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启示录之激战(二战启示录震撼)
1941年12月7号,时间是清晨的四点钟,日军瑞鹤号航空母舰上的飞行员就被叫醒了,舰长渊田美津雄向他们布置了轰炸任务,目标是美国在夏威夷的大型海军基地——珍珠港。山本五十六,我们不会陌生的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的司令官,是这项战略计划的策划人,他希望能凭一次关键性的轰炸行动,将日本征服太平洋的所有阻碍一举扫除。渊田美津雄用传统的清酒向遥远的天皇举杯致敬之后,喊出了发动攻击的暗号:虎 虎 虎。
这次攻击完全出乎人的意料。海军陆战队下士厄尔南丁格尔当年曾在亚利桑那战舰上服役,他是这么描述当时的情景的,“爆炸使得整艘船都在剧烈摇晃,我朝救生艇甲板看去,所有东西似乎都着火了。我向少校报告战舰失火了,他下令大家弃船,我是最后离舰的那个人。到处都是尸体,严重烧伤的水兵们纷纷涌上了后甲板,但不幸都掉到了水里,不是丢了命,就是受了重伤。”
这场不宣而战的突袭造成美方2500人死亡,1200人受伤,而日本方面飞行员和水兵丧生数量甚至没有达到百人。这样的情形令美国人民震惊不已,他们由此不再反对美国参战。
不过,日军并没有登陆夏威夷,连珍珠港也没有拿到手。他们确实击沉了美国的部分舰队,但那只是一些老旧的战舰,航空母舰才是海战胜利的关键。以珍珠港为基地的三艘航空母舰当时并不在港中。因为全都出航外海而奇迹般地逃过一劫。美国总统罗斯福早就预料到会有场攻击,因为美日两国间的紧张局势那时已升至最高点。可是谁会料到,日本海军航空兵部队居然有能力重创自身基地5000公里以外的地区。
第二天,罗斯福在国会发表演说,“昨天,1941年12月7号,必须永远记住这个耻辱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受到了日本帝国海空军突然的蓄意的攻击。不论要用多长时间才能战胜这次有预谋的入侵,美国人民将一定要以自己的正义力量赢得绝对的胜利。”
这的确是次侵略行动。同一天,日本也对英国的殖民地香港发动了攻击。并轰炸了美国在菲律宾的空军基地,实现了在巴丹半岛的登陆。
日军已侵占了中国的部分地区。为了橡胶,又入侵了英国在缅甸及马来亚的殖民。为了石油又入侵了荷兰在苏门答腊的殖民地。印度和澳大利亚也都受到了日本的威胁。几个月前,日军进驻了法属中南半岛。
维希政权自1940年法国战败后,因无力抵抗希特勒及轴心国的任何要求,已向日本交出了好几个空军和海军基地。而美国为还以颜色,则切断了对日本的石油供应,冻结了境内的日本资产。
受到经济制裁的日本反而更加紧了战争的步伐,这个人口稠密、缺乏自然资源的岛国正在快速发展当中,为了解决原料紧缺的问题,他打算使用强行攻占拥有资源的国家。倾力发展海军的日本,打造出了世界第二强大的舰队,拥有十多艘航母,及大批性能优越的战机,像著名的零式战机,在速度和机动性和射程上都远胜过同盟国军,而且日本拥有几百万人的军队,人人都誓死效忠天皇。
裕仁是日本第124代天皇,他在宫中设了研究室——研究海洋生物学。对日本人来说,他是活生生的神,天皇用神的旨意来粉饰自己的军事行动。
日本皇军在中国进行了令人发指的大屠杀。其中罪行最严重的南京大屠杀,造成了30万名中国人惨死。
