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最苦与最乐》课堂同步练习题(最苦与最乐初中课文)

2023-06-03 22:18:08

 

《最苦与最乐》课堂同步练习题

基础导练

知识积累与运用:

1.为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

1契约 音: 义: 2 恩惠 音: 义:

3悲天悯人 音: 义: 4卸却 音: 义:

5如释重负 音: 义: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横线的词

1失意,会使你冷静地反思自责,使你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和弱项,努力克服不足,从而驾驭生命的帆船,乘风破浪,以求一搏,从失意的废墟上重新站起。

失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昨天是今年高考的最后一天,经历了几天紧张拼搏的考生们如释重负,开始设计自己轻松的假期。

如释重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对错

A.课文第一段的中心句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

B.课文第四段中引用了孟子和曾子的话,孟子的话引作论据,曾子的话引作论点。( )

C.课文第四段中“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句中的“他”指代的是仁人志士和诸圣诸佛。( )

D.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是因为本文是从“最苦”和“最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苦与乐”与本文的主要内容“尽责任”关系不大,所以,不以“苦与乐”为题。( )

4.本文选自_______,作者______,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字_____,号任公,别号_____。

二.阅读

(一)

①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②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逃躲,反而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1.文段选自课文《 》。作者是_______,字卓如,号任公,别号____________,近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议论文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其中论据分_____论据和______论据两大类;常用的论证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证方式分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是_________和________的关系。

3.文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以提炼出本段的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运用的修辞手法有______和_______。

5.文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_。

6.用“//”线为1段分层。

7.按已给空格用原文填空。

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失意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老、病、死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8.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你认为,文章最后所说的“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有何不同?

(1)“卸却”责任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字以内)

(2)“解除”责任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字以内)

10.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1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读完全文后,概括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什么?你对“责任”是怎样看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翻过来看……正是这种作用。

1.解释加点的词:

(1)如释重负(2)大抵

2.“无入而不自得”是_______说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种作用”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过来看”在文章结构上起________作用。

5.文段一开头就用设问句提出论点,这种方法有什么好处?

6.文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提炼出该段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段论证论点的方法有:

8.该段在结构上的特点是:

9.用“//”线为文段分层。

能力提升

(三)

说真诚

①曾几何时,我们渴望辉煌与成功,富于幻想与憧憬。然而,当岁月为我们的人生之树又增添一围崭新的年轮时,我们却愈来愈感到首先需要的是真诚。因为真诚是火,当心与心之间横着樊篱时,它会焚去所有的阻隔,引导心灵共同拥抱美好与真情;真诚是水,当思想里积起种种难以沟通的障碍时,它会洗去一切误解,在不同的思想之间串流一条理解的小溪。

②真诚的人坚强自信,乐观向上,在他们眼里,困难是胜利的前奏,失败是成功的信号;真诚的人从善如流,热情大方,生活里平易近人,虚怀若谷,实践中乐于助人,行为高尚;真诚的人嫉恶如仇,崇尚真理,他们是现实生活的清洁工,又是良好社会秩序的交通警;真诚的人潇洒自在,人格高尚。真诚像春天的明媚阳光,即使有的地方普照不到,也会把温暖辐射到那里。

③缺乏真诚,心灵里会生长芥蒂与隔膜,人与人之间无法沟通。没有真诚,生活会失去美好,变得虚伪与沉重,社会里也将失去纯真与同情。向往真诚而不知其内涵的人,将永远无法做到真诚。只知真诚却在行动上另是一套的人,只是在关键时期用它来伪饰自己的言行。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不是真诚,固执己见、独断专行也不是真诚。真诚需要望我,需要付出,只有思想上达到并保持一种毫无顾虑、毫无压抑的至高、至善的境界时,方能自然流露真诚。这犹如青春对于人生,只有心中的“天线”不断从天上人间接收美好、欢乐、勇气和力量的信号,才能青春永驻,风华长存。哪怕古稀高龄还能年轻,因为他思想达到了超凡脱俗的境界。

