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战的演技(之十九):《如梦之梦》repo(肖战演如梦之梦是真的吗)
4月22日,我在深圳看了《如梦之梦》,圆了自从我知道这部话剧之后就一直想在现场观看的梦想。
为了避免剧透,在此之前,我刻意地没有找《如梦》的剧本、repo来看,对这个话剧只有一个概要性的了解。虽说如此,但关于肖战在这话剧里的一些表演,毕竟是已经有着太多的介绍与评论,我难免还是提前知道了不少细节。可即使是在早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看,现场的亲身体验还是不一样的,比如“五号”接到对面不吭声的电话,交给怀疑是出轨的妻子要她接电话时怒吼的那一声:“接!”还是听得人心头一颤,被那饱含着隐忍、压抑的愤懑之情所震撼。
不过,正因为已经有太多的评论,我不想过多地重复,所以只挑对我而言感受最深的点来说,而不是从头到尾顺着情节完整地捋一遍全剧。正好就在看《如梦》之前,我在这个系列里发布完了一个子系列“广告里的演技”的最后一篇“肖战的演技(之十八):广告里的演技(5)戏剧风”,在那里我提到肖战即使在戏剧化的场景里也追求“自然”的表演风格,因为他擅长于用灵活多变的微表情来传情达意,也就不太需要依赖夸张的演绎。《如梦》可以说是对我这一观点的最好验证!
看完《如梦》后,我不再忌讳看其他人写的repo,所以猛看了一波,其中有一篇比较深得我心,作者认为《如梦》的上本与下本有着截然不同的创作理念,上本是致力于“做减法”,而下本是致力于“做加法”,比如上本的服装、道具都比较简单朴素,而下本则豪奢华丽。为什么会这样?细想就不难理解,上本的场景基本都是普通人、甚至是贫穷底层之人的日常生活(电影院外排队买票、普通的餐馆吃饭、非法移民蜗居的阁楼、已蜕变成旅游景点的旧城堡),下本的场景却有不少富豪光顾的场所(妓院那样的销金窝、伯爵这样的大贵族正居住着的城堡)。
更进一步思考时,我忽然发现,这部话剧中女主角顾香兰的一生跌宕起伏、极富传奇色彩,男主角“五号”却除了患上莫名其妙的怪病这一点比较玄幻之外,其余的一切都很平凡寻常,他的情节可以说是相当的”现实主义“,并不”梦幻“:偶遇一段感情,然后恋爱结婚,因为小孩的夭折而导致妻子出轨、家庭破碎,这不是很常见的人间幸福与不幸吗?在旅行的途中他乡遇国人,两颗孤苦飘零的心靠近到一起抱团取暖,这在海外中国人身上不也是常有的事吗?因此,虽是话剧,肖战却选择用自然的方式来演绎”五号“的情节,恰恰是最符合上本所需要的风格。
这里选取一段表演来具体地说明这一点,那就是”五号“发现妻子失踪时不停地向路人追问TA们有没有看见他的妻子那一段。这段情节是上本中少有的爆发戏(相比之下,下本有很多场爆发戏,这个对比也再次证明上本追求的是平常、做减法,下本追求的是传奇、做加法),因此很多repo都有提及,连肖战工作室也曾在一个有1分半长的vlog将这一段的部分内容发布出来,但我亲眼观看了之后才明白,以前我对这一段的了解是非常不完整的,包括那个vlog也没有完整地展示这一段的表演,造成观感有所偏差。那一段其实比vlog里呈现的更长,“五号”先是很正常地向一个接一个的路人追问,一直都得不到回应之后,才渐渐地变得焦躁、失去平常心、最后爆发……因此这一段是经过比较长时间的情绪积累,逐步地推向高潮,是很正常的人类反应——就是说即使不是演戏,更不要说是在演话剧,人在真实情景里的反应就会是这样的。vlog因为只呈现了后半部分的表演,没有前面铺垫的部分,才会让有些人觉得那激动的情绪来得太快太猛,但其实完整的表演并不如此,而是一切都很顺其自然,我能感受到一股热流随着表演的推进而一路从心窝直往上方冲,在“五号”悲鸣出最后一句“在那里买烤玉米啊”时正好冲出眼眶、化作汹涌的泪水。当然,肖战现在的表演也与vlog发布时有了一些变化,明显是往更自然的方向调整。
