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吉林农信丨为了黑土地的崛起!吉林省农村信用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纪实

2023-07-06 12:09:15

 

导 读

作为“国家新一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主角之一,吉林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抢抓战略机遇,保持滚石上山、攻坚克难的韧劲儿,借东北振兴的厚重之势激活后发潜力,向振兴的目标稳步迈进。

支农、扶小、保障民生。作为吉林省网点最多、服务范围最广的地方金融机构,吉林省农村信用社深谙金融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的血脉关系。在吉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的带领下,全辖1684个网点、2.7万名职工扎根一线,犹如18.74万平方公里上的星星之火,为全省经济的振兴与发展,积蓄着燎原之力。

截至今年6月末,吉林省农信系统涉农贷款403.37亿元,较年初增加15.64亿元;发放小微企业贷款1801.3亿元,较年初增加60.8亿元;累计新增投放产业扶贫贷款5.67亿元,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0.76亿元,累计发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贫贷款0.48亿元,累计发放涉农龙头企业扶贫贷款2.27亿元。

作 者 | 中华合作时报记者 臧洪菊

通讯员 姚景光

九月的吉林,秋风扑面,丰收之意渐浓。

作为“国家新一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主角之一,吉林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抢抓战略机遇,保持滚石上山、攻坚克难的韧劲儿,借东北振兴的厚重之势激活后发潜力,向振兴的目标稳步迈进。

支农、扶小、保障民生。作为吉林省网点最多、服务范围最广的地方金融机构,吉林省农村信用社深谙金融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的血脉关系。在吉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的带领下,全辖1684个网点、2.7万名职工扎根一线,犹如18.74万平方公里上的星星之火,为全省经济的振兴与发展,积蓄着燎原之力。

记者深入吉林地区,走访了长春、公主岭、珲春、白城等地,探寻黑土地上,那些服务“三农”、小微企业,以及以扶贫为代表的民生工程背后的“农信力量”。

支农:扎根黑土地 满足“三农”新需求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牢记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吉林农信的支农脚步,走得更为坚定、扎实。

在吉林省白城市,白城农商银行为解决当地种植大户、农产品收购加工户、农机大户“发展迅速,但有效抵押物不足”的问题,推出“农户循环额贷款”,被当地农户亲切地喻为“农户的活期存折”。

“真是好!就像自己有了一个30万元的‘活期存折’,方便、省时,还省担保钱!”白城市镇南种羊场的种粮大户王生禁不住连声赞叹——“农户循环额贷款”不仅帮他解决了30公顷稻田春耕秋收的资金需求,还省下了7500元的担保费。

白城农商银行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农户循环额贷款”采用“信用+补充担保”方式为农户授信,以农户信用等级评定为基础,以借款人家庭财产、权利为担保条件,由地方政府为满足条件的农户做“补充担保”,农商银行为农户核定授信额度。该产品最高可授信30万元,在预定授信期限和授信额度内,农户可分次提款、循环使用。该行已累计投放“农户循环额度贷款”1542笔,余额39790万元,为贷户节约担保资金近百万元。

↑图为公主岭农商银行“两服务、四走进”活动启动仪式。

为了把金融服务的根深深扎进黑土地,公主岭农商银行推出了“两服务、四走进”活动。

据了解,“两服务”指服务乡村振兴、服务实体经济,“四走进”指走进农户、走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走进社区、走进小微企业。活动过程中,该行要求全体高管员工力争做好“四员”,即富民政策宣传员、美丽乡村(社区)助力员、金融知识推广员、金融产品服务员。为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社区和小微企业带去量身定制的“四送”礼包,包括送社会公益、送社保医保公众服务、送金融知识。活动开展时间为公主岭农商银行员工早、中、晚的“非工作”时间。

近百余天来,来自公主岭农商银行的“红马甲”,成了社区街道、农户家、田埂畔最靓丽的风景线。一件件火红的马甲上,印着全员赤诚行动的初衷和使命。

依托“两服务、四走进”活动,该行对各乡镇农户逐户走访,开展信息采集、信用户评级授信工作,推动信用村建设工作,并在“双基共建”工作基础上,积极发挥村级“两委”作用,成立以行政村支部书记为组长、各经营机构负责人为副组长的金融志愿者工作站,开展整村评级授信工作,现阶段已在公主岭市怀德镇成立49家金融志愿者工作站,采集农户信用信息23019户

截至目前,公主岭农商银行共计走访农户及农村个体工商户66327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0户,小微企业1092户,社区居民34425户。

