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镇江西津渡,江南第一渡——春天里游江南-镇江西津渡门票多少钱

2023-05-29 01:44:23

 

“游遍江浙沪,必看西津渡!”

蒜山、西津渡,相隔百米。曾经的渡口、现在的老街,丈量仅一公里。这里不仅有:辙痕斑驳的青石板,飞阁流丹的古民居,层峦叠翠的山景。更有:唐代的渡口客栈,宋代的观音洞,元代的昭关石塔,明代的铁柱宫遗址,清代的英国领事馆,以及世界上最早的人命救助机构“救生博物馆”,发生在民国时期、纪念1925年由共产党组织领导、揭开大革命序幕的“五卅演讲厅”等。真可谓“唐宋元明清民国,一路看到今”。

英籍华人女作家韩素音赞叹说:“漫步在这条古朴典雅的古街道上,仿佛是在一座天然历史博物馆内散步。这里才是镇江旅游的真正金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罗哲文先生更是把这里誉为“中国古渡博物馆”。

西津古渡曾经是出海口,镇江到扬州的江面宽达40余里。是天然港湾,长江入海处重要渡口,军事要塞,漕运咽喉。汉代因山得名称蒜山渡,唐代称金陵渡,宋代称西津渡。隋炀帝大业六年“敕穿江南运河,自京口至余杭”,从此西津渡成了长江与大运河的航运枢纽。有“长江锁钥”、“吴楚要津”、“九省粮道”之称。

西津渡古街全长约 1000 米,始创于六朝时期,历经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的建设,留下了如今的规模,

西津古街是由蒜山(今称银山)峭壁临江开凿而成的栈道。《史记》中记载的“泰伯奔吴”,即泰伯三次从周原(今陕西省岐山县)奔波到江南梅里(今无锡梅村镇),就是途径西津渡到达梅里的。昭关过街石塔下有《重修昭关石塔记》碑,碑文记载:“昭关乃自古逻守之地,旧有子胥血泪石,相传为伍员橐载出关处也。”由此可见西津渡历史久远。不过,千百年来,发生在这里的重要战事多达数百次。

《重修昭关石塔记》碑文中又载:“又传为三国时,东吴雄师获捷赤壁,凯旋而还时,曾唱韦昭《伐鸟林曲》,入此关。”此外, 孙策南下取江南,程普在西津渡口击败盘踞于此时自称“东吴德王”严白虎寇。西津渡发生的战事不止于此。中国战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东晋隆安五年,刘裕率八千“北府兵”在蒜山奔袭破击了孙恩号称“战士十余万,楼船千余艘”的队伍。

隋开皇九年,隋军在西津渡渡运大举灭陈。唐将田神功在蒜山的战斗,率兵平叛了江淮都统刘展的叛乱;宋将韩世忠军队与金兵在金山、西津渡一带的战斗;元将阿塔海设伏兵于西津渡与扬州宋军的战斗。

清顺治年间,南明抗清名将郑成功在蒜山战败清提督管效忠步兵,攻克镇江;道光二十二年七月(1842年),清军刘允孝率部从西津渡渡江,驻军银山门,抗击英军。 同年8月签定的《南京条约》,镇江被辟为通商口岸,银山门成为英国租界。咸丰年间,太平军和清军都在西津渡扎营,双方多次交战。

西津渡又是承载美好的。这里依山临江,风景峻秀。李白、孟浩然、张祜、许浑;范仲淹、王安石、苏轼、陆游;王冕、刘基、吴伟业、王世祯等都曾在此候船或登岸,并留下了许多为后人传诵的诗篇。古渡唐宋以来,许多文人墨客留下赞美篇章。至少有160位诗人吟咏过古渡。

描写西津渡景致的如南朝元嘉三大家之一的颜廷之的《车驾幸京口侍游蒜山》:

元天高北列,日观临东溟。入河起阳峡,践华因削成。岩险去汉宇,襟卫徙吴京。流池自化造,山关固神营。园县极方望,邑社总地灵。宅道炳星纬,诞曜应辰明。睿思缠故里,巡驾币旧坰。陟峰腾辇路,寻云抗瑶甍。春江壮风涛,兰野茂荑英。宣游弘下济,穷远凝圣情。岳滨有和会,祥习在卜征。周南悲昔老,留滞感遗氓。空食波廊肆,反税事岩耕。

不过,最著名的诗篇要数唐代诗人张祜的《题金陵渡》: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同时代的诗人许浑的五言律诗《京口津亭送张崔二侍御》:

爱树满西津,津亭堕泪频。素车应度洛,珠履更归秦。水接三湘暮,山通五岭春。伤离与怀旧,明日白头人。

和《将赴京师蒜山津送客还荆渚》:

