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俗语:“有福之人两腿毛,无福之人毛两腿”,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有福之人两腿毛无福之人毛两腿

2023-06-04 04:48:12

 

原标题:俗语:“有福之人两腿毛,无福之人毛两腿”,到底是什么意思?

引言

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有福之人两腿毛,无福之人毛两腿”这句俗语,但是却不解其意,为什么有无福气跟腿毛会相关呢?而且“两腿毛”和“毛两腿”,听起来好像并没有任何的差异,所以更加难以理解。其实很多俗语和这句俗语一样,是在特定的历史社会环境下形成的。

古代俗语

对历史上的俗语追根溯源,会发现这些俗语中的“俗”,并不是说这些话非常低俗,而是说这些话是约定俗成的,是古代人们在平常的生活中积累下来的经验,这种共同经验加上了一些艺术加工,变成了朗朗上口的俗语。比如“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这句话在小学课本上就有出现。

现在很多小孩子从出生开始就拥有了一个优渥的环境,不用再去接触农活,但还是知道这句话,是因为这句话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并不代表他们理解了这句话,因为这句话是在我国古代农民在生产中总结出来的一大规律。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的四月五日,清明就意味着天气开始渐渐回暖,雨水也要开始增多,这个时候就十分适宜发展农业。如果再不去播种,时间就迟了,收获的时候也会更晚。

这句俗语的形成背景

我国在古代一直是农耕社会,以发展农业为主,大部分人都被捆绑在土地上。这些人每天要进行高强度的劳动活动,每天从起床开始就和土地亲密接触,直到晚上回到家。所以说中国人和土地有着十分深厚的感情,正是在这片黄土上,诞生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古代的百姓在耕作之后,也面临着上交赋税的难题,遇到严苛暴政的君王,就会大幅度提高赋税,农民的生活就会十分困难。总体来说,古代的农民并没有很多的财富,最富足也只是能够满足一家人的生计,并不能支撑自己发展其他行业。

这些生活并不富足的农民们在要进行生产劳动之前,会先脱了自己的鞋子,然后把自己的裤腿挽高,这是为了减少衣服被泥土弄脏的程度,这样就可以减少洗涤次数,一件衣服才能穿的时间更长。所以他们就赤着双脚、裸着双腿在地里劳动。

而下雨以后或者在有水的田地里劳作的时候,湿湿的黏土就会粘在腿上,等到这些农民们劳动一天回家清洗的时候,这些湿润的泥土就已经变干了,也会带着腿毛一并被剥落下来。如此一来即使再“顽强”的腿毛,如此次数多了以后也会脱落,所以经常干活的人就是两腿光光的。有钱人家的人就可以免去农活的困扰,他们根本无需下地干活,也就不会被泥土黏住腿毛,所以出生在这种家庭就是一种天大的福气。也就有了“有福之人两腿毛”的说法。

“无福之人毛两腿”又该如何理解呢?

其实这句话是在历史的口口相传中出现了“误传”的现象,因为“毛”和“忙”的读音太过相似,所以就被传成了“毛两腿”,而实际上是说这种无福之人,“忙两腿”。所谓无福之人,他们往往没有一个固定的家,也没有固定的生活工作,所以他们需要不停地奔波,难以获得稳定。他们的两条腿每天都在运动中,四处寻找生计,但是仍然碌碌无为,所以说这种人是无福之人,他们的两条腿就会非常“忙”。

虽然是被误传的,但是因为这两句话连起来太过顺口,所以也就没有人去纠正,而是形成了一个定式。除此以外,关于“有福之人”和“无福之人”的区别还有很多标准,比如“有福之人一嘴毛”,这句话则是因为古代的政府官官员和文人墨客往往留着长长的胡须,这种人往往也不需要亲自劳作,所以他们也是“有福之人”

结语

这句俗语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即使很多人对于古代的很多俗语持以否定态度,认为这种话没有依据,并不值得相信。但是这些俗语之所以流传这么久,并不是因为它符合科学道理,而是因为它蕴含着生活的哲理。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以上就是关于《原创 俗语:“有福之人两腿毛,无福之人毛两腿”,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有福之人两腿毛无福之人毛两腿》的全部内容,本文网址:https://www.7ca.cn/baike/43137.shtml,如对您有帮助可以分享给好友,谢谢。
标签:
声明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