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集团供应链融资模式的特点是什么?存在着哪些风险?
一、苏宁集团供应链融资模式的特点
(一)融资渠道多样化
(1)与多家银行合作
苏宁金融自从创立至今,不断地和银行紧密业务往来关系,目前已经与交通银行、江苏银行、中信银行等几大银行结成了合作伙伴关系。
2012年12月6日,苏宁集团在重庆设立了苏宁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负责与银行合作开展“转售银行保理”业务。

主要目的是为中小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苏宁公司利用网上贸易平台的实际交易资料,对上游、下游的中小企业信用资质进行审查与评估。
并将信用度良好、和苏宁有着长期稳定关系的企业推荐给合作银行,苏宁自身的财务情况无法满足众多供应链上企业的资金需求。
因此采取和银行合作的方式开展供应链金融,使得苏宁的融资渠道多样化。
(2)发行企业资产专项融资债券
苏宁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从前期与银行的合作,发展到开发独有的专业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
其中包括苏宁银行、苏宁消费金融、苏宁金服等,为供应链上的企业提供融资。

为确保公司有充足的融资渠道,以保障金融业务的顺利运行。
苏宁成功进行了基于未来现金流量的供应链金融ABS业务开发,其是基于发行证券方式获取相应的融资支持。
苏宁金融联合评级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于2019年3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了第一个供应链金融ABS。
也就是“华泰资管-苏宁供应链”专项资金,这是苏宁自定义融资方式上的一个重要突破。
苏宁与华泰资管在2019年至2021年间的供应链金融ABS业务总额达94.88亿元,为各大公司提供了巨大的融资支持。
此外,苏宁还和长江楚越合作对供应链金融业务进行融资,由长江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设立并开始运作,专项计划设置优先级和次级两种资产支持证券。

从2019-2021年苏宁发行的长江楚越-苏宁供应链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从1期逐步进展到5期,5期共计发行10.51亿,分配金额10.64亿。
随着苏宁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日趋壮大,该证券发行金额由1.33亿逐步递增到2,35亿,债券利率也有所上涨。
由第一期的7.00%到第三期的7.50%,以后各年保持不变,分配金额由1.42亿递增到2.52亿。
说明苏宁的综合授信模式具有较好的资金来源,为该金融ABS项目奠定良好基础。
(3)为金融领域子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
2013年年初,苏宁成立了金融事业部,进行组织机构和人才队伍的建设工作,已完成各种牌照的审批。
在经历两年的发展完善苏宁金融业务,创立了比较完整的金融业务布局。

苏宁易购的控股子公司苏宁金服业务发展迅速,在2016、2017年先后引进了两轮战略投资者,以此增强苏宁金服融资能力。
2019年苏宁在金服业务方面还完成了增资扩股工作,在本次工作开展上,苏宁金服通过投前估值460亿元完成本轮投资者17.857%新股的增资扩股操作。
总规模达到了100亿,总市值为560亿,增资后,苏宁易购将拥有苏宁金服41.15%的股权。
苏宁集团的控股股东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此次增资扩股后,苏宁金服将不再纳入苏宁合并报表的范畴,而是做为对公司具有重大影响的参股公司。
通过交易促使苏宁金融能够在融资服务提供方面有更出色优势,强化其资本优势。
确保供应链融资目标实现同时,有利于建立运营管理和资本运营平台,从而达到资本化的目的。

另外,公司在供应链融资、消费信贷等方面也会得到有效的推动。
(二)自建供应链融资贷款公司
金融机构作为供应链金融链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为企业的融资活动提供了资金,有助于推动整个供应链金融模式实现出色发展。
对于苏宁易购,其在发展上十分关注供应链融资管理体系的构建,通过组建各类金融公司,形成了一套自己独有的苏宁体系。
逐步降低对外部金融的依赖性,彻底改变了以往单一的金融体系。
苏宁构建的“消费金融+民营银行+供应链金融”模式,分别与苏宁消费金融、苏宁银行、苏宁金融等金融机构相匹配。
苏宁的消费金融业务以终端客户(供应链的下游)为核心,业务涵盖个人消费信贷等,目前实现了100%线上办理。