“就是说,我占领你的地区之后,我进行大规模的屠杀,我让你看看,还敢抵抗不。”
在日本,东条英机和一群极端民族主义者手握大权,他们利用相当于盖世太保组织的宪兵队实施专政,通过扩音器向民众宣扬军国主义思想,诏告向美宣战的正式决定。
这些早餐时分从中南半岛起飞的日本飞行员对英国全无畏惧,他们的目标是两艘英国派来保护新加坡的战舰,历史悠久的却敌号和当时最先进的威尔士亲王号。这两艘都是英国皇家海军最自豪的战舰,但却都在一个小时内就被日军击沉。
这是决定命运的一天,大英帝国的海上霸权就此终结。
第二天,在柏林,希特勒前往国会与纳粹党高层开了会。珍珠港事件发生,及日本对美宣战后,已过了关键性的四天,希特勒一直等着罗斯福对德宣战,但却不见有动静,他认为,如果他和日本人站在一边,对方也许就会在他攻打苏联时予以帮助。但德国的将官对此态度冷淡,外交部里宾特洛普还试图劝阻希特勒,但希特勒仍旧坚持向美国宣战,“我很感谢德国人委任我领导这次历史性的抗争,这次抗争将决定未来十世纪的世界历史。”
英国首相致电美国华府,罗斯福回应,“两国已站在同一条船上。”这句话丘吉尔已经等了两年。罗斯福想让他的选民看到,他已竭尽全力追求和平,但这场战争已演变成世界大战。丘吉尔觉得自己终于不再势单力薄,“他们以为我们是什么样的人,他们可能意识不到,我们永远不会停止锲而不舍地同他们战斗,直到他们被给以一个他们和整个世界都永远不会忘记的教训。”
丘吉尔严重地低估了敌人,香港在17天后沦入日本之手。
“马来之虎”山下奉文派日军坦克部队穿越马来半岛丛林,攻下了号称大英帝国之珍珠的新加坡。那里向来都被认为是坚不可摧的要塞。他让数百名战俘排列整齐,然后对他们进行了极尽羞辱之能事的检阅。在日本宣传人员的镜头前,这位大将将自己扮成一个谦谦君子。1946年,他因战争中的罪行而被送上了绞架。
麦克阿瑟将军是驻菲律宾美军的指挥官。现在菲律宾已被日本包围,罗斯福于是下令,要他撤离以免被俘。麦克阿瑟抵达澳洲时,公开声明还会再回去,但他麾下的士兵都成了阶下囚。3万名头戴1917年步兵头盔的美军,以及数目相近的菲律宾籍士兵,开始被迫启程赶往100公里外的战俘营。这就是所谓的巴丹死亡行军。
“在这个道路非常崎岖、非常艰难的地方进行跋涉,就是折腾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很多盟军战俘都死掉。”
幸存者之一悉尼斯图尔特回忆道,我们走了十天十夜,路上完全没有吃东西,还时不时的挨打,走不动的人,卫兵就会拿刀砍掉脑袋。
不过五个月的时间,日本已经将同盟国在远东地区的武力摧毁了,他们征服了太平洋半数的地区。虽然有美国的参战,但是败局似乎已无可避免。世界正沦落在毁灭的边缘。
德军潜艇逼近北美,通过潜望镜,他们拍下了纽约的明亮灯火。
“我们得到消息,德国飞行中队正朝长岛飞来。”
美国的报纸与广播都警告大众,德军可能发动空袭。尽管当时的飞机尚未拥有从欧洲飞到美国的续航力,可是美国民众仍然收到了关闭灯火的通知。事实上,受日本攻击可能较大的西岸,已经陷入了恐慌之中。
突然之间,12万日裔美国人成了众失之地。首先,他们的收音机被没收,接着警方对他们的指纹进行了采集。政府贴出公告公布紧急措施。罗斯福称,这些都是因为军事需要。这些日裔美国人已在加州定居了好几代,他们对加州的农业与经济做出了不少贡献。大多数人都具备公民资格,可是政府仍然命令他们,在48小时内迁出住所。他们被集合成群,疏散到了远在犹他州沙漠和科罗拉多州风雪中的安置中心。这些中心被委婉地称为“居留营”。这是美国极不光彩的一段史实。
