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两首《塞上曲》,气势豪迈,技法高超,更令人如临其境-塞上曲唐代诗人戴叔伦

2023-05-25 12:51:55

 

古代边关经常会出现硝烟和战火,为了保家卫国、安居乐业,很多壮士不得不背井离乡、辞亲别友,然后奔赴遥远的边塞,并且长年累月地驻守在条件极其艰苦的地方。

古代也有很多文士经常会投笔从戎,他们除了渴望建功立业,也没有忘记用笔墨记录自己在边关的难忘经历。下面分享明代的两首《塞上曲》,气势豪迈,技法高超,更令人如临其境。

《塞上曲》

明代 王世贞

旌旗春偃白龙堆,教客休停鹦鹉杯。

歌舞未残飞骑出,月中生缚左贤来。

王世贞是明代著名诗人,他自小勤奋刻苦,又博学多才,其七绝作品典丽雄浑,水平很高,也深受后世好评。塞上曲是唐代的一种乐府歌辞,多展现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风格雄浑,音调铿锵。这首诗气势豪迈,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令人如临其境,值得一读。

前两句就令人感到震撼,“旌旗春偃白龙堆,教客休停鹦鹉杯。”边关上即将发生战事,军营里旌旗偃息,将士们也是严阵以待。而镇边的统帅却正与贵客饮酒,客人可能已经感受到外面的烽火硝烟,心情非常紧张,端着酒杯的那只手也在微微颤抖。

统帅一定知道了军情紧急,而且也看出了客人的不安神情,可是他却若无其事地说,不必停杯,只管开怀畅饮。白龙堆,代指塞上沙漠;鹦鹉杯,形容精美的酒器。“休停”二字,表达出统帅的坚定信心。

读者一定会想到晋代的谢安,在淝水之战中,前线硝烟不断,他却神情自若地在帐篷里与客人对弈。他的侄儿一会儿前来询问破敌之策,一会儿又进帐报告前方捷报,谢安却一直没有停止下棋。看来王世贞笔下的这位统帅,也颇具谢才子的大将风度。

后两句更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歌舞未残飞骑出,月中生缚左贤来。”统帅还在饮酒,营帐中的歌舞也并未中断,客人却一直提心吊胆。此时部属前来报告,前方早已活捉了敌军的首将。

未残”二字,形容时间之短,也让人想起三国时关羽温酒斩华雄的故事。“月中”,点出作战时间,双方都在月夜中激战;“左贤”,原指匈奴的左贤王,这里代指敌军的主将。全文描写逼真,一气呵成,颇有唐人风采。

《塞上曲》

明代 李攀龙

白羽如霜出塞寒,胡烽不断接长安。

城头一片西山月,多少征人马上看。

李攀龙与王世贞齐名,也是明代“后七子”中的领军人物。他的好友王世贞即将奔赴前线,李攀龙为其送行,嘱咐他既要小心谨慎,又要积极努力,并希望他凯歌高奏,早日回还。

首句先点出时间和地点,“白羽如霜出塞寒”。塞外边关,霜寒露冷,一位军士正不顾严寒地骑着战马传递情报。古代的军书会插上鸟羽,形容非常紧急,需要及时报告。“白羽如霜”可谓一语双关,不仅运用了比喻手法,而且传达出天气极其严寒。

次句进一步表达严峻的形势,“胡烽不断接长安”。四面八方的敌人都在虎视眈眈,更有一些强敌正在与大明将士们激战,消息不断地从边关传到京城。“长安”本指唐代的首都,这里代指朝廷。“不断”二字,透露出情况危急,仿佛刻不容缓。作者只用了短短两句话,就极其鲜明地渲染出一种紧张气氛。

后两句描绘了将士们出征的画面,“城头一片西山月,多少征人马上看。”一轮明月缓缓升起,高挂城头,显得那般皎洁和梦幻,也让无数将士们都感受到离别的哀伤。仰望明月的除了马上的将士,应该还有路边送行的家属、以及更多的官员和百姓。

将士们盼望着自己能够建功立业,亲友们希冀着他们早日凯旋归来。西山虽然只是一种虚写,却能让人们联系到边塞;明月纵然是实景,不过更代表着一份深情。

结尾技法高超,作者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不提一字悲愁或豪情,但是字里行间却溢满了这些真挚的情感,令人不得不拍手称赞!


以上就是关于《明代的两首《塞上曲》,气势豪迈,技法高超,更令人如临其境-塞上曲唐代诗人戴叔伦》的全部内容,本文网址:https://www.7ca.cn/baike/38703.shtml,如对您有帮助可以分享给好友,谢谢。
标签:
声明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