还有,这一段情节其实与前面有一个演员(我没理解错也没记错的话,那好像是“五号”的妻子)在梦境里看到自己一直在街上向路人说话、却无人理会的情节高度相似,但细心地对比这两段情节就会发现,梦境里的情节因为是做梦,刻画的是一种梦魇般的虚幻感、荒谬感;而“五号”的这一段情节却不是发生在梦里,因此无人理会他不是因为身陷梦境的荒诞,而是反映路人的冷漠。包括“五号”后来到警察局报案,警察打着滑稽的官腔应付他,都是在反映这一点:除了“五号”自己之外,没有人真正关心他的妻子去了哪里,为什么失踪,这造成他越来越被“绝望”的情绪压得喘不过气来,患上的怪病也是象征着这种“绝望”的百上加斤。通过这两段表面很相似的情节的对比,应该能更深刻地体会到,“五号”的情节都特别现实主义(除了得怪病这件事之外)。包括后面他与江红分别之后,江红一遍一遍地起床,打鸡蛋下锅时就会突然又回到床上,这样连续做了7遍才突破了这个“死循环”,这也非常像是描述她在做梦,在“五号”身上却没有发生过这种做梦的情节。我的理解是,这是一个象征:“五号”其实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普通人,却陷身在一个如梦魇一般绝望无助的困境里。
而为了让“自然”的表演风格也能有足够的感染力,丰富、但恰当的微表情就变得很重要。这一点我在观看《如梦》里也再次深有体会,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大家说即使是坐在莲花池里也要带上望远镜。我的座位在莲花池的双号席内,但是在现场看起来才发现只有靠近我那一边表演的情节(排队买电影票、吉普赛人看水晶球、旧城堡内的戏份)是能够不用望远镜裸眼观看之外,另一边表演的情节(在餐馆与妻子吃日料、妻子出轨后围绕着接电话的争执)也好,主舞台也好,临近普通观众席也好,都得用望远镜。尤其是临近普通观众席那里的情节,有些甚至是背对着莲花池进行的表演,其实反而是对普通观众席的前排座位最有利。而且那里很多表演都是更靠近单号那一边。即使是靠近我这一边的表演,如果是发生在二楼的情节,并且是坐着的话,从我的角度仰头去看,栏杆刚好会遮挡了演员的脸颊中部,很影响观看效果。
其实使用望远镜也有不好的地方,那就是镜框所限往往只能看到脸部、最多还能看到上半身的上半部分,这导致虽然脸上的微表情是看清楚了,但其他部位的肢体语言就很可能看不到相应的配合,更无法看到正在与他进行着对手戏的其他演员的表演。这毕竟不是一部独角戏,欣赏各位演员之间的配合也是一大看点。比如我看到有repo着重讲了“五号”泡茶时的细节——
========
刚刚看到描写五号帮江红泡茶的文字,写到肖战如何表现“茶壶很烫”这个状态,除了他碰到茶壶的那瞬间手被“烫”得缩回,他还摸了摸耳朵。这个瞬间太真实了。最绝的是,当他泡完的时候,手指在桌子上点了一下。你们有get到那瞬间吗!!!他仿佛在擦手!我脑子里能立马忆起以前看儒雅大叔泡茶的画面:泡完茶,手指点点毛巾(对,不是擦,是轻碰了两下),非常自然且范儿
========
这便是属于如果用望远镜怼着脸看,就只能看到面部表情,看不到这么多位于上半身的下半部分的动作细节的情况。
所以只要表演是在靠近我座位的那一边进行,我都选择放下望远镜,不要通过狭小有限的镜头来看。事实上,我的确觉得不用望远镜看的、靠近我这边表演的情节是观感最好的段落:排队买电影票的片段自然得毫无表演痕迹,我像是看到了素人肖战而非大明星肖战;看水晶球、讲塑料日语的片段妙趣横生,苦中作乐的行径彰显了再大的苦难也淹没不了“五号”幽默风趣、热爱生活的精神核心;一句“狗屁的自由,其实我们哪有选择?!”的爆发是让我第二次落泪的片段,与第一次是情感慢慢累积到顶点不同,这次是直接冲上巅峰……
但离得远的舞台上的表演不用望远镜的话,就不得不牺牲对面部表情的观察入微。越到后面,我越不愿意长时间地通过望远镜来间接观看,因此即使不是离我最近的舞台上的表演,我也往往只用望远镜怼脸看一下就放下了,这导致后面肖战在靠近普通观众席那边的舞台上进行的表演(主要是“五号”与江红在楼阁上的互动,基本都发生在更靠近莲花池单号座位的小床上,与我坐的双号座位形成对角线,距离较远),我都没看得太清楚他脸上的细节,后来看同场观众的repo才知道错过了什么精彩之处。比如这次表演之后有很多关于肖战在演“五号”越来越病重时连流汗这种生理反应都能控制自如的repo流出——
========
观众一:
不得不说,在小床上那段场景的表演我都震惊了,他在逐渐流汗(重点这里是“逐渐”,带着望远镜怼脸看的),随着剧情和角色需要,五号因发烧难受开始流汗,开始只是一点汗出现在鬓角附近,后来看到逐渐的特别多的汗在额头和脸侧涌出来,那种生病发烧时的真实的虚弱无力感,我当时真的震惊到捂嘴,我的天阿他太厉害了!
