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70周年支付方式的变化(中国支付行业发展简史)
钢琴曲 音频: 进度条 00:00 04:31 后退15秒 倍速 快进15秒
建国70周年支付方式的变化建国70周年以来,我们的国家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再到强起来的实质性的飞跃,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我们每天都在进行的支付方式就是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一个缩影。为了更好的了解现在的支付方式, 我们围绕现在比较普遍在线支付展开了一个关于支付方式的问卷调查,收集了来自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地区问卷反馈。从问卷中我们发现在线支付普及度已经高达96.41%,98.80%的人都使用过在线支付,日常生活中使用微信支付宝付款约占89.82%。虽然一些人比较担心安全问题,但是大多数人对现在的移动支付感到比较满意,认为比较方便快快捷。
回眸改革开放前的“凭票供应”时代到现在的“移动闪付”时代,这种变化对于一些人来说可能是始料未及,但是改革开放40年以来人民的吃穿住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支付方式的变化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们的小编们为大家整理了建国70周年以来,支付方式的变化过程,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吧!
一、建国以来纸质发展交易发展与变迁
01票证时代在上世纪 50 年代末到 80、90 年代(1955-1993),粮票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票证,也是属于那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标志与那一代人专属的回忆。
民以食为天,而当时换取粮食最主要的途径就是通过粮票来换购。每一种粮票只能换取其所对应的东西,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粮票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粮票刚好够花,根本攒不下来”是当时普遍存在的现象。
粮票种类大致可分为全国粮票、军用粮票、地方粮票和划拨粮票四种。第一套全国通用粮票于1955 年发行,面额有半两,貳两,壹两,壹市斤,半市斤,叁市斤等,形状为统一规格的长方形。从改革开放以后,第一部分票被淘汰是因为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力,物资能够满足人民需求。特别是1983年以来,粮票逐渐很少被使用,于1993年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我国自建国初期至今共发行了五套人民币,每一套都结合了当时我国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点,这五套人民币不仅体现了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与进步,更见证了我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第一套人民币于1948年十二月一日正式发行,到1955年十月全面停止流通,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胜利进军的形势下产生的。在图样题材上,选择当时经济建设和新社会人们生活的图案,生动展现出我国解放事业及建国初期人们的政治、生活、文化、社会百态。这套人民币共设计了十二种面额,62种版别。第一套人民币发行的时候,物价是极不稳定的,最大面额的5万元在当时只能买到20斤或者50斤,还只可能是两只鸡,当时的物价一个月就可能翻一翻,于是,便发行了第二套人民币。
第二套人民币于1955年3月1日发行,共有11种面额,13种版别。其历史背景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取得胜利,因此经济状况逐步好转,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国内外的经济状况而发行了第三套人民币。
第三套人民币于1960年4月20 日发行,2000年7月1日禁止流通。15 日发行 1 角,2 角,5 角,1 元四种硬币。是我国自行设计并且独立印制出的,标志着我国印钞和造币技术进入新时期。
第四套人民币的设计,从1967 年“文化大革命”初期到 1985年定案,于1985年常务会批准,1987 年 4 月 27 日发行。
第五套人民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十周年之际(1999年10月1日),为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货币流通的要求,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第五套人民币。较前四套相比,大大提高了防伪性能,展现了我国科技水平的进步,正面采用了毛泽东同志建国初期的头像,背景图案选用具有中国各地地理特色的图案,充分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上下五千年来的大好河山的壮丽图景,弘扬中国文化。
放眼全球,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与人民对生活水平要求的提高,无现金交易正在成为一种趋势,但还是有一大部分人选择使用现金交易,那么,现金交易对我们的生活又带来哪些利与弊呢?