时光荏苒,初心不变。截至6月末,吉林农信涉农贷款403.37亿元,较年初增加15.64亿元。在吉林省各金融机构中,吉林农信系统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市场份额、占有率,均位居首位。

支小:勇于担当 做小微企业坚强后盾

“从农商银行向俄罗斯企业汇款,一小时之内就能收到!”在吉林省珲春市,地方小微企业不仅可以享受到珲春农商银行的融资服务,还能享受到对俄金融业务的快捷和便利。

“以海洋经济为引擎打造发展新动能”的珲春市,承载着“吉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的希望和使命。“前一夜在俄罗斯深海捕捞的海产品,第二天就能运到珲春。”珲春农商银行行长周智祥告诉记者,“来珲春投资的企业,大多是看好这里独特便利的区位优势。”

以鱿鱼的加工冷冻销售为主的珲春洪昊食品工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洪昊公司”),是珲春市发展海洋经济的受益者之一,也是被珲春农商银行从建厂扶持至今的一家小微企业。

“今年鱿鱼价格大幅上涨,刚从珲春农商银行贷的800万元‘保税贷’,全都投到鱿鱼收购了。”洪昊公司财务经理郎利龙介绍说,在今年6—9月的鱿鱼收购旺季,这已是该公司第三次从珲春农商银行申请贷款。

郎利龙告诉记者,该公司与珲春农商银行有着非同一般的“老交情”。2012年,该厂初步筹建,在自有资金全部投到设备引进、加工厂房建设后,原材料采购资金成了难题。“那时,还是珲春农商银行董事长李鹰来座谈调研,给我们发放了800万元贷款。”8年间,该公司已累计获得珲春农商银行信贷扶持资金4.4亿元。

↑图为珲春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李鹰(左二)到洪昊公司调研。

此次洪昊公司申请的“保税贷”,是珲春农商银行面向珲春市保税区企业发放的、以企业自有且流通性较强的存货设定抵押担保贷款。在贷款过程中,由该行与珲春市海关共同对抵押物进行监管,具有成本低、抵押物广泛、办理流程简便等特点。产品推出以后,有效解决了珲春市保税区企业因货物积压导致的资金周转难题。

除“保税贷”外,珲春农商银行还推出了应收账款质押贷款、“银政贷”“医保贷”“易鑫贷”等50余种适合小微企业融资的信贷产品。同时,该行努力帮助小微企业降低融资成本,自年初以来,对续贷客户采取减免评估费用、报销抵押登记费用、承担公证费用等措施,到目前,已为小微企业节省贷款有关中间费用575万元,预计年底将达到1000万元

“积极拓展对俄金融合作,帮助小微企业打通结算渠道、破解结算难题,也是我行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周智祥介绍说。

资料显示,为满足客户卢布现钞兑换需求,早在2010年,珲春农商银行就开设了卢布现钞兑换窗口,成为吉林省首家卢布现钞兑换行。随后,该行又布设全国首台卢布自助兑换机,满足客户卢布现钞24小时自助兑换需求。目前,该行已设立1个卢布兑换窗口,2台卢布自助兑换机和2台多币种自助兑换机。

为进一步打通结算渠道,推动地方企业对俄贸易的“本币结算”,珲春农商银行积极与监管部门沟通、申请,2014年9月和12月,该行分别获得中国人民银行和海关总署批准,成为全国首家办理对俄陆路跨境调运人民币现钞的商业银行,开始以陆路汽车运输的方式,开展对俄本外币现钞跨境调运业务,极大提升了人民币和卢布在两国结算中的使用份额。先后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商业银行、贝加尔投资银行、外贸银行等建立同业合作关系,推进中俄双边本币结算业务。如今,依托其高效的清算网络,珲春农商银行推出的卢布汇款业务可承诺1小时内覆盖俄罗斯全境。截至2018年末,累计实现卢布结算量36.96亿卢布。

“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的珲春农商银行,是吉林省农信社提升小微企业服务的一个典型样本。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末,吉林农信系统发放小微企业贷款1801.3亿元,较年初增加60.8亿元,为地方小微企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活水”。

扶贫:扶危济困 共燃民生之暖

随着脱贫攻坚逐渐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作为全省网点最多、覆盖面最广、离百姓最近的金融扶贫力量,吉林农信人以一个个脚踏实地的工作举措,向“决不让困难群众掉队”的目标迈进。

“真心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镇赉农商银行!”说到如今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幸福生活,镇赉县建平乡平安村村民矫建国有着道不尽的感激。