观众二:
很喜欢的一个点。是五号在公寓床上,因为在发烧,随着剧情递进他越来越虚弱,流了很多汗,江红问他你怎么流了这么多汗啊!?
我不知道肖战怎么做到的,但真的。他汗珠是越来越多,一滴滴挂在他侧脸,真实地慢慢地汗珠滴落越来越多。我内心就揪着了因为他看着好虚弱好不舒服,有点点放空,真的是个发烧的人
========
以往关于演员能自如地控制生理反应的典型例子是流泪(哭戏):好的演员能做到想哭就哭,不需要靠滴眼药水等外在的辅助。没想到肖战还能做到想流汗就流汗——尤其是深圳场的空调开得很大,室内温度挺冷的,我看很多穿着单薄的女孩子都冷得瑟瑟发抖(幸好我早有准备多带了衣服在包里,当我觉得越来越冷时就加穿了一件才没给冷着),在这种情况下还能流汗就更不容易了。后来查了一下,原来以前的京剧演员就有这种控制流汗的能力,看来这是需要特意练习的。还有人翻出肖战在拍《狼殿下》时就有说过,他甚至能控制流汗的形状。事实上,他在表演时能控制的生理反应还不止流泪与流汗,还有要表达委屈的情绪时眼眶说红就能红,还有拍《斗罗大陆》时的导演也说过他很震惊于拍救出失控的“火凤凰”马红俊时肖战能表现出被烈火灼烧的感觉。
总之,虽然莲花池的座位公认是最好的,但其实每一类座位都有它的优势与缺点。我也看过一个repo的作者说,这回不是第一次看了,以前坐的是莲花池,这次坐得远,却反而看到了一些在莲花池里没看到的细节。而且,就算是坐在理论上能看到所有细节的最佳位置,诸多细节都是一晃眼间就过去了,很容易会挂一漏万。这大概就是自己亲眼看过了之后也会看别人写的repo看得津津有味的缘故吧。一边写repo讲述自己印象最深的细节,一边看别人的repo发现原来自己还看漏了那么多的细节!
其实不要说话剧这种一次性的演出,就算是拍摄成片可反复观看的影视作品,重新再看时都会发现更多以前没注意到的细节,所以好的作品是值得反复回味的。比如《陈情令》是我重看次数最多的了,但前段时间在B站跟着一个刚刚关注了肖战没多久的80后男up主做《陈情令》的反应视频又重看了一遍,由于他对细节的观察细致、逻辑推理能力又特别强大,以至于我跟着他重看才发现自己竟然还是漏看了不少细节,原来《陈情令》的编剧逻辑之严谨远远超过了我原来的印象,早就用镜头布下了很多对后续情节的暗示,纯靠推理就能合理地推断出后面的发展。
除了肖战之外,扮演女主角顾香兰的许晴自然也是全剧的焦点所在。说到许晴,其实我也颇有感触。我第一次知道她的名字,是《笑傲江湖》在央视播出时,她在该剧中扮演任盈盈。我以前几乎不看电视剧,但作为金庸迷,金庸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我多多少少都会关注一下,尤其这部《笑傲江湖》是国内第一次将金庸作品影视化,还是在央视那样的平台播出,怎么可能不万众瞩目?没想到才一播出,网上就劣评如潮,还迅速被起了个黑称“笑熬浆糊”。不过当时被抨击得最厉害的是制片人张纪中,其次是男主角,许晴所承受的批评其实已经是排在第三位了,她被批得最多的是说她把任盈盈的骄傲自持错演成了骄横刁蛮。在我身边包括我在内至少有三个人确实在看这部电视剧,其中一人也是疯狂吐糟这部剧拍得烂,另一人倒是说许晴长得很漂亮,似乎是赞美之言,但听在我耳里,总觉得他这是把她形容成“花瓶”一样的存在。时至今日,看着舞台上那活色生香、风情万种的顾香兰,谁还能质疑她的演技?十年《如梦》,许晴也演了顾香兰十年,铁打的顾香兰、流水的其他角色,十年磨一剑的坚持终是把这部话剧演成了她的“养老保险”……这再次让我想起肖战的“名言”:时间会给出答案,答案都在路上!
最后,附上在B站里找到的一个将《如梦之梦》里“五号”的情节梗概剪出来的视频,使用的都是公开的物料,配的文字也全部来自剧本,没看过话剧的人不妨看一下(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7R4y1n7wk/)

以上就是关于《肖战的演技(之十九):《如梦之梦》repo(肖战演如梦之梦是真的吗)》的全部内容,本文网址:https://www.7ca.cn/baike/39501.shtml,如对您有帮助可以分享给好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