尊前万里愁,楚塞与皇州。云识潇湘雨,风知鄠杜秋。潮平犹倚棹,月上更登楼。他日沧浪水,渔歌对白头。

孟浩然的《扬子津望京口》:

北固临京口,夷山近海滨。江风白浪起,愁杀渡头人。

昭关石塔

戴叔伦的《京口怀古》

大江横万里,古渡渺千秋。浩浩波声险,苍苍天色愁。三分归汉鼎,一水限吴州。霸国今何在?清泉长自流。

北宋王安石的《泊船瓜州》

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范仲淹的《京口即事》

突兀立孤城,诗中别有情。地深江底过,日大海心生。甘露楼台古,金山气象新。六朝人薄命,不见此升平。

苏轼的《次韵林子中蒜山亭见寄》

奇逸多闻老敬通,何人慷慨解怜翁。十年簿领催衰白,一笑江山发醉红。闻道赋诗临北固,未应举扇向西风。叩头莫唤无家客,归扫岷峨一亩宫。

观音洞

北宋释仲殊的《京口·怀古》

一昨丹阳王气销,尽将豪侈谢尘嚣。衣冠不复宗唐代,父老犹能道晋朝。万岁楼边谁唱月,千秋桥上自吹箫。青山不与兴亡事,只共垂杨伴海潮。

曹邍(音原)的《南徐怀古呈吴履斋》

匹马来逢塞草秋,淮云一片隔神州。黄昏灯火西津渡,白昼风烟北固楼。犹有断碑和晋宋,谁将遗石问孙刘。天荒地老英雄尽,落日长江万古愁。

宋伯仁的《西津渡》

掀天雪浪镇三边,亿万王师未必然。可惜大江如旧日,苦无人着祖生鞭。

元王冕的《过京口》

瓜洲正对西津渡,金山焦山江水中。过客放船忘险阻,何人击棹问英雄?

白云渺渺生秋树,黄叶萧萧落晚风。铁瓮城头一登眺,天南天北思无穷。

陈孚的《瓜洲》

烟际系孤舟,芦花满棹秋。江空双雁逈,天阔一星流。急鼓西津渡,残灯北固楼。商人茅店下,沽酒话扬州。

无名氏的《商调·梧叶儿·惠山寺》

风云西津渡,江山北固楼,先得海门秋。手掌里金山寺,脚跟下铁瓮州。翻滚滚水东流,一线系三江夏口。

明·刘基的《丙戌岁归赴京师途中送徐明德归镇江》

疲马怀空枥,征衣怯路尘。那堪远游子,复送欲归人?月满西津渡,花明北固春。论文应有日,话别莫悲辛。

清吴伟业的《满江红·蒜山怀古》

沽酒南徐,听夜雨,江声千尺。记当年,阿童东下,佛貍深入。白面书生成底用,萧郎裙履偏轻敌。笑风流北府好谈兵,参军客。 人事改,寒云白。旧垒废,神鸦集。尽沙沉浪洗,断戈残戟。落日楼船鸣铁锁,西风吹尽王侯宅。任黄芦苦竹打寒潮,渔樵笛。

王士祯的《瓜州渡江》

扬子桥头鸡未鸣,瓜洲城外日东生。风波不惮西津渡,一见金焦双眼明。

鲍之兰的《秋水邀野云姪分韻》

海色遥空碧,苍茫万里秋。夕阳孤棹去,寒雨一鸥浮。南浦春天梦,西津晚笛愁。无情是江水,日夜不囘头。

杜秋娘唐代才女,祖籍润州。善歌《金缕衣》曲。“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据说西津渡一座小石山下塑有她的像。秋娘姿态婀娜伫立一池碧水当中,若有所思,旁有京江亭,亭上有副楹联:“唐室无辜遗才女,京江千载念斯人”。

一座城千首诗,千载史一脉传。

有关链接:

西津渡古街区因渡而生,又因渡而闻名于世。国际海上人命救助联盟(IMRF)秘书长杰瑞.柯林先生,参观古渡救生会时,他惊叹不已地说:“中国的西津渡并不只呈现一个阶段的水上救捞史,而是将1700年以来中国水上救助的各个阶段都作了呈现,人们能从中看到一部比较完整的水上救助史。” 西津渡文史研究专家张峥嵘自豪地说:“西津渡救生会是世界上最早的救生组织,是现代海事救生组织的鼻祖。”西津渡古街区承载着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汇聚成我国独特的文化——津渡文化。

西津渡位于镇江城西的云台山麓,是依附于破山栈道而建的一处历史遗迹。西津渡古街是镇江文物古迹保存最多、最集中、最完好的地区,是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的"文脉"所在。这里共有文物保护单位 12 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西津渡护单位 1 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 处。

