉人官僚的不满。忽必烈始终偏袒阿合马,终于在1282年,大都发生了王著、高和尚刺杀阿合马事件。此后忽必烈又先后重用卢世荣、桑哥理财,均以失败告终。这时忽必烈又热衷于征战,总想通过武力降服新的国家。于是,他把矛头指向日本、占城、安南、缅甸和爪哇,接二连三地派遣军队远征。这一系列对外侵略战争,不仅给邻国造成破坏,给邻国人民带来灾难和痛苦,而且劳师费财,也给本国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因而受到人民的反对,最后无不以失败而告结束。就在忽必烈派出远征爪哇的军队无功而还后两年,即1294年,忽必烈病死在大都。
以上就是关于《关于忽必烈的相关记载(关于忽必烈的书)》的全部内容,本文网址:https://www.7ca.cn/baike/36777.shtml,如对您有帮助可以分享给好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