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家人捐赠邓稼先亲笔手稿!(为邓稼先写赞词)
原标题:今天,家人捐赠邓稼先亲笔手稿!
今天(2月22日),在四川两弹城博物馆揭牌开馆仪式上,邓稼先之子邓志平向四川两弹城博物馆捐赠“两弹元勋”邓稼先先生珍贵手稿。
这份手稿是邓稼先先生于1985年所写,正是在那一年,他因罹患癌症入院治疗。
△手稿下方,邓稼先夫人许鹿希女士亲手所注:邓稼先手迹。
如今,手稿已微微泛黄,上面清晰工整的字迹、一丝不苟的演算,是被定格的心血。
为了放一个“中国人的大炮仗”,邓稼先1958年参加原子弹的设计工作,1986年因病去世,28年里隐姓埋名、无私奉献。
1985年7月,邓稼先罹患直肠癌,住进了医院。一直到1986年,邓稼先一共做了三次大手术,身体上的剧痛,并没有让他在研究上却步。
直至临终前,邓稼先思考的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他最后留下一句话:“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在参加原子弹设计的前三年,由于缺乏高端的科研设备,邓稼先带领研究人员用算盘、计算尺、手摇计算机计算。每一个数值都要反复核对,确保准确无误。
一个关键数据算一遍有上万个网点,每个网点要解开五六个方程式。一日三班,日复一日,计算用的纸装进麻袋,堆满了几个仓库。
在震撼世界的中国“争气弹”“争光星”背后,是以邓稼先为代表的“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大批科技工作者。
他们把汗水和热血挥洒在戈壁与深山,创造了“两弹一星”的伟大奇迹,也将“两弹一星”精神,永久镌刻在中国大地上。
“得到这样完整、清晰的手稿实属不易,对我们来说弥足珍贵,很感谢邓稼先家人对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的支持。”四川“两弹一星”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商丽娜介绍说,这份手稿将在博物馆中进行陈列,将对传承好红色基因、讲好“两弹一星”故事起到重要作用。
绵阳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
记者:王海波 蒋成林
责编:王跃璇
校对:廖琪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以上就是关于《今天,家人捐赠邓稼先亲笔手稿!(为邓稼先写赞词)》的全部内容,本文网址:https://www.7ca.cn/baike/40892.shtml,如对您有帮助可以分享给好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