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网课背景下学生成长的马太效应(疫情引发的对于网课的思考)

看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新冠一代的孩子们,正在亲历超出想象的“次生灾害”》,里面对于新冠疫情对于孩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尤其是有数字支撑的调查结果,更是令人担忧。
有关部门在新华社帮助下,调查了三十多万的中国中小学生,发现心理问题的伤害上升很多,尤其是孩子们的“四无”:
第一:学习无动力,没有家长和老师逼着孩子,他们就不去主动读书学习。
第二:对真实世界无兴趣,沉迷于游戏、各种社交媒体,对现实中真实的人和事没有兴趣。
第三:社交无能力。
第四:对生命价值无感受。
疫情马上就整整三年了,有无数的孩子,或刚上小学,或初中三年,或高中三年,或大学生活绝大部分时间都处在疫情之下。长时间居家隔离、线上教学,对孩子们的成长无疑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作为一个高中老师,我先不谈心理专家们所说的学生心理问题,我今天想说的是,疫情下的网课对于学生的学习成长的分化作用。
我想用马太效应来表达我的观点。
什么是马太效应呢?
圣经《新约.马太福音》里有一则寓言: "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也就是,马太效应说的是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意思。具体到学生来说,也许网课期间的学习,会让那些自觉自律、会学习,自主意识和自学能力强的学生变得更强。
反过来,那些本来学习较差,没有自控力的孩子,将会变得越来越弱。
这个现象必须引起每一位教育者(家长也是教育者)的关注。
因为,疫情上网课的时间里,学生脱离了学校和老师的监管,学校的纪律约束也不再是学生的紧箍咒了。
学生居家的时间,虽然老师想尽办法、软硬兼施,也很难做到对学生象学校里那样的严格监控,总之,主要是靠学生自觉自律。
在之前上网课的时候,网上也不断传出有学生糊弄老师的各种招数,出工不出力的情况比比皆是,好多孩子在网课期间的学习效果难以保证,或者大打折扣,返校后一考试就原形毕露。
但是,我们在看到网课带来的负面作用的同时,还应该看到,上网课对于不同的学生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这个不同,不仅是负面影响程度的不同,还有正面积极影响的不同。
有人可能会怀疑,难道网课对有的学生还有积极影响吗?
这个当然有,只不过能够得到积极影响的学生所占比例不是太多而已。
那么,到底是哪些孩子可以得到哪些积极影响呢?
第一,网课期间,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多了。
如果是在学校,当一个优生已经学会了本节课的知识,但是,他也很难再去学其他想学习的内容。因为老师在讲台上讲课,一是声音干扰,二是老师也会通过提问等方式来提醒不听课的学生。
所以,尽管不需要再听了,他还是要继续再听下去,这是目前班级授课的局限性——老师再厉害,也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学生的情况。
但是在网课期间,这样的优生完全可以选择给老师静音的方式,不受老师干扰。这样可以自主安排想学习内容,如此,便可以让他的学习更适合自己的节奏。
当然这个要求是比较高的,也许只有那部分班内前几名的学生可以做到。
第二,居家学习的优势还在于,自律的学生可以更充分地利用网络来进行深度学习。
如果自己学有余力,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或者在自己的课余时间,这个阶段,学生完全可以通过网上的学习资源进行学习,或者从网上查阅相关的学习材料。
这一点在学校就很难做到,因为在学校毕竟不那么容易或方便地接触到网络。当然,这对于学生的自控力、克制力要求很高了。
第三,家庭氛围好的学生更有优势。
学生在家,吃住条件比学校好了很多,学生的精力更能保证。如果不是无节制地玩手机打游戏,学生能比在学校时有更好的生活条件,从而能让自己精力更加充沛。
遗憾的是,有些家庭因为亲子关系不和谐,会大大削弱这种在家庭中的环境优势。更为严重的是,因为家长的焦虑,还会传递给孩子更多焦虑情绪,导致孩子在家里比在学校的情绪更为糟糕。
当然,网课的优势还不止这些,比如,那些善于安排自己学习生活的学生学习效果更好,网课也可以锻炼学生的适应能力等等。
总之,既然我们个人无法阻止疫情的发展,既然我们无法左右网课何时结束,那么,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接纳,然后改变。这个改变,既包括学生自己,也包括老师和家长,尤其是家长,更需要为孩子创造一个上网课的和谐环境。
以上就是关于《疫情网课背景下学生成长的马太效应(疫情引发的对于网课的思考)》的全部内容,本文网址:https://www.7ca.cn/baike/40133.shtml,如对您有帮助可以分享给好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