消费金融主打游击战,满足终端客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苏宁金融目前是苏宁易购供应链金融运作的主要力量扮演着主力部队的角色,将金融服务扎根延伸至末端供应商。
苏宁银行是专门为苏宁集团设立的,它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吸纳更多的公众存款。
为苏宁的供应链金融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资金,苏宁银行在商业战场上起到后勤保障的作用,为一线提供资金支持。
由此可见苏宁金融、苏宁消费金融、苏宁金融“三驾马车”相辅相成,全方位多角度占领苏宁合作企业金融市场,共同推动了苏宁易购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
(三)依托电商平台精确管控融资流程
苏宁易购电商平台的特性使其在实施供应链融资模式时可以对融资流程有较为详细的管控。
例如苏宁“信速融”产品,为平台商户提供的融资服务模式,可对店铺的线上、线下、全过程的交易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并提供了多种商品的即时行情。

对于动产抵押融资的实现来说,苏宁易购基于苏宁金融生态系统的构建,引入人工智能技术。
在金融服务各个环节都能及时获取资产的价值,并对其进行实时的价值评估。
苏宁的供应链金融平台已经与整个生态圈的信息体系相连接,形成了“四流合一”的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实现生态闭环的构建,并达成相应数据库建立。
通过实时完成数据的扩散,能够确保中小企业融资诉求的达成。
苏宁易购的数据分享模式可以为电商平台提供参考,同时引入了大数据技术实现质押物自动评价体系的针对性构建。
其能够充分立足自身情况出发,科学合理获取信息,达成高度的数据共享目标。
二、苏宁集团供应链融资模式存在的风险
(一)供应商信用状况难以评估
苏宁的供应链金融业务主要服务于中小微企业。
但是由于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经营管理水平低、资产流动性差、资产负债率高现状,苏宁会有难以如期回收贷款风险的存在。

虽然苏宁针对中小企业进行了信用等级的划分,按照等级高低确定放贷限。
但是中小企业一段时间内财务状况改善、信用评级提高不代表融资贷款风险的降低。
分析苏宁的“信速融”业务流程和设计准则,可以看出存在如下风险:
首先,面临数据失真的风险。
为了满足平台商户尽快获得融资贷款的需求,苏宁简化融资贷款审核流程。
只要企业提供银行的资金流水信息,以及平台客户的交易信息,苏宁便为其进行授信进而提供贷款。
这种流程不需要提供抵押物便可获得信贷,但是苏宁一方面无法保证供应商交易订单的真实性。

另一方面无法追踪到公司的资金流向。
若是过程中信息掌握不足,可能会导致苏宁自身陷入信用风险漩涡,对整个供应链利益产生干扰。
另外,“信速融”产品所服务的商户企业不仅仅包括和苏宁有密切供需关系的企业。
此外其也将平台所有企业都纳入到服务对象范畴,为此在进行风险防范上会有较大的压力。
另外,信用评估数据一般指的是交易以及经营数据。
但是对于很多具体的管理以及技术等要素却无法纳入评估体系当中,苏宁很难通过线上交易获得相应的信息和数据。

但是这些也是在信用评估时不可缺少的重要指标,苏宁要对融资公司进行全面的调研和研究,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二)存货融资类质押物的可靠性较差
苏宁公司“货速融”是一种以担保物为基础的库存融资理财产品。
对担保物权的认定要从产权明晰、产品合法合规、存储难易度、易变现能力、储存成本、市场价格波动等几个方面着手。
除此以外该交易的真实性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不仅要保证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和存货所有权的真实性,也要考虑自自偿性交易的真实性。
以上对担保物权的风险评估环节缺一不可,否则任何一点出现纰漏都会使苏宁面临财务危机。

苏宁“货速融”供应链金融服务主要是为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但是,若买卖合同造价,苏宁就不能通过诸如商品变卖等方式降低风险。
苏宁公司的存货跌价损失持续增加,源于其当前金融业务的日益扩张以及其需要实现存货周转率的针对性提升。
“货速融”融资模式下苏宁对客户的质押货品质量把控不严有关,导致它本身的库存压力增大,存货跌价损失上涨。
以上就是关于《苏宁集团供应链融资模式的特点是什么?存在着哪些风险?》的全部内容,本文网址:https://www.7ca.cn/baike/48799.shtml,如对您有帮助可以分享给好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