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和翡翠有什么区别?哪里可以买到真正的翡翠?(玉和翡翠区别在哪)

2023-06-03 14:35:36

 

说到翡翠,知道的朋友们脑海中一定浮现的是商场里那些翠色欲滴的玉石,也一直习惯的将它称之为玉。不过,今天我得先纠正一下大家的认知,就是翡翠其实和以前几集咱们讲的玉其实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矿物。

虽然翡翠和玉都是美丽的石头,但是在矿物学概念中,翡翠是主要由硬玉或由硬玉及其它钠质、钠钙质辉石(绿辉石,钠铬辉石)经过地质过程形成的,具有工艺价值的矿物集合体。其主要成分为钠铝硅酸盐(NaAl[Si2O6]),常含有少量的 Cr、Ni 等杂质。翡翠的硬度为摩氏 6.5—7 度,相对密度在 3.25-3.4 之间。而我们前面讲的玉,比如最好的而和阗玉则是以透闪石为主的,透闪石与阳起石的集合体,可以简称为透闪石玉,它的摩氏硬度在 6-6.5 之间,密度在 2.9-3.1 之间。

正是因为翡翠的硬度比和田玉高,1863 年,法国地质学家德莫尔(Augustin Alexis Damour,1808-1902)首次对 17 世纪以来从中国流入欧洲的玉器,进行系统检测分析研究,发现和田玉是由纤维状角闪石形成的「角闪石玉」,而翡翠则是碱性绿辉石形成的「辉石玉」,将其分别命名为「nephrite」和「jadeite」,从而将翡翠与和田玉区分开来。后来日本学者根据 nephrite 与 jadeite 在摩氏硬度上的细小差别,将其翻译成日文的「軟玉」和「硬玉」。1905 年中国学者章鸿钊赴日留学,学习地质,归国后,在其 1918 年出版的著作《石雅》一书中,将日本人翻译的「軟玉」和「硬玉」的名称介绍到中国。所以,「软玉」、「硬玉」并非中国古已有之的名词,而是由日语翻译的外来用语。其实目前看来,所谓的「软玉」并不软,「硬玉」也并非特别硬,这两个定名均不科学,只是长期以来一直被中国地质学界所采纳。

中国玉文化源远流长,至今已有九千多年的历史,但是中国古老玉文化的主角一直是以和田玉为代表的闪石玉,而非翡翠,那么翡翠怎么就成了玉?甚至部分高品质的翡翠在商品价格体系中已超越了中国传统玉文化中的玉呢?

为解决这一疑惑,我们可以简单梳理一下翡翠在中国的发展史。翡翠这个词本来为鸟名,《说文》里记载:「翡,赤羽雀也,出郁林,从羽非声;翠,青羽雀也,出郁林,从羽卒声。」因其羽毛中的红、绿二色极为艳丽,人们常将其用于装饰,尤其是青绿色的翠鸟,那种装饰称为点翠。一直到清代,翠鸟的羽毛依然被大量使用,我们看的很多清宫剧也都有相当多的的点翠饰品。

但翡翠这个词用到类似颜色的石头上,用来形容石头,目前在清以前的考古发现中还没有发现,仅仅是很少一些文献中有所记载。例如汉代班固的《两京赋》、张衡的《西京赋》都提到的「翡翠火齐」,宋代的欧阳修在《归田录》中记录的有「家有一玉罂」,被宋真宗的朝老内臣识为翡翠,并说禁中宝物中有「翡翠盏一只」,还有《后汉书》记载的东汉永元九年,云南永昌徼外蛮及掸国王雍「调遣重译奉国珍宝」。但是这些记载都无法确证所讲的翡翠就是现在意义在缅甸所产的翡翠,也无法确定东汉时期,在今缅甸东北孟拱、孟密一代的掸国所进贡的珍宝中有翡翠。

世界上出产翡翠的地方有缅甸、日本、俄罗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中美洲的危地马拉等地,但到目前为止,缅甸仍是世界上唯一优质翡翠的出产国。缅甸出产翡翠的地方主要在缅甸北部的雾露河流域,亲墩江支流,克钦邦西部与实皆省交界线一带。而历史上的老矿区,如帕敢区的孟拱、孟密等地在明清时期曾是「滇省藩篱」。所以,明清时期这些地方出产的翡翠大多由以腾冲为首的云南人开发,或加工成品,或原料输送进入中原地区因为产矿区和云南非常近,我们有理由相信明代《徐霞客游记》中记载的一则信息,潘生送给徐霞客的两块「翠生石」必为翡翠无疑。由此也能证明翡翠在明代已经真正进入了中国。唯一可惜的是,目前在正式考古发掘品中,只见清代墓葬出土的翡翠,未见明代墓葬出土的翡翠。

目前我们能看到的大量翡翠制品,最早就在清代。我曾梳理了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翡翠器物,也查阅了大量文献档案,发现在清代宫廷中,翡翠在宫廷中的地位也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变化:


以上就是关于《玉和翡翠有什么区别?哪里可以买到真正的翡翠?(玉和翡翠区别在哪)》的全部内容,本文网址:https://www.7ca.cn/baike/42874.shtml,如对您有帮助可以分享给好友,谢谢。
标签:
声明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