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分层——暨一些基本概念-现代社会的阶层分化和固化僵化
(1,勇敢诚实正面理性科学地面对阶级与阶级分化的客观事实存在,并不与改革开放相矛盾。掩耳盗铃,于事无补。2,只有发展资本主义,才能实现射惠著译)
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前提是自由人——人身自由(尤其交易、迁徙与择业自由),或者说学术语言就是人身自有制。以下所列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也就是说在政治经济学范畴内。
1,资本
(1)资本:
<a>狭义:发生在自由人之间的,意在通过雇佣(直接和间接)他人(即非货币持有者自身)劳动力得以增殖(利润或分红)的货币,或这个货币对应的实物。即:在客观上有雇佣他人(即非此货币所有者自身)劳动力的行为,在主观上意在货币增殖。
<1>资本具体分为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前者是支付被雇佣者收入的资本,后者是其他支付直接或间接用于生产经营费用的资本。“不变资本部分也称为资本是因为可变资本的存在才赋予了不变资本的概念”,而且“两者不可切割”(SINGULARPOINT:资本与资本家)。也就是说,不变资本的那部分货币“意在通过雇佣(直接和间接)他人劳动力”使可变资本得以增殖。
也就是说当一个人拿着货币在市场上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意图使这个货币增值,从这一时刻起,这个货币就是资本。
<2>所以必须指出的是,<a>雇佣人数的多少不影响资本的定义。对资本的定义来说,关心的是雇佣行为的有无,而非雇佣人数的多少。雇佣一个人,也是雇佣;<b>这个人手中的货币可以不是自己的,可以是借来的,也就是说这个货币的持有者,和这个货币的来源不影响其成为资本。
<3>资本的前提有两个:一是生资私有制,钱是你的就是你的,是我的就是我的;权利的边界是清晰的。二是劳动者人身自由,劳动力自有,这样劳动者才能把自己的劳动力当做商品来出卖(雇佣),否则,劳动者就是农奴或奴隶。
<4>单纯用于雇佣他人劳动力的货币并非资本——如雇佣一个厨师来家里做饭所支出的货币。因为目的是生活消费,而非货币增殖。这和饭店雇佣厨师是两码事。前者生产的产品不是商品,后者生产的产品才是商品,是为第三方生产使用价值。
<5>单纯的货币增值也不是资本,如花钱买一辆车自己开滴滴挣钱,这个货币不是资本。
<6>资本是一种运动,资本是在且只能在运动中增值。一旦运动停止,资本就只是单纯的货币——就好像你在床底藏着的私房钱不是资本。
<b>广义:伴随上述这个货币一同进入劳动过程的其他有形和无形的生产资料。如很典型的:知识产权、专利等入股。
雇佣他人劳动力的行为与货币增殖的意图是资本必不可少的两个基本条件。
(2)资本家:拥有资本,且资本收益足以覆盖当时一般的正常生活所需的人。换句俗话说就是,只要主观愿意,就可以脱离生产经营。
小资产者:拥有资本,但资本收益并不足以覆盖当时一般的正常生活所需,而自身必须参与劳动的人。
<1>所以,雇佣人数的多少不影响资本家/小资产者的定义,对定义来说,关心的是资本的收益是否达到一定的数量——即使他只雇佣一个人。
<2>资本家/小资产者自己是否参与劳动也不影响其定义。他们可以同时拥有劳动者的身份。
资本家/小资产者只是资本的人格化。
人类社会的本质要害不是“人”,而是“关系”。资本就是一种关系,资本家/人只是这个关系的承载者[1]。资本这个关系就是指自由劳动力商品与货币的交换实现货币增值。
其实到这里,可以很明显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关系就是唯物的,作为承载者的“人”是唯心的;因为人有思想——既是由客观的“关系”产生,也会对客观的“关系”产生反作用。
(3)企业家:以经营管理企业(与企业的性质无关)为职业的人。
这个定义纯粹是从职业的角度出发的,与是否拥有财产/资产无关。
资本家≠企业家
在现实中有相当部分的企业家是属于职业经理人,并不拥有企业的股份。事情很简单:一个老板要拓展外地业务,就雇了一个经理(也许就是亲戚)打理企业,自己去外地。这是很常见的。
同时,也有许多职业经理人拥有一些,甚至是巨额企业股份,这种人属于双重身份。
另外更多的是资本家自己也参与企业管理经营,这同样是双重身份。
总之,一个人作为企业家身份,拿的是工资奖金,在会计上属于成本。作为资本家,拿的是分红,在会计上属于利润。
(4)什么是买办资本?
