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杭州能否实现“外摆”?曾试点三天外摆的网红“狮虎桥路”商户们观点激烈碰撞

2023-07-05 05:38:57

 

原标题:杭州能否实现“外摆”?曾试点三天外摆的网红“狮虎桥路”商户们观点激烈碰撞

3月4日,杭州入春。

春风恣意,阳光灿烂,在室外搭小桌,无论吃饭还是小憩,最舒服不过。

外摆摊点既是城市户外商业的重要内容,也是映照城市商业繁荣的窗口。如何在营造整洁有序又充满活力的市容环境的同时,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接地气生活的要求,成为各地积极探索实践的热点问题。

2月底,昆明出台弹性措施,适度允许商业外摆,规定“在昆明市主城区‘相对禁止区’和‘引导区域’内的个体商户、连锁企业,经申请同意可利用自营门面、商铺门前区域,开展店内商品临时外摆销售”。

在此之前,北京在重点商圈组织开展外摆试点;上海允许在“设摊开放区”有序设摊。

在杭州,“外摆”能否实现?如何规范管理?

三天客流量上万,销售额同比增长300%

杭州狮虎桥路50多家小店参加过外摆

狮虎桥路比邻延安路和武林路,被网友称为“武林广场的后花园”,聚集了古着店、咖啡店、设计师饰品店、潮鞋店、二手书店、小酒馆等50多家不同业态和品牌的网红商家。

2022年5月20-22日,每天下午4点至晚上9点半,这里举办过街区市集活动,增设商铺外摆。商家们纷纷将店面“延申”,摆出自家最炫酷的物品,吸引了一大波客流,“三天客流量上万,销售额同比增长300%”。

当时属地天水街道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直在寻找突破口扶持小微商业主体,市集尝试以“都市后街”外摆模式拓宽经营模式,“效果不错”,并计划通过外摆常态化、街区景观提升等,进一步营造狮虎桥路的整体商业氛围:“类似的市集会根据法定长假、双11等消费节情况适时举办。”

去年6月,潮新闻记者在狮虎桥路“小烦大人”里,站店10个小时,做了一回小店老板。

10个月过去了,记者再次来到了店里。

3月4日下午1点多,阳光耀眼,相比景区人流爆满,狮虎桥路多了一份安谧。

路边站着三三两两的人,分不清是顾客还是小店老板。

“小烦大人”变样了。店门口摆着一张白色长椅,店内格局也做了调整,货品换新,错落有序。

老板范宇说,这是在“求变求新”。

2023年伊始,小店生意回暖,“在持平的基础上能有小小的利润进账了”。向好的趋势,对他来说是一种鼓励,“3月春暖花开了,肯定会越来越好的。”

门口的那把长椅,是范宇的“小巧思”。

按理说,目前这条街并不允许“外摆”,而且管理非常严格,“门口连贴张广告纸都会被撕掉”。

他说,之前有几家店铺,将露营椅子摆了出来,很快被要求收回整改。

而他的这把椅子,用他的话说,“有了一层公益色彩”。

“这条街就适合慢慢逛,但是除了进店就停不下来了。这样一把公益的椅子,就是给走累的人歇歇脚,不是为了招揽生意,我晚上就收回去了。”他解释。

“外摆”如果可以在一些街道和地方试点适度放开,范宇觉得对他们这些店主来说是有利的。

狮虎桥路上的小店,都是新潮有趣的,如果能“外摆”肯定会很吸引人眼球,“客流量会比现在多。”

但他也有自己的担心。“如果是毫无章法的外摆,就会造成人员混杂,会破坏这条街的业态和腔调。”随之而来的,也会出现安全、卫生、占道等问题。所以,范宇建议,在保留本街业态,不引进其他摊贩的情况下,相关部门可以统一要求,统一装置,让“外摆”得到协调管理。