④真诚就要把心胸扩展,把虚伪斩断,让非分的欲望、灰色的思想一起付之流水,从而多一点善心美意,多一些热情奉献。就像杜甫身居陋室,喊出的却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就像范仲淹,胸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心。而今有多少人,虽然很会使用“外交辞令”,却令人一眼看穿其虚假的本质;又有多少人,虽然拥有太多的钱财,却不能买到一丝真诚。人们终于明白,真诚金钱不换,真诚巧语难当。

⑤真诚是理想里的一朵白云,真诚是生活中的一泓清泉,真诚是感情里的一支劲歌,真诚是奋斗中的一叶风帆。

⑥恪守真诚,它会帮我们创造金色的人生。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开篇提出了我们“首先需要的是真诚”的观点,接着具体阐释什么是真诚,然后进一步论述了怎样做到真诚。

b.第四段画线句“虽然拥有太多的钱财,却不能买到一丝真诚”一句,揭示了真诚与金钱互不相容的对立关系。

c.作者在第三段运用了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论证了“真诚需要忘我,需要付出”的观念。

d.本文观点鲜明,感情充沛,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语言精练、生动,富有感染力。

2。为什么说“真诚是火”,“真诚是水”?

3.第四段引用杜甫和范仲淹诗文中的名句论证了什么?

4。请以“勤奋”为开头,仿照“真诚是理想里的一朵白云,真诚是生活中的一泓清泉”写两个句子。

勤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勤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

1.1qì 证明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合同、文书、字据。

2huì 好处,给人财物

3mǐn 同情

4xiè 解除

5shì 放开、放下

2.1不得志。

2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3.A.对 B。错 C。对 D。对

4.饮冰室全集 梁启超 卓如 饮冰室主人

二.

(一).

1.最苦最乐,梁启超,饮冰室主人,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

2.略

3.人生最苦……未了人责任。

4.设问,排比

5.略

6.……未了的责任。//……什么苦。//独是……

7.知足 安分 达观

8.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9.(1)未尽责任,丢开不管(“推卸责任”和“逃避责任”亦可)

(2)尽了责任,再无负担

10.人人必须尽责任(或“人必须对生活负责”“尽责虽苦却乐”)

11.应尽的责任没有尽(或“该做的事没有做完”)“看待”的答案必须含有以下3个要点:①每一个人都有责任;②尽责任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内容;③尽责任,就会快乐,否则,就会陷入痛苦。

(二).

1.(1)放下(2)大概

2.孔子 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3.尽责任所产生的效果

4.过渡

5.更能吸引读者,引起读对所问及所答内容的重视。

6.自然……乐事 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7.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8.总—分

9.……乐事。//古语……

(三)

1.b

2.真诚是火,因为它会焚去所有的阻隔,真诚是水,因为它会洗去一切误解。

3.真诚就要把心胸扩展,或“多一点善心美意,多一些热情奉献。”或“真诚就要把心胸扩展,把虚伪斩断,让非分的欲望、灰色的思想一起付之流水,从而多一点善心美意,多一些热情奉献。

4.如:勤奋是攀登知识高峰的阶梯,勤奋是遨游知识海洋的航船。

教师之家--教师备课教学好帮手!www.renjiaoshe.com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备课资源导航

课文目录及资源

1.邓稼先/杨振宁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臧克家3.终身做科学实验的爱迪生/胡适4.孙权劝学/《资治通鉴》5.黄河颂/光未然6.最后一课/都德7.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8.木兰诗9.阿长与《山海经》/鲁迅10.老王/杨绛11.台阶/李森祥12.卖油翁/欧阳修(旧文回归)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张中行14.梅岭三章/陈毅15.最苦与最乐/梁启超16.古文两篇陋室铭/刘禹锡爱莲说/周敦颐17.紫藤萝瀑布/宗璞18.一棵小桃树/贾平凹19.外国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20.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陈子昂望岳/杜甫登飞来峰/王安石游山西村/陆游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21.伟大的悲剧/茨威格22.太空一日/杨利伟23.带上她的眼睛/刘慈欣24.河中石兽/纪昀


以上就是关于《七年级语文《最苦与最乐》课堂同步练习题(最苦与最乐初中课文)》的全部内容,本文网址:https://www.7ca.cn/baike/43028.shtml,如对您有帮助可以分享给好友,谢谢。
标签:
声明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