所谓的买办资本实质在于危害民族资本,换句严格的话说就是通过非经济手段,或由于非经济因素危害民族资本的本国商业或金融资本。
买办资本一般出现在以下几种情形:
<1>,本国无对外经贸自主权下为外资服务(如国内采购,进口等)的资本。这一般是指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
<2>,勾结政治使外资处于不平等优势的资本。
<3>,违反法律为外资提供服务的资本。如商业间谍。
(5)民族资本
在民族国家条件下,以某个国家政权力量为自身利益保护者、利益促进者的私有资本。
需要指出的是,私有资本的思想认识是否达到知晓和自觉国家政权力量是“自身利益保护者、利益促进者”,是另一回事。
(6)国家资本
指的是在私有资本存在的前提下,政府拥有的资本,尤其指的是中央政府拥有的资本。
私有资本是国家资本存在的前提。
国家资本不是典型意义上的资本,因为国家资本追逐的目标不一定是增殖,一般地还有宏观经济和政治目标。
国家资本主义:指的是社会以国家资本为主体或主导。在政治上处于私人和政府之间的摇摆。
(7)官僚资本
指的是形式上是政府资本,实质是官僚自身牟利的资本。
(8)资产:包括资本在内的全部营利性货币、实物和知识产权。
(9)资本究其本性而言没有祖国,那里挣钱多就去那里。但是国家又是资本的工具,哪个国家能维护和促进他的利益,他就去哪个国家(当然这还受资本家的国家认同影响)(公司总部所在国)。
2,食利者
不雇佣他人劳动力,自己也不劳动,单纯的以资产收益(租金或利息)为生的人。
食利者不等于资产阶级,因为前资本社会里也有食利者。食利不反映资本的本质,作为附属品,它存在于不同的社会。
3,无产者
一种特殊的自由人,以向他人出卖自身劳动力(体力或脑力)为生,或者说,为主要收入来源的自由人。不仅包括传统上的工人,而且包括如今的码农,教师,公务员(不贪污受贿的),企业管理人员(股份收益低的)。
这个定义并不考虑其拥有的财产数量和性质。因为拥有财产不直接反映无产者的本质:向他人出卖自身劳动力为生。
4,自雇者
不雇佣他人,也不被他人雇佣,而以自身劳动力和自身资产进行劳动而取得收益为生的人。
自雇者必须参与劳动。
在现代经济中,单个个体,或家庭所能独自经营的资产已经大大超出了过去那种几亩地的自耕农或几台机器的小业主。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在现实中已经不乏一个人/家庭独自经营大规模的资产,并获取相当可观的收益。
所以在这里的自雇者是广义的。
5,农民
现代农民一般是拥有生产资料的,偶尔也可能会雇佣短时工,所以属于小资产者或自雇者。
5,官僚
以政治权力获得收入为生的人。
6,资本主义:指的是一种社会制度,在经济上,人身自有制(即人身自由)+资本私有制+市场经济;在政治上,民主制。
7,市场经济:人身自由条件下的商品经济。从而在市场经济最基本的要求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8,生资公有制:指的是一大类生资所有制,意思是多人(确定的和不确定的)对生资的共同占有关系,而且这个占有在这些多人之间不可分割。
SINGULARPOINT:什么是公有制?——兼谈股份制
9,不符合上述条件的都属于生资私有制。
10,剥削(经济意义上):根据SINGULARPOINT:人类社会产品分配总原则(经济领域),劳动者只能获得用于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费用,生资所有者获得其余全部部分——即扣除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所需后的全部剩余,用于再生产(生产资料损耗补偿)和扩大再生产,和生资所有者的自身消费。所谓的剥削,在广义上指的就是这两方的任何一方对另一方所得过分占有,导致再生产遭到破坏。
在狭义上,在现实中常见的剥削是指:分离的生资与劳动力结合时,由于前者对后者的天然优势地位,导致的后者对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费用的过份占有。这与生资所有者有没有占有剩余,占有多少剩余,有没有挣钱,挣多少钱,无关。
必须把意识形态意味从剥削的概念中驱逐出去,那种企图用分离的生资与劳动力结合时,前者对后者的优势地位来掩盖对——生资对剩余产品(或价值)的必然占有——这个社会经济内在客观规律的否定。即:企图用上述占有的“过份”来否定生资对剩余产品(或价值)的必然占有,是意识形态对剥削这个概念的歪曲。
这个“过份”没有统一永恒的精确标准,一切以时间、地点、人物不同而不同。情况太复杂,如单身汉和已婚人士对劳动力的生产与再生产需要是完全不同的。在现实中就是表现为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