美国小说家朱莉大冢写道,“我受的都是美国化的教育,我们在家从不说日语,也不吃日本食物。可是联邦调查局仍然逮捕了我的祖父,说他可能是日本间谍。我祖母、叔叔还有母亲也都被带走了。直到现在,我们全家对这整个事件都不愿多谈。”
不过,这些事情并没有削弱这些日裔对美国的忠诚热爱。有6000人担任了太平洋地区的翻译。近两万人入伍到欧洲对抗德军,剩下的人直到战后才重获自由。
1942年左右,美国涌现出了一股爱国热潮,数百万男性从军入伍,600万名女性则代替他们进入军工厂工作。罗斯福定下了造出125000架飞机、75000辆坦克和一千万吨船舰的生产目标,这是胜利计划。
但是胜利既难以确定,又遥遥无期。民心士气变得日渐低落,美国人急需一次英勇的行动来鼓舞人心。有项大胆的计划在此时开始成型:航母大黄蜂号将被派出,驶到最接近日本的地方;届时,16架B25轰炸机将从舰上起飞。这是首次有这么大型的飞机从航空母舰甲板起飞参与战斗。这项任务的飞行员是空军上校吉米-杜利特负责训练,吉米曾是知名的竞速飞行员,他将担任此次突袭的指挥官。这看起来像是一桩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到日本的航程太长,这些满载炸弹及燃料的飞机太重,根本飞不了多远。
飞机成功起飞。这次任务后来被拍成了一部电影,叫做《东京上空30秒》。他们投下的16吨炸弹虽然破坏不大,但却相当于在日本帝国的脸上打了大大的一个耳光。
八名突击队员落在了日本领土上,受到了日本强烈的报复。日本以战犯的罪名起诉了他们。八人中有三人被判死刑,五人被判无期徒刑。
对内阁总理东条英机和山本五十六而言,美国的突袭证明日本还有扩展东边防线的需要。他们的计划是拿下中途岛,那是美国在太平洋中间的军事基地,接着再占领珍珠港,完成六个月前早该完成的任务。
日本没有料到美国已经成功破解他们的军事密码,早就知道了他们的计划。美国的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切斯特-尼米兹上将已为防卫中途岛做好了准备,他手下的航空母舰数量不及山本,但已全数到齐,布下了埋伏。
山本五十六上路了,在数目远胜以往的大型舰队中负责打头阵。他们一共出动了200艘战舰,史无前例地让八艘航空母舰运载了600架飞机。船上搭乘了5000名日本海军陆战队员。日本让画家藤田随行,画下这场他们认为会流芳百世的战役。藤田在巴黎蒙帕纳斯区是颇负盛名的艺术家。他是专门返日,来为祖国效劳的。
美国这一方则由知名导演约翰福特掌镜,记录这场中途岛防卫战。他将战争前夕的气氛营造得像西部片最终枪战前一刻一样,所有陆战队员都明白,明天必有一场激战。
福特在清晨拍到了日本摧毁美国基地的第一波攻击。一枚日军炸弹在福特附近爆炸,令他身受重伤。福特事后回忆,陆战队员说了一句话,“我的天哪,那一击可真够近的。”他说,和我在一起的陆战队员都只是18到22岁的小伙子,他们是我这辈子看过最冷静的人。我当时就觉得,这场战争我们赢定了。
