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公民》:一场富二代杀父案引发的“公民考试”(电影十二公民凶手是谁)

2023-05-24 02:25:47

 

一堂法学课考场,一群英美法考试不及格的学生,正在补考。他们需要模拟一个英美法庭,与扮演陪审团的家属,共同完成一个案件的审判。

案件看起来已经板上钉钉:一个富二代少年,被怀疑杀了自己的生父。“人证”、“物证”、“动机”似乎都已经非常明确。法庭要求由12个家属组成的陪审团,在规定时间内,必须达成12:0的判定结果。

讨论的开始,11位“陪审员”都已经认为这个案件没什么讨论空间,富二代铁定是杀人凶手;只有一位“陪审员”,觉得这个案件审理当中还存在疑点。

讨论的结尾,12位家属全部投了“无罪”票,认为该案件应该重新审理。

这当中发生了什么?他们讨论了什么?

一张桌子,12把椅子,6次投票,这部电影基本上就在这一个场景内,完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考试”,也为每一个观众上了一堂“公民精神课”。

一场辩论背后的公民精神和陪审团精神

陪审团是英美法背景下的特有制度,在国内并不适用 ——国内也有“人民陪审员”,不过人民陪审员更多是对法官提出意见,而陪审团具有直接裁判案件的权力。

因此,电影全程只是一场模拟陪审团的流程。不过,虽然程序是虚构的,但12位陪审团成员之间观点冲突却是真实的。

一场辩论下来,让我们真正看到了:什么是公民精神和陪审团精神。

何为“公民精神”?电影没有直接给出答案,但电影的一开始,基本上很真实地展现了公民精神的所有反面示例:

一部分人总是带着身份偏见、地域偏见看待别的群体

一部分人总是不遵守公共秩序,粗暴打断正在表达意见的其他群体

一部分人带着父权至上的伦理观念,以及个人经验的自我代入,对嫌疑人进行充满情绪的有罪推定

一部分人忙着自己的事,不愿意参与公共事件和讨论

一部分人只想做和事佬,不希望因为公共事件的讨论引发冲突

因此,何冰扮演的8号陪审员,成为了最核心的角色。作为唯一对案件存有怀疑精神的陪审员,他首先必须要说服其他11个陪审员,从内心里塑造对这场讨论的“信念感”,而不是仅仅当做完成一场敷衍的作业;其次,还要根据自己的逻辑和判断,一次次将充满情绪和偏见的辩论掰回到理性的轨道,得出一个真正经过思考和权衡的结论。

我们来梳理下影片中一共经历的6次投票,到底都是什么让其他11个人重新考量,从有罪改投无罪?

第一次投票,11:1

除了8号陪审员,其余人全部投有罪。

第二次投票,10:2

加入无罪阵营的是:9号陪审员,一位空巢老人。

他基于非常感性的原因重新投票,就是自己曾经在七十年代遭受巨大的不公,而当时有善良的人给予他巨大的力量。另外,他非常理解案件中空巢老人证人的心态:因为不被这个世界重视,忽然有了一次面对镜头、让整个社会看见自己的机会,他一定要提供一个非常确定的证词,用了“亲眼看见”亲耳听见”这样铁证如山的描述。

第三次投票,8:4

加入无罪阵营的是:5号陪审员(一位经历过冤狱的受害者)和11号陪审员(政法大学保安)。

5号陪审员被说服的点:老人听到楼上声音的同时,有一列火车正在经过这栋楼,而同一秒种,火车上的女证人,亲眼看见了嫌疑犯杀人现场。老人的证词不合理,因为按照当时的情景,火车经过声音远远大过楼上的声音,他不一定听得清楚。

11号陪审员被说服的点:基于自己的合理怀疑,嫌疑人如果主观故意杀人,为什么要买一把这么特别的刀,以及逃离现场后,为什么不回来拿凶器。

第四次投票,6:6

加入无罪阵营的是:2号陪审员(数学老师)、6号陪审员(急诊科医生)

这一轮新增加了一个非常精妙且意外的推论:8号陪审员与出租车司机发生了非常激烈的争吵,出租车司机要大打出手,并大喊“我要弄死你”。8号陪审员急中生智用来反驳他,一个人大喊“我要杀了你”,并不意味着他真的会动手杀人。

第五次投票,3:9

加入无罪阵营的:1号陪审员(团长)、7号陪审员(小卖部老板)、12号陪审员(保险销售员)

这一轮新增的疑点是:嫌疑人的杀人证物,能否在死者身上刺出向下的刀口。5号陪审员用亲哥哥被刺杀的经历证明,这种道具的刺法,通常是向上,不可能是向下。

第六次投票,0:12

加入无罪阵营的:3号陪审员(出租车司机)、4号陪审员(房地产开发商)、10号陪审员(北京土著)、

这一轮最精彩的推论是:9号陪审员基于4号陪审员揉眼睛的习惯,推断出女证人应该也是近视眼,案件发生时间是晚上,当时女证人在辗转反侧,那个时间点她应该是没有戴眼镜的,因此不可能看得非常准确。

4号陪审员还甩出了一句电影金句:向真理低头,是一件幸福的事。 有这样的气度格局,确实打破了对“资本家”这个标签的刻板印象。

这场看得人血压飙升的辩论背后,是太多挤压的个人情绪和社会情绪。

出租车司机、小卖部老板、北京土著大叔,是陪审团中情绪最强烈的三大“怒汉”。他们最终观念的转变,都是在个人情绪发泄完之后。在这之前,三个人的讨论充斥着毫无价值含量的“无能狂怒”。(这大概也是我国并没有实行陪审团制度的原因之一?)

当然,电影给出了一个很理想的结局:所有人最终都能放下心中的情绪和包袱,给嫌疑人一个客观的审判结果。现实中,我相信很多的情绪和自我至上的人,是无法被“道理”和“证据”说服的。

电影的结尾:字幕交待了这个案件的真实结局是——富二代确实不是真凶,这也意味着,12位“陪审员”终于完成了一场合格的考试。

同时,电影也在最后一刻交待了8号陪审员,这位从头到尾“带节奏”的家属,真实身份是一名检察官,片中陪审员们所做的事情,其实是这位检察官的日常工作和职责。辩论的过程中,他始终没有透露自己的身份,而是以一个普通家长、普通公民的身份,与其他11位家长,一起为一起案件寻找真相,也算是上了一节普法课吧。

举报/反馈


以上就是关于《《十二公民》:一场富二代杀父案引发的“公民考试”(电影十二公民凶手是谁)》的全部内容,本文网址:https://www.7ca.cn/baike/37816.shtml,如对您有帮助可以分享给好友,谢谢。
标签:
声明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