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和象形文字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甲骨文和象形文字的关系)
简单来说,甲骨文是象形文字的一种,象形文字包括甲骨文。象形文字除了甲骨文,金文、大篆、战国各国小篆也都是象形文字,云南的东巴文、埃及的圣书体或圣书文(就是金字塔里面那种象形文字)、南美的玛雅文字也是象形文字。
说细一点的话,需要区别三个互有涵盖的概念,容易混淆:
一、象形文字(pictogram)或象形符号:题主指的应该是这个,简单来说符合其定义的重点是象形。隶书、楷书、行书、草书虽属于汉字体系,发展自象形文字,但因为其形状为了方便书写发展得高度抽象,不能算作象形文字。
二、意音文字(logogram)、表语文字或语素文字:简单来说符合其定义的重点是其每一个文字本身不仅是表达读音的符号,也能表达意思。如汉字(不管是不是象形)、埃及的圣书体、越南的喃字、玛雅文字等就是意音文字。与此相对的是表音文字(phonogram),如风靡全球的拉丁字母、希腊字母、斯拉夫人(俄罗斯人等)的西里尔字母、阿拉伯字母、希伯来字母、印度的天城文、日语假名、朝鲜半岛的谚文等。每个文字(字母)单独拿出来只是表示声音的符号,拼成词之后才有意义。西亚的楔形文字、埃及的僧侣体和世俗体是意音文字和表音文字的混合。楔形文字前期是象形文字,后期高度抽象化为楔形后就不算象形文字了。僧侣体和世俗体发展自圣书体,也因为为了方便书写失去了其象形性。
三、形意文字(ideogram)或形意符号:该种文字只表示意思,不表示读音。如云南的东巴文。可以说东巴文其实就想漫画一样,虽然也可以用纳西语朗读出来,但是不像汉字每个文字有固定的读音,照本宣科地一个字一个字读就好了,朗读东巴文其实就像是看图说话一样。广义来说,交通标志、表情符号等也是形意文字。
总之,以表音还是表意来分,分为表音文字、意音文字和形意文字,按象形不象形分,文字里面象形的叫象形文字。
————
看问题的评论,很同意里面说的,“象形字”有歧义,也可以指汉字造字方法的“象形字”。按照汉字的造字和用字方法分,分为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专注字、假借字,具体不细说了。
要是题主问甲骨文和这种象形字的关系,可以这么说:甲骨文是以时代和字体风格分,象形字是以造字和用字方法分。甲骨文有一部分是象形字,金文、大篆、小篆也各有一部分是象形字,隶、楷、行、草也各有一部分是象形字。而同一个象形字(如“人”)可以写成甲骨文,可以写成金文、大篆、小篆,也可以写成隶、楷、行、草。总之甲骨文和象形字是有交集的两个概念。
以上就是关于《甲骨文和象形文字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甲骨文和象形文字的关系)》的全部内容,本文网址:https://www.7ca.cn/baike/40012.shtml,如对您有帮助可以分享给好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