矫建国夫妇都已年近五十,之前,生活和孩子上学的花销,都倚靠自家那3.5垧地的春耕秋收。但在2014年,一场自然灾害后,几近颗粒无收的矫建国,变成村里的贫困户、低保户。2015年,镇赉农商银行客户经理带着“发放扶贫小额信用贷款”的好消息,敲开了矫建国的家门。从那年起,靠着每年1.5—2.5万元的扶贫小额信用贷款,勤劳、肯干,又有种植技术的矫建国,开始尝试包地种粮,慢慢摘下了“贫困户”的帽子。

在吉林省,依靠农商银行发放的扶贫小额信贷脱贫致富的诸多案例中,矫建国只是一个缩影。

今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向辖内金融机构下发“关于学习《镇赉、汪清、大安等 3 家农商行扶贫小额信贷典型经验》的通知”,大力推广镇赉农商银行、汪清农商银行、大安农商银行通过发放小额信贷助推扶贫的成功经验。截至2019年5月末,上述3家农商银行扶贫小额贷款余额18715万元,占全省扶贫小额贷款余额的70%;开办扶贫小额信贷业务以来,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29815万元,累计支持7820户贫困户,脱贫率达51.4%。

除发放“扶贫小额信用贷款”助农脱贫外,在吉林农信系统,九台农商银行尝试的“教育扶贫”和“产业扶贫”,也取得了突出成效。

↑图为九台农商银行第二批“精准扶贫·励志班”开班仪式。

“希望大家励志成为奋进新时代、扎根黑土地、服务新农村的青年才俊,尽快成长为服务乡村振兴的中流砥柱……”在九台农商银行首届“精准扶贫·金融励志班”毕业典礼上,九台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高兵对即将奔赴农村金融一线的50名学子不倦叮嘱着。

扶贫先扶智。

“精准扶贫·金融励志班”是九台农商银行在“教育扶贫”上的一大尝试。2016年,该行与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达成合作,由九台农商银行从贫困家庭中选拔出优秀应届初中毕业生,委托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定向培养,学制3年,免学费。学员结业后到家乡农商银行网点工作,以期达到“培育一名农村金融人才、救助一户农村贫困家庭”的目标。目前,金融励志班已招收三期97名学员。

此外,九台农商银行还与吉林农业大学合作,设立了“‘村官’订单班”,从吉林农业大学在校本科生中招录学生定向培养。目前,已有22名学生完成相关学业,即将被派驻到贫困村工作。

在“产业扶贫”方面,九台农商银行明确提出“培育和引进市场主体,激发贫困村内生动力,构建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村和贫困群众实现可持续稳定脱贫。”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茂林村,是曾经的“省级贫困村”,也是九台农商银行“产业扶贫”的成功案例之一。

两年前,在九台农商银行的推动下,茂林村与“九台商会农村产业扶贫联盟”中的两家企业成功对接,成立了农工商公司。随后,由九台农商银行向该公司提供贷款,助其流转茂林村、庙岭村两个省级贫困村的土地561公顷,并联络吉林省农科院,帮助其研究制定绿色产业发展规划,成立了绿色农产品加工厂,申请注册了“九商茂林”商标,聘用30多名建档立卡贫困村民入厂工作。

不仅如此,九台农商银行还积极搭桥,帮助茂林村与“东北袜业集团”成功对接,在村里建设了缝制分厂。目前,该分厂已吸纳100余名贫困人口就近入厂就业,工资年收入可超3万元,成功实现了“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

助茂林村成功“拔掉穷根”的背后,是九台农商银行牵头组建的“扶贫联盟”这一坚实后盾。

近年来,为集中社会力量助力扶贫攻坚,九台农商银行依托吉林省金融商会和九台商会,吸收吉林省40余家知名企业,组建了吉林省金融商会扶贫联盟、九台商会农村产业扶贫联盟,以吉林农业大学和长春中医药大学作技术依托,在全省范围内选定27个省级贫困村进行帮扶。

真扶贫,扶真贫。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截至今年6月末,吉林省农信系统2019年累计新增投放产业扶贫贷款5.67亿元,余额16.37亿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6万人;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0.76亿元,余额2.48亿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6万人;累计发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贫贷款0.48亿元,余额1.91亿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万人;累计发放涉农龙头企业扶贫贷款2.27亿元,余额4.51亿元,带动贫困户4593人脱贫致富。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农村金融

主编/刘小萃 新媒体总监/李 博 制作/兰 亭


以上就是关于《壮丽70年·吉林农信丨为了黑土地的崛起!吉林省农村信用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纪实》的全部内容,本文网址:https://www.7ca.cn/baike/50373.shtml,如对您有帮助可以分享给好友,谢谢。
标签:
声明

排行榜