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朝时期,本是奴隶部族的秦人,却因他封地称侯,成就后世秦朝-周朝与秦

2023-05-30 05:32:12

 

《史记·秦本纪》记载,秦人最初生活在东海之滨,属于东夷人的一支,在商王朝时期备受器重,他们被举族迁往西北边陲,为商王朝抵御戎狄异族和正在崛起的周人。然而,牧野之战后商王朝倾覆,秦人沦为周人的部族奴隶,废姓绝祀,度过了最黑暗无光的数百年。

秦非子,是秦部族发展史上极为关键的一位首领,在迁居西陲的数百年里,秦人和当地游牧民族相处,学会了一项重要的本领——养马。养马技术最出色的,就是族人首领的年轻儿子——非子,他的名声甚至传到了镐京。周王室命他建立国家养马场来繁殖马匹,非子不负众望,在他的精心培育下,成千上万匹骏马茁壮成长。

汘水和渭河一带,草原上万马奔腾,成为周王朝最重要的战马供给地,为表赏赐,周王朝封非子为周的“附庸”,划出一块叫“秦”的方圆五十里的土地,让非子去建立自己的城邑。经历了漫长黑暗,秦人终于迎来了曙光。

周孝王把非子封为秦邑,是秦人发展史上一个重大转折点,我们所说秦人、秦王朝、秦国的这个“秦”字得名于哪?就是得名于这个非子受封于秦。邑,在古代有都邑的意思,也有聚落的意思,是古代的一个居民聚集点,同时也是一个政权的一个分支。

上世纪八十年代,甘肃省天水市放马滩战国秦墓遗址,出土了7副世界上最早的木版地图,上面绘制了详细的河流走向,标记了春秋以来,秦人在天水、陇南一带的主要活动范围。甘肃天水和陇南地区水源充足,草地广阔,适合放牧。实际上直到今天,陕甘交界地区的森林草场,仍然是有一定规模的养马场。渭河及西汉水一带,不仅水草丰茂,而且当地的草滩、河水富含盐分。史载:礼县河曲马体格健壮,耐力强,速度快,适合挽车,也适合骑乘。

秦人从游牧部落古羌人那里得到了河曲马,运用于军事,训练组织起强大的车兵和骑兵部队。《史记·张仪传》记载:秦马之良,戎兵之众,探前趹后,蹄间三寻者,不可称数也。这句话描述秦军无数战马奔跑起来,前后蹄间一跃而过差不多七米元,可见其矫健有力,腾跃如飞。在冷兵器时代,骑兵就是陆战之王,秦军正是凭借这样的优势部队,崛起于西陲。


以上就是关于《周王朝时期,本是奴隶部族的秦人,却因他封地称侯,成就后世秦朝-周朝与秦》的全部内容,本文网址:https://www.7ca.cn/baike/40929.shtml,如对您有帮助可以分享给好友,谢谢。
标签:
声明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