古时候,这里东面有象山为屏障,挡住汹涌的海潮,北面与古邗沟相对应,临江断矶绝壁,是岸线稳定的天然港湾。六朝时期,这里的渡江航线就已固定。规模空前的“永嘉南渡”时期,北方流民有一半以上是从这里登岸的。

西津渡,三国时叫“蒜山渡”,唐代曾名“金陵渡”,宋代以后才称为“西津渡”。这里原先紧临长江,滚滚江水就从脚下流过。清代以后,由于江滩淤涨,江岸逐渐北移,渡口遂下移到玉山脚下的超岸寺旁。当年的西津古渡现在离长江江岸已有 300 多米距离。西津渡至少从三国时期开始,就是著名的长江渡口。

镇江自唐代以来便是漕运重镇,交通咽喉。西津渡则是当时镇江通往江北的惟一渡口,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自三国以来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陆游途径西津渡时,曾对渡口每日运送上千的兵源感叹不已。清代诗人于树滋所写的诗更道出了西津渡口人来舟往的繁忙景观:粮艘次第出西津,一片旗帆照水滨。稳渡中流入瓜口,飞章驰驿奏枫宸。

英国领事馆旧址是座19世纪后半叶的拱券廊式建筑,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在这里修建了英国领事馆。重建于光绪16年(1890年) 。从建筑形制看,原英国领事馆系欧洲古典建筑的变形,也称“东印度式”建筑,是一组由五幢房子组成的建筑群。整个建筑为砖木结构,主体二层,局部三层,墙壁用青砖夹红砖叠砌而成,勾白色灯草缝,钢质黑色瓦楞屋面。办公楼东立面的二三层有券廊,每层五个拱券,顶端中央的横额上刻有“1890”字样。领事馆的其他四幢建筑分别是当时的工部局巡捕房、正副领事和职工宿舍以及各种服务设施。领事住宅由东、西两楼组合而成。西楼三层,东楼地上两层地下一层。两楼檐高9米,用通道连接,屋面铺钢质黑色大波瓦,上面设有老虎窗。青砖墙壁,勾白色灯草缝,外面的门窗上下用红砖做装饰腰线,正面大跨度门窗上有弧形红砖拱券,在拱角处设两根圆形石立柱,起支撑和装饰作用。整个建筑显得端庄而典雅。

五十三坡,佛教典籍《华严经》说是善财童子全国寻访圣贤,一路南下,先后求教于53位高知者。最后在观世音菩萨的点化下大彻大悟,成为观音的左胁侍。据说善财童子参拜的第一位高知者就是镇江焦山定慧寺方丈海云法师。五十三坡的地名便是从这一故事中得到的启发。我们每上一级台阶,仿佛就是参拜了一位圣贤,走完了53级台阶,也就意味着完成了对53位高人的求教。像善财童子一样,陶冶了情操,净化了思想。五十三坡计有53级台阶,取名五十三坡,反映了人们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

救生会,始建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事实上,救生会的创设应追溯到宋代。救生会,顾名思义就是济渡救生的意思,是带有慈善性质的水上安全救助机构。隋唐以前,镇江江面宽40多里,到唐代时还有20多里宽。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就留下了“江风白浪起,愁煞渡头人”的诗句。每每风起浪涌,船工和渡客的呼救之声格外惊心动魄。唐天宝十年(722),一次就有数十艘渡船沉没;南宋绍兴六年(1136)一艘渡船离岸不久即遇上风涛,连艄公在内的46名渡客无一生还。明万历十年(1582)的一阵狂风竟摧毁了千余艘漕船和民船。

由于西津渡特殊的交通位置和军事地位,加强安全管理就显得尤其重要。到了宋代,统治者更是将镇江视为漕运咽喉。于是,当时的镇江郡守蔡洸在西津渡创设了救生会。清代后期,镇江和扬州的绅士发起成立了京口救生会、瓜洲救生会和焦山救生会总局,专门从事义务打捞沉船和救生会事宜。1923年,镇江与扬州士绅联手,成立了普济轮渡局,并购买了一艘“普济号”轮船从事渡江业务,大大减少了事故的隐患。到了上个世纪20年代,救生会终于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镇江救生会从宋代开始创设,此后代代相承,鼎盛时间还发展到南京、武汉等地,功不可没。其规模之大,影响之深远,可谓举世无双。

昭关石塔,是一座元代建造的过街石塔。据专家考证,为元武宗海山皇帝命建造元大都白塔寺工匠刘高主持建造。石塔塔基的东西两面都刻有“昭关”两个字,故称“昭关石塔”,也有人称之观音洞喇嘛塔或瓶塔。昭关石塔高约5米,分为塔座、塔身、塔颈、十三天、塔顶五部分,全部用青石分段雕成。

