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网课复习:第一单元现代文重点基础知识(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讲课视频)
第一课 《邓稼先》(杨振宁)
主题思想:这篇回忆性散文将邓稼先的生平和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来描写、评价,突出了人物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赞扬了邓稼先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1、字音字形
①邓稼先(jià)
②元勋(xūn)
③奠(diàn)基
④昼(zhòu)夜
⑤挚(zhì)友
⑥选聘(pìn)
⑦无垠(yín)
萦(yíng)带
⑧殷红(yān)
⑨彷(páng)徨(huáng)
⑩至死不懈(xiè)
⑪鞠(jū)躬尽瘁(cuì)
⑫鲜(xiǎn)为人知
⑬锋芒毕露(lù)
⑭当(dāng)之无愧(kuì)
⑮铤(tǐng)而走险
⑯可歌可泣(qì)
⑰马革裹(guǒ)尸
⑱妇孺(rú)皆知
⑲燕(yān)然勒(lè)功
⑳谣言
⑳家喻户晓
⑳任人宰zǎi割
2、词语积累
①鲜为人知:很少人知道。
②至死不懈:懈,放松。
③锋芒毕露: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④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的流泪。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歌:歌颂,赞叹;泣:流泪。
⑤妇孺皆知:连妇女儿童都知道,形容知道的人非常多。
⑥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瘁:辛劳。已:止。
⑧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
⑨截jié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截然,形容界限分明,像割断的一样。
⑩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指英勇作战,死于沙场。
⑪引人注目: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⑫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层:重迭,重复;穷:穷尽。
⑬铤而走险铤:急走的样子;走险:奔赴险处。 指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动。
⑭任人宰割:比喻任凭侵略、压迫、剥削。
⑮蓬断草枯:形容环境恶劣。
⑯彷徨:犹豫。
3、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杨振宁,美籍华人,物理学家。1922年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美籍华裔物理学家。现任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1957年与李政道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杨振宁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
(2)邓稼先(1924—1986),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3)传记: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传记一般不虚构,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第二课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臧克家)主题思想: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与众不同。作为卓越学者的他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他谦虚美德和实干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作为革命家的他是说了就做,言行一致,表现他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文章从说和做两个方面,高度赞扬了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1、字音字形
①梳头(shū)
②抱歉(qiàn)
③秩序(zhì)
④深宵(xiāo)
⑤伴侣(lǚ)
⑥小楷(kǎi)
⑦硕果(shuò)
⑧卓越(yuè)
⑨迭起(dié)
⑩澎湃(péng pài)
⑪大无畏(wèi)
⑫校(jiào)补
⑬锲(qiè)而不舍
⑭目不窥(kuī)园
⑮沥(lì)尽心血
⑯慷(kāng)慨( kǎi)淋漓
⑰气冲斗牛(dǒu)
⑱心不在焉(yān)
⑲兀(wù)兀穷年
⑳迥(jiǒng)乎不同
炯(jiǒng)炯有神
⑳潜(qián)心贯注
⑳仰之弥(mí)高
⑳群蚁排衙(yá)
⑳心会神凝(níng)
⑳一反既往
2、词语积累
①赫然: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的事物突然出现。
②诗兴不作:作,起的意思。诗兴不作,不是不作诗,而是写诗的兴致不高,不发。
③仰之弥高:指愈仰望愈觉得其崇高。
④锲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⑤迥乎不同:很不一样。
⑥兀兀穷年: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⑦群蚁排衙:指整齐地排列着。
⑧昂首挺胸:昂起头,挺起胸。形容精神振奋,意气昂扬。
⑨潜心贯注、心会神凝:精神高度集中、聚集。
⑩慷慨淋漓:形容情绪十分激动;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
⑪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斗、牛,星宿名,借指天空。
⑫目不窥园: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眼睛从不暗中看一看家里的园圃,即专心致志。
⑬一反既往:既,已经。既往,过去。与过去完全不一样。
3、文学常识
(2)作者简介: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诗人。是闻一多的学生,忠诚的爱国主义者。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首《老马》成名。1933年9月,诗人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代表作还有《有的人》,其诗往往饱含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爱憎情感;语言流畅,气势雄宏,真实朴素而精炼含蓄。随着《老马》等诗的广泛流传,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
(2)闻一多(1899—1946),本名闻家骅,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湖北人。
代表诗集《红烛》、《死水》,学术著作《神话与诗》、《唐诗杂论》等。
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参加了“五四运动”。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于是愤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6年7月15日即发表了《最后一次讲演》,当天被特务暗杀。代表作有《红烛》《死水》。
第三课 《回忆鲁迅先生》(萧红)主题思想:通过对鲁迅先生的一些生活中的小事的描写,借以向世人展现一个与人们眼中的形象不同的,更和蔼,更随和的,更真实的鲁迅。并借此来抒发自己对鲁迅先生的敬佩和怀念之情。
1、字音字形
①舀(yǎo)
②揩(kāi)桌子
③碟(dié)
④捆(kǔn)
⑤咳(ké)嗽(sou)
⑥调(tiáo)羹(gēng)
⑦绞(jiǎo)肉
⑧薪(xīn)金
⑨校(jiào)对
⑩草率(shuài)
⑪洗涤(dí)
⑫悠(yōu)然
⑬吩咐(fù)
⑭抹(mǒ)杀
⑮疙(gē)瘩( da)
⑯深恶(wù)痛绝
⑰不以为然
⑱阖(hé)眼
2、词语积累
①阖hé:闭合。
②深恶痛绝: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③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3、文学常识
(1)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20世纪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也是20世纪的文化巨人之一,鲁迅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文学不过是他传播思想的武器。鲁迅的作品对人的精神创伤与病态进行无止境的发掘,对中国人的“奴性”进行了彻底的批判,是对现代中国人的灵魂的伟大拷问 。他残酷地鞭打着人的灵魂,也反对任何形式的忍从,他始终维护人的思想的独立性和不妥协性。
(2)作者简介
萧红(1911—1942) 原名张迺莹。中国近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1930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1932年认识萧军并与之结为志同道合的伴侣。1934年在鲁迅的帮助下和萧军一起来到上海。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萧红到了香港,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龙。
主要作品:《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
以上就是关于《七年级下册语文网课复习:第一单元现代文重点基础知识(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讲课视频)》的全部内容,本文网址:https://www.7ca.cn/baike/40851.shtml,如对您有帮助可以分享给好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