11,计划经济:是指在不同经济实体之间的交换遵循的是上级实体的指令原则。在历史上就是苏氏经济,在现实中就是总公司对分公司的调拨指令。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有一个范围和程度的问题。都是建立在存在不同的经济实体的基础上。如果只有一个经济实体,那么其内部就谈不上计划和市场。
12,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有两种不同的含义:就其字面而言,是指小规模的农业经济。其实另一个含义不是针对规模,而是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相对应。
13,封建
封建这个概念必须重新定义。
封建这个概念在学术上有争议,但是无论怎么争议,都不能改变“封建”指的是奴隶社会和资本社会之间的事实。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封建就是指的是处于人身他有和人身自由之间的人身依附。
14,修正主义(狭义)是这样一种后马克思主义学说——也就是说这个学说必须以马克思学说为起点,这个学说满足以下一条或多条论述:
(1)首先是找不到,或者否定,或者逃避淡化经济基础中必须内秉存在着把生资私有制置于趋于消亡的轨道的机制。
(2)其次找不到,或者否定,或者逃避淡化继承和发展自由民主法治平等人权价值观。
(3)对外关系上持帝国主义立场。
15,社会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下一个社会制度的过渡阶段,在经济上存在着一个国家层面的、独立于各级政府的全民个人共有制经济实体,同时保留资本主义的私有资本制,人身自有制,市场经济,政治上继续民主共和制的社会制度。
SINGULARPOINT:社会主义ABC V1.0
111,阶级矛盾及国家
现代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社会的各阶层,直至各阶层的内部都存在矛盾。在这些矛盾中,最大的矛盾无疑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就表现为阶级斗争。
所以阶级斗争是广义的,从一个人坐在HR面前对待遇问题讨价还价,到工会(《美国工厂》)。
所以在现实民族国家存在的前提下,在一个社会内部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的关键点就在于谁有经济基础——从而掌控上层建筑来驾驭这个矛盾,而不是掩耳盗铃否定这个矛盾。
其次,正如马克思所说的:
公社并不取消阶级斗争,工人阶级正是通过阶级斗争致力于消灭一切阶级,从而消灭一切阶级统治(因为公社并不代表一种特殊利益;它代表着‘劳动’的解放,而劳动是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基本的、自然的条件,唯有靠篡夺、欺骗、权诈才能由少数人把他转嫁到多数人身上),但是,公社提供合理的环境,使阶级斗争能够以最合理、最人道的方式经历它的几个不同阶段。(《法兰西内战》)那种曾经的砂仁猪心,完全违背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对阶级斗争形式的要求。
所以,“驾驭”的原则就是“最合理、最人道的方式”,这个方式在现代社会就是民主共和制。正如恩格斯所说的:
“如果说有什么是勿庸置疑的,那就是,我们的党和工人阶级只有在民主共和国这种政治形式下,才能取得统治”(《1891年社会民主党纲领草案批判》恩格斯)第三,在民主共和国这种政治形式下,民主是原则。它以现代法治的形式加以实现。所以在这个民主共和国里,只有在否定民主和法治(“掀桌子”)的情况下才有暴力的“无产阶级专政”。
就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其本质而言,他们都是“没有祖国的”。但正是由于阶级的存在,从而有现实民族国家的存在,不仅使这二者都打上了民族国家的烙印,而且国家成为了阶级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
参考
^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以上就是关于《现代社会分层——暨一些基本概念-现代社会的阶层分化和固化僵化》的全部内容,本文网址:https://www.7ca.cn/baike/39648.shtml,如对您有帮助可以分享给好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