美国航空母舰上的飞行员也同样年轻,差不多都刚从大学毕业。他们摆好姿势,让福特的摄影师拍下照片后,立即起飞去攻击日本舰队。第八鱼雷轰炸机中队负责先发的攻击。25岁的乔治盖伊中尉是其中的一名飞行员,他机头朝下俯冲掠过日本舰队。日军航母上的高射炮将美国军机一架架击落。盖伊在浪头上低飞,他的飞机也被击落,他在水上漂着,奇迹般的没有受伤。他能看见数百英尺外不远处日军航母上的激烈战况。日本军机正在加油、装弹,为第二波攻击做准备。就在那时,另一组美军轰炸机中队飞过了日本船舰,他们击沉了四艘日本航母,真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幸运。
盖伊当时还在水里,他回忆道,“我发现自己身陷日军沉船残骸及鲨鱼之间,我看到一些日本军机已结束对中途岛的第一波攻击返航,他们找不到他们的航母,因为我方刚刚已经将其击沉了。”日军飞行员因燃料耗尽,最后不得不迫降水面。盖伊获得美军水上飞机的搭救。后来成为一名民航机的驾驶员。
美军航空母舰约克镇号遭日军重创。船员修补完损伤,清点了伤亡人数后,约克镇号重新回到了基地。可是第二天又被日军潜艇“I-186号”的鱼雷给击沉了。美军损失了航母,可是日军损失的数量更多,达到了四艘。
这是日本的首次挫败。同盟国军的士气由此大受鼓舞,信心也恢复了。但日本的战力并未因这次挫败而削弱。他们在太平洋的中途岛失利后,又继续南进向澳大利亚进逼。达尔文是澳大利亚最北端的城市,曾遭受日军轰炸,现在正准备反击日本的侵略行动,这是这个国家的第一战。澳大利亚人民决心要抵挡住日本的入侵,日本如今的势力已扩张到了新几内亚。这是一个很难穿越的大岛,从来都只有探险家才会对这里感兴趣。巴布亚人为澳大利亚人提供了相当宝贵的协助,大家共同对抗新几内亚最棘手的敌人,蚊子、红火蚁、水蛭、蛇,以及日军的攻击。
不过,最让美军担忧的还是瓜达尔卡纳尔岛,因为侦察机发现日军已经在此修筑起了机场,这无疑会给澳大利亚构成另一个大威胁。美国安排了这场战争中的首次大型登陆行动。一开始在海滩上,陆战队并未遭遇到任何阻力,直到他们走进丛林。
队员埃德温摩根叙述到,“我们逐渐明白了丛林的情况,到处都有可疑又吓人的声音,虽然害怕,但我们不断告诉自己,日军的情况一定不会比我们好到哪去,他们都是住在城里的居民,在日本根本没有丛林。美军陆战队员都是受过训练的精英,而日本官兵则是一群死硬派。他们自认为占了优势,信心满满地用刺刀进攻,就像一次大战的凡尔登一样,用刺刀对抗机关枪的火力。结果也和凡尔登的情形如出一辙,一场浴血之战上演。大批日军丧生于泰纳鲁河之役。”
之后,美军陆战队攻占了机场,建立防护后扩大了机场的跑道,迎接黑羊中队的首批飞机着陆。这座机场立即成为了日军连续炮轰的对象。每当夜色降临,日军巡洋舰便向海岸靠近,对基地展开炮击。美军陆战队将如此规律的炮击,戏称为东京特快车。海战的目标就是防止敌方援军登陆。但有一支日军劲旅居然穿越了重围。他们是疯狂的敢死队,在投入战局前没做任何热带疾病的预防接种,结果许多人都因疟疾而死,其他人则为维护武士道传统而亡。指挥官一木大佐提醒他们武士的信条,身为军人,职责重于泰山,死不足惜。
瓜达尔卡纳尔之战才刚开始,后来一直打了六个月,完全是场消耗战。美军陆战队觉得自己正深陷所谓的绿色地狱。他们也被疾病所折磨,伤口也感染发炎了,而这仅仅只是这场残酷考验的开端。
此时的苏联红军也在经历他们自己的磨难。苏联人称这是1942年的黑色夏天。德军重新向东方行进,又开始了“逮捕行动”。不过情况已不如前一年那么激烈了,因为所到之处,苏联人大都已匆匆离开,只留下了满地焦土。希特勒认为他们是抱头鼠窜,其实这是斯大林下的命令。