有利之处:1.进行小额交易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省时间,比如你只想要买一瓶水, 在支付时直接付两元钱就减少了扫码流程所花费的时间;
2. 使用现金支付极大的减少了电信诈骗和网络银行诈骗率,甚至保护了个人隐私,减少了信息泄露的潜在风险;
3. 当外出购物手机没有电或者网络的时候,现金支付缓解了“扫不出码”的尴尬, 有效的解决了问题;
4. 在经济相对不发达或欠发达的地区,小贩知识文化水平不高,或者当地无现金支付不太常用,那么现金支付就成为他们日常支付的首选方式;
5. 逢年过节用于包红包,比起微信转账更有节日的氛围,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亲朋好友间情感的交流。
不利之处:1.每张纸币都流经不同的地方,并且其纸质极易携带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这些都会传播疾病,有些人没有做到饭前便后洗手,极容易影响健康;
2. 现金不方便携带,不好保管,容易丢失;
3. 如果外出带有大量现金,会被不法分子盯上,对人身安全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4. 被不法分子仿造,如果大量流入市场,将会对人民财产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以及被骗者精神与心理的不可磨灭的伤害。
二、刷卡时代
到了20世纪70年代,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运用,使银行卡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不仅减少了现金和支票的流通,而且使银行业务由于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银行卡自动结算系统的运用,使一个“无支票、无现金社会”的到来不久将成为现实。
1
中国银行卡产业20年的发展历程,大体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①1985年至90年代初期,为起步阶段。
②90年代初期至1996年初,为各行大中城市分行独立发展银行卡业务阶段。
③从1997年至2001年底,为中国银行卡逐步实现联网通用阶段。
④2001年至今,为中国银行卡联网通用深入发展阶段,全国各银行机构的银行卡发卡量迅猛增长。
2
刷卡越来越受到人们追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第一,交易方便,如果利用刷卡机结算,超市不用找零,客户也不用掏币。
第二,利于清洁,纸币在流通的过程中被若干人接触,用刷卡机刷卡支付干净得多。
第三,刺激消费,心理学研究表明刷卡的客户对价格的高低没有支付现金的客户那么敏感。
第四,档次升级,安装了刷卡机可以刷卡的商店与不可以刷卡的刷卡机在客户心中还是有区别的。高档餐厅、大型超市、品牌专卖店都设有刷卡机。
第五,现金安全,如果商家有刷卡机,顾客不用带大量的现金去买东西,商户也就不会有大量的现金积压在店铺,避免偷窃行为的发生,而且双方都不用担心假币的问题。
第六,扩大客户群,基于以上优点,现在很多人出门都不带纸币或者仅带少量纸币,而较大金额则习惯刷pose机支付,刷卡一族也更加愿意去可以刷卡的地方消费,无疑扩大了客户群。
3
2019年3月18日,央行发布2018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截至2018年末,全国银行卡在用发卡数量75.97亿张。其中,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数量共计6.86亿张。中国人均持有银行卡5.46张,且平均每两个人持有一张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另外,银行卡信贷规模适度增长,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占比下降。截至2018年末,中国银行卡授信总额为15.4万亿元,卡均授信额度2.24万元。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788.61亿元,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的1.16%,占比较上季度末下降0.18个百分点。
2019年4月22日,中国银联发布了《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报告(2019)》。报告显示,2018年,银联网络转接交易金额占全球银行卡清算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并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同时,银行卡发卡和受理规模进一步扩大,银联卡全球发行累计超过75.9亿张,银联卡全球受理网络已延伸到174个国家和地区,覆盖超过5370万家商户和286万台ATM,用卡增值服务不断丰富。
由此可见,刷卡的支付方式不仅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三、扫码时代
01互联网的发展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生活方式的
改变,支付方式也由需要随时携带的现金支付演变成了仅需一部手机就可完成的扫码支付,现在大多数人都只用带一部手机就可以完成购物、预定酒店、预定机票车票、支付等服务。对于手机支付—扫码支付而言,大多人比较熟知的是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支付。
支付宝的推出是由于淘宝的发展,人们在淘宝的购物需求越来越大,还有就是银行的调控。支付产品在2003年10月就上线了,但支付宝公司是2004年12月创立。支付宝在支付时非常方便简单,打开支付宝后点击左上方的扫一扫,扫描商家提供的二维码,输入需要支付的金额就可以支付。有些超市是扫描付款码,点开扫一扫旁边的付款,就会有付款码,超市扫描付款码后就可以直接从余额或银行卡里扣除购买商品的需要的钱。支付宝里还有花呗,花呗可以说相当于一个贷款应用,可以在一定额度内提前使用钱,在一个月之内还清的话免利息,超过一个月就开始产生利息。
微信这个软件是2011年由张小龙带领的腾讯公司研发的一款交友软件。2013年微信支付正式上线,它是财付通与微信合作推出的。微信里在“我”的选项里就有支付,点开支付里面就可以看到你的钱包,钱包里剩余的金额也会显示。微信支付可以绑定自己的银行卡,点开钱包里的零钱可以提现到银行卡里,也可以将卡里的充值到微信钱包里。当然而微信支付也同样很方便,点开右上角的+号,点开扫一扫,扫一下二维码便可支付。微信支付的范围越来越广,到2015年5月,微信零钱用户突破了3亿,2016年1月微信支付接入线下的门店超过了30万家。
可以说微信与支付宝支付方式基本相同,其中支付过程由一开始的输入密码支付改进为指纹支付,密码支付与银行卡密码相识,一共有六位数,不经意间你可能会把这两者各自的密码混淆;或者你在输入密码的过程中密码很容易被别人偷窥并记住,像这种情况便存在很多安全隐患。于是推出了指纹支付,指纹支付就是指纹消费,是采用已成熟的指纹系统进行消费认证,在手机上采集认证好自己的指纹后,将指纹按在手机识别按钮上,通过指纹识别即可完成消费支付。近两年又推出了人脸识别技术支付方式,使得支付过程更加便捷高效地进行身份认证支付,这些技术改进,进一步增加了支付的安全性,防止了密码泄露,现如今使用指纹指数的人占了60%,人脸支付占6%。
全靠一部手机,走遍中国都不怕,手机扫码支付,就是这么轻松容易。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温馨提示
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我们生活方式的进步,看完这个变化过程,你有没有什么感慨呢?欢迎下方留言↓↓↓
排版丨李滨鸿
图文丨左玉玺、张宝方、张雍钒、朱光仙、魏田星雨、李玉怡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以上就是关于《建国70周年支付方式的变化(中国支付行业发展简史)》的全部内容,本文网址:https://www.7ca.cn/baike/43703.shtml,如对您有帮助可以分享给好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