支持外摆或者不支持外摆

狮虎桥路的这些店分成了两派

“海边咖啡”在狮虎桥路上营业2年多了。

它的门面很有趣,特意隔了一小块地方出来,铺上白色石子,摆上了精致的皮沙发和小桌子,供客人休闲。这样的设计,就是最好的招牌。

店面不大,只有30多平方米,最多同时容纳20名客人。

老板朱先生说,当初选择狮虎桥路就看中了这里的文艺气息。生意还算可以,虽然疫情有影响,但是有日渐复苏的趋势。

因为店铺坐南朝北,很少能被阳光光顾,必须在人行道上才能晒到一些阳光。

开业的时候,朱先生也尝试过,在店外做“外摆”,“我和合伙人都喜欢露营,所以会把一些装备摆出来。路边车位空的时候,我们在马路牙子上放了几个垫子供客人坐,其实还挺受欢迎的。”

虽然吸引了客流量,但是和城市管理规定有悖,存在冲突和约束。

“对于我们这样的咖啡馆来说,‘外摆’是最好的。天气这么好,店里相对闷热,外面更舒适,环境是一个重要的引流因素。”朱先生也建议,尽可能在保证安全、不影响居民的情况下,鼓励商家“外摆”。

“小烦大人”旁的古着店,在去年年底易主了。

如今的店主是两个大男生,平时很少在店里,有专门的店长。

其中一名合伙人,29岁的侯宪达曾经任职阿里,想挥别“996”的工作,所以出来创业,经营着一家留学机构。开店只是他的副业。

这家古着店卖的全是可爱女装和夸张饰品。

侯宪达说,自己也是在慢慢学习,有空就来店里看看。“至今生意不错。”

虽然店里有很多稀奇古怪、花里胡哨的小玩意儿,很适合“外摆”,但是他觉得,“外摆并不适合服装店。”在他们家,很多服装都是买手挑选来的,独此一件,需要慢慢挑选慢慢试穿,“放在外面反而不会吸引到客人进来。”

另一家古着店的老板廖先生,也同样不赞同“外摆”。

他有着丰富的“摆摊”经验,在他看来,“外摆”不一定会增加营业额,反而需要花更多精力去照顾一个摊位,“成本这一块是提高的”。

26岁的东北人小刘,开了一家首饰店。

说是首饰店,或许并不准确。在他的店里,有几百元的饰品,更多的是小众品牌的潮物,从几千元到二十多万元不等。

这是他和几个朋友在美国读书时创建的品牌,在北京、上海、西安、杭州都有店铺。“我们就专门选择了网红街作为驻点,想吸引特定的人群。”

在他看来,杭州是个包容度很高的城市,所以各种文化的接受度也很高。“我们当然希望整条街能够旺起来,带动我们迸发式发展。但是,外摆是不是真的能带动,这是需要打个问号的。”

小刘说,“外摆”这种形式虽然热闹,客群并不精准。

趁着天气好,他和朋友将露营的椅子摆在了门口,准备吃口午饭。“之前被告知过,不能摆出来。我们就自己吃个饭,到时候要收进来的。”

开了5年的风雨书店,从来不缺流量。

一到周末,小小的店里就挤满了客人。店里就一名店员在,姑娘姓陈,做了两年。

小陈很有钻研精神,对于“外摆”的研究从很早就有了。

“我们这条街其实并不是适合外摆,这是有很多因素决定的。”她翻出不少上海“外摆”店铺的照片来,“从门头来说,我们这里的门头是又窄又高的,所以招牌需要仰头才能看到,你看人家的店铺,大门很宽,又没那么高,视觉上会更舒适。加上,我们的窗户不能做更改,往外推的设计也不合适,就打通不了和户外的连接。”在她看来,局限很多。

就拿狮虎桥这条路来说,道路本不宽敞,来往车辆来多,附近有学校,导致经常拥堵。加上人行道也不宽敞,所以限制了客流量。

小陈说,外摆的放开,是经济助力的一种态度,但是并非所有店铺都适合,“外摆可能更适合面包店、餐饮店等。”

你支持商户外摆吗?

杭州管理部门对这事又怎么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以上就是关于《原创 杭州能否实现“外摆”?曾试点三天外摆的网红“狮虎桥路”商户们观点激烈碰撞》的全部内容,本文网址:https://www.7ca.cn/baike/50044.shtml,如对您有帮助可以分享给好友,谢谢。
标签:
声明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