然而,对这些德国国防军的下层士兵而言,每一个村镇仍需进行残酷的清剿行动。第18兵团的少校霍克写道,那些新兵根本不适应这种战斗方式,他们很快就变得意志消沉,情绪失常,并且因此中弹。8月8日第六军团丧生的50人中就有35名年轻人是这样的情况。
希特勒几乎倾其所有,将大约一千万的人力全都投入到了这场泥沼之中,但他认为这场关键性的战役还需要再投入80万人。他的罗马尼亚、匈牙利、意大利朋友在此时帮忙了,这些国民大都是被迫加入为希特勒战斗的。意大利人因墨索里尼的自大狂妄而被迫卷入战局,30万人因此牺牲。
希特勒的目标已不再是莫斯科,而是苏联南部,他计划以庞大的钳形攻势封锁高加索油田,同时命令隆美尔穿越埃及,夺下中东的油田。他的另一个目标是斯大林格勒,他要把斯大林的城市及其工厂夺下来。希特勒决定让两项进攻行动同时开始进行,他手下的指挥官都为此深感不安,正如他前一年进攻莫斯科时部署的那样。希特勒将兵力分散开来,部分德军被派往苏联大草原深处,正如冯克莱斯特所说,他们前无敌军,后无援军。德军抵达了高加索山,又开始往伊朗边境前进,因为这里最近已成了美军支持苏联物资的通道,但他们没能抵达此地。同一时间,其余的德军兵力,保卢斯所率领的第六军团则往斯大林格勒前进。
1942年8月,丘吉尔和罗斯福派遣了大使哈里曼,齐齐飞往莫斯科与斯大林会面。因为斯大林要求在西方建立第二道防线,丘吉尔做出了他著名的V字胜利手势,但他同时又向斯大林承认,同盟国无法帮助他对抗东方前线的德军,哈里曼也只同意提供援助及设备。这让斯大林气坏了,他知道他只能独自对抗希特勒,他将保卫斯大林格勒的任务交予他的心腹——乌克兰人尼基塔-赫鲁晓夫。赫鲁晓夫传达了斯大林不得撤退的命令。但他也没能阻挡住德军的攻势,德国人已经抵达斯大林格勒的郊区。
到了1942年9月,保卢斯的部队已行进至通往莫斯科的铁路,它循着铁路攻往斯大林格勒,并拿下了中央火车站。斯图卡轰炸机即将摧毁这座最令苏联人自豪的伟大工业城。这座为工人而建的城市,拥有诸多著名的工程。
德军的轰炸令数千名老百姓丧生。这座庞大的拖拉机工厂最早是生产T34型坦克的,现在已被炸成一片废墟。不过,这些废墟日后却成为了碉堡级要塞,德军只能靠着贴身肉搏才能攻陷,给他们造成了重大的伤亡。但和苏联的损失相比,这根本不算什么。
苦战四周之后,德军终于登上了这座城市的唯一高地马马耶夫岗。并由此得以掌控整个斯大林格勒。
1942年10月15号,德军终于抵达了他们的目的地——雄壮的伏尔加河。苏维埃战士们手里只剩下了极少数的地区。保卢斯终于能通知希特勒,这里已被第六军团占领,纳粹十字旗已经飘扬在了这座城市的上空。得到消息的希特勒很是高兴,他集合了所有的伙伴,包括戈林、戈培尔、希姆莱和他的狂热崇拜者、追随者们。并告诉他们,我想要攻下的那座城市,以斯大林命名的城市,现在终于成了我们的了。所有的船舶再也不能航行于伏尔加河上,这才是最重要的。
但是显然希特勒高兴得太早了,因为战争的结果并不一定就会向着他那种被无限夸大的欲望上靠拢。征服和侵略的野心,最终将会因为遇到钢铁的意志而破灭。
以上就是关于《二战启示录之激战(二战启示录震撼)》的全部内容,本文网址:https://www.7ca.cn/baike/37399.shtml,如对您有帮助可以分享给好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