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毁灭》:魔头的最后12天,至此人间再无魔(帝国的毁灭最后结局)

2023-05-25 15:24:31

 

《帝国的毁灭》是由德国人自己拍摄,所以很多东西,即真又假。真的地方在于,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比他们更了解自己的历史和真实的希特勒。假的地方在于,面子问题,得照顾一二。

从故事层面来说,它已经尽可能的秉持了客观与公正,电影暴漏了德军内部的分裂,将领的矛盾,自上而下的狂热。但它又通过很多隐晦的笔法,试图在为他们已经故去的“魔鬼”,保留尊严,留有余地。

我们一般可以见到的《帝国的毁灭》,被分成上下两部,时长约在150分钟,相较于原版,时间少了20多分钟,而被删减的这段时间里,究竟藏了哪些故事,我们不得而知。

电影以希特勒最后一任秘书的面试作为开幕场景,缓缓展开,慢慢的深入德国柏林这座最大的地下城堡。

在那里,最后的12天时间里,我们见到了一个极其真实且立体的希特勒,看到了他性格里的“狂妄”、“冷血”、“强势”、“柔和”以及最后的“决然”和“迷茫”。

在德国人民的心中,希特勒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人物,有人说他是魔鬼,也有人奉他为神明。是非功过,历史自有定论,它会因后人的编撰不同,而有所偏差,但有些事实,无论如何,再也改变不了,那就是发起战争,让无数的生灵惨遭涂炭。

所以在我心中,他有罪,极大的罪。

整部电影,是由诸多的对话组成,而这些对话,展现的就是不同性格层面的希特勒。

自大的希特勒

俄罗斯盟军,已经距离柏林城12公里,团团包围之下,希特勒依旧信心满满,他狂妄的对所有人咆哮道:“我们要让他们知道后果”。

他无视可以直接射到城市中央的炮弹,依旧和幕僚们讨论着新的帝国,该如何建立。而他的自大,也直接影响到了将领士、兵乃至整个国人。

街上的年轻孩子,无理的和父母争吵,并唾骂他们的懦弱,德国年轻人的热血,被希特勒点燃,而这种热血,在不争的事实面前,显得那么的愚昧与可笑。

冷血的希特勒

我们并不知道真实的历史中,是否有这样的一段对话,但依据希特勒曾经做下的那些疯狂而又残酷的事情,我们有理由相信,它的可信度极高。

希特勒说:“适者生存,这个世界弱者终究要被淘汰,如果他们死了,也是因为他们的弱小,而弱者和劣等民族是不值得同情的,哪怕整个国家的人民都因此死亡,我也不会难受,因为这是他们应得的结局。”

希特勒的冷血,深入骨髓,并成了他的人生信条。犹太人成了他眼中的劣等民族,于是他可以无情的下令种族灭杀计划。当整个国家因为战争失败,面临灾难时,德国人民又成了他心中的劣等民族。

铁腕的希特勒

铁腕的方式有两种,外在的强力镇压和内在的精神洗脑,希特勒在这两个层面均做到了极致。

外在:每一场会议,希特勒不容许任何人有不一致的意见,他要做的是发布号令,将军们要做的是听从命令。

但与之鲜明对比的是,最后的12天里,每一场会议反对的声音越来越多,希特勒也变得越来越不自信,他的声音从柔和变得激烈,这映照了他内心的自信在不断消散。

内在:这个层面,也是我认为电影有所保留,想为他们的魔鬼有开脱嫌疑的地方,希特勒与情妇自杀以后,数不尽的士兵、将领选择了跟随而去,毫不犹豫的开启了自杀的号角,一波跟着一波。这里的含义很浓,不再展开讨论。

《帝国的毁灭》以主观的视角,真实、详尽的记录了欧洲大陆最后一位魔鬼的消亡过程,它既是一部电影,也是一本历史教材,值得每一个喜好政治,热爱的历史人去品鉴、阅读。

(文/二娃)


以上就是关于《《帝国的毁灭》:魔头的最后12天,至此人间再无魔(帝国的毁灭最后结局)》的全部内容,本文网址:https://www.7ca.cn/baike/38892.shtml,如对您有帮助可以分享给好友,谢谢。
标签:
声明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