昭关石塔塔座分为两层,以“亚”字叠涩法凿成,塔座上有一个复莲座,塔身偏圆,呈瓶状。再向上是亚字形塔颈,又有一个复莲花座,再上面是十三天和仰莲瓣座,仰莲瓣座上有法轮,法轮背部刻有八宝饰纹,塔顶呈瓶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重修工程中的重大发现:在石塔的塔心室里,意外地发现了两个“曼荼罗”。这两个铜片上的曼荼罗共有九个观音和九个黄财神菩萨,那九个黄财神菩萨手中还抓了九只吐宝鼠。在佛教里面,老鼠是看守金库的,抓住了金库的门卫也就是抓到了钱财,抓到了发财的机会。在昭关石塔里发现的这两个元代曼荼罗,在国内实属罕见。有关专家据此认为,应将昭关石塔和曼荼罗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按照佛教的解释,塔就是佛,所以我们从塔下的券门经过就是礼佛,是对佛的顶礼膜拜。元代藏传佛教盛行,煞费苦心地建造了这么一座过街石塔,可见当权者用心之良苦。除镇江西津渡古街这座过街石塔外,元代还在北京南口、居庸关、卢沟桥等地建造有过街石塔。可惜现在居庸关石塔仅存塔基部分,南口和卢沟桥过街石塔早已不见踪影。昭关石塔现为省文物保护单位。据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罗哲文等全国六位知名专家考古鉴定,一致认为昭关石塔是我国惟一保存完好、年代最久的过街石塔。

观音洞,在昭关石塔旁的山体上凿成。始建于宋朝,清咸丰九年(1859)重新作了修葺。观音洞的洞门外有一个三层的铜鼎,洞口上方有一块石额,上面刻有“观音洞”三个字,为宜兴陈任旸所书。石额两侧悬挂着已故茗山法师题写的对联:兴无缘慈随类化身紫竹林中观自在;运同体悲寻声救苦普陀岩上见如来。洞内迎面而立的是一座白石观音立像。观音菩萨左手持净瓶,右手上指,神态娴静而安详。观音像两侧是已故江苏省佛教协会副会长、金山江天禅寺方丈慈舟法师的手迹:二水汇流慈航普渡江宽当有岸;一洞钟灵悲心慧眼法行自无边。在观音洞的两侧还有两处神殿。东侧是眼光菩萨的“普陀岩殿”,西侧为地藏王菩萨的“地藏殿”。

在离观音洞不远的地方,有紫阳洞和铁柱宫遗址两处道教胜迹。紫阳洞是因为宋代道教金月派著名人物张紫阳真人曾在此居住,后人在这里供奉他,取名紫阳洞。铁柱宫又称为铁柱行宫,因供奉两晋道教明派“许祖”许逊真人而得名。近年考古发现洞内石凿像台、供台平台、烧香池以及历代入洞台坡、道路遗迹,出土了若干道教色彩的遗物。更令人称奇的是,出土文物中还有围棋子、骨牌等娱乐用品,骨牌上还刻有钟鼎香案图案。

待渡亭,顾名思义,就是古人迎来送往或者小憩避雨等待摆渡的场所。传说当年乾隆皇帝也曾经在这座待渡亭里停留钓鱼消遣。 所以把待渡亭称之为钓鱼台 。

超岸寺,旧为玉山报国寺,始建于元代至大三年(1310)。寺内原有观音殿、观澜亭、钓鳌亭等建筑。清朝咸丰年间曾毁于战火,后于清末重建修成现在的规模。寺内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偏殿等硬山式古建筑保存尚属良好。明末曾在此建立避风馆。康熙年间,改名为超岸寺。超岸寺兴盛时期与焦山定慧寺、金山江天禅寺齐名,曾经是金山江天禅寺的下院,后又曾一度是“玉山佛学院”,当时国内外僧侣纷纷慕名前来攻习佛学。寺庙山门墙上有清朝同治年间的状元陆润庠题刻的“大总持门”石额。现在这里是镇江革命历史博物馆。

位于西津渡古街的最西端,附近的玉山为当时的大码头。唐代大诗人李白、孟浩然,宋代王安石、陆游等人都曾在这里候船等待过江,并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其中脍炙人口的是唐代诗人张祜的那首《题金陵津渡》: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当年康熙皇帝南巡,登上西津渡码头后也曾在这里驻足休憩。

有关链接内容来自网络,向原作者致敬!


以上就是关于《51、镇江西津渡,江南第一渡——春天里游江南-镇江西津渡门票多少钱》的全部内容,本文网址:https://www.7ca.cn/baike/40418.shtml,如对您有帮助可以分享给好友,谢谢。
标签:
声明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